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指南.docx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的原材料、混合料、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XX省各等级道路沥青路面建设和养护工程中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的应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343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5220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542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JTG/T5521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DB37/T3566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DB51/T2602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DB51/T260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指南DB51/T2795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eclaimedasphaltpavement(RAP)采用铳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沥青混合料。3.2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coldcentraIplantrecyclingbyemuIsifiedasphalt在拌和厂将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破碎、筛分预处理后,以一定的比例与新矿料、乳化沥青、水泥、水等在常温下拌和为混合料,然后铺筑形成沥青路面的技术。3.3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干筛筛分级配recIaimedaspha11pavement(RAP)drymeshgradation将风干或在60°C恒温烘干至恒重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参照JTGE42-2005中T0302方法进行干法筛分试验得到的级配。3.4最佳含水率OPtinUJmwatercontent(OWC)固定乳化沥青用量,在混合料的最佳液体含量条件下,混合料中水的质量与烘干的RAP、集料及矿粉总质量的百分比。3.5最佳乳化沥青用量optimumemuIsioncontent(OEC)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体积参数、路用性能等达到综合最佳状态时,混合料中乳化沥青的质量与烘干的RAP、新集料、矿粉(如有)、水泥等组成的矿料质量的百分比。3.6水泥含量cementcontent水泥占烘干的RAP、新集料、矿粉(如有)、水泥等组成的矿料质量的百分比。4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RAP沥青混合料回收料;TSR冻融劈裂强度比;%d干湿劈裂强度比;OWC最佳含水率:OEC最佳乳化沥青用量;Yf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YSa矿料合成的表观相对密度;YSb_矿料合成的毛体积相对密度;sc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Yt最XX论相对密度。5总则5. 1为提高XX省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应用质量,促进厂拌冷再生技术应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文件。5.2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用于工程所在区域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为1-4(夏炎热冬温)及2-4(夏热冬温),其它区域应经论证后方可使用。5.3 应根据公路等级、路面使用性能要求和所需承担的交通荷载,结合当地气候、材料、建养条件和工程实践经验等,进行结构组合设计、材料设计和厚度设计。5.4 冷再生混合料宜在较高的温度下施工,气温应不低于IOeC,严禁在雨天情况下施工。应进行干养生,在养生初期24h内如遇雨宜进行覆盖,养生结束后应及时铺筑上面的路面结构层。5.5 施工前应对基面进行检查,基面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5.6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除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6结构设计6.1 一般规定6.1.1 应调查分析实施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的工程项目,充分论证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的适用性和施工的可操作性。6.1.2 应结合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特点,重视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满足路面使用性能。6.2再生结构组合设计6.2.1结构组合设计时应符合JTGD50及JTG/T5521的有关规定,充分考虑XX省各分区的气温、降雨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结构层的技术要求。6.2.2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可按表1的规定使用,用于轻交通荷载等级的上面层时,应采用稀浆封层、微表处等做上封层。表1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适用层位交通荷载等级再生层的结构层位"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基层底基层重及以上中轻”注:“J表示适合;,公路等级为四级及以上时,宜加铺沥青层,否则应采用稀浆封层、微表处等做上封层。6.2.3单层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压实厚度不宜小于80m,也不宜大于150io当超过150mm时,碾压需要注意层位底部混合料的压实。6.2.4厂拌冷再生层与其上加铺路面结构层间应设置黏层或下封层等功能层。6.3再生路面结构验算6.3.1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符合JTGD50、JTG5421及JTG/T5521的有关规定。6 .3.2乳化沥青冷再生层材料的设计参数宜采用工程实际使用材料的实测。动态模量宜按JTGE20-2011中T0738实测,试验温度选用20C,用作基层时冷再生混合料加载频率采用5Hz,用作面层时冷再生混合料加载频率采用IOHZ。条件不具备时,可参照附录A选取。7 .3.3有条件时宜分析再生路面结构内的温度场,最热月七天平均最高温度下冷再生层温度宜小于40。7材料要求7.1一般规定7.1.1 使用的原材料运至现场后应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7.1.2 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新集料应分开堆放、标识清楚,不得混杂堆放。7. 1.3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不应混入非沥青类材料,不同来源和规格的RAP应分开堆放,使用前应进行破碎、筛分等预处理,未经预处理的RAP不得直接用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7. 2道路石油沥青7. 2.1冷再生用乳化沥青的基质沥青宜选择道路石油沥青70号A级或者90号A级,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JTGF40的规定。7. 2.2道路石油沥青宜具有较高的酸值,针对选用的乳化剂,道路石油沥青应具有良好的被乳化效果。7. 3乳化沥青8 .3.1冷再生用乳化沥青应采用慢裂拌和型阳离子乳化沥青。9 .3.2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性能应满足表2的质量要求。表2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残留物(1.18mm筛)%0.1T0652与水泥拌和试验筛上残留物(1.18mm筛)%2T0657黏度,恩格拉粘度计E2S-2-30T062225*C赛波特年度VsS7-100T0623蒸发残留物残留物含量%60T0651溶解度%97.5T0607针入度(25)OJmm50-130T0604软化点,c>45T0606延度(15C)cm>40T0605与粗集料的黏附性,裹附面积-45T0654与粗、细粒式集料拌和试验-均匀T0659常温储存稳定性Id"ll1T06555d%<5注:&恩格拉黏度和赛波特黏度指标任选其检测,有争议时以赛加£特黏度为准。10 3.3乳化沥青应常温储存,储存时应保持适当搅拌,搅拌转速不宜超过每分钟30转,储存期以不离析、不冻结、不结团、不破乳为度。11 3.4乳化沥青使用时的温度不宜高于60。12 4集料及矿粉粗、细集料,以及矿粉质量应符合现行JTGF40的有关规定。13 5水泥7.5.1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水泥强度等级宜为32.5或42.5,水泥应疏松、干燥、无结团、未受潮变质,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7.5.2水泥的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IOh,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应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7.6 水符合GB5749的饮用水可直接用于生产乳化沥青及冷再生混合料。非饮用水用于生产乳化沥青及冷再生混合料时,不应含有油污、泥土和其他有害杂质,且应经试验验证不影响产品性能和工程质量,7.7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7. 7.1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回收、预处理应符合JTG/T5521及DB51/T2795的有关规定。8. 7.2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RAP技术指标材料检测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RAP最大颗粒粒径(mm)设计级配允许的最大粒径/干筛筛分级配实测T0327抽提筛分级配实测T0725含水量()<3T03054.75mm以下的RAP砂当量()>50T0334RAP中的沥青沥青含量(%)实测T072225针入度(0.1mm)实测T06()4软化点(力)实测T060515C延度(cm)实测T06068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8.1一般规定8.1.1 在对料源充分调查基础上,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8.1.2 冷再生混合料设计采用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如采用其他方法设计时,应按本文件规定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验。8.2级配8.2.1 冷再生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应满足表4的要求。表4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筛孔(mm)各筛孔的通过率()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37.5I(X)26.580-1001001970-909010010013.255-75-90-1009.5406050-8060-804.7525-5535-6545-752.3615-4520-5025-550.33-203-216-250.0751-72-8298.2.2RAP筛分试验参照JTGE42-2005中T0302,材料加热温度调整为60恒温,采用干筛法。8. 2.3在进行级配设计时,尚应考虑RAP抽提筛分级配掺配的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8. 2.4根据目标级配和RAP级配,可在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粗集料或矿粉。8 .2.5冷再生混合料用作柔性基层时,宜采用粗粒式级配或中粒式级配;用于中、下面层时,宜采用中粒式级配;用于轻交通荷载等级道路的上面层时,可采用细粒式级配。9 .3混合料8. 3.1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指标应符合表5的要求。表5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指标试验项目技术要求马歇尔试件尺寸(mm)中、细粒式U101.6×63.5粗粒式152.4×95.3马歇尔试件双面击实次数(次)中、细粒式a50+25粗粒式75+37空隙率(%)面层7-11基层8-1315劈裂强度b(MPa)层位及试件类型重及以上交通等级其他交通等级面层标准马歇尔>0.8O.7大马歇尔或旋转压实C>0.6>0.5'1,<标准马歇尔>0.7>0.6大马歇尔或旋转压实C>0.5>0.4干湿劈裂强度比()85>80注:4中粒式可采用大马歇尔试件,此时技术要求同大马歇尔;b劈裂试验方法参见附录B;C旋转压实参数参加附录C。8. 3.2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应检验冻融劈裂强度比、肯塔堡飞散损失和动稳定度指标,用于重及以上交通荷载等级道路下面层时,还宜检验低温弯曲指标。混合料性能应符合表6的要求,否则应更换材料或者重新进行混合料设计。表6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检验指标要求试验项目技术要求重及以上交通荷载等级其他交通荷载等级冻融劈裂强度比()>757020C肯塔堡飞散损失()<20<2560动稳定度(次mm)面层24001800基层>1500>1000-I(TC低温弯曲应变()面层1500-注:冻融劈裂强度比、肯塔堡飞散损失、动稳定度、低温弯曲试验方法参见附录B°9. 3.3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配合比设计的同时,其施工和易性和早期强度性能应满足表7的技术要求。表7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施工和易性及早期强度性能要求试验项目技术要求混合料延迟施工性能衰减残留劈裂强度比()>80(4h)空隙率变化()2抗磨耗试验()<2注:施工和易性和抗磨耗试验方法参见附录B。8.3.4在混合料中,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占混合料其余部分干质量的百分比宜为1.8%3.0%,水泥含量不应超过1.5%,不宜超过1.0%。8.3.5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铳刨料分析、乳化沥青配方选择、混合料配合比(新加集料、填料、水、乳化沥青用量)设计和混合料性能验证四项内容。乳化沥青路面冷再生配合比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图3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图9施工9.1 一般规定10. 1.1施工前的材料、机械、施工方案、试验路等应进行相应的施工准备。11. .2冷再生混合料生产和施工工艺复杂,应按照要求将所有资源配置到位,各个施工环节相匹配。9.2设备要求9. 2.1应配置RAP破碎筛分装置、拌和设备、运输车辆、摊铺机械、碾压设备,以及辅助设备。10. 2.2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拌和设备应配有配料装置、水泥罐、矿粉罐(如需要)、乳化沥青罐、水罐等,冷料仓应具有破拱装置,乳化沥青罐应具有搅拌及内循环功能。11. 2.3所有材料均应能精确计量配料,粗、细集料,RAP的配料精度宜不低于±1.5%,水泥、矿粉、水的计量精度宜不低于±1.0%,乳化沥青的计量精度宜不低于±0.5%。9.2.4搅拌机长度、叶片布局、水管和沥青管路接入拌缸的顺序等应设计合理,拌和设备拌和混合料时,宜使水和乳化沥青分批次加入,且宜采用不少于二次拌和的生产工艺,使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充分搅拌均匀。9. 2.5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预处理能力应与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摊铺能力相匹配。9.3铺筑试验路9.3.1正式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200m。9.3.2通过试验段应完成下列工作:a)检验再生设备是否满足施工需要;b)验证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c)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摊铺参数,压路机类型和数量,碾压顺序、速度和遍数等施工参数。9.4拌和9.4.1冷再生混合料应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无液体流淌、无结块成团现象,和易性良好。9.4.2冷再生各种材料拌XX序为:先将RAP、新集料、矿粉、水泥干拌混匀,再与水拌和,最后与乳化沥青拌和,拌和应保证冷再生混合料的裹附均匀性。9.4.3生产结束后,拌合机停机前,应用水冲洗拌缸,同时放空RAP料仓避免高温天气时RAP粘结成块堵塞料仓。9.5运输9.5.1运料车装料时宜前后移动位置,平衡装料,减少混合料离析。9.5.2拌和好的冷再生混合料应尽快运至施工现场并完成摊铺和压实,装满混合料的汽车,不得随意中途停留,必须保证直接将混合料送到现场,及时摊铺。冷再生混合料应在乳化沥青破乳前和水泥凝结前运抵施工现场并完成摊铺。9.5.3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应清扫干净,可在车厢板上喷涂隔离剂防止冷再生混合料粘结,隔离剂禁止使用柴油等有机溶剂。运料车应用帆布覆盖防止运输材料污染、雨淋、提前硬结,运料车在即将卸料时方可揭开,不可提前撤除覆盖布以致混合料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9.5.4卸料时,运料车在后轴轮胎与摊铺机接触前IO-3Ocm处停车,严防撞击摊铺机。此时运料车应挂空挡等候摊铺机推动前行。9.6摊铺9.6.1冷再生混合料应采用履带式摊铺机,熨平板不需要加热。1.1.1 6.2摊铺机在施工过程中,起步速度要慢,平稳匀速前进,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者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宜为2mmin4mmin°当发现摊铺后的混合料出现明显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9.6.3 在摊铺过程中,熨平板应开振动,调整频率和振幅,初始密实度宜在85%以上。9.6.4 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路拱和横坡,发现问题及时调整。9.7压实9.7.1冷再生混合料的单层压实厚度不宜大于150mm,且不宜小于80mm,厚度超过15Omm时应分层施工。9.7.2应配置足够数量、吨位的双钢轮压路机、胶轮压路机。双钢轮压路机要求吨位12t以上;胶轮压路机要求吨位26t以上。9.7.3冷再生混合料施工尽量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碾压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9.7.4冷再生推荐的碾压方案为: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12遍,冷再生层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太快,应及时补充洒水,初压速度宜为L5kmh3kmh;更压采用胶轮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应碾压至混合料板结、没有明显轮迹为止,复压速度宜为2kmh4kmh;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12遍,可以采用静压模式,以消除轮迹和获得一定的压实度,终压速度宜为2kmh4kmh,具体项目的碾压工艺根据试验路综合确定。9.7.5碾压顺序由低向高、由路肩向路中心碾压时,应重叠1/21/3轮宽,压路机折返位置不宜在同一横断面上,应以阶梯式碾压方式循序推进,压路机在作业面上碾压一个来回即为一遍。9.7.6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铲除,并用新的混合料填补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9.7.7压路机碾压时可喷少量的水雾,以防止压路机轮粘结再生混合料。碾压时不得随意刹车、掉头,不得急转方向。9.7.8冷再生混合料在碾压后至少6h内不允许任何车辆通行,以保证足够的养生,避免车辆行驶造成再生层表面松散。9.7.9拌合站的选址应据施工现场距离较近,混合料生产后能迅速运输至施工现场,冷再生混合料从拌和至摊铺碾压完成的时间不宜超过3h°9.8养生9.8.1冷再生层应进行自然养生,养生时间不宜少于3d,当再生层可以取出完整的芯样作为结束养生的控制条件。9.8.2如冷再生铺筑后24h内下雨,宜覆盖养生路段并做好排水,避免雨水积聚在路面内。9.8.3养生完成后,应及时铺筑上面的沥青层。10施工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10.1 一般规定10.1.1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10.1.2 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时应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现动态质量管理。10.2 施工前材料检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开工前应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和频率应满足表8的要求,并确认所有材料的技术指标满足相关技术要求。表8厂拌冷再生施工前材料检查要求材料检查项目要求值检查频率RAP级配、含水率或表3符合设计要求每批来料1次或发现异常时乳化沥青表2符合设计要求每批来料1次或23个工作日粗细集料及矿粉-符合设计要求根据需要水泥强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符合设计要求根据需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应满足表9、表10的要求。表9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检验频率检验方法混合料外观应拌和均匀,无离析,无花白料随时目测压实度()>99(基于试验室标准密度)每车道每Ikm检查3点T0924或T0921空隙率(%)满足设计要求(基于最XX论相对密度)15C劈裂强度(MPa)符合设计要求每工作日1次T0716干湿劈裂强度比()符合设计要求冻融劈裂强度比()符合设计要求每3个工作日1次T0729动稔定度(次mm)符合设计要求需要时T0719肯塔堡飞散损失()符合设计要求每3个工作日1次T0733低温弯曲试验(JOC)符合设计要求需要时T0715抗磨耗试验()符合设计要求需要时附录B含水率()±1.0每工作日1次T0801乳化沥青用量(%)±0.2每工作日1次总量检验水泥用量()±0.3每工作日1次总量检验混合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发现异常随时检测皮带处取样干筛表10施工过程外形尺寸1佥查项目、频度要求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平整度最大间隙(mm)符合设计要求随时,接缝处单杆测量T0931纵断面高程(mm)±10检查每个断面T091I厚度(mm)平均值符合设计要求随时插入法测量松铺厚度及压实厚度单个值±10随时宽度(mm)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每个断面T0911横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每个断面T0911外观表面平整密实,无浮石、弹簧现象,无明显压路机轮迹随时目测10.4 验收检测项目及质量要求乳化沥青冷再生完工后,按照表Il的要求进行质量检查验收。表Il乳化沥青冷再生验收质量标准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检验频率检验方法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公路、城市次干路及以下压实度()>99(试验室标准密度)>87(最XX论相对密度)每车道每Ikm检查3点T0924空隙率符合设计要求基于最XX论密度,每车道每Ikm检查1点T0924表11乳化沥青冷再生验收质量标准(续)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检验频率检验方法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公路、城市次干路及以下厚度(mm)平均值符合设计要求每1500n检查1点T0912合格值±10±15平整度(标准差G)<1.52.8每车道连续检测,每100m计算T0932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每100m测2处T0911纵断面高程(mm)符合设计要求每100m测1个断面T0911横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每100m测1个断面T0911外观表面平整密实,无浮石、弹簧现象,无明显压路机轮迹随时目测附录A(资料性附录)冷再生混合料设计参数及推荐结构A.1设计参数A.1.1结构设计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设计参数宜采用工程实际使用材料的实测参数。A.1.2条件不具备,尚无试验数据时,可参照表12的规定确定设计参数。表12乳化沥青冷再生设计参数混合料类型动态模量(20,10Hz),MPa动态模量(20°C,5Hz),MPa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3500-55003000-5000A.2结构设计方法及推荐结构A.2.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符合JTGD50的有关规定。A.2.2可参考表13初步拟定路面结构厚度。表13乳化沥青冷再生结构组合交通等级加铺沥青面层厂拌冷再生结构层厚度(mm)推荐厚度(mm)最小厚度(mm)特重及以上150-220120100200重120-18010080-200中70-1205080-200轻40或微表处、稀浆封层等磨耗层80-200附录B(规范性附录)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马歇尔法)8.1 一般规定本方法适用于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RAP应从处理后的回收料料堆取样,在室温条件下人工配制冷再生沥青混合料,不需加热各材料。本文件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如采用其他方法设计时,应按本文件规定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验,并报告不同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粗粒式冷再生混合料采用大马歇尔击实法,中粒式和细粒式冷再生混合料采用标准马歇尔击实法,中粒式冷再生混合料也可采用大马歇尔击实法。8.2 材料选择及试验应根据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乳化沥青配方设计,使用的乳化沥青技术指标应满足表2的要求。配合比设计的各种矿料、RAP、水泥和水等应按要求,从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测,质量应满足本文件有关要求。8.3 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及级配设计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应在本文件规定的级配范围的基础上,结合交通荷载等级、工程性质、交通特点和材料品种等因素,通过对条件相当的工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确定。经确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是配合比设计的依据,不得随意变更。以RAP干筛为基础,掺加不同比例的新集料、水泥等,使合成级配满足工程设计级配的要求,同时结合RAP抽提筛分级配,对级配进行优化。合成级配曲线应XX,不宜有锯齿形交错。8.4 确定最佳含水率OWC可参照现行JTG3430-2020的TOl31方法,对合成矿料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也可采用马歇尔击实试验方法成型试件,根据试件最大干密度原则,确定最佳含水率。具体方法如下:a)可先将乳化沥青用量定为3.5%、水泥用量定为1.0%,然后变化不同的含水率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一般采用5个不同的含水率,含水率的间隔宜为0.5%。b)向拌和锅内加入按比例称量好的RAP、新集料、矿粉、水泥,拌和均匀,拌和时间一般为60s;c)通过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计算出乳化沥青中的含水量,采用不同含水率下的总用水量减去乳化沥青中的含水量,即计算得到所需外加水量,在拌和锅中加入外加水,拌和均匀,拌和时间一般为60s;d)加入计算得到的乳化沥青质量,拌和均匀,拌和时间一般为90s;e)将拌和均匀的混合料称量好所需质量后,立即装入马歇尔试模中,放在马歇尔击实仪上双面各击实50次(标准马歇尔)或75次(大马歇尔),然后将试样连同试模一起侧放入60C的鼓风烘箱中养生至恒重,养生时间一般为48h±2h;f)养生结束后,将试样连同试模一起从烘箱中取出,然后立即在马歇尔击实仪上双面各击实25次(标准马歇尔)或37次(大马歇尔),击实完成后将试件侧放于地面上,在室温下冷却12h以上,然后脱模;g)最终成型的马歇尔试件高度应控制在规范的范围内,每一个含水率下至少成型4个马歇尔试件。h)将养生完成并已充分冷却的马歇尔试件测量直径、高度等尺寸指标后,采用表干法测量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得到不同含水率下的密度曲线,曲线应形成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以毛体积相对密度最大时的含水率作为最佳含水率OWe若最终得到的曲线未出现向下抛物线形状,而是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应扩大含水率范围再进行马歇尔击实成型,直至曲线规律满足要求;若最终得到的曲线不规则,如出现“W”型或“N”型曲线,应对有疑问的数据点重新进行试验。8.5 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及水泥用量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最佳乳化沥青用量采用标准马歇尔击实、大马歇尔击实成型的方法进行确定,在确定的最佳含水率条件下以预估的乳化沥青用量为中值,变化不同的乳化沥青用量,取13个水泥用量,进行拌和成型,乳化沥青用量一般采用5个不同用量,以0.5%为间隔,推荐采用3.0%-5.0%的用量范围O采用马歇尔击实成型时,混合料拌和时的拌和工艺及养护成型条件分别与B.4.2一致。将成型完成的试件测试直径、高度等尺寸指标后,采用表干法测试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并计算空隙率大小,然后将各组油石比试件进行15°C劈裂强度、浸水24h劈裂强度试验:a)15C劈裂试验方法:应按JTGE20-2011中T0716的方法进行,将试件浸泡在15°C恒温水浴中2h(标准马歇尔试件)或4h(大马歇尔试件),然后取出试件立即测试15劈裂强度,结果即为15劈裂试验强度;b)浸水24h劈裂试验方法:将试件完全浸泡在25恒温水浴中22h,再按现行JTGE20-2011中T0716的方法,将试件浸泡在15C恒温水浴中2h(标准马歇尔试件)或4h(大马歇尔试件),然后取出试件立即测试15劈裂强度,结果即为浸水24h劈裂试验强度;c)干湿劈裂强度比是浸水24h劈裂试验强度与15C劈裂试验强度的比值,按式(1)计算干湿劈裂强度比。(1)式中:PW试件浸水24h劈裂试验强度,MPa;Pd试件15°C劈裂试验强度,MPa;RMd试件干湿劈裂强度比,%o对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f宜采用现行JTGE20-2011中T0705表干法进行测试,混合料最XX论相对密度宜采用现行JTGE20-2011中T0711真空法实测或采用计算法得到。采用真空法实测最XX论相对密度方法如下:a)称量好各配比下所需各种材料的质量,按B.4.2中的工艺进行拌和,混合料所需质量应满足T0711中试验所需最小质量的要求,拌和时混合料含水量应控制较低,宜控制在4%以内;b)将拌和均匀的混合料摊XX铺于托盘中,置于6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一般为48h;c)将烘干的混合料从烘箱中取出,稍作冷却后立即将混合料充分搓散,结团的细集料颗粒应仔细分散,否则将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将分散后的混合料冷却至室温后按照T07lI中的方法测试最XX论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测试最XX论相对密度方法如下:a)按式(2)计算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ysb。(2)100Ysb=2k+llYn2Yn”Yal丫2丫训式中:Pnl>Pnn各种新添加矿料成分的配合比,其和记为Pn;YnBY112Ynn各种新添加矿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Pal、Pa2Pan各种RAP中回收集料成分的配合比,其和记为Pa,Pn+Pa=100;YaHYa2Yan各种RAP中回收集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b)按式(3)计算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ysa。Y=l(3)Sa区+区+.+端+&+区YmynnYm匕2丫曲式中:Pm>Pn2Pnn各种新添加矿料成分的配合比,其和记为Pn;,nk,n2,nn各种新添加矿料相应的表观相对密度;Pal、Pa2、Pan各种RAP中回收集料成分的配合比,其和记为巳,Pn+Pa=l;'ah,a2/an各种RAP中回收集料相应的表观相对密度。c)确定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有效相对密度宜直接由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与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按式(4)计算确定,其中沥青吸收系数C值根据材料的吸水率由式(5)求得,材料的合成吸水率按式(6)计算:se=C×sa+(1-0XySb(4)C=0.0332x-0.2936x+0.9339(5)=-×100(6)sbrsa式中:YSC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C合成矿料的沥青吸收系数,可按矿料的合成吸水率从式(5)求取;x合成矿料的吸水率,按式(6)求取,%;Ysb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按式(2)求取,无量纲;Ysa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按式(3)求取,无量纲.d)确定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最XX论相对密度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最XX论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按式(7)求取。式中:Pnbi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的乳化沥青残留物用量,%;Pabi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中RAP所含旧沥青占混合料总质量百分比,%;11b乳化沥青残留物的相对密度(25oC25°C),无量纲;YabRAP中回收沥青的相对密度(25°C25°C),无量纲;u相对于计算沥青用量为Pabi、Pnbi时沥青混合料的最XX论相对密度,无量纲;Psi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的矿料含量,Psi=100-Pabi-Pnbi,%;YSe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按式(4)计算,无量纲。按15°C劈裂强度试验和干湿劈裂强度比的试验结果达到最佳化(出现峰值),同时空隙率不大于设计范围内对应的乳化沥青用量和水泥用量作为最佳乳化沥青用量(OEC)和水泥用量。B.6混合料性能检验冻融劈裂试验。冻融劈裂试件成型的击实次数,标准马歇尔试件规定为双面各击实50次,大马歇尔试件规定为双面各击实75次,按本指南规定的方法养生,然后按JTGE20-2011中T0729冻融劈裂试验方法对混合料性能进行检验,试验结果应满足表6的要求,动稳定度。按JTGE20-2011中T0703轮碾法成型80mm厚(粗粒式)或50mm厚(中粒式和细粒式)的冷再生混合料车辙板块试件,碾压完成后迅速将试件放置到60C鼓风烘箱中烘干48h,然后将试件取出在室温下放置不少于40h,再按T0719进行动稳定度试验,试验前试件保温时间宜为810h,试验结果应满足表6的要求。B. 6.3肯塔堡飞散损失。肯塔堡飞散试件采用标准马歇尔成型,压实次数规定为双面各击实50次,按本指南规定的方法养生,然后按JTGE20-2011中T0733中标准飞散试验对混合料性能进行检验,试验结果应满足表6的要求。低温弯曲试验。低温弯曲试件成型应先按照B.6.2中的方法成型板块试件,碾压完成后迅速将试件放置到60鼓风烘箱中烘干48h,然后将试件取出在室温下放置不少于14天,再按照JTGE20-2011中T0715中的要求进行试件切割及试验,切割时切割刀的行进速度应尽可能调至最低,以确保小梁试件的完整性。抗磨耗试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抗磨耗试件采用旋转压实20次的方式成型,试件直径150mm、高度70±5mm,试件成型后置于21±3的室温下养生4h±5min,称取磨耗前试件的质量。然后将试件放置于磨耗试验设备下方的托盘中固定,试件表面需高于托盘边缘IOmm以上。将磨耗管装入磨耗头中,磨耗头总质量为600±15g,磨耗管外层采用氯丁橡胶管材质,内径为19mm,壁厚6.25mm,长度127mm,橡胶硬度为60HA-70HA。将放入试件的托盘升起使试件顶起磨耗头,但磨耗头上方不应被顶死,而应留有至少IOmm空间使磨耗头可上下自由活动。磨耗试验时转速采用46rmin,试验时间为15min,试验完成后清理掉试件表面的浮石,称取磨耗后试件的质量,按式(8)计算磨耗损失。A-BR、=-X100(8)©A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