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分区B1、B3、B4、B6路)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美景路西段、宝柱路、(M分区BLB3、B4、B6路)1设计依据1.1设计合同我院与业主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1.2相关规范、标准(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3)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4)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5)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6)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2)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3)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14)城镇给水排水构筑物及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泉柱路、崇善路中段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50-108-2010)(15)城镇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8-2011)(16)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2019年版)(17)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8)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19)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20)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2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2007)(22)城镇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8-2011)(22)重庆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22版)(23)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检查井(DJBT50T21)1.3 工程设计资料(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及补充协议;(2)道路沿线1:500地形图(2022年6月),(3)桂兰水库1:500地形图(2022年10月);(4)重庆高新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导则;(5)西永微电园M分区道路工程(美景路西段Bl路、崇善路中段B6路)项目区位图2.2 设计范围本册设计范围主要为M分区B片区美景路西段、宝柱路、泉柱路、崇善路中段(M分区Bl、B3、B4、B6路)道路工程排水管网施工图设计。包括沿线雨水管道、污水管道、(临时排水管涵、排水涵洞)等设计。排水工程主要解决本次设计道路及两侧相邻地块及上游路网转输的雨、污水排放,以及片区雨污水临时排放等问题。3项目审查情况3.1上阶段意见及执行情况本项目为政府投资项目,项目阶段包含方案、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上阶段为初步设计阶段。本项目初步设计已通过专家及建设局审查,目前本项目的初步设计批复正在办理中,待批复后补充。1、雨水重现期5年偏小。回复:同意专家意见,本次道路雨水重现期按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第3.4条,调整为P=Io年。2、Bl路雨水出口说明与平面图不一致、水力计算表与图纸不一致,无法发核。1Y-30处检查并接纳东西两侧道路南水,且雨水排水去向不明。回复:修改Bl路排水平面图及相关说明,Bl路雨水在1Y-11Y-20段接入下游已设计B5路雨水管道中;1Y-211Y-31段接入IY-30号涵洞附井中;lY-321Y-37段接入1Y-37号涵洞附井中;1YT81Y-39段接入下游现状科学大道雨水管网中。洪水影响评价报告(送审稿);(6)重庆市西永组团M分区花房子沟河道整治工程一广东殊荣工程设计有限公司(7)科学大道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一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8)西永微电园M分区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9西永M分区道路工程关于场地内软土说明;(10)立项批复(渝高新改投2022273号);(Il)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渝高新改投2022690号);(1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暂无);(13)高边坡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14)初步设计批复(待批复后补充):(15)其他相关资料。2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2.1工程概况本项目共涉及4条道路,美景路西段、泉柱路、崇善路中段为城市支路,标准路幅宽16m,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20kmh;宝柱路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22m,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40kmh,道路全长3604.405m。其中美景路西段长1069.307m;宝柱路长度535.971m;泉柱路长度578.M7m;崇善路中段长1420.980mo主要设计内容包含道路、雨污水、综合管网、海绵城市、照明、绿化、交通工程、智慧交通,本次为排水部分施工图。为失效规范,应修改。回复:同意专家意见,修改失效规范,使用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o10、海绵城市人行道、车行道径流系数取值偏小,且与排水章节不一致。回复: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第4.3.1中规定,本次海绵城市章节设计中车行道采用的是雨量径流系数,排水章节计算中是采用第4.3.8中的流量径流系数,取值均满足该规范要求;本次人行道透水铺装设计采用的全透水铺装,根据条文说明中第4.3.1条“透水铺装的雨量径流系数,只是面层透水时其宜采用高值,基层与垫层也透水时,宜采用低值”,本次设计取值满足规范要求。11、海绵城市年径流控制率、污染物去除率等均未达到控制目标值,设计缺相应的补偿措施。(向公共海绵设施提供相应的控制容积、雨水径流如何进入公共海绵设施?)回复:本次设M分区B片区道路单侧人行道宽度3.54.25m,按照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条文解释第6.1.2条“道路的LID设施布置受路侧带宽度和道路纵坡影响较大,当单边路侧带宽度W4.5米、道路坡度26%时,人行道旁已不能设置生物滞留带、植草沟或设置后效果很差(坡度大,无法收水),这时道路的Ln)设施主要以透水铺装为主”,本次设计海绵设施为透水铺装。道路海绵指标与目标之间的差额部分可通过公共海绵(容积)进行分解消纳,以便片区的规划建设部门进行调节管控,以达到区域总规划目标要求,本次设计对公共海绵的位置及容积提出了建议,详见公共海绵设施位置示意图。3.2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不存在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况。4设计原则3、Bl路排水平面图污水出口段接入雨水管错误。回复:Bl路排水平面图中污水出口段建-38接入现状科学大道污水检查井WS15中。4、B3路排水平面图雨水管道管径、坡度与说明不一致。回复:修改B3路排水平面图图纸及说明,已修改图纸管径、坡度及水力计算。5、B4路排水平面图K0+000K0+300段雨水管坡度为0.01与水力计算表0.005不一致,复核。回复:修改B4路排水平面图及说明,已修改管径、坡度及水力计算。6、B4路排水平面图K0+300KO+578段平面图雨水管管径d600小于水力计算表中d800,错误。回复:修改B4路排水平面图及说明,已修改管径、坡度及水力计算。7、B6路排水平面图K0+150K0+550段雨水管坡度与水力计算表不一致,复核。回复:修改B6路排水平面图及说明,已修改管径、坡度及水力计算。8、消火栓布置图补充给水管DN200的计算依据。按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3.2.3工业园区、商务区、居住区等市政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宜根据其规划区域的规模和同一时间的火灾起数,以及规划中的各类英筑室内外同时作用的水灭火系统设计流量之和经计算分析确定。回复:暂未收集到该片区给水相关规划,周边地块设计流量暂不明确,与业主单位沟通后暂按综合管网方案设计容量调整给水管径为DN300;本次设计不包含给水管道设计,仅作管位预留,主要对消火栓形式、位置和设置间距进行控制,其余给水管道及相关阀门井等设置要求及做法以产权主管部门绐水管道专项设计为准。9、海绵城市设计依据中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柔性结构管线让刚性结构管线。5排水工程5.1 片区排水现状5.1.1 流域现状本次设计M分区B片区排水流域属于梁滩河流域,梁滩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 08亿m3,多年平均流量6.6m3s,平均坡降0.26%,总落差224%2.1 .2排水现状及周边道路设计情况分析本次设计道路沿线东侧有现状科学大道,南侧是现状B8路,B2、B5路已完成设计,现状沿线无完善的排水设施,雨水主要随现状地形排放,生活污水零星散排,设计范围外东侧紧邻的一纵线及科学大道建设有d400-dl000雨污水管道及过水涵洞,B8路设有d400d800雨污水管道。2.2 排水规划(I)M分区雨水基本按道路坡向排水,雨水就近接入科学大道、B2路、B5路已设计雨水管道及附近水系,最终排入梁滩河。(2)M分区污水基本按道路坡向排水,污水就近接入科学大道已设计污水管,然后进入东侧梁滩河截污干管,最后接入西永污水处理厂。(3)区内规划雨水、污水管网宜沿规划道路布置。雨水应就近排放进入水体。(4)区内雨水量应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地区,重现期宜采用510年,一般地区重现期宜采用35年。(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的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指导,在现状管线勘测及道路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对排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为规划区内人口和经济增长提供安全的水环境。(3)旧城改造管线以原断面还建为主,如需扩容,则需管线单位单独提出。(4)所有管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实施。(5)在规划设计范围内,实行严格的雨污分流制系统。(6)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7)排水系统遵循“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高区部分雨水与低区雨水系统分开,高区部分雨水尽量接入道路雨水系统中,尽量减少低区雨水系统流量。(8)设计范围内,所有管线均下地埋设。(9)所有管线符合各管线设置的规范及埋深要求,相互间在平面及竖向不发生冲突,与道路构筑物不发生矛盾。(10)结合城市道路设计,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有土地的情况下,使路线简捷。(11)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支管线避让主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小。本次道路雨水重现期按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第3.4条,重现期P=IO年,综合径流系数Ii)=O.7。(4)基本设计参数最大控制设计流速:雨水管道VmaX=8ms(塑料管道)污水管道VnlaX=6ms(塑料管道)。最小控制流速:雨水管道Ymin=O.75ms,污水管道,:Vmin=O.6m/s;管材粗糙系数,塑料管取0.01;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管径最大设计充满度4000.655009000.70210000.75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400;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5. 4雨水系统1. 4.1片区雨水分析本次设计周围内部路网以B5、B6路、科学大道及桂兰水库水系等为主要排水通道,最终排入梁滩河,最大雨水管径为dlOOO。2. 4.2雨水系统计算(1)雨水管道过流能力校核雨水设计流量公式:(5)区内桂兰溪为规划泄洪通道。此通道应保持开敞,禁止填埋,不允许加盖、改变河道,确需变动应进行专项论证,并征得相关管理部门许可。(6)根据重庆市主城区排水(雨水)设施及管网规划(2015-2020),规划高新区范围内为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建成区逐步加强雨污管网分流改造,新建区严格按照雨污分流排水体制进行建设。雨水排放以重力流方式排除为主,分区按流域敷设雨水主干管沟,就近排入梁滩河及其支流。根据重庆市主城区排水(污水、雨水)专项规划(2019-2035»(在编),结合现状情况及发展需求,中心城区重现期25年1遇,非中心城区重现期23年1遇,中心城区重要地区210年1遇,对地下通道和下沉广场等应至少满足50年重现期。本工程M分区B片区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雨水以重力流方式就近排入现状科学大道及B8天柱路,或本次设计雨水涵洞中,篁现期P=IO年。主城区排水(污水)设施及管网规划图(在编在编重庆市主城区排水(污水、雨水)专项规划(2019-2035)»5. 3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1)设计年限本工程为新建区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2)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3)设计规模雨水量计算按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K0+000K0+300段(南侧)1.700.56d6001.02.820.79K0+000K0+300段(合并)3.81.25d8001.03.421.71K0+300K0+535段(北侧)2.00.66(16001.02.820.79K0+300K0+535段(南侧)1.80.59d6001.02.820.79B4J(|I柱路)K0+000-K0+300M1.500.49d6001.02.820.80K0+300K0+578段2.600.86d8000.52.421.22B6路(崇4卜路中段)K0+000-KO+150段1.780.59d6001.02.820.80K0+150K0+550段12.274.06dl2001.35.115.77K0+550K0+950段4.131.36¢18002.14.952.49K0+950K1+100段2.320.43cl6000.52.270.58KHlOO-K1+420段3.721.23dl0000.52.802.20(2)雨水口过流能力校核本次按照重庆市沙坪坝区暴雨强度公式对雨水口过流能力进行校核计算,设计重现期为P=Io年,校核流量为L5倍设计流量;(L/s hm2)1132(1+0.958IgP)(t+5.408>5球单个雨水口收水范围按照30m间距计算,设计流量为&4L/S,按1.5倍计算为12.6Ls,本次设计双篦雨水口过流能力约35Ls>12.6Ls,满足设计要求。(3)雨水口连接管过流能力校核本次按照重庆市沙坪坝区暴雨强度公式对雨水口过流能力进行校核计算,设计重现期为P=IO年,校核流量为1.5倍设计流量;(L/s hm2)1132(1+0.958IgP)(t+5.408产Q=qF(LS)本次设计暴雨强度公式根据重庆市城乡要设委员会关于发布重庆市主城区暴雨强度修订公式的通知(渝建2017443号,2017年8月22日)采用沙坪坝暴雨强度公式:(L/s hm2)1132(1+0.958IgP)Q=(t+5.408),595本次设计道路暴雨重现期P=IO年,涵洞重现期采用P=50年,临时排水管P=I年。设计降雨历时:t=tl+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l=5(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径流系数中:道路取0.9,绿化用地取0.3。综合径流系数中:取0.7。n:管材粗糙系数,塑料管取0.01,钢筋混凝土管取0.014。雨水管道水力计算雨水管段流积a)汇面(h设计流量(三7s)管径(Im)坡度(%)流速(bs)过流能力(b,s)BlM(美4t珞西段)K0+000K0+200段3.901.29d8000.62.621.33K0+200K0+450段5.501.82dl0000.42.511.97K0+500K0+840段3.101.03d6002.04.001.12K0+850-K1+050段3.501.15d8002.04.832.43B3JfrGZ柱路)K0+000-K0+300段(北侧)2.100.69d6001.02.820.79I第7页I共29页I系统:宝柱路(B3路)雨水共两个出口:K0+000K0+30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在K0+300处接入B6路拟建雨水管道。K0+300K0+535段沿道路坡向布置,在K0+535处附近接入科学大道已设计雨水管道。泉柱路(B4路)用水共两个出口:K0+000K0+30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在K0+300处附近接入B6路拟建雨水管道。K0+300-K0+578段沿道路坡向布置,在K0+578处接入科学大道已设计雨水管道。崇善路中段(的路)雨水共五个出口:K0+000K0+15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O+140处附近排入拟建6#涵洞;K0+150K0+55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O+150处附近排入拟建6#涵洞;K0+550K0+92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0+920处附近排入拟建5#涵洞;K0+920K1+08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1+090处附近排入拟建4#涵洞;Kl+110-Kl+42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1+090处附近排入拟建4#涵洞。预留接口:本设计在道路沿线预留雨水支管,并设置支管与道路周边地块雨水管道衔接。5.4.4道路临时排水系统根据地形情况,为排除道路填方引起的某侧低洼区积水及保证原水系的畅通,在主要填方区域设置临时管涵。临时管涵主要处理用于地块开发与道路施工工期延后的问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临时管涵根据地块开发情况可进行增设或取消。临时排水管水力计算表单个雨水口收水范围按照30m间距计算,设计流量为8.4Ls,按1.5倍计算为12.6Ls°本次设计雨水口连接管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管径为d300,坡度为1%;经计算得,单侧雨水口连接管道输水能力为89.7Ls>12.6Ls,满足过流能力要求。5.4.3雨水系统设计功能:道路雨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道路路面、相邻地块及上游雨水管道转输之雨水流量。定线原则:雨水管道的布置考虑道路(包括人行道)路面及地块雨水收集的便利性。平面布置宝柱路(B3路)雨水管道双侧布置于道路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1.2m。美景路西段(Bl路)、泉柱路(B4路)、崇善路中段(B6路)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右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1.2m。具体布置位置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排出口:美景路西段(Bl路)雨水共六个出口:K0+000K0+20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0+130处排入拟建1#涵洞;K0+200K0+45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0+450处排入现状桂兰水库;K0+450K0+50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0+480处排入下游B5路已设计雨水管网;K0+500K0+82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0+790附近排入拟建2#涵洞;K0+850-K1+00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1+020附近排入拟提3#涵洞;K1+000K1+05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1+050附近排入科学大道路雨水hf-达西-威斯巴赫公式:d2g沿程水头损失系数:'=詈=h=-局部水头损失:2g(本次取沿程水头损失的30%)排水管渠流量公式:Q=Av以上公式中,hf为沿程水头损失(m);人为沿程水头损失系数;d为管径(m);1为管长(m);C为谢才系数;R为水力半径;v为流速(m/s);A为排水管渠截面面积(m2);为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可通过局部水头损失计算表查取);S指水力坡度。pV2_P_E伯努利方程:晟+而(其中Z一位置水头,用一压力水头,2g一动力水头)假设管道内水流为均匀流,满足能量守恒,则有PlV.2P2V22,Z1+=Z2+/:,P82gpg2g以上公式中,zkz2为两断面几何中心位置水头,pl、p2为两断面几何中心位置至自由液面的压力值;hf为两断面间的水头损失值。根据管道连续性方程,vl=v2,则席Pl-Pl即管道两端的位置势能(4-)与压力势能(P&)能够满足水头损失,则认为设计满足内涝防治要求。最不利点B6路K0+130(校核K0+130K0+500段):序号道路名称管线编号服务面积设计流量过流能力管径坡度流速hm2(m/S)(m3s)(mm)(%)(ms)1Bl路1#临时排水管K0+8602.320.392.20dl0000.52.802B6路2#临时排水管K0+3081.180.202.97d80035.923B3路3#临时排水管K0+2900.300.060.67d8000.31.335.4.5内涝校核(D雨水管内涝校核根据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本次内涝重现期取P=100年。雨水排水管渠按重力流、满管流设计,当对应重现期的较强降雨时,排水管渠可能处于超载状态,受纳水体水位抬升也会影响出水口排水能力,因此根据管道上下游的水位差对管渠的排水能力进行校核。地面线J福y¾一一I产-一、-水面/水力坡度未殿时的糕管水迸状态蜥发检查并局部水头损失11检查无n检查年一n水耐水力及度超载时的水流状态雨水管道流态示意图假设最低点出现压力流,则根据达西-威斯巴赫公式计算沿程水头损失。Qmax=Qave×Kz+Qave×5%(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QaVeFX流域计算人口数()/(24×3600)(L/s);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X85%(L/Cap.d);Ks:雨水渗入量系数,取0.05;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总变化系数表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L2.72.42.12.01.91.81.61.5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vA(L/s)水力计算按满宁公式:Fay(m/s)过水断面:A=(sincos)r2(m2)h<d/2水力半径:R=而r(m)Or:A=(3i0÷sin0cos)r2(m")h>d/2R_-O+sinccysi)(m)n:管材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非满流)取n=0.014,塑料管取n=0.01°污水系统计算结果见下表:1)旱季设计流量取内涝重现期P=IoO年,内涝水位0.15m(路缘石高度),则压力势能=(最不利检查井地面标高303.850)-雨水出口管顶标高(293.509+1)=5.242m。位置势能:(zl-z2)=301.009-298.551=2.458m,通过计算可知:沿程水头损失Ahl=3.42m,局部水头损失h2=LIm故hf=Ahl+Ah2=4.52m<7.70(压力势能+位置势能)满足内涝防治要求。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本次内涝重现期取P=100年时均满足内涝防治设计要求。(2)雨水口内涝校核本次按照重庆市沙坪坝区暴雨强度公式对雨水口进行内涝校核计算,内涝重现期为P=100年;(L/s hm2)二1132(1+0.958IgP)Q=(t÷5.408j,595单个雨水口收水范围按照30m间距计算,设计流量为21.6Ls0本次雨水口采用图集雨水口(16S518)第43页,雨水口泄水能力为35Ls>2L6Ls,满足内涝防治要求。5.5污水系统5.5.1 污水量计算本设计污水量按规划片区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以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为基础,排污系数按85%考虑。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按420LCap.d,人口密度按200人/公顷,计算人口以最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准。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污水采用综合污水量指标法计算设计污水B3K(TKO+5357.606.2818.84d4001.51331.582.64BlK0K0+57821.7217.9553.85d4000.51191.441.52B6K0'K0+5508.757.2321.69d4000.31148.291.18K0+550'K0+8503.132.597.77d4001.51331.582.64K0+850"Kl+1406.175.1015.3d4000.51191.441.52K1+14O'K1+42O3.723.079.21d4001.51331.582.64经校核验算,本次设计污水管道满足雨季设计流量相应要求,污水管道管径取d400o3)近期污水设计流量近期污水管道流量按设计流量的30%,污水管道充满度与流速如下:近期污水水力计算表道路名称计算管段服务面积(ha)30%设计流量(LZs)管径(D)设计坡度(%)流速(ms)充满度(%)Bl路K(TKl+05025.7915.144000.30.770.22B3路K(TKo+5357.604.73-1001.50.990.09B4路K0"K0+57821.7212.854000.50.880.18B6路KOKO+55O8.755.424000.30.610.15K0+550'K0+8503.132.034001.50.760.06K0+850'Kl+1406.173.894000.50.610.1Kl+140"Kl+4203.722.401001.50.840.07经校核验算,本次设计近期污水管道满足最小设计流速相应要求。本次污水管道旱季设计流量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且大于不淤流速。污水旱季设计流量水力计算表道路名称计算管段服务面积旱季平均日设计流量旱季最高日设计流S-管径坡度流速充满度(hm2)(Ls)(Ls)(D)(%)(ms)(hD)BlK(TKI+05025.7921.3150.45d4000.31.080.41B3K(TKo+5357.606.2815.78d4001.51.360.15B4K(TKO+57821.7217.9542.84d4000.51.240.33B6KO"KO+55O8.757.2318.05d4000.30.810.24K0+550'K0+8503.132.596.79d4001.51.060.10K0+850'Kl+1406.175.1012.94d4000.50.880.18Kl+140"K1+4203.723.078.00d4001.51.120.112)雨季设计流量本次设计污水管道考虑受污染的雨水径流,雨季设计流量按旱季平均日设计流量的3倍进行计算,管道过流能力按照满流进行校核验算,具体详见下表。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且大于不淤流速。污水雨季设计流量水力计算表道路名称计算管段服务面积旱季平均日设计流量雨季设计流量管径掩度充满度一流力过能流速hm2L/sL/sD%h/DL/sm/sBlK(TKl+05025.79021.3163.93d4000.31148.291.18定线原则:污水管道的布置考虑地块污水收集的便利性。平面布置污水管道布置于左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1.2m,具体布置位置详见排水管网标准横断面图。排出口:美景路西段(Bl路)污水共一个出口:K0+000K1+05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1+050附近排入科学大道污水系统;宝柱路(B3)污水共一个出口:K0+000K0+50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0+500附近排入科学大道污水系统;泉柱路(B4)污水共一个出口:K0+000K0+55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0+550附近排入科学大道污水系统;崇善路中段(B6路)污水共三个出口:K0+000-K0+55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0+250附近排入B4路污水系统;K0+550K0+85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0+850附近排入B2路污水系统;K0+850K1+420段沿道路坡向布置,于K1+150附近排入Bl路污水系统;预留接口:本设计在道路沿线预留污水支管,并设置支管与道路周边地块污水管道衔接。5.6纵断面设计雨、污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坡向基本一致,道路上排水管道坡度能确保雨水管道设计流速大于0.75ms,污水管道流速大于0.6mso横向穿越车行道或与城市道路平行埋设在车行道下的其他地下管道线,其5.5.2现状道路雨污水管道流量校核现状道路污水管道流量校核计算表道路名称管径(tn)设计坡度(%)流速(ms)充满度(%)设计流量(Ls)过流能力(Ls)结杲备注科学大道(Bl路)0.412.370.6563.93204.79满足按设计施工图复核科学大道(B3路)0.40.51.670.6518.84144.81满足按设计施工图复核科学大道(B4路)0.412.370.6553.85204.79满足按设计施工图复核经复核,本次下游现状及已设计污水管道过流能力满足本次设计新建污水管道设计流量需求。现状道路雨水管道流量校核计算表道路名称管径(m)设计坡度(%)流速(ms)充满度(%)设计流量(Ls)校核流量(Ls)结果备注科学大道(Bl路)0.412.1517.9270满足按设计施工图复核科学大道(B3路北恻)0.612.821660798满足按设计施工科学大道(B3路南侧)0.612.821590798图复核科学大道(B4路)0.50.52.4118601215满足按设计施工图复核经复核,本次下游现状及已设计雨水管道过流能力满足本次设计新建雨水管道设计流量需求。5.5.3道路污水管道布置功能:本工程污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相邻地块及上游污水管道转输之污水流量。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3-2021)第4.L4条,采用沙坪坝暴雨强度公式,考虑排洪沟及雨水涵洞重现期采用P=50年,径流系数取0.7。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七册-城镇防洪中公路科学研究所提供的设计洪峰推求公式为计算依据对小溪沟洪水流量计算成果进行校核验证(适合于汇水面积小于10平方公里)。Qp=KFn(m3s)其中:QP-设计洪峰流量(m3s)K-径流模数,按重现期50年选取,为19.2;F-汇水面积;n-面积参数(当FVIkm2时,n=l;当IVFVlOkm2时,n=0.85);计算结果如下:排洪涵洞设计流量计算表编号汇水面积(km2)暴雨强度公式设计流量(m3s)洪峰推求公式设计流量(ra3s)设计流量(m3s)1#涵洞0.124.792.314.792#涵洞0.249.674.619.673#涵洞0.5522.1910.5622.194#涵洞1.7872.4329.0572.435#涵洞0.9739.7818.6239.786#涵洞0.5823.4511.1423.45经计算取两者设计流量较大者,即暴雨强度公式设计流量作为排水涵洞设计流量。排水涵洞水力计算如下:排水涵洞水力计算表编号设计流量涵洞设计参数过流能力(m3s)覆土厚度应当满足管道最小覆土的技术规定,并不得小于0.7米。在综合管网设计中已充分考虑了各类综合管线的竖向交叉。5.7排水涵洞5.7.1涵洞平面设计本次涵洞设计为道路配套设施,与道路主体同步施工,不含4#5#涵洞段河道设计,涵洞设计标高与洪水评价单位提供资料西永微电园M分区道路工程(美景路西段Bl路、崇善路中段B6路洪水评价)(重庆腾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保持一致。由于修建道路阻断现状或规划河道,本次设计在道路沿线设置六座永久排水涵洞。涵洞编号道路桩号汇水面积(ha)断面I#涵洞Bl路K0+13011.8B×H=2.OmX2.Om2#涵洞Bl路K0+05523.8B×H=2.Om×2.Om3#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