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阴道炎症患者护理常规.docx
医院阴道炎症患者护理常规一、滴虫阴道炎滴虫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阴道炎。其主要传染途径有:经性交直接传播;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通过污染的器械及敷料传播。(一)病因滴虫呈梨形,体积约为多核白细胞的23倍,其顶端有4根鞭毛,体侧有波动膜,后端尖并有轴柱凸出,无色透明如水滴。温度254(TC、PH值5.26.6的潮湿环境适宜滴虫生长,存PH值为5.0以下或7.5以上的环境中则不生长。滴虫阴道炎患者的阴道PH值一般在5.O6.6,多数大于6.0。滴虫能消耗或吞噬阴道上皮细胞内的糖原,阻碍乳酸生成,以降低阴道酸度而有利于繁殖。月经前后阴道PH值发生变化,经后接近中性,妊娠期、产后等阴道环境改变,均适于滴虫生长繁殖而发生滴虫阴道炎。滴虫不仅寄生于阴道,还常侵入尿道或尿道旁腺,甚至膀胱、肾盂以及男方的包皮皱褶、尿道或前列腺中。(二)临床表现潜伏期为428do典型症状是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增多及外阴瘙痒。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若尿道口有感染,可有尿频、尿痛,有时可见血尿。少数患者阴道内有滴虫存在而无炎症反应,称为带虫者。妇科检查时见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斑点,后穹隆有多量白带,呈灰黄色,黄白色稀薄液体或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状。带虫者阴道黏膜常无异常表现。(三)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主要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阴道瘙痒,或伴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2,分泌物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3 .检查见阴道黏膜充血,散在出血点,甚至宫颈有出血斑点,形成"草莓样"宫颈。4 .典型病例诊断较易,若能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悬滴法检查滴虫是最简便的方法。(四)处理原则切断传染途径,杀灭阴道毛滴虫,恢复阴道正常PH值,保持阴道自净功能。(五)一般护理1.指导患者配合检查拟做分泌物培养者,告知患者在取分泌物前2448h内避免性交、阴道灌洗或局部用药。分泌物取出后要及时送检并注意保暖,否则滴虫活动力减弱,造成辨认困难。2 .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可以单独局部用药,或全身及局部联合用药,以联合用药效果佳。全身用药一般为甲硝嗖400mg,每日23次,7日为一个疗程,对初次患病者也可采用单次口服甲硝嗖2g;局部用药是将甲硝嗖20OnIg每晚塞入阴道1次,10次为一个疗程。3 .指导患者用药对局部用药0.5%醋酸液冲洗阴道,改善阴道内环境,提高疗效。在月经期间应暂停坐浴、阴道冲洗及阴道用药。对全身用药者,告知患者甲硝哇口服后偶有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此外偶见头痛、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一旦出现应报告医生并停药。另外,由于甲硝唆抑制酒精在体内氧化而产生有毒的中间代谢产物,故用药期间应禁酒。还应告知患者,甲硝哇可透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亦可从乳汁中排泄,故孕20周前或哺乳期患者禁用。(六)健康教育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尽量避免搔抓外阴部致皮肤破损。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勤换内裤。内裤、坐浴及洗涤用物应煮沸消毒5IonIin以消灭病原体,避免交叉和重复感染的机会。向患者解释坚持按照医嘱正规治疗的重要性。由于滴虫阴道炎常于月经后复发,故治疗后检查滴虫阴性时,仍应于每次月经干净后复查白带,若经连续3次检查均阴性,方可称为治愈。已婚者还应检查男方是否有生殖器滴虫病,前列腺液有无滴虫,若为阳性,应同时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一种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其主要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其他还有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酸性环境适宜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有利于感染的阴道PH值多在4.O4.7,通常小于4.5。假丝酵母菌对热的耐受力不强,加热至60。C维持Ih即死亡;但对于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一)病因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10%2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里有此菌寄生,但菌量极少,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只有在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才出现症状。常见发病诱因有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时机体免疫力低下,阴道组织内糖原增加,酸度增高,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缺陷综合征,使机体抵抗力降低;长期应用抗生素,抑制乳酸杆菌生长,从而利于假丝酵母菌繁殖。其他诱因还有应用避孕药、穿紧身衣裤及肥胖等,后者会使会阴局部温度及湿度增加,假丝酵母菌易于繁殖而引起感染。(二)临床表现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还可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急性期白带增多,典型白带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渣样。检查可见外阴皮肤有抓痕,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着白色膜状物,擦除后可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三)诊断要点1.症状外阴奇痒,白带增多,还可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典型白带呈豆渣样或者凝乳块样,无特殊气味。2 .体征检查时可见小阴唇内侧和阴道黏膜上有白色膜状物附着,擦去后可见黏膜红肿,有浅表糜烂或溃疡。3 .白带检查找到假丝酵母菌,即可确诊。如有症状而多次检查为阴性,可采用培养法。(四)处理原则消除诱发凶素,局部及全身用药相结合。(五)一般护理告诉患者积极消除诱因的意义。指导局部用药者,可先用2%4%碳酸氢钠液坐浴或冲洗阴道,改变阴道酸碱度,再将咪康嗖栓剂、克霉嗖栓剂或片剂、制霉菌素栓剂或片剂等药物放于阴道内。若局部用药效果差者,可选用伊曲康嗖、氟康嗖、酮康嗖等口服。其他护理措施基本同滴虫阴道炎。但对妊娠期合并感染者,应告诉患者为避免胎儿感染,要坚持局部治疗,直至妊娠8个月。性伴侣应进行念珠菌的检查和治疗。(六)健康教育做好卫生宣传教育,了解本病相关知识,加强孕期保健,积极治疗糖尿病,正确应用抗生素,每天清洗外阴、更换内裤,切忌搔抓阴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三、老年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前、后的妇女。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灼热感。(一)病因绝经前后的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内PH值增高,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容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此外,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卵巢功能早衰、盆腔放疗后、长期闭经、长期哺乳等均可引起本病发生。(一)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稀薄,呈淡黄色,严重者呈血样脓性白带,由于分泌物刺激,患者可出现外阴瘙痒、灼痛症状,严重者还可有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妇科检查见阴道上皮萎缩,皱裳消失,上皮平滑、菲薄,阴道黏膜充血,常伴有小出血点,严重者可出现浅表小溃疡。(三)诊断要点1.绝经前、后妇女阴道分泌物增多为本病的主要特征。2,分泌物常呈水样,由于感染病原菌不同,也可呈泡沫状,或呈脓性,或带有血性。3 .患者外阴瘙痒、灼热。感染可侵犯尿道而出现尿频及尿痛等泌尿系统的症状。4 .妇科检查可见阴道黏膜萎缩,皱裳消失,有充血红肿,也可见黏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严重者也可形成溃疡。5 .溃疡可有瘢痕收缩致使阴道狭窄或部分阴道闭锁致分泌物引流不畅,形成阴道脓肿。(四)处理原则增加机体及阴道抵抗力并抑制细菌生长。(五)一般护理指导患者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及阴道的抵抗力。同时,告知患者局部用药方法,用药前要注意洗净双手及会阴,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自己用药有困难者,指导其家属协助用药或由医务人员帮助使用,以有效抑制病原的生长。加强健康教育,告诉患者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六)健康教育保持外阴清洁,穿棉织内裤,减少对外阴的刺激,使其掌握老年性阴道炎的预防措施和技巧,指导局部用药方法,定期查体。忌食油炸、辛温助阳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