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习贯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得体会(研讨材料).docx
-
资源ID:761187
资源大小:31.1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学习贯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得体会(研讨材料).docx
2023年学习贯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得体会(研讨材料)第1篇,共6篇关于开展学习2023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流发言材料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有计划、有部署,在把握总目标、总方向、总要求的前提下,对各项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有针对性地拿出落实的具体方案,制定明确的时间表、施工图,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有近期的,有中期的,也有长期的,要分清轻重缓急,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狠抓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事,防止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把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任务。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谋划和推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要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各级领导干部要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担当作为、求真务实,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好,让人民群众看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成效。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党的二十大已经绘就了宏伟蓝图、吹响了前进号角。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在新征程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第2篇普通党员2023年在学习贯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得体会、研讨材料、党课讲稿本次专题学习的主题是“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现围绕学习主题,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一、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的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O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对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既有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强调和要求,又有充满新意、富于创见的思想和观点,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战略性,对于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关系我国社会制度”,强调要“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O国有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宏观经济大盘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更应该把“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这是国家出资设立国有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国有企业存在的终极使命。能源集团联合重组以来,立足做强做优“六大产业”、“保障全省能源安全、优化能源布局、优化能源结构”战略使命,明确了“创新发展、领先发展、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战略目标。今年年度工作会更是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提出动员各级组织和干部职工扛起中国式现代化国企使命,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上走在前、作示范。地勘集团与能源集团重组整合以来,围绕服务能源集团大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资源能源安全“三大使命”,精心布局“三大主业”,稳妥有序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今年年度工作会进一步明确了锚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国际化程度一流地勘企业”愿景目标、实施路径和具体措施。这些都是作为国有企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担当。三、立足本职、担当作为,积极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国企员工,认真贯彻落实能源集团和地勘集团的决策部署,担当作为,是融入大局、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表现,立足财务管理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一、强化内控机制体制建设,不断提高经营管控水平积极落实能源集团管理制度新要求,结合地勘实际,从制度建立入手,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收入成本管控、经济活动分析、资金管控等工作机制。争取尽快建立健全符合能源管控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管控流程。按照能源集团统一部署,公司五月份圆满完成了财务上线工作,为支撑集团决策和管控策略快速落地打下了基础。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措施,使管理人员尽快了解财务共享系统使用所需的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将“数字化”融入内控管理各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体系的内控机制。实现经营管控、协同生态、风险防控、创新应用、决策支持“五大体系”的无缝衔接。四、从完善制度入手,夯实财务管理基础根据经营实际和管理需要,结合地勘集团管控体系和财务信息化要求,进一步对会计核算涉及的重点经营管理流程进行理顺和规范,补充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争取在短时间内形成地勘集团完整的财务管控体系,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风险防控等财务管理的过程管控,为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五、聚焦重点工作抓落实,不断提高公司资产质量和运营质量贯彻落实能源集团、地勘集团年度工作会以及专项重点工作安排部署,深入开展“管理提效,资产提质“,加强精益管理、优化资产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树立“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就消灭企业”意识,“一企一策”制定“僵尸”及亏损企业的治理措施,坚决实现“出僵治亏”两年攻坚目标。压实“两金清理、清仓利库和资产清查”责任,明确逾期账款清收以及“两金”考核条款,源头上把控新增应收款项的风险,严禁新增逾期账款,坚决遏制应收款增长势头。持续深入开展“两增三降四提升”,强化资金创效、争取政策创效、降低财务成本、提升劳动生产率、增强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公司运营质量。第3篇2023年度关于学习贯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言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要求“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一代代人为之奋斗不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就一定能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第4篇XX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贯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得感悟(交流发言)同志们: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以及需遵循的关键原则和需处理的重大关系,为新征程上我们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根据研讨发言主题,结合分管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明确方向,加强前瞻性思考。方向决定前途。正确选择方向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来说至关重要。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直接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谋划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科学规划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编制“五年规划”和中长期远景目标,促进现代化建设阶段性连接和累积性提升。这些布局、战略、目标和要求,都是系统观念的结晶,对新时代各项工作起到纲举目张、引领方向的作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之中,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把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统筹起来谋划,紧紧把握当前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加强前瞻性思考,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确立道路,统筹全局性谋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系统观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各个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有可能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的密切配合。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善于“十个指头弹钢琴”,更加自觉地运用系统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谋划,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一步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坚持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去,把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锚定目标,确保稳定性推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稳定推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在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又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顶层设计的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既要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战略判断和决策,又要保持策略灵活性,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策略和方法,促进战略的原则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既要恪守正道,把稳舵盘,保持航向,又要革故鼎新,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全局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和统一,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既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又要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社会治理,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实现活力与秩序的动态平衡;既要坚持自立自强,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又要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第5篇集体学习2023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交流发言材专题党课:学深悟透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同志们: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今天我以“学深悟透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题与大家交流。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党和人民黝力同心、团结奋斗。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才能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新时代新征程上,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才能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奏响亿万人民共襄民族复兴大业的恢弘乐章。如何认识和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一、牢牢站稳人民立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亿万人民的美好愿景,是在亿万人民的团结奋斗中不断推向前进,是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需要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充分依靠人民力量,坚持独立自主不断开拓前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一百多年来,是人民的“小木船”摆渡百万雄师驶向胜利彼岸,是人民的“小铁锹”在亘古荒原上挖出大油田,是人民的“大包干”拉开了农村改革历史大幕,是人民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与干劲创造了翻天覆地的城乡巨变人民群众始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和根本动力。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来自于伟大的人民。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披荆斩棘、栉风沐雨,“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成功推进和拓展的动力源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没有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亿万人民群众是开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开创现代化道路、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拼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赢得的;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干出来的。我国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次发展,无不凝结着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共同选择、必然选择。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党领导人民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无数难关险阻,创造了诸多人间奇迹,实现了千年小康梦、百年富强梦、飞天寰宇梦、蛟龙蹈海梦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昨天的辉煌已经书写在人类发展的史册上,今天的宏图伟业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新时代新征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群众壮志凌云、目标坚定,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行。二、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顽强斗争,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和最雄厚的精神保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高度耦合、系统集成的系统工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在这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一个个“现实的人”是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因素。回首来时路,正是亿万人民群众“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风雨无阻向前进”的不懈奋斗,让我们创造了“人心齐,泰山移”的人间奇迹。展望前进路,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贯穿于谋划发展方向、制定发展举措的全过程,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会前途光明、未来可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事业永无止境,探索永无止境。中国式现代化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以复制。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张不断延展的蓝图,是一场跨越世纪的接力。从“枫桥经验”到小岗村大包干,从塞罕坝植树造林到“小木耳、大产业”,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思想认识的深化和突破、实践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辛勤汗水和无穷智慧。中国式现代化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新征程上,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人民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形成新成果,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寻找科学方法、总结新鲜经验,不断开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新境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党带领人民以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面临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一般性难题,也面临更多基于我国实际情况的特殊性难题,必将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从世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外部挑战日益增多。从国情看,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从党情看,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事业越发展、目标越接近,就越需要发扬斗争精神、付出更多艰苦努力。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加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团结带领人民群众通过顽强斗争攻坚克难,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三、汇聚奋进磅礴力量。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现代化是奋斗出来的。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全党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未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努力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诉求,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激发和增强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强大的力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发扬民主,又正确集中,能够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紧密融合在一起,实现各方面在共同思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基础上的团结一致,能够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征程上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必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新要求新期待,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实现人民的愿望,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全面进步。团结奋斗、实干兴邦,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奋斗。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搀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同志们,在主题教育中,要深刻领悟主旨要义,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胜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变为可知可感的美好现实。第6篇2023年在学习贯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得体会中国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得体会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关系到中国的存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条主线。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升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创造世界经济奇迹、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命脉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概括为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步达到发达社会标准的过程。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层面的本质要求从国家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等五个前置词,对应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我们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演变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递进累加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打开了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格局。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政治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精神文化现代化是深度的精微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标准。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体现出社会健康发展中的和谐、互容与共享。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对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最好诠释,是生态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命运与共、再造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层面的本质要求从世界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体现为一个不断向世界开放的过程。人类文明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现代化需要中国积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本质上就必然包含对世界将向何处去、人类将向何处去的回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与对外开放是相统一的,这就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促使我们不断扩大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努力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对现代化道路的新探索。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不能以资本为中心,走扩张掠夺殖民的现代化老路,而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需要坚持胸怀天下,用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置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之中,既立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重大突破,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应以更加自信、自豪的心态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