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谋划(二篇).docx
-
资源ID:796585
资源大小:28.4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谋划(二篇).docx
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谋划(二篇)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谋划今年以来,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市、县各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安排部署,主攻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城乡环境、民生事业、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重点,转作风、抓落实,团结带领全体镇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和成效。现将镇2023年工作推进情况及2024年工作谋划报告如下。一、2023年工作推进情况(一)聚力加快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更加兴旺。一是始终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科学规划布局“一带两核四片“(一带:沿旭水河万亩稻菜轮作产业带;两核:中坝、尚书坝两个万亩稻菜轮作产业带核心区;四片:李家村千亩中稻+再生稻示范片、鼎新村千亩玉米大豆种植示范片、顺利村千亩高粱高产示范片、李家鲤鱼千亩秋冬马铃薯示范片),持续巩固发展稻菜轮作粮经复合种植模式。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4.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1万亩,农业生产总值超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3.5万元。二是坚持“一产提质、接二连三”发展思路,打造以“七基地两中心”为载体的产业融合示范区,先后建成现代化育苗基地、蔬果分拣和冷链物流基地、电商直播孵化基地、蔬乡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三是积极发展电商产业,建成镇电商直播孵化基地,培育直播人才20余名,直播号10个,与多个大V合作线上销售彩虹番茄,村集体经济增收近30万元。成功举办首届蔬乡文旅季活动,发布果蔬乐园音乐剧、主题歌曲等,线上点击量近100万次,带动销售特色蔬果100O余吨,创收600余万元,同比增长300%。(二)聚力扩大有效投资,项目建设更加强劲。一是重大项目有序推进。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00吨量级烘房建设、万亩稻菜轮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大龙滩堰扎改造、学堂村自来水引水工程等项目相继落地。扎实开展“两项行动”,坚持链式招引、以商招商,盘活村集体经济资产,今年6月引进成都金蔬满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50余亩标准化育苗基地,总投资近千万元。目前,第一期项目已于8月初投入使用,一次性可育苗500万株,待年底全部建成投产后全年可育苗上亿株,届时该基地将成为川南最大的育苗中心。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高度重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目前我镇在库项目7个,总投资2.8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34万元。其中,完成社会投资项目7个7234万JTLjo(三)聚力推进全面振兴,城乡环境更加靓丽。一是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完善路网、水网等基础设施,新建村组道路6.2公里;2023年铺设饮用水管网12.6公里,213户群众供水、饮水安全得到保障。2023年完成危房改造4户,及时消除了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城乡环境持续优化。“三创联动”“六乱”治理成效显著,“四化一堤”(亮化、绿化、黑化、美化、河堤)有序实施。加强文明劝导,对私搭乱建罩棚、乱堆堆物进行清理,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温馨提示单160余份、宣传单110余份,累计签订责任单98家,与236家商户签订了门前三包协议书,全镇共清运生活垃圾1720余吨,维修垃圾收集池35个,维修垃圾棚5个,新增垃圾桶60个,场镇秩序明显好转,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乡镇,通过国家卫生乡镇初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厕所革命”,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收费制度,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养殖粪污整治,构建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责任体系,全镇农膜、化肥农药包装袋等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86.3%以上。三是生态治理持续发力。印发旭水河流域(鼎新段)水质达标集中攻坚方案,建立污染源水系图,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积极开展河道“四乱”整治,完成叶家滩水环境治理项目,为国控断面水质达标提供保障。(四)聚力保障改善民生,群众福祉更加殷实。一是就业服务力度不断深化。做好用工信息宣传及就业促进工作,召开院坝会为主的镇、村(居)返乡农民工座谈会11场次,组织返乡农民工和就业援助对象专场招聘会2场,微信、QQ发布就业信息3230余次,截止目前,已完成新增就业100人,完成率达100%。通过就业政策宣传、指导和就业服务、已完成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98人规模,超额完成县下达目标任务。2023年1-10月收到12345信访141条,回复141条,通过各个部门的协调、共同努力,群众满意度100%。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面开展2023年医疗保险的征收工作,截止目前,完成参保17309人,参保率达96.05%。全面落实低保政策,规范低保申报程序,强化民主评议,实施分类保,两榜公示制度,截止目前,全镇享受城市低保人数74户83人。农村低保1489户1732人,保障率超过全镇总人口的8%。进一步贯彻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全镇孤儿的摸底、救助,2023年我镇无增加孤儿及事实孤儿。积极落实计生奖特扶制度,切实保障计生家庭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办理生育服务证22对,办理国家奖扶对象147人,省级奖扶对象38人,特扶对象55人,预计2023年奖特扶办理人数将达到418人。(五)聚力促进和谐稳定,社会治理更加有序。一是开展全覆盖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对辖区工贸企业、燃气、液化气、加油站等进行常态化检查20余次,检查安全点位40余处,陪同市、县进行联合现场督导9次,累计发现安全隐患58处,完成整改58处,整改率达100%,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同时,突出抓好道路交通、食品卫生、森林防灭火、防汛减灾等工作。2023年,全镇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二是通过“走基层、探民情”等敲门行动,排查矛盾纠纷100余件次,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力化解矛盾纠纷,群众满意率达99%。三是在重点敏感时期,扎实开展信访稳定、矛盾化解工作,今年全国两会、成都大运会期间,无一人到省进京上访,并成功劝返镇涉缅北人员1名,实现劝返工作零突破。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在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认识到还存在不足:一是产业发展单一,蔬菜产业占比较大,工业企业较少,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二是人才资源匮乏,特别是农技专业人才,目前断层断档现象较为明显。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公共服务质效离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四是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程度不高,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开展工作效率不高。对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认真谋划部署,细化措施加以推进。三、2024年工作安排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深化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县委十五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的关键之年。从发展趋势、政策机遇、支撑条件来看,我镇产业布局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发展速度稳步提升,为我们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树立了信心和决心。2024年,我镇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县委工作部署要求,根据镇情实际,持续推进“七基地两中心”蔬菜产业全链条和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一带两核四片”产业布局更好局面。(一)全力以赴抓巩固、拓成果,着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一是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持续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常态化做好风险摸排网格化和动态监测信息化,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建设和美乡村。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文化特色提升村庄风貌,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培育发展小规模、低成本、高收益的“庭院经济”“餐饮经济”,促进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做实和美乡村内涵与外延。三是加强乡村治理。整合各方力量,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加大重点人群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开展生态旅游、特色养殖、电子商务等实用技术培训,确保培训项目精准、培训效果显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农村公共文化阵地。(二)全力以赴抓建管、提品质,着力打造城乡发展新面貌一是完善镇域功能。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城镇,构建科学规划体系,坚持“绿色、生态”定位,大力推进镇村更新行动,加快推进河堤亮化工程项目建设。二是提升场镇品质。完善停车场、道路标识等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加大场镇道路黑化力度,推进各类惠民项目,不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条件。三是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开展西堰村省级文明示范村巩固提升行动,强化考核措施,建立长治长效的管理体系,确保顺利通过省级复查验收。在镇域范围内实施场镇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改善人居环境。(三)全力以赴抓保护、重治理,着力厚植生态文明新优势一是守住生态红线。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工作,狠抓污染防治。二是统筹生态保护。重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拳打击固废非法转移倾倒行为,集中力量攻克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三是推动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鼎新。(四)全力以赴抓改革、求创新,着力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一是深化重点改革。深化“三变”改革,规范“三资”管理,有效盘活闲置资源,夯实集体经济基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积极承接农村各类服务资源,加快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二是加强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七基地两中心”蔬菜产业全链条和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实施上游水库灌区渠道维修改造及乡村引调水项目工程,加大建设稻菜轮作园区核心区力度,推进产业集聚。三是狠抓招商引资。加强对上项目资金谋划争取,大力组织招商活动,引进重大项目和优质企业,加快发展“归雁经济”,推动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乡。(五)全力以赴抓民生、办实事,着力顺应群众生活新期盼一是提升教育质量。把教育事业作为民生之基,纵深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打造建设镇中心幼儿园,抓实抓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各项工作。二是优化医疗服务。加大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治,力争“艾滋病”、“特殊人群”的服药率达到县级规定的目标,加强宣传力度确保完成县下达“孕优”任务,认真落实计划生育“三项政策”及特扶关爱工作,继续巩固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工作。三是促进就业创业。严格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突出重点群体帮扶,做好脱贫人口、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四是强化社会保障。全面落实特困供养、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完善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五是发展文化事业。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鼓励文学艺术创作,培育文化产业。(六)全力以赴抓安全、保稳定,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新局面一是守牢安全底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统筹抓好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镇村两级应急体系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情景构建和“早盯撤”预案,坚决避免自然灾害亡人事故。持续加强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二是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推进“八五”普法,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事项目录管理规则。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和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谋划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乡村振兴“二十字”要求,聚焦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特色产业等农业重点任务,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加快推进我县乡村振兴全面发展。一、2023年工作总结(一)坚决守好粮食安全底线。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围绕粮食安全和生猪保供任务,加强农业综合技术服务指导。截至目前,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2.56万亩,其中夏粮(小麦)面积19.8万亩,总产5.46万吨;秋粮面积92.76万亩,总产38.99万吨。二是抓好“菜篮子”产品供应。全县生猪存栏20.62万头、出栏生猪预计5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06万头,牛存栏2.4万头,羊存栏2.74万只,家禽存栏633.15万只,预计家禽出栏2580万只,禽蛋产量2.62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预计8.8万吨。水产方面,完成标准化池塘改造面积2500亩、单产提高10%以上,水产品总产量预计达9.38万吨。三是抓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新建水稻育插秧中心3个、粮食烘干中心3个、农事服务中心2个。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34个,库容9000立方米。四是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4万亩,总投资9030万元,涉及9乡镇15个村,6月中旬已完成建设任务。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5万亩(其中新建任务为2.0万亩,改造提升任务L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0.09万亩),总投资8793万元,涉及9个乡镇14个村,现已完成市级评审、县级财政评审、招投标等工作,施工单位已进场开展原始测量和施工前期准备。(一)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一是抓好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洲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科技育秧中心、园区羊肚菌生态种植大棚、特色农产品数字烘干房、特色农产品数字烘干房建设项目建设,发展壮大稻虾综合种养主导产业和葡萄优势产业。2023年千岭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第五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郎、汇口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抓好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围绕“两茶一虾”、瓜篓等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种养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今年,新增茶叶种植面积1017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4.5万亩、瓜萎750亩,中药材265亩,累计发展茶叶3.66万亩、稻虾综合种养22.4万亩。三是抓好农业经营增效。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累计发展在业正常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1322家、家庭农场1761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四是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增培育春江粮油和民丰米业两家企业为产值超亿元龙头企业,1-10月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97.5亿元,增速10.3%,完成全年目标值的83.5%o五是抓好品牌建设升级。培育“皖美农品”产品品牌2个,分别为“乡园7767”咸鸭蛋和“余奶奶”莲子。(三)接续打造和美乡村。一是高位推进精品示范村建设。出台县实施“千万工程”加快建设诗意山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方案,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千万工程”建设。省厅已批复2023年度精品示范村2个,分别为柳坪乡罗汉山村和北浴乡邱山村,拟请中昊智达进行规划设计。二是扎实推进省、市中心村建设。印发县美丽乡村长效管护评估补助办法(试行),拨付年度长效管护资金235万元。截至目前,2022年度11个省级中心村县级已完成自验,2023年度11个省、市中心村建设正有序推进。2023年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三是大力推进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制定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方案,按照“优秀、良好、合格”考核等次分别兑现奖补资金。今年计划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庄114个,截至目前,70个自然村庄已完成两批次县级验收,12月底前将组织开展第3批县级验收。四是有序推进农村改厕。建立改厕长效管护考评机制,拨付改厕管护资金70万元。已完成4400户改厕年度任务。五是全面推进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预计全年秸秆产生量63万吨,可收集量49万吨,综合利用量45万吨以上,综合利用率约93.2%。全县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204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83%以上,畜禽规模养殖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O(四)大力促进农村改革。一是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2022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数据已全部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并通过上级审核。目前已完成实施“三变”改革的村(居)达199个,占全县总村(居)的95.2%。二是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引导资金,重点扶持一批符合条件的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县新增经营性收入50万以上村数16个,经营收益50万以上村数12个,其中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强村4个,实现现金分红和福利分红村31个,占比15.7%。三是持续推进大湖保护与利用。科学发展大湖增殖渔业,指导云梦泽公司投入IoOO多万元投放鱼苗200多万斤,县渔政站在大湖增殖放流鱼苗1300万尾。加强湖区秩序管控,今年以来办理渔业行政案件28起,其中非法网鱼案22起,违规垂钓案4起,电鱼案2起,移送公安机关6起。二、2024年工作安排(一)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狠抓粮食安全。一是加快施工进度。加强宣传氛围,结合当前有利时机,进一步采取强力措施,迅速掀起农田建设高潮,加快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清单,抓住当前“黄金施工期”,实施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迎头赶上全省平均进度。二是注重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相关制度,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风险责任意识,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管,并健全农田建设工程监督管护机制,坚持工程管护与工程建设同步谋划,统筹部署,确保质量监管到位,提升工程质量。三是稳步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严格按照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时序进度,2024年11月底前完成全部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工作。2025年6月底前完成土壤普查成果整理、数据汇总,下半年形成报告后向市三普办汇交土壤普查成果。(一)聚焦“两茶一虾”,狠抓特色产业。一是整合安排“两茶一虾”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50万元,继续稳步推进项目实施。二是加强培训和技术服务。成立专家服务小组、科技小分队分片深入生产基地,指导茶农、虾农进行生产指导。三是大力发展“二品一标”农产品,建立品牌目录,加强动态管理,积极将“二品一标”纳入国家和省平台管理,全面推广“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智慧管理模式,确保品牌含金量。四是抢抓杭州星探桔公司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的机遇,着力培育和打造“县稻虾米”、“香芽”茶叶、“龙成一品”等农产品品牌,以县特色品牌进军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化,推进特色产品经营品牌化。(三)聚焦人居环境整治,狠抓和美乡村。一是聚焦精品示范村建设,全力打造2023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样板,同时超前谋划2024年度精品示范村申报工作,力争每年成功申报2个及以上的精品示范村,实现“北部山区、中部丘陵、洲区平原”全覆盖。二是聚焦农村改厕“提质年”要求,在高质量完成4400户年度新建改厕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常态化开展厕所问题摸排整改,完成2个新设立街道“一站两体系”和教学点建设,加快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资金使用。三是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坚持注重实效,强化工作调度,高质量完成2023年度中心村建设,拟申报2024年度中心村10个以上。四是聚焦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加强工作指导,着力打造干净、有序、协调的自然村庄。五是聚焦高标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创建,常态化开展“和美松兹”村庄清洁日主题活动,以105国道为主线,沿线打造示范片,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四)聚焦长江“十年禁捕退捕”,狠抓渔业发展。一是进一步落实退捕安置保障。继续抓好退捕渔民结对帮联,健全完善结对帮联包保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引导退捕专业渔民创业、务工,提供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二是继续扩大禁捕退捕成果。继续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紧盯捕捞、运输、销售等环节,完善跨区域、跨部门的执法合作机制,持续组织开展联合执法、交叉检查和专项行动等活动,着力构建“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快提升渔政执法能力。继续配齐相关执法监管设备,健全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构建专管群管结合、人防技防并重的执法监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