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GB 50179河流流量测验标准.docx

    • 资源ID:693304       资源大小:1.03MB        全文页数:19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 50179河流流量测验标准.docx

    UDC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79-20XX代替GB50179-2015河流流量测验标准Specificationforliquidflowmeasurementinopenchannels(征求意见稿)请将你们发现的有关专利的内容和支持性文件随意见一并返回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河流流量测验标准SpecificationforliquidflowmeasurementinopenchannelsGB50179-20XX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XX年*月*日*出版社20XX北京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22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22)21号)的要求,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会同有关单位在原规范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2015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本标准共分9章9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测验河段的选择和断面设立、断面测量、流量测验设备与测验方式方法、水位级划分及特殊水情流量测验、流量测验成果检查和分析、流量测验成果精度评定、基本水文站精度类别划分方法、流速仪法、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法、浮标法、比降面积法、无人机测流、流量测验报表格式及填表说明、偏角改正表、流量在线监测比测技术大纲等。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将水位级划分与流量测验方式方法分解为“流量测验设备与测验方式方法”“水位级划分及特殊水情流量测验”;扩展了河流流量测验方式方法,并对适用条件进行了可供选择的规定;对在线监测的比测投产、测验技术要求和成果精度评定指标进行了规范;增加了超标准洪水测验、小流速(流量)测验方法与技术要求;增加了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法、比降面积法、无人机测流等规范性附录和在线监测比测技术大纲等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水利部负责日常工作和对强制性条文的管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流量测验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水利部水文司(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2条2号,邮政编码100053),以便再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参编单位: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黑龙江省水文水资源中心辽宁省河库管理服务中心(辽宁省水文局)安徽省水文局清华大学主要起草人:梅军亚等主要审查人: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和定义34测验河段的选择和断面设立64.1测验河段选择与勘察64.2测验断面布设85断面测量121.1 大断面测量121.2 水道断面测量131.3 误差来源与控制136流量测验设备与测验方式方法156. 1一般规定156.1 测验方式选择156.2 测验方法选择166.3 在线监测技术要求187水位级划分及特殊水情流量测验207. 1水位(流量)级划分207.2高洪流量测验217. 3超标准洪水测验228. 4小流量(流速)测验239. 5冰期流量测验2410. 6潮流量测验258流量测验成果检查和分析2611. 1检查内容与方法2612. 检查分析2713. 3在线监测成果检查处理278.4在线监测信息化289流量测验成果精度评定2914. 1一般规定2914.2 差来源与控制3014.3 量测验成果精度评定34附录A(规范性)基本水文站精度类别划分方法37附录B(规范性)流速仪法38附录C(规范性)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法73附录D(规范性)浮标法100附录E(规范性)比降面积法113附录F(规范性)无人机测流121附录G(资料性)流量测验表格式及填制说明126附录H(资料性)偏角改正表160附录I(资料性)流量在线监测比测技术大纲169本标准用词说明172条文说明173CONTENTS1 Scope12 Normativereferences23 Termanddefinition34 Selectionofriversectionandsettingupofcross-section64.1 Selectionandsurveyofriversection64.2 Settingupofcross-section84.3 Cross-sectionalsurvey124.4 1.argecross-sectionalsurvey124.5 Riverchannelcross-sectionalsurvey134.6 Errorsourceandcontrol135 Equipmentandwaysandmethodsfordischargemeasurement145.1 GeneralRequirements155.2 Selectionofwaysformeasurement155.3 Selectionofmeansformeasurement165.4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onlinemeasuring186 Classificationofstagegradationanddischargemeasurementofspecialwaterregime206.1 Classificationofstagegradation206.2 Measurementofdischargeduringhighflows216.3 Measurementoffloodexceedingthedesignedlevel226.4 Measurementofsmalldischarge(velocity)236.5 Measurementofdischargeduringiceperiod246.6 Tidalflowmeasurement257 Dischargemeasurementscheckandanalysis267.1 Checkcontentsandmethods267.2 Analysisofpropertyatgaugingstation277.3 Dischargemeasurementscheckofonlinemeasuring277.4 Onlinemeasuringinformatization288 Dischargemeasurementsaccuracyassessment298.1 GeneralRequirements298.2 Errorsourceandcontrol308.3 Dischargemeasurementsaccuracyassessment34Appendix A Mehodsforclassificationofaccuracyofbasichydrologicalstations37Appendix B Currentmetermethod38Appendix C AcousticDopplercurrentprofilermethod73Appendix D Floatmethod100Appendix E Slopeandareamethod113Appendix F Unmannedaerialvehiclemethod121Appendix G Formatofdischargemeasurementtableandnoteonfilling-up126Appendix H Tableofdeflectionanglecorrection160Appendix I Outlineofonlinemeasuringcomparison169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172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73.o.为统一全国河流流量测验方法与分析计算等方面的准用原则与技术要求,保证流量测验成果质量,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河流、湖泊、水库、人工河渠、水网、潮汐影响和水工程影响河段的流量测验。1.0.3按流量测验精度等级与要求,可根据精度类别将基本水文站分为一类精度站、二类精度站和三类精度站,其划分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1.0.4使用新的流量测验技术应遵循水文测验基本原理,应采用本标准推荐的流量测验方法进行比测试验,并进行成果精度评定;多线多点流速仪法和已投产的走航式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法的流量测验成果可作为率定或校核其他测流方法的标准。1.0.5本标准所规定的各项精度可用于测流方案质量控制及评价。流域机构或省(直辖市、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直属水文机构应选择具备有条件的代表站长期收集、积累试验资料,进行精度检验。1.0.6采用的流量测验仪器及方法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我国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0095-2014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138水位观测标准GB/T41450无人机低空遥感监测的多传感器一致性检测技术规范SL195水文巡测规范SL/T247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337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规范SL443水文缆道测验规范SL537水工建筑物与堰槽测流规范SL732感潮水文测验规范SL742水文测站考证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GBZT50095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500952014及SL1952015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并根据技术发展对个别术语进行了重新定义。3.1测验方式hydrometricmanner开展水文测验工作的方法和形式。来源:SL195-2015,定义3.13.1.1驻测stationarygauging水文专业人员驻守水文测站进行水文测报的作业。来源:GB/T500952014,定义4.1.11/SL1952015,定义3.1.1,有修改3.1.2巡测tourgauging水文专业人员以巡回流动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一个地区或流域内水文测站或断面的水文要素所进行的观测作业。来源:GB/T500952014,定义4.1.12,有修改/SL1952015,定义3.1.2,有修改3.1.3间测intermittentgauging水文测站资料经分析证明水文要素如水位流量间历年关系稳定或其变化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对其中-要素如流量停测一段时期后,再行施测的测停相间的测验方式。来源:GB/T500952014,定义4.1.13,有修改/SL1952015,定义3.1.33.1.4检测testgauging在间测期间,对两个水文要素稳定关系所进行的检验测验。来源:GB/T500952014,定义4.L13.1/SL1952015,定义3.1.4,有修改3.1.5在线监测On-IinediSChargemOnitOring(限定至流量在线监测)通过一定的方法或设施设备等实时获取流量的方式。可通过单一线、单值化、比降面积法、堰槽测流等方法实现,也可通过声学、雷达、图像等传感设备等实现。注,本标准中如不特别说明,一般指通过传感设备实现实时流量获取的方式。3.2测验方法hydrometricmethod开展水文测验工作的技术手段。包括测验装备、测量规程、计算规则、技术要求等要素。3.2.1流速面积法flowvelocityandcross-sectionareamethod通过实测断面上的流速和过水断面面积来推求流量的方法。来源:GB/T500952014,定义4673.2.2比降面积法slopeandcross-sectionareamethod通过实测或调查测验河段的水面比降和断面面积,通常用水力学公式来推求流量的方法。来源:GB/T500952014,定义4.6.723.2.3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法acousticDopplercurrentprofilermethod(ADCP)利用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进行流速或流量测验的方法。主要设备一般包括走航式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法(走航式ADCP)、固定式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法(固定式ADCP)、声学多普勒点流速仪法(ADV)等。来源:GB/T500952014,定义467.5,有修改3.2.4超声波时差法acousticflowmeasurementmethod利用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顺水和逆水的传播时间差进行水层平均流速和流量测验的方法。来源:GB/T500952014,定义11.6.1.8,有修改3.2.5雷达波测流法radarwaveflowmeasurementmethod基于雷达多普勒效应原理,获取水体表面流速的测流方法。主要设备一般包括手持式雷达测速仪(电波流速仪)、定点式雷达测速仪、侧扫雷达等。3.2.6图像测流法imageflowmeasurementmethod利用摄像机拍摄得到的实时水流视频图像,结合图像处理和计算机技术,获取高时空分辨率水流表面流速矢量的一种测流方法。3.2.7代表流速法indexandcross-sectionaveragevelocityrelationcurvemethod通过建立代表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相关关系,用实测代表流速推求断面平均流速的种测流方法。一般包括简单线性回归、分段线性回归、多元回归,或人工智能模型等。来源:GB/T500952014,定义467.7,有修改3.3比测comparativegauging建立同一系统中相同要素的物理运动伴随关系数学表达的观测活动,或对设备状态进行比较的测试,或对不同测量方法、不同序列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测验。来源:GB/T500952014,定义4.1.15,有修改3.4率定caIibration通过人工调优、数学寻优以及人机对话选优等途径确定最优模型参数的工作。来源:GB/T500952014,定义6.4.9,有修改3.5高洪流量测验highflooddischargemeasurement流速大,涨、落急剧,水位或流量达到某一规定频率以上等条件下的流量测验。3.6超标准洪水floodexceedingthedesignedlevel超过水文测验河段防洪设计水位,或者超过水文站设计测流能力的洪水。4测验河段的选择和断面设立4.1 测验河段选择与勘察4.1.1 测验河段应满足设站目的,保证测验资料精度,符合观测方便和测验资料计算整理简便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验河段宜选在石梁、急滩、弯道、卡口和人工堰坝等易形成断面控制的上游河段。其中石梁、急滩、弯道、卡口的上游河段宜离开断面控制的距离为河宽的5倍,山溪性河流断面控制的距离可放宽至河宽的3倍;或选在河槽的底坡、断面形状、糙率等因素比较稳定和易受河槽沿程阻力作用形成河槽控制的河段;河段内无巨大块石阻水,无巨大漩涡、乱流等现象;2当断面控制和河槽控制发生在某河段的不同位置时,选择断面控制的河段作为测验河段;在几处具有相同控制特性的河段上,选择水深较大的窄深河段作为测验河段;低枯水期、流速较小时期选择水流集中、流速相对较大的河段作为测验河段;3专用水文测站测验河段如难以满足本条第1款的要求,可适当放宽,但满足测验方法的使用条件。4.1.2 测验河段必须避开易发生滑坡、坍埸和泥石流的地点。4.1.3 测验河段宜顺直、稳定、水流集中,无分流岔流、斜流、回流、死水等现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平原区河流上,河段宜顺直匀整,全河段的河宽、水深和比降无明显变化,单式河槽河床上宜无水草丛生。当测验河段无法避开游荡性河段时,避开变动沙洲;2在山区性河流上,测验河段具有自由水面,测验断面无瀑布、跌水、气蚀,断面形态较好;3在潮汐河流上,宜选择水面较窄、涨落潮流路顺直、通视条件较好、横断面较单一、受风浪影响较小的河段;4水库、湖泊出口站或堰闸站的测验河段宜选在建筑物的下游,并避开水流大的波动和异常紊动的影响。当在下游测验有困难,而建筑物上游又有较长的顺直河段时,可将测验河段选在建筑物上游;5结冰河流的测验河段不宜有冰凌堆积、冰塞、冰坝。对有层冰层水的多冰层结构的河段,经调查或勘查,选取结冰情况较简单的河段;对特殊地形地理条件,宜选择不冻河段作为测验河段;6受水工程或人类活动影响以及巡测断面的测验河段选择,可根据设站目的或需要,适当放宽条件,以能够满足测验精度要求为原则;7河湖生态流量、最小下泄流量测验河段的选择,根据管控或评价对象,结合现场条件进行选择。4.1.4 流速仪法测验河段,顺直河段长度宜大于洪水时主河槽宽度的5倍;宜避开有较大支流汇入或湖泊、水库等大水体产生变动回水及严重漫滩、急剧冲淤等的影响;山区性水流速度不应超过流速仪测速信号辨识范围。4.1.5 走航式ADCP测验河段,宜选择水深大、边滩小、水上交通不影响测流和河底走沙(动底)影响不剧烈的河段。4.1.6 固定式ADCP测验河段,宜为渠化河段或顺直均匀的自然河段,断面相对稳定,无紊流影响,有足够的顺直长度使得水流平顺、断面流速分布规则稳定,季节性的水生植物对断面流速分布无显著影响的河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IH-ADCP宜安装在单式断面,河底基本无较大起伏;2坐底V-ADCP具有稳固位置安装,不受推移质、水草及洪水裹挟杂物等影响;3漂浮V-ADCP具有稳定措施安置,不受漂浮物、风力、波浪影响,位置晃动不超过水面宽的1%和安装点半径2.5m的较小值。4.1.7 超声波时差法测验河段,水流应较为顺直,应避开水温、含沙量和盐度梯度较大的河段,声波传输路径不受河底、水生植物、频繁船只通航等影响,两岸均应有合适的仪器安装位置,并满足一定的声道宽与水深要求。4.1.8 雷达测速仪测流河段,宜选择相对顺宜、流速相对较大(水面流速宜大于0.5ms)、且有一定的水波纹、多普勒效应明显的河段,断面及流态相对稳定,无回流或漩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点雷达仪器距水面距离不宜高于35m,波束与水面夹角宜在4560。之间;2侧扫雷达安装点到河面区间开阔、无遮挡,与高压线、电站、电台、工业干扰源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同频信号干扰影响,避免在侧扫雷达附近使用同频设备。4.1.9 图像测流法测验河段,宜具有天然漂浮物或明显水波纹,应无长时间强光直射和无大量倒影,应满足平行于测流断面的视场角能覆盖目标水面。4.1.10 卫星遥感测流的测验河段,宜河宽较宽、流量变化平缓。4.1.11 浮标法测验河段应顺直,可采用视频监控器、卫星定位系统、全站仪、经纬仪等方式追踪定位漂浮物轨迹,采用监测装置或人工判定所通过断面,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漂浮物通过拟定监测断面的方法测验的,顺直河段长度大于上、下监测断面间距的2倍;中断面具有代表性,且无大的串沟、回流发生;采用人眼追踪的,各断面之间有较好的通视及通讯条件;2采用卫星定位系统等方式获取漂浮物体实时连续定位信息的,可不设置上、下断面,但纵横距离测算及计时计算达到固定断面间距方法相应精度,且采用轨迹的起止点与中断面的垂直距离不宜超过1段位移。4.1.12 比降面积法测验河段,顺直长度应满足比降观测精度所需的长度,两岸斜坡等高线接近平行,水面横比降较小,纵比降均匀无明显转折点,并应避开洲、滩、分汉河段、工程设施和明显的扩散型河段。4.1.13 量水建筑物法测验河段,顺直河段长度应大于行近河槽最大水面宽度的5倍,并应避开陡峻、水流湍急的河段。行近槽段内应水流平顺、河槽断面规则、断面内流速分布对称均匀,河床和岸边无乱石、土堆、水草等阻水物。当天然河道达不到以上要求时,应进行人工整治使其符合量水建筑物测流的水力条件。4.1.14 稀释法测验河段,可选在弯道、狭窄、浅滩、暗礁、跌水、无水草和无死水区的河段上,并应避开有支流汇入、分流和河岸溢流等。测验河段长度应使注入水流中的示踪剂能充分自然混匀。4.1.15 其他测流方法的测验河段,应满足仪器性能适用条件和资料整编要求。4.1.16 确定测验河段的位置和进行断面布设时,应对测验河段的地质地貌、下垫面、河流特性、上下游工程及水资源开发规划等进行详尽的勘察、调查,并应勘察河势,了解河道弯曲和顺直段长度,两岸和堤防控制洪水的能力,以及有无溢流缺口。在满足设站目的的前提下,测站地址宜靠近城镇居民点,并兼顾交通、电力、通讯等条件。4.1.17 河流特性勘察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1调查控制断面的位置,鉴别断面控制或河槽控制的稳定程度;2调查分流、串沟、回流、死水以及边滩宽度是否便于布置测验设施。在初步选定的河段内布测若干个河道断面,并测绘其中一个断面的流速分布;3 了解河床组成、断面形状、冲淤变化、沙洲消涨史和河道变迁史,以及各级水位的主泓、流速、流向及其变化情况,并勘察河床上岩石、砾石、卵石、漂石、砂、壤土、粘土、淤泥等沿测验河段的分布;4 了解水草生长的季节和范围,封冻和流冰时间,冰坝、冰塞的地点和壅水高度等。4.1.18 非潮流站的测验河段宜选在变动回水范围以外,并按下列规定查清下游变动回水的距离及发生概率:1测验河段下游有水工建筑物时,应根据下游最近地点水工建筑物设计最高洪水位下的回水计算资料,判别是否受其影响,并估算回水距离;2测验河段下游一定距离内有河流或湖泊汇合时,应估算回水发生概率、极限距离等情况。4.1.19 选择测验方案及设备时,应了解洪水涨、落的缓急程度,历史最高最低水位和最大漫滩边界,粗估最大、最小流量,调查洪水来源以及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形成原因。4.1.20 调查流域自然地理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1勘察地物、地貌,了解分水岭闭合情况,有无客水引入及内水分出;2勘察土壤分布、植被情况,了解水土流失及上游产沙情况;3了解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对石灰岩地区要重点了解喀斯特发育程度及分布情况。4.1.21 调查流域内建设工程措施及平面坐标和控制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1蓄、引水工程规模、数量的现状及其近期、远景规划安排;2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及其可能对洪水泥沙产生的影响;3河道通航、木材流放季节及其放运方式;4拟建测站附近的高程控制点、平面控制点的坐标位置、高程及等级。4.1.22 编写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勘察的目的、任务、主要工作人员的专业类别及技术水平,勘察时间和范围;2整理各项调查资料,分类归纳成简明成果;3推荐勘选的测验河段,阐述分析意见,提出对水文测验项目、方法和基本设施等布置工作的建议。4.2测验断面布设4.2.1 水文站按流量测验方法的需要,可分别设立基本水尺断面和相应的流量测验断面。4.2.2 基本水尺断面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断面处水流平顺、水面无横比降或横比降很小,无漩涡、回流、死水等发生,地形条件便于人工观测及安装自记水位计和其他观测设备;2断面垂直于流向,可设在测验河段中央且与测流断面重合或者接近。当基本水尺断面与测流断面不能重合时,两断面的水位有稳定的关系;3基本水尺断面位置一经确定,不宜变动,当遇不可预见的特殊情况必须迁移断面位置时,要进行新旧断面水位比测,比测的水位变幅宜达到多年平均水位变幅的75%以上;4当河段内有固定分流,分流量超过断面总流量的20%,且两者之间没有稳定关系时,分别设立水尺断面。423流速仪法测流断面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选择在河岸顺直、等高线走向大致平行、水流集中的河段中央。当需进行浮标法测流或比降水位观测时,可将浮标法测流断面、比降断面与测流断面重叠布设,配合应用。测验河段客观条件允许时,宜将测流断面、浮标法中断面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2按高、中、低水位分别施测流速、流向。流向测量方法符合本标准B.10节的规定。测流断面垂直于断面平均流向,偏角不宜超过10°;当受客观条件限制超过10。时,根据不同时期的流向分别布设测流断面或进行偏角改正,不同时期各测流断面之间不应有水量加入或分出;3低水期河段内有分流、串沟存在且流向与主流相差较大时,宜分别布设垂直于流向不同的测流断面;4在水库、堰闸等水利工程的上、下游布设流速仪法测流断面,避开水流异常紊动影响;5受潮汐影响的各类水文站,可按本条第14款的要求布设测流断面。424走航式ADCP法测流断面宜与流速仪测流断面重合,并应水流集中、无大的漫滩。4.2.5 固定式ADCP法、超声波时差法、雷达测速法、图像测流法等在线流量测验断面宜与流速仪测流断面或走航ADCP断面重合。如不重合,两断面间不应有水量加入或分出。4.2.6 浮标法测流断面的布设除应执行本标准4.2.3条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4.2.7 流的中断面宜与流速仪法测流断面、基本水尺断面重合。当受地形限制有困难时,可分别设置,但与流速仪法测流断面间不应有水量加入或分出;2上、下断面平行于中断面并间距相等,且其间河道地形的变化小;上、下断面的距离大于最大断面平均流速值的50倍;当受条件限制时可适当缩短,但不得小于最大断面平均流速值的20倍;3当中、高水位的断面平均流速相差悬殊时,可按不同水位级分别设置上、下断面。受河段条件限制时,可只设上、中或中、下断面,但距离需满足本条第2款规定。4.2.8 比降面积法测流断面宜无明显横比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比降水位观测河段布设上、中、下三个比降断面,使上、中断面间距与中、下断面间距相等,比降中断面宜与流速仪测流断面或浮标中断面重合;顺直段长度不够时,且断面形状沿程变化不明显,面积沿程递增或递减变化基本均匀时,也可只设上、下两个比降断面:2断面线垂直流向,如有断面偏角时,偏角不超过10。;3上、下比降断面的间距,使水面落差大于落差观测误差水位观测不确定度的10倍。4.2.8在线监测断面宜稳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岸线基本稳定,地质条件可满足在线监测设施设备安装稳固、运行可靠的要求;2避开雷电多发区、无线电通讯干扰区。4.2.9 其他方法测流断面的布设应满足仪器性能适用条件和资料整编要求。4.2.10 基线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站使用经纬仪、全站仪、测距仪或平板仪交会法等施测起点距时,基线宜垂直于测流断面,基线起点设置在断面上。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基线可不垂直于断面。基线长度使断面上最远一点的仪器视线与断面线的夹角大于30。,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15%不同水位时水面宽度相差悬殊的测站,可在岸上和河滩上分别设置高、低水位相应的基线;2测站使用六分仪交会法施测起点距时,布置基线使六分仪两视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小于或等于120%基线两端至近岸水边的距离,宜大于交会标志与枯水位高差的7倍。当一条基线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分别设置高、低水位交会基线;3基线长度宜取IOm的整倍数,用钢尺或校准过的其他量具往返测量两次的不符值不超过l1000o4.2.11 高程基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断面上的地形或有坚固高大建筑物可使用极坐标交会法施测起点距时,在断面上设置高程基点,高度使仪器对最远一点视线的俯角不小于4°,特殊情况下不小于2°;当受地形等条件限制时,高程基点可设在断面上、下游附近;2高程基点设在坚固的岩石或标桩上,其高程采用四等水准测定;当基点高程与最高洪水位的高差小于5m时,采用三等水准测量高程。4.2.12 当基线、断面位置确定后,需要布设基线桩、断面桩、断面标志桩等测量标志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1基线桩宜设在基线的起点和终点处,并可采用基线起点桩兼作断面桩;高水位的基线桩设在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2各种水尺断面和流量测验断面,在两岸分别设立永久性断面桩;高水位的断面桩设在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0.5mLOm处;漫滩较远的河流,可设在洪水边界以外;有堤防的河流,可设在堤防背河侧的地面;3各种测流方法布设的测流断面两岸设立坚固、醒目的断面标志。当河面较窄时,可在同一岸设立两个断面标志桩,两桩的间距为近岸标志桩到最远测点距离的5%10%,并不得小于5m;使用缆道、桥梁等建筑物测流的测站可不设立;4当河面特别宽且采用六分仪定位时,宜在两岸设立醒目的基线标志。4.2.13 采用卫星定位系统定位的,用于测验定位的岸上固定标志可精简,临时断面可不设断面标。4.2.14 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应依法划定水文监测环境保护区,并设立保护区标识。4.2.15 水文测验河段应设立水文监测保护标志牌,并宜在保护区界转折点设立带编号的界桩。保护标志牌信息宜包括站名、保护范围、测站管理机构、确认保护范围的政府机构名称等,保护范围可采用图文并茂方式。在通航河道应根据需要设立安全标志,并应符合航道或海事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4.2.16 漫滩严重的河流,可在滩地固定垂线上设标志杆,其顶部应高出历年最高洪水位。用辐射线或方向线法固定测速、测深垂线位置的测站,在岸上设置固定标志时,应使每一辐射线或方向线与测流断面的夹角不小于30°,同一视线内前后两标志的距离不得小于由近岸标志到固定测速、测深垂线距离的5%10%,且不得小于5m(S4.2.16)«图4.2.16辐射线及方向线4.2.17 各类水文站应在建站初期进行测站考证。测站考证簿的编制及变更应满足SL742相关要求,并应包含水文监测环境保护区划定情况。流域机构或省(直辖市、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直属水文机构应统一测站考证薄格式。5断面测量5.1 大断面测量5.1.1 新设水文站的基本水尺断面、测流断面应进行大断面测量。5.1.2 大断面测量应包括水下断面测量和岸上断面测量。5.1.3 大断面测量的范围,岸上部分应测至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0.5m1.0m。漫滩较远的河流,可测至最高洪水边界;有堤防的河流,应测至堤防背河侧的地面。5.1.4 测流断面河床稳定的测站,即水位与面积关系点偏离关系曲线在±3%范围内,应在每年汛前或汛后施测一次大断面。河床不稳定的测站,应在每年汛前和汛后各施测一次大断面,并在当次大洪水后及时施测其过水断面部分。断面整治、护岸工程等导致断面变化的,应及时加测。5.1.5 断面起点距应以高水位时的断面桩作为起算零点。起点距和水深的测量方法,按本标准附录B.8的规定执行。两岸始末断面桩之间总距离往返测量不符值,不应超过1/500。5.1.6 大断面岸上部分的高程测量宜采用五等水准或RTK方式测量。当复测大断面时,可单程测量闭合于已知高程的固定点。采用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岸上部分测量时,应进行比测或验证,确保卫星定位法能够达到五等水准的精度。对于施测难度较大的大断面,采用无人机低空遥感监测岸上部分高程时,应按GB/T41450进行检测。5.1.7 大断面测深垂线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新设水文站或增设大断面时,在水位平稳时期沿河宽进行水深连续探测。当水面宽度大于25m时,垂线数目不得小于50条;当水面宽度小于或等于25m时,可按最小间距为0.5m布设测深垂线。探测的测深垂线数,能满足掌握水道断面形状的要求;2测深垂线宜均匀布设,并能控制河床变化的转折点,使部分水道断面面积无大补大割情况。当河道有明显的边滩时,主槽部分的测深垂线较滩地为密;3潮水河的测深垂线数可酌情减少。5.1.8 采用测深仪进行走航式水下断面测量的,可按本标准5.1.7规定摘录成果资料,不再单独布设测深垂线开展测量。5.1.9 在线测流断面与流速仪测流断面不重合时,采用代表流速法进行流量在线监测的,在线监测断面可不测量,借用流速仪测流断面的大断面成果;采用部分流量法的,在线监测断面的大断面应实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雷达波等在线监测传感器感知方向与安装断面所在竖直方向有夹角的,测量传感器感知水面区域对应的代表大断面,不同水位级代表大断面差别较大时分水位级分别测量:2进行大断面测量时,测量各在线监测设备信号感知传感器的起点距和庙程,传感器与断面不重合的测量其沿流速方向在断面投影位置起点距;3采用超声波时差法的,测量两岸换能器直线距离和超声波传输通道与断面线之间的夹角。5.1.10 水下断面测量在施测开始和终了时,应各观测或摘录水位一次。5.2 水道断面测量5.3 .1水道断面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道断面测深垂线的布设按本标准5.1.7条第2、3款的规定执行,并使测深垂线包含测速垂线。对河床不稳定或河床地形变化较大的测站,可在测速垂线以外适当增加测深垂线;2采用流速仪测流的新设水文站和河床不稳定的水文站,每次测流同时测量水深。当测站断面冲淤变化不大且变化规律明显时,每次测流可不同时测量水深。当出现特殊水情,测流时测水深有困难时,水道断面的测量可在测流前后的有利时机进行;3河床稳定的测站,每年汛前、汛后全面测深一次,汛期每次较大洪水后加测;岩石河床的测站,断面施测的次数可减少;4冰期测流同时测量水深、冰面边、冰厚、水浸冰厚和冰花厚。当冰底不平整时,采用探测的方法加测冰底边起点距;当冰底平整时,可用岸边冰孔的冰底高程断面图查得冰底边位置;5采用流速面积法原理实施流量在线监测的站,或在线监测流量测算模型需要用到断面面积或水深、起点距(水面宽、部分宽)数据的站,根据断面特性、设站目的、精度需求确定水道断面测量频次和要求。断面稳定、同水位面积变化不超过本标准5.1.4条规定的,每年宜开展35次水道断面检测,检测后采用新测水道断面成果参与断面流量计算。同水位面积变化超过本标准5.1.4条规定的,宜根据测站功能需求分析确定水道断面测量频次和要求。5.4 .2水道断面测宽、测深的方法应根据河宽、水深大小,设备情况和精度要求确定,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8的规定,不确定度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12的有关规定。5.3误差来源与控制5.3.1 断面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1水深测量误差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波浪或测具阻水较大,影响观测;2)水深测量位置偏离断面线;3)悬索的偏角较大;4)测深杆的刻画或测绳的标志不准;5)测杆或测锤陷入河床;6)超声波测深仪的声速设置与实际声速有异;7)水深测量时换能器姿态倾角过大而未做校正;8)水深测量的仪器设备在施测前未按要求进行检查和校测。2起点距测量误差主要包括下列内容:D基线丈量的精度或基线的

    注意事项

    本文(GB 50179河流流量测验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