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在平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二零一五年五月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1规划编制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1.1 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1.2 规划缘由错误!未定义书签。1.3 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1.3.1 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1.3.2 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1.4 规划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2在平县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1 自然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错误!未定义书签。2.1.2 地形地貌错误!未定义书签。2.1.3 水文、气象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2.1.4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错误!未定义书签。2.1.5 河流水系错误!未定义书签。2.2 社会经济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2.1 人口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2.2 经济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3水利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3.1 水利发展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3.1.1 河道治理错误!未定义书签。3.2 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4规划必要性和可行性错误!未定义书签。4.1 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4.1.1 水资源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4.2 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错误!未定义书签。4.2.1 必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4.2.2 可行性错误!未定义书签。5“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和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5.1 基本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5.2 规划建设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5.2.1 总体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5.2.2 具体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5.3 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6总结“十二五”错误!未定义书签。6.1 水利发展“十二五”取得的成绩错误!未定义书签。6.1.1 打造生态靓丽金牛湖,建设幸福和谐新在平.错误!未定义书签。6.1.2 构建区域水网体系,贯通全县水源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6.1.3 争取旱涝保收示范县,解决“最后一公里”.错误!未定义书签。6.1.4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效果十分显著错误!未定义书签。6.1.5 饮水安全项目落到实处,百姓受益匪浅错误!未定义书签。6.1.6 危桥改造项目完成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6.2.1 配套资金不足,导致部分项目投资计划执行缓慢错误!未定义书签。6.2.2 服务意识不强影响了项目的落实。错误!未定义书签。623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不够过关。错误!未定义书签。7“十三五”重点工程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7.1 建设水系连通工程,推进水生态文明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7.1.1 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7.1.2 水系联通工程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7.1.3 水系连通工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7.1.4 水系连通工程总投资错误!未定义书签。7.2 治理中小河流,改善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错误!未定义书签。7.2.1 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7.2.2 自然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7.2.3 河流现状及已有防洪工程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7.2.4 存在问题及主要经验教训错误!未定义书签。7.2.5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7.3 除涝减灾,健全防洪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7.3.1 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7.3.2 规划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7.3.3 治涝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7.3.4 涝区分布与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7.3.5 涝灾特征与致灾原因错误!未定义书签。7.3.8 规划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错误!未定义书签。7.3.9 规划任务和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7.3.10 规划范围及涝区治理区划错误!未定义书签。7311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7.3.12 工程治理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7.3.13 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7.3.14 治涝工程投资错误!未定义书签。7315项目实施效果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7.4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7.4.1 建设目标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7.4.2 建设方案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7.4.3 主要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7.4.4 工程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7.4.5 主要工程量错误!未定义书签。7.4.6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7.4.7 效益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7.5 荏平县农村饮水安全错误!未定义书签。7.5.1 规划总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7.5.2 规划主要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7.5.3 总体规划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7.5.4 工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7.5.6 规划投资与资金筹措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7.6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7.6.1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7.6.2 规划建设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7.6.3 建设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7.6.4 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7.6.5 工程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7.6.6 设计概算及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7.7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配套工程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7.7.1 工程任务及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7.7.2 工程总体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7.7.3 主要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7.7.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8.1 投资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8.1.1 、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8.1.2 、采用定额错误!未定义书签。8.1.3 工程单价错误!未定义书签。8.1.4 临时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8.1.5 其他费用错误!未定义书签。8.1.6 预备费错误!未定义书签。8.2 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10保障措施10.1 组织保障10.2 政策保障10.3 技术保障10.4 资金保障10.5 机制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8.3 工程运行管护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e>-前S“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规划,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的坚定性规划,也是我省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坚定性规划,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之举。为确保规划编制顺利完成,我局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总抓手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其他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为各业务科室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在平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研究解决规划编制工作的重大问题。本规划主要参考荏平县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荏平县治涝规划、在平县水网规划等规划,自2014年6月27日聊城市水利局召开规划会议后,在平县水务局组成以业务科室技术骨干为成员的规划编制小组,历时1年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初稿。二。一五年五月1规划编制总则1.1 规划背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即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水利“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水利投资规模大概为1.8万亿元。照此估算,水利“十三五”规划的投资规模将有望进一步提高,同比增速或达20%以上。深化水利改革在规划编制中将摆在突出位置,水利部强调,要紧紧围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2014年1月,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意见提出,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和水价机制,完善公共财政水利投入政策,落实水利金融支持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水利部专家表示,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是水利改革的行动纲领,其中一些细化的内容将体现在水利“十三五”规划编制中。自2014年4月份以来,国家、省和市,逐级召开了“十三五”规划编制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启动和部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水利部和省水利厅还分别召开会议,对水利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进行了部署。根据现代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及荏平县县情、水情特点,局党组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明确水利部门的工作重点,做好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意义重大。为确保规划高质量按期顺利完成,特成立规划编制小组。1.2规划缘由荏平县大部分水利工程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运行四十多年,加之不合理的人为取土破坏堤防、上游携带的泥砂淤积河道以及地方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治理不及时等现象,致使大部分河道年久失修淤积严重,灌排能力逐年降低。随着在平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水危机已经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荏平县遭遇的特大干旱和雨水灾害,暴露出荏平县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在平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编制对于统筹分析在平县的水资源状况、梳理已建水系联通工程状况、确定未来水利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创建现代水利示范县、促进水利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 规划范围本规划依据山东省荏平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规划范围为荏平县全部县域范围,规划面积1003k1.3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 3.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两个1号文件及中央、省两次水利工作会议和2011年水利厅党组读书会精神,坚持人水和谐、因水制宜、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紧密结合在平县水利工程建设现状,统筹分析在平县现代水网建设需求,着力构建水资源调配和高效利用网、防洪防潮减灾网和水系生态保护网“三网”有机融合的现代水网,以加快推动在平县水利现代化。1.3.2基本原则(1)高点定位,充分体现现代治水理念现代水网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治水理念。以构建现代水网作为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水网规划要适度超前,高点定位,建设标准、规划布局、管理运用等各方面都要留有长远发展的余地。(2)科学规划,统筹解决三大水问题科学规划,注重发挥水网的综合功能。统筹安排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统筹考虑防洪、供水和生态“三大功能需求”,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和水生态恶化"三大水问题”。(3)人水和谐,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正确处理人水关系,把维护河流湖泊健康生命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水需求的同时,满足维护河湖水系健康的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处理好人水争地的矛盾,遏制河湖湿地面积萎缩的势头;在河道治理中,要配套规划建设一批生态湿地型蓄滞洪区,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4)科技创新,以现代科技装备现代水网要充分发挥水利科技成果在现代化水网建设中的作用,以现代水利科技支撑现代水网建设,以现代化水网建设促进水利科技进步。从水利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各个阶段,大力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研发、引进和改造步伐,使水网建设效率更优,管理手段更强,保障水平更高,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1.4规划编制依据规划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7)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8)其他现行的国家法律和法规2、规范规程防洪标准(GB50201-9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SL300-2004);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0513-2009);3、文件及规划(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年12月);(2)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2011年1月);(3)山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水利厅,20利年10月);(4)在平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5)2013在平县统计年鉴及其他行业年鉴及公报等。4、其他有关的国家、行业现行标准、规程和规范等,以及在平县提供的有关资料等。2在平县基本情况2. 1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荏平县位于鲁西平原,在聊城地区的东部。今在平县境域地处北纬36°22'36°45'和东经115°54,116°24'之间;以县城为起点,东至齐河县界15km,西至聊城市界31.50km,西北至临清市界31.10km,南至东阿县界21km,北至荏平县界15km;全县东西横距46.30km,南北纵距43.50km;总面积为1003km2o招远市在平县国河“索西市,餐州市即墨市安丘市诸城市景奉市.胶南市沂水发莒南疆R*州市苍山县性阜市泅水?嘉阳市 海阳市威海市文聋市荥成3/工沂南县忘尸滑(无机ts1东明只JL定离县驿城县HtStl克病市.V然 .g野R 畸电0长岛兵图2-1在平县地理位置图荏平县辖14个乡镇、办事处,732村民委员会,54.2万人;城区总面积27kk,总人口14万人;边界线涉及10个乡镇、2个办事处。2.L2地形地貌在平县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北部,地势以黄河自然流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黄海)高处35.0m,低处26.87m,自然地面坡降自西向东1/70001/6500,由南向北l8000"l9000o历史上,由于黄河多次在境内改道、决口、沉积物分布交错,从整体上看,属于同源地形,在局部范围内,还有岗、坡、洼之分。西部、西南部为岗地,管氏、赵牛新河流域多洼地,中部为坡地。地貌类型主要为缓平坡地,共7.9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1.3虬2.1.3水文、气象条件荏平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热同步,无霜期较长。多年平均气温13.1,一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在-3.7°C-2.4之间;七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在27C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562.3mm。最大降水量为1004.7mm(1961年资料)。多年平均蒸发量1406mmo降水分配不平衡,冬春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6%左右,夏季降水量最为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55%左右。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蒸发分配不平衡,季节差异较大。2.1.4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区域属黄河冲积平原水文地质区,第四纪松散土层沉积厚度较大,在勘探深度内,土的岩性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粉砂。粉土厚度较大,故土层的透水性较好,各含水层同属一个水文地质单元。目前,地下水埋深约为3.5OiTl左右(2003年10月),年内地下水位变幅3.2Om左右。区域地下水为第四纪空隙潜水类型,其水位动态主要受气象、开采、河流补给条件的控制,地下水流向地表倾斜方向基本一致。该区地下水以大气降水、引黄及河流侧渗为补给来源,以地表蒸发、人工抽取及缓径流为排泄方式。由水质分析结果可知,该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硫酸钾钠钙镁型,全硬度为20.3820.16mgl,为极硬水;PH为8.4,属碱性水;SO42'含量为390mgl,由于SO42含量不超过1500mgl,故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属弱腐蚀;由于水中Cl含量为723-732mgl,所以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属弱腐蚀。表2-1区域浅层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表样编号阳离子阴离子特殊项目分析KNa+(mgL)Ca2+(mgL)Mg2t(mg1.)Cl(mg1.)SO42"(mg1.)HCO;(mgL)总硬度(德国度)PH26224710072339018050.718.42682459973239017257.068.42.L5河流水系境内有徒骇、马颊、赵牛新、管氏、荏新、在中、冯氏、西新、丁新、老徒骇、七里、普济沟共12条河流。徒骇、马颊为海河水系,其余均属支流。全水系主要承担上游和境内径流排水,年径流量达4亿n?。徒骇河以西有西新河、老徒骇河、七里河,以东有在新河、在中河、赵牛新河、管氏河、普济沟、冯氏河、丁新河。其中西新河、老徒骇河、荏新河、在中河在境内直汇入徒骇河;七里河在高唐县佟官屯北入徒骇河;赵牛新河在禹城县南营入苇河再入徒骇河;管氏河在张武庄入担仗河再入徒骇河。境内水系主要承担上游和境内径流排水。河流水系图2. 2社会经济概况1. 2.1人口概况荏平县辖11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732个村庄。总人口5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1万人,农业人口34.1万人。2. 2.2经济发展全县2010年生产总值253.96亿元,同比增长20.5%,地方财政收入12.13亿元,同比增长20%o经济发展又快又好,三产业比重为13:73: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工业投资66.4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投资20亿元,增长50%,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以上。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23元,同比分别增长19.0%和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增加7.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亿元,增加10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9万人。农业总产值37.06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63.64万吨。预测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80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2000兀O山东信发铝电集团始建于1972年,山东在平信发铝电集团是2001年12月27日由山东信发铝电集团、聊城鲁能华昌实业有限公司与聊城电力华昌实业总公司,为充分发挥“热电联产,铝电联营”的优势,共同投资兴建的集发电、供热、电解铝生产、铝深加工于一体的铝电联营企业。公司现拥有总资产49.9亿元,注册资本24.5亿元,职工2500余人。3水利工程概况3.1水利发展现状3. 1.1河道治理河道治理工程,主要是清淤疏浚,裁弯开卡,堤防加固和建筑物配套。使河道的过水断面达到防洪、除涝的设计标准,排水流畅,消除水患。每年冬季或汛期到来之前,对淤积严重的河道进行清淤治理。从1995年起,土方工程逐渐由机械施工取代人力施工,提高了工效,保证了质量,减轻了农民负担和劳动力。据统计,从1990年至2011年共治理河道66多条次,工程投资37037余万元。与此同时,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建筑物进行了维修改造,新建桥涵闸628座,为了使河道发挥排灌双重效益,各河建有拦河闸。3. 各乡镇对辖区内的主要沟渠每年进行清淤治理,确保排灌畅通。据统计,全县每年治理沟渠250余条,长度900余km,土方600万m3,折合工日260万个。4. 1.2引黄灌溉多年来围绕工程配套,工程管理,扩大灌溉面积,减少黄水损失做了大量工作。每年在春灌前,对淤积的分干渠、支渠进行清淤,对损坏的桥闸进行维修。2003年以来,对引黄干渠(县境内),分干渠进行衬砌,到2011年底衬砌干渠长度65km,分干渠长度105.3km,工程投资23192万元。建闸管所5处,专职管理人员25人。1991年水利局成立了排灌工程管理处,相继设置了崔何、二十里铺、望鲁店、白庄、殷马、信源闸管所及办公室、计财科、经营科、迁占科、工程科、灌溉科等下属机构。引黄灌溉实行了测水量水计量收费管理,设测报站43处,测报人员58人。实行这种办法以后,促进了黄水的有效利用,减少了损失。19902011年引黄灌溉情况详见下表。为了加强引黄灌溉管理,出台了荏平县排灌工程管理处职责范围暂行规定、关于下发堤防国有土地租赁承包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加强县级河渠管理工作的通告。在平县人民政府2005年3月6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县级河渠管理保护的布告。1991年5月水利局成立班子对县管理的河道、分干渠进行了确权划界测量、设标埋桩,确权面积35635.75亩。其中渠道确权面积16500亩。年份引水量(TJm3)灌溉面积(万亩)完成土方土方(万m3)工日(万个)1990204897554425519911190367148561992259118124212819932771479434222199418667848503231995235938578032819962332480156553819972492280198465019981961187932338199922383821072376200019000779533602001127887562038020021859184750420200323342856803902004161348278044020051805483840315200620343879303312007163048383631820081939084846330年份引水量(TJm3)灌溉面积(万亩)完成土方土方(万m3)工日(万个)2009191868590637020101831893101040520111389190920340201211025818803522013133748710684273.L3农村水利建设3.1.3.1机井建设在平县机井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分配任务转向鼓励建设,国家给予资金补助(300500元)。从布局上看,主要是边远引黄条件差的地区或者是旧井更新。井型以中管(外径3040Cm)井为主,并向深度发展,出水量有所增加。2011年底机井累计达到10731眼,其中深井10眼,中深井99眼。井渠结合灌溉面积62万亩。3.1.3.2扬水站建设在徒骇河、赵牛新河、二干渠等主要河道上新建扬水站9座,装柴油机1台,25马力;电动机13台,1255千瓦,总投资166.8万元。2000年以来,维修扬水站投资15.7万元。到2011年底,全县有固定扬水站26处,总装机容量2069千瓦,灌溉面积12.6万亩。3. 1.3.3、乡镇供水乡镇供水工程,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解决贫咸水区人畜饮水,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缓慢。2000年对全县贫咸水区进行了全面普查,逐村取水化验,制定了乡镇供水规划,同年韩集乡供水工程破土动工。2000年以来,乡镇供水发展较快,国家给予资金扶持,群众积极投入,到2011年底,建供水工程16处,解决了206个村,3.7万户,13.6万人,2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工程总投资188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640万元。被群众誉为民心工程,爱民工程。乡镇供水工程3. 1.3.4节水工程荏平县1999年被国家列为节水灌溉示范县,新建大田喷灌0.5万亩,蔬菜大棚微灌0.1万亩,投资273万元。2000年省重点扶持建半固定式喷灌0.75万亩,大棚滴灌500亩,果树微喷灌500亩,投资256万元。1991年2011年建设地埋管道长度356km,灌溉8.9万亩,碎U型防渗渠长382.8km,灌溉面积6.38万亩。全县不同方式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19.32万亩。2008年,荏平县列入全国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县,试点区位于荏平县振兴办事处,涉及24个村,1.06万人,灌溉面积2.8万亩。3.2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供给保障方面,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突出。现有供水保障体系不完善,不能适应今后发展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水资源调控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全县水资源调配工程网络还没有建成;二是部分区域拦蓄水工程较少;三是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低;四是节水灌溉仍需加强。全县水浇地面积虽然很多,但多数是传统的灌溉模式,水利用系数低,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需要建设大量的节水灌溉设施,进行节水改造。2、防洪安全方面,水旱灾害威胁依然严峻。荏平县区域内徒骇河、马颊河及其10余条支流,均为排涝河道,汛期受降雨影响,河道内流量相对较大,汛后处于低水或干枯状态。由于多年运行,河道淤积严重,堤防及建筑物等工程设施不配套,致使河道泄水能力受限,每年遇到大的降雨,河水便泛滥成灾,淹没良田,导致农作物减产,农民收入减少。3、水生态方面,水生态退化未根本遏制。河道断流、地下漏斗、水体污染等一系列水生态问题亟待解决。水库、湖泊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较低。水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局面。小流域治理欠账较大,水源地保护急需开展。4、水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制约水利事业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目前区域内水管理体系还存在着许多制约水利事业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涉水事务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尚未完全理顺;涉水事务社会管理的规划、政策、制度等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水利信息化网络建设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4规划必要性和可行性4.1 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量分析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分析等。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字2008106号文批复的山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成果,进行在平县水资源分析。4. 1.1水资源状况4. 1.1.1降水量大气降水是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降水量大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对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有着极大的影响。根据在平县荏平雨量站历年资料分析,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4.3m,但年际变化大,且年内分配及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6月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4.0吼经计算,相应频率20%、50%、75%、95%时年降水量分别是691.5、535.8、440.1、344.Ommo在平县不同频率降水量分析计算成果见表4-1,在平县降雨量月分配见图4-1,历年降雨量变化见图4-2。荏平县不同频率降水量分析计算成果表表4T单位:mm均值CvCs/Cv不同频率年降水量20%50%75%95%564.30.32691.5535.8440.1344.0图4-1年均降雨量月分配柱状图1200.0nn_VJU''-''195419641974198419942004年份(年)图4-2历年降雨量变化过程图4.L1.2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是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解放后,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了河川径流的天然时空变化过程,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某些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使资料系列一致,在实测径流还原计算的基础上,对天然径流量系列一致性进行了分析与处理。经分析,在平县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4071万m3,多年平均径流深40 .6mmo荏平县年径流量分析成果见表4-2。表4-2在平县天然年径流量成果表单位:万淀年均值(万m3)径流深年均值(mm)CvCs/Cv不同频率天然年径流量(万n?)20%50%75%95%407140.61.26267082216640474.LL3地下水资源量境内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系厚达150200m沉积的第四纪孔隙水,含水层累计厚度大部分在1020m之间。地下水质也较好,大多是矿化度小于2gl的淡水区,只有局部系矿化度大于2gl的咸水区。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是指与当地降水和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动态水量。平原区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平原区地下水各项补给量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灌溉入渗补给量、人工回灌补给量、井灌回归补给量。经分析,在平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4570万m3o41 2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2.1必要性1现代水网建设是全面梳理已建工程、统筹安排全县水利建设工程的迫切需要。2现代水网建设是解决在平县水资源合理调度、保障城区工业和生态用水的迫切需要。3现代水网规划是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和水生态恶化三大水问题的迫切要求。4现代水网规划是争创全省现代水利示范县、推动在平县现代水利发展进程的迫切需要。4.2.2可行性1政府重视、群众支持,是积极建设水利工程的保障2水利工程基础夯实,有经济后盾3环境友好,为水网建设提供基础保障4过境水量充沛,利于水资源整体调配,进一步实施水生态建设5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建设水系连通工程,实现全县水资源统一调配6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积极保护、合理开发地下水,将其作为多年调节的重要水源7地表水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积极开发地表水,加大雨洪水利用8非常规水利用量少,加大污水回用利用9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种植,发展农业等特色产业5“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和总体布局5. 1基本思路加强湖库河渠连通,大力推广“库河串联、水系联网”模式,湖库河渠紧密相连,互为沟通,调引结合,蓄排并举。加强田间河渠沟通联接,串联引河、引库、引湖、引地下水和其它小型灌区水源地,切实提升农田灌溉供水保障能力。形成河网、闸坝串联的水利工程体系,重点加强区内灌溉渠系、河系沟通连接和地表水源、地下水源的互为补给。加强城乡供水水源联通工程建设,建立多水源供水保障网络,有条件的城乡供水实现同源同质同网。综合以上规划思路,结合在平县水利发展现状,提出在平县现代水利发展的总体构想:即实现一个目标、遵循二个理念、建立“三网融合”、构建四大体系、实现五大突破、加强六大能力。简称“一二三四五六”总体构思。一个目标:实现水利现代化;二个理念:遵循以人为本(民生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水利)的理念;三网融合:实现水资源供给网络、防洪工程网络、水系生态网络“三网融合”,构建现代水网;四大体系:构建水资源保障体系、防洪减灾体系、水系生态体系、管理体系等四大体系;五大突破:在水资源调配、防灾减灾、农田水利、水生态、水利管理及信息化水平等五个方面实现大的突破;六大能力:加强水利发展的六个能力,一是加强防洪减灾的能力,二是加强水资源优化调配的能力,三是加强生态水利建设能力,四是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五是加强水利改革发展创新能力,六是加强水利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的能力。5.2规划建设目标5. 2.1总体目标建设现代化水网体系,实现水利现代化。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以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合理调配为重点,全面推进在平县中(小)河道治理、水源地保护、生态保障体系、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在保证水安全的基础上,统筹兼顾水资源利用、防洪排涝、水生态修复等各方面的关系,打造荏平市健康和谐的水系生态网,实现防洪调度网、水资源配置网、水系生态网"三网融合”,以显著提高在平县水资源保障能力和防洪减灾能力,改善水系生态环境,构建起完善的水系生态保护体系,为在平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6. 2.2具体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成在平县的现代水网框架体系,水资源保障能力、防灾减灾能力、水系生态质量、农田水利建设水平、水利管理及信息化水平得到较大改善,水利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在平县水资源供给工程网络、防洪工程网络和水系生态工程网络三网融合的现代水网体系及水利管理与信息化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在平县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利保障。5.3总体布局以水库为调蓄中枢,以水利工程为节点,以河道渠系为主要输配水载体,构建“丰枯相济、余缺互补”的局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进而形成“多库串联、河库联调、南北贯通、东西互济”的现代水网体系。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和保生态,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和水生态恶化三大水问题。重点解决水系沟通联接、城乡供水一体化及防洪减灾问题,合理配置水资源,增强区域整体防洪能力。根据在平县主要河网水系情况和水利工程布设情况,确定在平县“十三五”规划总体布局定为:马颊河、徒骇河、赵牛新河三条主要河流自西南至东北穿过整个县城,自西向东一条水系联通工程将三大水源联通,形成“南北贯通、东西互济”的水网体系。结合在平县现代水网规划的重点工程,将在平县现代水网建设总格局概括为“四横、八纵、三干、三库、一环、四连、三源”,即四横:四条大致呈东西走向的河道一老徒骇河、西新河、冯氏河、丁新河;八纵:八条大致呈南北走向的河道一徒骇河、马颊河、赵牛新河、荏新河、在中河、管氏河、普济沟、七里河;三干:位山一干渠、位山二干渠、南水北调工程输水干渠;三库:信源水库(金牛湖)、东邢水库(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赵牛新河带状水库(龙腾水库);一环:环绕城区的环城水系;四链:徒骇河与环城水系联通链;赵牛新河与环城水系联通链;马颊河与环城水系联通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联通链;三源:黄河水、长江水、当地水;叩水涧荏腌-“E”26工程源浜调0横八纵三千三库6总结“十二五”6.1 水利发展“十二五”取得的成绩6. 与“十一五”时期相比,“十二五”投资规模扩大,地位和作用增强;投资结构调整,逐步优化升级。多渠道镇争取水利资金投入,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央以水利为主题颁布中央一号文件和召开水利工作会议的一年,更是继续提升、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