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环巢湖林草生态修复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721113       资源大小:38.3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巢湖林草生态修复技术规程.docx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XXXXX-XXXX环巢湖林草生态修复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EcologicalRestorationbyForestsandGrassesAroundChaohuLake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2023 -XX-XX2023-XX-XX发布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前言本文件按照GB/TLl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徽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徽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安徽天润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玉慧、任杰、高艳、纪坤、张业鸿、张锋、部文慧、韩国民、任冲、马金鸣、李虹颖、郭肖颖等。环巢湖林草生态修复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环巢湖林草生态修复工作流程、水生态环境调查、修复技术方案、工程实施、维护与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环巢湖林草生态环境修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7296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6903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T50594水功能区划分标准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338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710.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HJ710.8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J710.12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SL27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733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林草生态修复ecologicalremediationbytreeandgrass主要使用林草措施,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或利用林草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4水生态环境调查4.1 调查范围环巢湖沿岸,调查内容应包括基础信息、污染源、陆域环境质量、水生态状况、现状评价等。4.2 调查方法采取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现场监测等调查方式获取水环境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按照SL2I9的规定执行。4.3 基础信息调查4.3.1 自然环境概况调查地形地貌、海拔高度、水系现状、气候条件;水功能区的划分和管理应按照GB50594的规定执行;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应按照HJ338的要求执行,明确水源地保护区的水域保护范围、陆域保护范围和总面积。4.3.2 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应包括自然增长率、地区人口总数、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城镇人口和市区人口数量等人口结构指标,还应包括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GDP增长率、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结构等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指标。4.3.3 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调查包括环巢湖水源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农作物等,土壤类型按照GBfr17296的规定进行分类;水源地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应按照GB/T21010的规定执行。4.3.4 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包括水源地周边采石场、裸地面积,坡耕地面积及其占耕地面积比例,水土流失及治理面积、土壤侵蚀模数等参数,土壤侵蚀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应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SL190的规定划分。4.3.5 植被覆盖现状包括环巢湖陆域保护范围内的植物群落类型、分布位置、分布面积、代表性植物群落以及森林植被种类和覆盖率等。4.3.6 水生物现状执行SL733、HJ710.7>HJ710.8和HJ710.12相关规定,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等的种属、数量、优势种群、种群结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进行检测,以评估生态环境。4.3.7 水环境监测按照HJ/T91的规定执行。4.4 现状评价4.4.1 问题诊断应根据4.3的调查结果进行,主要包括水体污染程度、污染物来源、生物多样性缺失原因、主要污染因素识别等内容。4.4.2 现状评估根据4.4.1问题诊断得出的结论,开展水源地现状评估,作为生态修复目标及技术选择的依据,包括水质评价和巢湖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水质评价应按照GB3838的规定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应按“贫、中、富”三级进行评价。4.5 林草生态修复方案4.5.1 一般规定4.5.1.1在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内,严格执行HJ338的相关规定及属地水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4.5.1.2针对生活污染、分散式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入巢湖河流携带及巢湖内源污染问题,综合考虑污染源特征、生态环境特点、修复:目标、污染控制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等因素,制定林草生态修复方案。4.5.1.3生态环境修复应符合土壤结构、地貌发育特点,遵循水-陆生态系统的作用及演化规律,充分发挥自然恢复的能力,以自我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4.5.1.4植物物种选择上,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的修复区,应根据历史调查数据,确定合理的物种数及种类;以入巢湖径流净化为主的修复区,应选择耐污且污染物富集能力强的物种;以水土保持与护岸为主的修复区,应选择固土能力强的物种。物种选择以本地土著物种为主,避免引入外来物种。4.5.2 生态浮床一般采用稳定性好的框式浮床,选用附着力强、大比表面积、水力学特性好、造价成本低的生物填料;浮床植物宜选择净污能力强、生长快、生物量大、根系发达的植物。4.5.3 生态型护岸一般情况下,宜首先考虑采用生态型护岸(坡)结构,工程建设可按GB50286的相关规定执行。对于部分土质陡坡巢湖滨带或由于堤防等建设,导致滨岸线长期受风浪、水流冲蚀影响,存在岸坡土方坍塌或危及巢湖滨岸坡、大堤安全时,应结合风、浪、流、水文、地质等工程设计要素,进行必要的护岸(坡)工程建设。4.5.4 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按照GB/T26903的规定执行。4.5.5 生境保育生态保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恢复初期,应首先筛选较大生态耐受范围及较宽生态位的先锋植物种类,以适应初期的生境环境,补充缺失植物;筛选先锋种时应考虑生物学特性、耐污性、对营养物质去除能力及生态系统演替规律。一恢复中期,物种多样性不高,植物配置以填补空白生态位为主,对群落结构进行优化,使原有群落逐渐稳定。一恢复后期,应充分考虑动一植物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性、稳定性,全面恢复水鸟、鱼类、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高级生态系统,保育和维护巢湖滨带生物多样性。4.5.6 植物群落优化配置4.5.7 5.6.1一般原则应选择具有发达的根系,能迅速扩繁;具有良好的通气组织,能有效输送氧到根际的植物,优先选择乡土种。配置应以深根系植物与浅根系植物搭配、丛生型植物与散生型植物搭配、吸收氮多的植物与吸收磷多的植物搭配、常绿植物与季节性植物搭配等。4.5.8 .2湿地修复林草选择水生植物群落的配置以植被的历史演变特征或相近健康湖滨带的群落结构为参考,配置多种、多层、高效、稳定的植物群落,主要措施包括确定合适的物种数、进行合理的空间配置和季节性演替节律匹配等。由沿岸向湖心方向依次配置由乔灌草、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所组成的植物系列,注意植物的节律匹配以保证植物群落生态环境功能的周年连续性。4.5.9 5.6.3不同进水水质及植物配置1.1.1.1 .1当进水氮含量高于0.5mg/L时,应选择以生长迅速、对氮的需求量较高的大潦、水鳖、水芹、李氏禾、浮萍、水雍菜、豆瓣菜、水葫芦等漂浮植物进行配置。1.1.1.2 .2当进水磷含量高于0.2mg/L时,应选择以具有发达地下块根或块茎,对磷元素的需求较多的睡莲、荷花、马蹄莲、慈姑、尊芳、芋、泽泻、菱角、荧实等进行配置。1.1.1.3 当进水氮高于1.0mg/L、磷高于0.2mg/L时,应选择系发达,生长量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的芦苇、美人蕉、莺尾、菱草、香蒲、慈姑、水葱、水莎草、水芹等进行配置。1.1.1.4 当进水氮低于0.5mg/L、磷低于0.5mgL时,应选择伊乐藻、金鱼藻和黑藻等沉水植物。一般布置在人工湿地的出水端,以提高出水水质。1.1.1.5 植物的耐水深性挺水及浮水植物应以30cm100cm为适,而沼生和湿生植物则以20cm30cm浅水为宜,沉水植物可适应100cm-150cm水深。1.1.1.6 湿地修复类型及植物配置1.1.1.6.1 表面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方法应选择植物的根系分布深度小于20cm,且一般原生于土壤环境的浅根散生型植物和浅根丛生型的植物。适宜植物有美人蕉、芦苇、亭葬、慈姑、莲藕、灯心草、芋头等。表面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应以水面空间和水面梯度类型为依据,植物选择和配置如下表1、表2所示:表1水面空间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空间类型植物配置水上香蒲、莒蒲、花叶芦竹、再力花、旱伞草、美人蕉、菱草、马蹄莲、梭鱼草、荷花、莺尾、水葱、荻、芦苇等。水杉、落羽杉、池杉、中山杉、垂柳、欧美杨等。水面浮萍、大辣、香菇草、睡莲、菱、水鳖、英实、水雍菜等。水中狐尾藻、苦草、伊乐藻、藻黑藻、金鱼藻、范草等。表2水面梯度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水面梯度机物配置深水凤眼莲、浮萍、大潦、香菇草等。睡莲、菱、水鳖、荧实、水雍菜、狐尾藻、苦草、黑藻、金鱼藻、着草等。浅水香蒲、苜蒲、花叶芦竹、再力花、水生美人蕉、马蹄莲、梭鱼草、荷花、德国莺尾、水葱、荻、芦苇等。水杉、落羽杉、池杉、中山杉、乌相等。水边芦苇、千屈菜、芋、水蓼、水仙、龟背竹等。4.5.6.5.2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面在填料表面以下,水深适宜在填料表层的IOCm20cm以下,应选择植物根系分布深度大于20cm,根系接触面广的深根丛生型植物和深根散生型植物。不宜配置浮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湿地木本植物。植物选择和配置如下表3所示:表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植物类型植物配置挺水植物香蒲、苜蒲、花叶芦竹、再力花、旱伞草、美人蕉、马蹄莲、梭鱼草、荷花、莺尾、水葱、荻、芦苇等。湿生草本植物芦苇、千屈菜、芋、水蓼、水仙、水莎草等。4.565.3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同7.6.5.2中植物选择与配置。1.1.1.7 种植技术1.1.1.7.1 种植季节不同水生植物具有不同的栽种季节和生长习性,多以春季4、5月栽种为宜。1.1.1.7.2 种植方式植物种植方式包括以下内容:一裸根幼苗移植:幼苗需在苗圃进行,当幼苗长到20cm50cm高度,应进行移植。幼苗移出后,除去原土、捆扎成束,运往湿地。在预设地点挖一个浅洞,将幼苗插入,填实周边空隙。根茎移植:湿地植物芦苇、香蒲等植物可采用移植法种植。通过根系、球茎或块茎繁殖的植物,如荷花,种植时应挖深洞保证根系完全埋于地下,块茎之间的连接部分位于地面。盆栽移植:木本湿地植物宜采用盆栽移植法。盆栽培育经一个或多个生长季,长出完整的根系再移植。1.1.1.7.3 5.6.7种植密度植物种植密度见表4。表4植物种植密度植物类型植物名称及种植密度挺水植物再力花1丛/m22丛/m?、花叶芦竹12丛丛/n?、香蒲20Mm225丛/m?、慈姑IO丛丛/m2、黄莒蒲20丛/m225丛/m?、水葱15Mm2w20丛/m?、干屈菜16丛m225丛/m?、泽泻16丛r225JAm2%芦苇16丛m220丛/m?、野芋16株/m?。浮水植物水鳖60株m280株/n?、大藻30株m240株/m?、凤眼莲30株m240株/m入睡莲I头m22头/m?、萍蓬草1头11)22头/m?、着菜20株m230株/m八荧实1株41株/6m2、兔菜10株m216株/m2等。沉水植物苦草40丛m25O株/m?、眼子菜20丛/«?30丛/n?、黑藻25丛m236丛/m?、狐尾藻20丛m23O丛An?等。湿生植物斑茅1丛/m2、蒲苇1丛/m2、砖子苗20丛m225丛/m?、红蓼2株的24株/nA野养麦6丛m210丛/m?等。4.5.6.8植物维护与管理技术1.1.1 .8.1为防止湿地内其它杂草滋生,应及时清除已生长的杂草和植物的枯枝落叶,防止其腐烂等污染。1.1.2 防止病虫害,但不宜使用除藻剂和杀虫剂等。1.1.3 防止外来种入侵和低温防护冻害等。4.5.7工程实施4.5.7.1 施工建设施工建设应注重过程化动态管理,加强实施过程中的全程监管,强化工程质量控制,切实做到责任明确、监管到位。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及时组织开展制度建设、工程选址、工艺流程比选、工程建设、资金筹措与使用、目标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跟踪检查。4.5.7.2 调试运行工程使用验收合格后,进入调试阶段。调试按照单体调试、局部调试和系统联合试运转三个步骤进行。按图纸检查各构筑物的施工质量、设备、电器系统、仪表阀件等是否满足工艺要求。试车时重点检查所有动力设备及控制系统运行状态并排除出现的故障等。4.573工程验收建立竣工验收制度,及时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竣工验收的时间、程序和条件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及技术要求执行。457.4修复效果评估应建立评估制度,工程整体验收后,应开展项目综合成效评估,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产出及工程实施对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等方面的成效进行综合评估。4.5.8维护与管理4.5.8.1 一般规定4.5.8.1.1 在巢湖流域污染源控制及生态修复的同时,应加强全流域环境监管与综合管理,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综合管理平台,从水质测报、过程监控、事故预警、应急处理指挥,满足水源地实时无线自动监控,强化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监察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巢湖流域环境管理制度建设,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458.1.2应根据生态保护目标和标准,做好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积极探索智能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运营管护机制,提升服务能力。4.5.8.2管理机制4.5.8.2.1责任主体应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选专业运维管理单位,实施日常维护管理与应急运维管理,同时选有能力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运维过程监督和效果评估。4.5.8.2.2管理制度应建立健全运行维护制度,落实设施维护责任制,完善人员管理培训,明确监管部门,定期进行运维效果监督评价,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参与。458.2.3应急预案管理为规范突发水源地保护区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增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应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编制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4.5.8.3维护管理内容4.5.8.3.1生物多样性保护应选择巢湖坡度较缓、变幅带较宽的区域,巢湖滨地形变化丰富、巢湖发育度高的区域,以及水鸟、鱼类、两栖和爬行动物类比较丰富的区域,划定水生生物、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保护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珍稀鱼类、两栖爬行动物栖息地、鱼类产卵场和涧游通道等。4.5.8.3.2植物群落管理植物群落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对生长较好区植物的保育,生长过于旺盛区植物的收割管理,枯死期的植物收割移除,生长较差区的植物的补植,保护区外来物种的控制和清除,另外还包括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一在水质净化功能区,对于植被生物量过大的局部区域,在生长旺盛期(78月)进行适当的收割调整,保证水生植物有合适的现存量,起到抑制藻类生长,吸收、吸附和拦截营养盐及颗粒物的作用;在植被枯死期(一般在10月翌年2月),实施收割并将植物残体及时移出巢湖滨带。一病虫害防治应以防为主,早观察、早发现,要防早、治小,将病虫害控制在发展初期。除了尽早发现病虫害,还应慎重对待,科学防治,尽量采用生物控制的方法,利用虫害天敌等驱虫治病,减少农药施用量,保护环境。一加强外来物种管理,应建立外来物种监控和预警机制,以维持巢湖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一一对于巢湖滨带内的死亡水生植物和枯枝败叶应及时清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4.5.8.3.3工程设施维护管理对于工程区净化设施以及护岸(坡)建(构)筑物等工程设施要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发现功能出现障碍或有损坏时,应及时进行清理和维护,发现严重问题时应及时报告相关管理部门并采取必要的管护措施。4.5.8.3.4人为活动管理应定期巡查并防止对巢湖植被采收等人为损坏的活动,同时在径流入口有设置格栅处,宜每天清理垃圾,水生植物残体按垃圾处理,定期清理巢湖滨带外围输移进入巢湖滨区的垃圾。4.5.8.3.5水土流失监控应根据SL277,在水土流失范围内进行布点监测,对监测范围内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水土流失动态分析及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等内容进行动态监测。4.5.8.3.6预警监控应对水源地实行全方位监控管理,具备水量、水质、水位、流速等水文水资源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能力,建立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针对突发污染事件及藻华等水质异常现象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具备预警能力、应急监测及处置能力。

    注意事项

    本文(环巢湖林草生态修复技术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