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国企基层党建工作只有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将党建工作融合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才能真正把党的领导体现到国有企业治理的繁枝细节。近年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类新技术、新业态给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企业改革发展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政治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是企业基层党组织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20xx年XX月X0-x0,本人通过走访网点、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XX分公司党支部、XX分公司党总支及其辖的基层网点和网点党员进行了调研,重点对基层党组织能力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及党建引领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了解,旨在为XX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拓思路、寻经验。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层党组织总体情况及主要做法XX党支部共有在册党员XX人,分为三个党小组:机关第一党小组X人,第二党小组11人,第三党小组X人。党员大部分分布于机关部门,基层网点党员人数仅XX人。该党支部设有支部书记、组织(纪检)委员、宣传委员。XX党总支分为XX个党支部:退休支部、机关支部、生产一支部和二支部。下辖在职党员XX名,分为X个党小组,其中基层网点(班组)党员XX个,无党员网点(班组)XX个。通过调研,我发现基层党组织基本能够围绕改革与发展开展党建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和成绩:(一)党的理论建设进一步加强XX党支部结合“两转一提一抓”专项行动,加强支部全体党员政治理论学习。通过集中和自学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等,不断提高党员思想政治水平。XX党总支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县委有关专家教授做专题辅导,宣讲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等重要内容,在基层党员干部中产生强烈反响。(二)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XX党支部积极发展党员力量,2022年XX党支部培育发展对象X名,入党积极分子X名,递交入党申请书X名;根据公司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导标准,围绕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开展三个重点方面,细化方案,并按标准执行。XX党总支按频次开展“三会一课”,现已召开党总支委员会及支部委员会共XX次,党总支组织生活会X次,制定整改措施XX条。开展总支部书记讲党课X次,观看了警示教育片XX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XX次。(三)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化XX党支部开展工作纪律督查,机关每周开展两次工作纪律抽查,网点和XX班组利用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结合方式,按月进行检查并通报;积极开展机关帮扶支局活动,机关XX名党员同志分别联系全XX个自办网点,确保每个党员均有一名党员;开展“寻找身边典型、讲好故事”活动,树立XXX、XXX两位同志为身边先进典型。XX党总支根据“两转一提一抓”活动,新增了“开展业务学习”“学习管理制度”“开展学党章知识竞赛”等XX个特色“自选动作”,切实将“两转一提一抓”活动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及作风建设中。推动建立“党员联系基层”工作机制,细化党员派驻方案,明确X名党员为所在网点及班组的党员代表,并选派XX名公司机关党员为基层旺季营销服务。(四)党的纪律建设进一步规范XX党支部为党员干部征订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组织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警示教育片,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梳理廉洁风险防控重点岗位、人员XXXX个,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XX党总支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地方党委组织的“走进看守所高墙”,开展“体验式”警示教育,举一反三,扎实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宣传月活动。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在调研工作过程中,通过与网点党员交谈、县公司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发现XX党总支、XX党支部在党建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党员思想认识转变不够。部分网点党员虽然能够参与各类党组织活动,但内心认为党建工作就是学学文件、学学讲话,对于本职工作帮助不大,甚至认为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本职工作。部分党员身份意识不强,将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部分党员习惯“随大流”,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仅仅满足于党组织提出的一些基本要求,缺少向高标准看齐的内生动力,与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党员队伍发展不平衡。企业用工占比呈金字塔形,越是基层班组员工越多,但党员的占比呈倒金字塔形,越是基层班组党员越少。XX公司辖内XX个自办网点,有在册党员的网点仅有XX个,一线党员人数占网点总人数的X%,导致基层党支部的号召力与凝聚力也相应减弱。党员年龄结构偏大,XX分公司XXX岁以上党员约占党员总数一半。三是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力。党员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往往是参观一下教育基地、听一听党课,特色活动开展不多。支部党员岗位作息时间差异大、人员分散、集中开展党员活动较为困难。部分党建工作落地不实,未真正将党建工作与经营发展、改革转型有机融合,为完成上级党组织安排部署而开展工作现象比较突出。四是党务工作力量比较薄弱。由于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县级企业长期存在党建干部配备不到位的情况,大部分党务工作者均是兼职,党建工作开展不细不深。各市县分公司党务工作培训较少,兼职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以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仅仅是XX党支部和XX党总支的个性问题,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故意,既有组织层面的问题也有落实层面的不足,这正是我们下一步毋须着力解决的重点与难点。三、下一步工作思路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本次调研情况和平时对党建工作的思考,现提出以下几点加强和改进全市党建工作及党建引领发展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找到切入点,真正将党建成果转化为改革发展动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一)筑牢战斗堡垒,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只有把支部的作用发挥出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是要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针对全市支局普遍存在党员数量少、支局无党员、党组织活动有“盲”的状况,通过推行党代表下派包挂、探索建立联合党支部模式、积极发展党员、合理调剂党员布局等措施,解决支局党员空白点问题,扩大基层党组织活动覆盖面。二是优化党建宣传阵地。及时更新党务公开栏、党建工作宣传展示栏、创先争优展示板的内容,积极接受党员和员工的监督。规范使用基层党组织工作记实薄,制作基层党建制度流程图,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清楚干什么、怎么干,做到心中有“图”、心中有数。(二)创新形式载体,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是党章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焕发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生机与活力的关键。一是要改变支部传统的学习形式,紧扣企业中心工作,将理论学习与岗位工作结合起来,以解决突出问题为主抓手定期开展学习研讨,提高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互动性。二是丰富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形式,除了组织开展政治理论集中学习外,可以通过支部活动下基层、支部活动联建、党员政治生日、相互交心谈心等项目,保证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有目的、有内容、有抓手,达到理论学习制度化、党员身份凸显化、交流谈心常态化、学习先进主动化,使支部组织生活真正焕发生机。(三)强化学习培训,提升党建队伍专业素质和能力注重各级党建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升,是保证上级党组织党建工作决策部署扎实落地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强化党建基础知识培训。可以采取“关键词+流程图+提示项”的形式,统一编印“党建常用知识口袋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明白卡等方式,下发基层党组织推广和运用,抓好学习培训的“充电宝”。每年要对四级领导干部进行以党建、纪检和财经纪律、经营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要求领导干部注重加强自身理论水平提升,主动学习党建专业知识,练好基本功,炼就过硬本领。二是要强化党建队伍力量。择优选调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为县分公司配备了一名专职党建和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解决县级企业党建队伍力量薄弱、没有专人抓党建的问题。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对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采取专题辅导、经验介绍、案例剖析、讨论交流、红色教育等多种方式组织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培训内容要涵盖思想理念、党建理论知识及党务实践实操知识,确保基层党务工作者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使基层党务干部逐步成为“专党务、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四)发挥党员作用,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党员是构成党组织的细胞,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基础,也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一是开展党员亮身份、亮业绩活动。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工作承诺等活动,时刻提醒党员牢记身份,并将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个人业绩、员工劳动竞赛业绩定期上墙,确保每个党员“平时看得出来,业绩亮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二是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基层机制。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党建工作抓手,通过开展党员派驻、“结对帮扶”、送教上门等活动,深入网点、班组及空白乡镇实地跟班,加深党员干部对基层业务发展情况和业务知识的了解,提高党员的能力担当。开展企业文化培训及党建促生产经营建议征集会,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加强员工在企业的角色感。三是开展寻找身边典型、讲好故事活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班组会、晨夕会等方式,组织开展身边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的集中学习和交流座谈,营造“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充分形成了经营发展“党员引领、全员参与、全面提升”的正螺旋效应。和关于XX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从源头扭转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举措。市西濒长江,境内河网密布,共有14条骨干河道352公里,427条中沟1157公里,3940条庄河2010公里,从自然禀赋条件来看,我市具备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良好水资源条件。我市于20xx年启动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并纳入“五城同创”工作范畴,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对照评估指标体系,我市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并于2021年11月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市水务局成立课题组,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现场了解情况等方式,对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创建现状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指示精神,通过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方式,累计投入45、71亿元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围绕水安全保障、水资源节约、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保护、水文化景观、水管理”六大体系,深入实施十大示范工程,最终形成一城,一廊,一脉,三湖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1、构建了标准较高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加强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区域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提升。在全省率先落地建设第二水厂、深度处理PPP项目,彻底解决全市人民饮用长江水的水量、水质问题。实施了河失、新街、珊瑚等乡镇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提高了供水质量,降低了供配水管网漏失率。二是建设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完成两泰官河应急备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实现了双源安全供水,形成规模20万m3/党的应急供水能力,有效防范突发水污染事故,提升了供水应急保障能力。三是提升防洪排涝能力。经过历年的堤防加固,江堤基本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经过近几年城区防洪排涝控制性工程建设,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防洪治涝达标率100机建成马甸水利枢纽,彻底解决了黄桥老区及通南地区的引水问题。实施了如泰运河接通工程,彻底沟通了如泰运河水系,区域防洪能力整体得到提升。2、建设了节约集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一是开展节水载体创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用水工艺、设备和器具。开展合同节水试点和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动企业、单位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活动。累计创成各类节水载体80家,创成国家节水型社会达标县、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二是建设农业节水工程,改善灌排条件。先后实施城黄灌区、黄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灌排条件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三是建设再生水回用工程,提高再生水回用率。20xx年建设完成再生水回用工程,处理规模为3万t/日。鼓励企业使用再生水,滨江污水处理厂与开发区企业之间签订中水回用协议,目前新浦化学、红宝丽集团、欢乐颜料、扬子医药、锦云化工等企业均已使用再生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o3、构筑了健康优美的水环境保护体系。一是完善水功能区划,努力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编制实施市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市水功能区达标整治方案,按照“一区一策”的要求,对区域内不达标排污口及水功能区存在的问题,逐一制定达标整治工程措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外源治理、内源控制、调水引流、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使得河道水质得到提升。二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制定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通过运输车辆、粪污输送管道、田间调节池、喷滴灌等方式使用有机肥,有效地解决了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100%,大型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9、8%o三是系统谋划城乡污水治理工作。投入资金约7亿元,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行动”,通过新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不断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改善城区河道水质量。4、优化了良性循环的水生态保护体系。一是实施清水活水工程,打通水系循环。打通了5条城区断头河,整治城区8条河道并进行生态化改造。完成了如泰运河接通工程,全面实施农村活水工程,累计安排奖补资金3、46亿元,整治农村河道2211条1234公里,拆坝改涵建桥2472座,3003条农村河道实现畅流活水。二是建设长江生态廊道,打造水生态文明实践基地。恢复江滩湿地3亩,堤顶按照百年一遇防洪要求拓宽改造,形成“一带三区多点”的总体布局,营造“水清景美”的特色生态风光。三是实施骨干河道绿化。将骨干河道历史遗留的违章建筑物进行了拆除,并修整恢复栽绿,实现了骨干河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建设目标。5、织牢了严格高效的水管理体系。一是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成立市最严格水资源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为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保障。二是全面推进河道长效管理。印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责任体系。将河道管护纳入“河长制”责任范围;通过在媒体公布河长名单、在河岸显要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明确河长职责、管护单位、监督电话,接受公众监督。三是依法管理水利工程。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自动控制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成“智慧水务”综合信息决策系统,不断提高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制定完善水利工程长效管理和考核办法,形成维修养护、重点险工隐患监测、工程汛前汛后检查及日常巡查等管理制度,大力推进管理目标考核。6、打造了传承文脉的水文化景观体系。一是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精心打造小南湖水利风景区,已成为旅游业一张亮眼的名片。马甸枢纽创成省级水利风景区,成为市标志性枢纽建筑物。二是实施了双水润城生态工程,羌溪河、如泰运河双水穿城,建设完成亲水平台、涉水步道和慢行系统,打造出沿湖生态风光带,拓展了城市绿化空间,较好地满足了市民游憩之需。三是做实做细水情宣传教育。建成市水利科普馆,馆内展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相关成果及水利工程建设成就等,多次以“水生命之源”为主题,组织中小学生在水利科普馆和马甸水利枢纽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节水、惜水意识。二、存在问题1、水安全体系仍不完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还有差距,沿江防洪标准还不高,十多公里长江堤防未达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任重道远,相当部分村级河道多年未整治,河坡坍塌、水土流失严重,受多种因素影响,城市河道水质水感观与群众的期盼还存在差距,外排通道单一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用水高峰期部分老小区和偏远乡镇还存在水压不足等问题。2、水管理水平有待加强。水利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河道管理的压力仍然较大,部分基层河长履职不到位,“两违三乱”等问题时有反弹,河道水面漂浮物打捞不及时,随意堆积问题未根本解决;水利行业监管有待加强,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新时代水利发展要求不相适应。3、水环境治理仍有不足。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想要治水就要从源头抓起。尽管我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在市位居前列,但与省政府提出的到2025年县级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平均达到80%以上的目标相距甚远。4、水文化保护挖掘不够。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重使用轻节约、重经济轻文化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传统水文化载体的保护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三、意见建议1、聚焦重点工程,加快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积极谋划实施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二期工程,对现状穿堤涵、站进行更新改造,对部分通江闸(站)进行改建,力争到2025年长江堤防全面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快实施城市清水绿岸工程,改善城区河道水环境。结合市通南地区水利规划,积极配合市上争实施通南地区引排工程,将天星闸、焦土闸分别改建成各100个流量的排涝泵站,对部分排涝河道进行整治,重点解决长江持续高潮位顶托的情况下,上游外排通道难以自排、下游外排通道过于单一的问题。全力推动供水厂、站、网配套工程的实施,统筹解决厂、站、网不配套问题,消除城乡老旧管网爆管隐患,打通城区环状供水的大动脉,全面提升供水水压和水质,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2、聚焦高质高效,健全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持续强化河湖长制,抓实抓细“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深入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五清”常态化规范化,形成河湖管理保护合力;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管理和体制机制,强化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持续强化水污染防治,加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严格用水控制总量。深入实施节水行动,强化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开展节水评价;健全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体系,将节水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工业、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转变,工业和城镇生态用水推广使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3、聚焦截污治污,全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强化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建设,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污水处理厂,确保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城市污水收集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行动,提高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强化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加快推进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4、聚焦文化提升,积极营造水文化社会氛围。水文化建设一直都是我市水利工作的短板和弱项,围绕缺什么、补什么,大力实施水文化提升工程,充分挖掘水韵文化特色。组织对水文化遗产进行调研和普查,对涉水的各类名人事迹、遗迹遗址、文化设施等进行挖掘,注重将水文化元素融入项目建设。加快水利科普馆更新改造,积极推进水利风景区和水情教育基地建设,广泛宣传水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保护水文化、发展水文化、弘扬水文化、普及水文化”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