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T392-2012 炊用燃气大锅灶.docx
ICS91.140P4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3922012代替CJ/T30301995炊用燃气大锅灶Commercialgasovenforcking2012-08-01 实施2012-02-29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目次前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分类和型号25结构和材料26性能要求37试验方法58检验规则139标识、警示和说明书1410包装、运输和贮存15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采用GB169142003基本要求的条款对应表17-XX.刖三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CJ/T3030-1995炊用燃气大锅灶。本标准是对CJ/T30301995炊用燃气大锅灶的修订,与CJ/T3030199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火焰监控装置(见表1); 增加了电气性能(见表1);一一补充了结构要求(见5.1,1995年版的4.L8,4.2); 修改了燃烧噪声(见表L1995年版的表3)O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BSEN203-1:2005/Al:2008燃气式公共饮食业设备通用安全规则,与EN203:2005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为与GB169142003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条件保持一致,附录A中给出了本标准采用GB169142003基本要求的条款对应表。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燃气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裕宝厨具设备(深圳)有限公司、北京市警盾京西厨房设备有限公司、浙江翔鹰厨房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晶都诚厨房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兴业盛厨房设备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清、颜谨、倪晓刚、陈力生、张道岭、李进栋、余国能、孙勇、赵凝。本标准历次版本修订情况:CJ/T30301995O炊用燃气大锅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炊用燃气大锅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型号,结构和材料,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警示和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单个灶眼额定热负荷不大于80kW、锅的公称直径不小于60Onlm的炊用燃气大锅灶(以下简称大锅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828.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2部分:按极限质量(LQ)检索的孤立批检验抽样方案GB/T3768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GB470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7306(所有部分)55°密封管螺纹GB/T730755°非密封管螺纹GB/T13611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GB/T164112008家用燃气用具通用试验方法GB169142003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条件3*三W½X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炊燃气大锅灶ccnmercialgasovenforcooking使用城镇燃气为主能源,有封闭或半封闭的金属组装式炉膛,且锅为固定或可倾斜式的炊用大型灶具。3.2SJt½Sreferencecditicns温度为15,绝对压力为IOL3kPa条件下的干燥燃气状态。GB/T164112008,定义3.13.3冷态ldstate是指在基准气条件下,额定压力状态下,正常点燃大锅灶,燃气供应正常后停止运行,彳寺燃烧器冷却至接近室温后的状态。3.4hotstate是指在基准气条件下,额定压力状态下,正常点燃大锅灶,运行15Inin后的状态。4分类和型号4.1 分类4.1.1 按使用燃气种类可分为:人工煤气大锅灶,代号R;天然气大锅灶,代号T;液化石油气大锅灶,代号Y。4.1.2 按空气供应方式可分为:鼓风预混式大锅灶,代号Y;鼓风扩散式大锅灶,代号K;大气式大锅灶,代号九4.2 型号4.2.1 型号编制产品特征或序号(由厂家自行编制)mm,炊用燃气大锅灶灶眼数(灶眼数为1时省略)X锅公称直径(单位取整数)/主火额定热负荷(单位kW,取整数),空气供应方式4.2.2公称直径800mm、灶眼数1个、主火额定热负荷35kW、鼓风预混式天然气A型大锅灶,表示为:DZTY800/35-Ao5结构和材料5.1 结构5.1.1 一般要求5.1.1.1 大锅灶外壳应平整、匀称、容易清洗、无明显缺陷。1.1.1.1 大锅灶各部件应易于清扫和维修,手可触及的部位表面应光滑,在维修、保养时必需拆卸的部件应能使用一般工具装卸。5.1.1.3 大锅灶的排烟道应凸出灶体。5.1.1.4 采用离子检测火焰监控装置的燃烧控制系统,主燃烧器宜设置手动阀控制。5.1.1.5 进气管应设在不易受腐蚀和过热的位置;灶体可设左右两侧均能与供气管连接,其中不使用的一端应进行密封,且只能用专用工具打开;进气管应采用硬管连接,管螺纹应符合GB/T7306和GB/T7307的要求,进气接头距地面净高宜大于200mm。5.1.1.6 燃气管路宜选用球阀,开、关标识应明显、清晰。有多个阀门时,应有便于识别的标识。5.1.1.7 燃气喷嘴与燃烧器引射器的位置应相对固定,并易于装卸。燃烧器结构应坚固、易于装卸、清扫和维修;燃烧器火孔应均匀,不应发生影响使用的变形,且燃烧器、点火燃烧器、火焰监控装置等部件的相互位置应准确固定,在正常使用中不应松动和脱落。5.1.1.8 调风装置应坚固耐用,操作简便,易于调节,在使用中不应有自行滑动的现象。调风旋扭或手柄应设在易于操作的位置,并清晰地标出开、关位置及方向。5.1.1.9 点火燃烧器的供气管内径不应小于2mm,其结构应能防止被异物堵塞。5.1.1.10 点火燃烧器的位置,应易点燃主燃烧器,且不应接触主燃烧器火焰,不应使其他部件过热。5.1.1.11 点火电极导线应尽量缩短,加以固定,并采取绝缘、隔热等措施。5.1.1.12 鼓风式大锅灶的鼓风机应稳定牢固,工作时不应发生滑动。5.1.1.13 进水接头应设置便于操作的阀门,其管螺纹应符合GB/T7306和GB/T7307的要求。进水接头宜设置水龙头和排水槽,并使之与灶体固定连接。排水出口应设过滤装置。5.1.1.14 大锅灶应附带与之匹配的锅。5.1.2安全结构5.1.2.1 大锅灶应设置点火燃烧器。5.1.2.2 大锅灶应设置观火装置或火焰指示装置。5.1.2.3 大锅灶应设置火焰监控装置。5.1.2.4 大锅灶封闭结构的炉膛和烟道应设泄压装置。5.1.2.5 大锅灶的点火燃烧器供气阀门与主燃烧器供气阀门宜选用连锁式设计。点火燃烧器未点燃时,主燃烧器不应通燃气。5.1.2.6 主火燃烧器的燃气通路上应至少设置两个C级阀,点火燃烧器与燃气进气管之间应至少设置一个C级阀。5.1.2.7 点火器高压带电部件与非带电金属部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点火电极之间的距离,点火操作时不应发生漏电,手可能接触的高压带电部位应进行良好的绝缘。5.1.2.8 鼓风式大锅灶的电源开关应采用防漏电保护开关,安装部位防护等级为IPX4。5.1.2.9 大锅灶的外壳防护等级为IP24。5.2材料5.2.1 一般要求5.2.1.1 大锅灶应能承受正常使用下的温度和荷载。5.2.1.2 金属部件(耐腐蚀性的材料除外)应电镀、喷漆或其他合适的防腐表面处理。5.2.1.3 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部件及有可能接触的部件,应使用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制成,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5.2.2 密封材料接触燃气的密封材料与所用燃气的特性应相适应。6性能要求大锅灶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性能要求项目性能试验方法气密性燃气系统漏气量漏气量不应超过0.14L/h7.2.1热负荷准确度+10%7.2.2表1(缱项目性能试验方法燃烧工况火焰传递<4s,点燃主火应无爆燃7.2.3火焰状态清晰、均匀、无黄焰、无黑烟燃烧器稳定性无熄火、无回火、离焰火孔数不超过总火孔数10%燃烧噪声三级85dB(八)二级75dB(八)一级65dB()熄火噪声85dB(八)干烟气中CO(a=D0.10%常明点火燃烧器火焰稳定性不应产生回火、熄火、离焰,在主火燃烧器点燃和熄灭时,不应产生熄火现象。常明火点火燃烧器供气关至最小时,能保持点燃状态,主火燃烧器应能被点燃,不发生爆燃火焰监控装置热电偶方式开阀持续时间45S以内7.2.4闭阀延迟时间60S以内其他方式开阀点燃点火燃烧器且无爆燃,如不能点燃点火燃烧器,应及时关闭燃气阀门闭网时间5S内关闭点火燃烧器阀门点火率连续启动10次,应全部点燃主燃烧器,且不应爆燃7.2.5表面温升易接触部位(旋钮等)金属及其相同材料不大于室温加35K7.2.6.陶瓷及其相同材料不大于室温加45K灶具亮体部位金属及其类似材料不大于室温加80K陶瓷及其类似材料不大于室温加95K阀门外壳的表面温度不大于室温加50K燃气接头的表面温度不大于室温加20K电点火器及导线的表面温度不大于室温加50K安装灶具地而面板表面温度不大于室温加65K热效率不低于45%7.2.7升温速度23.O,Cmin7.2.8电气性能标识和说明标识和说明应有:一一大锅灶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频率;-一大锅灶的接地端子标识7.2.9防触电保护大锅灶为I类器具时,防触电保护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一一变压器和导线应有附加绝缘:一一风机外壳应有接地装置:-电源插头接地端子对大锅灶外壳接地电阻小于0.12*1(续)项目性能试验方法电气性能电气强度电源插头L端(或N端)与外壳之间125OY电压下,基本绝缘应无击穿7.2.9电源插头L端(或N端)与插头外表面之间3000V电压下,加强绝缘应无击穿电源插头L端(或N端)与变压器外露硅钢片之间1750V电压下,附加绝缘应无击穿内部布线内部布线应满足下列要求:一黄绿线只能作为接地线使用;一一不应与尖锐边缘接触:一使用50N的拉力,不应松动脱落。电源连接电源连接应满足下列要求:电源线截面积应大于0.75mm2;-电源线应采用Y型或Z型连接方式:-带有附加绝缘的电源线应采用橡胶或PVC电缆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5N拉力拉扯试验,不应松脱和损坏螺钉和连接一不应使用锌或铅等软材料制造的螺钉:一带电部位的螺钉,应有装置确保不松动爬电距离带电部位与可能接触的金属部位之间,爬电距离应大于4mm保温和隔热材料阻燃性能应不燃或在1min内自然熄灭7.2.10耐用性能试验耐腐蚀性能表面应无腐蚀,镀层和漆膜应无气泡、脱落和生锈现象7.2.11密封填料、橡胶耐燃气性能密封填料用垫圈、垫片等,试验后的质量变化率应小于20乐而且不应有影响使用的软化及脆化现象。对橡胶制品,正戊烷试验后其渗透量应小于0.005g/h耐久性能试验燃气阀门(含电磁阀)12000次,符合气密性要求且功能正常7.2.12点火装置12000次,点火功能正常火焰监控装置7000次,符合性能要求7试验方法7.1 il7.1.1 一般规定7.1.1.1 SS7.1.1.1.2室温测定方法:在距灶具正前方、正左方及正右方各Im处,将温度计感温部分固定在与灶具上端大致等高位置,测量上述3点的温度,取其平均值。7.1.1.2 通风通风换气良好,室内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应小于0.002%,二氧化碳含量应小于0.2%,在换气良好的前提下无影响燃烧的气流。7.1.1.3 电源实验室使用的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在±2%以内。7.1.1.4 湿度实验室的空气湿度不应大于85%。7.1.2试验用燃气7.1.2.1试验用燃气种类应按GB/T13611规定的燃气种类。试验用燃气的种类及代号见表2。表2试验用燃气的种类及代号代号试验用燃气0基准气1黄焰界限气2回火界限气3离焰界限气7.1.2.2试验用燃气压力及代号见表3。«3试验用燃气的压力单位为帕代号试验用燃气压力人工煤气(3R、4R、5R、6R、7R)天然气(3T、4T、6T)天然气(IOT、12T)液化石油气(19Y、20Y、22Y)1(最高压力)15003000330060002(额定压力)10002000280050003(最低压力)500100023004.000注:对特殊气源,如果当地宣称的额定燃气供气压力与本表不符时,应使用当地宣称的额定燃气供气压力。7.1.2.3本标准使用的试验用燃气条件代号为:试验用燃气代号-试验用燃气压力代号示例:(H(表示:基准气-最高压力)。7.1.2.4 大锅灶在进行技术性能试验时,燃气的华白数变化不应大于土2%。7.1.2.5 在高原地区使用的大锅灶,应考虑海拔高度对实测热负荷的影响。7.1.3试验系统、仪器和仪表7.1.3.1 试验系统见图1。1 一气体流量计;2温度计;3压力计;4压力计:5大锅灶;6搅拌器;7温度计:8取样管;9-气体分析仪。图1试验系统7.1 .3.2试验用仪器、仪表见表4,也可采用具有同等可靠性和精度的仪器。«4试验用仪器、仪表测试项目仪器、仪表名称规格或范围精度/最小刻度温度环境温度温度计(TC50eC0.IeC水温低热惰性温度计,如水银温度计或热敏电阻温度计0C150C0.2C燃气温度水银温度计(C50*C0.5*C表面温度热电温度计或热电偶温度计(TC300C2湿度湿度计0%RH100%RH1$RH压力大气压力动槽式水银气压计、定槽式水银气压计或盒式气压计81kPa107kPa0.1kPa燃气压力U型压力计或压力表0Pa6000Pa10Pa燃气流量湿式或干式气体流量计0fh3.0mjh0.ILOm3h6.0mj/h0.2L0113h10m5hLO级密封性气体检漏仪0.01L/h表4(续)测试项目仪器、仪表名称规格或范围精度/最小刻度烟气分析CO含量CO分析仪0-0.2%(1)W±5%的测量值/1X10-5;(2)测量值的最大波动值4%;(3)反应时间WlOsCOz含量COz分析仪0-25%±5%的测量值含量分析仪0-25%+1%空气中C()2COz分析仪0-25%0.1%燃气分析燃气成分气相色谱仪、吸收式气体分析仪燃气相对密度燃气相对密度仪燃气热值热量计时间秒表噪声声级计40dB120(1B1dB质量衡器0kg200kg20g电气安全防触电保护绝缘电阻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泄漏电流测试仪耐电压强度耐压试验仪内部布线及接线端子推拉型指针式测力计0N-100N0.IN注:所用仪器均应按有关规定校准。7.2 性能试验7.2.1 气密性试验试验用空气压力为15kPa,堵塞全部引射器通路,打开全部控制阀,测量泄漏量。泄漏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7.2.2 热负荷准确度性能试验7.2.2.1 热负荷按GB/T1641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7.2.2.2 热负荷准确度按GB/T1641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7.2.3 燃烧工况性能试验7.2.3.1 火焰传递试验试验气条件为3-2,点燃主火燃烧器一处火孔,应符合表1的要求。7.2.3.2 火焰状态性能试验7.2.3.2.1 火焰均匀性试验气条件为0-2,热态情况下,应符合表1的要求。7.2.3.2.2 黄焰试验气条件为1-1,热态情况下,应符合表1的要求。7.2.3.2.3 黑烟试验气条件为1T,热态情况下,应符合表1的要求。7.2.3.3 燃烧器稳定性试验7.2.3.3.1 熄火试验气条件为3-3调到3T,主火燃烧器点燃15s,应符合表1的要求。7.2.3.3.2 回火试验气条件为2-3,热态情况下,应符合表1的要求。7.2.3.3.3 离烟试验气条件为3T,冷态点燃主火燃烧器15s后,应符合表1的要求。7.2.3.4 燃烧噪声性能试验(包括鼓风式大锅灶风机的工作噪声)试验气条件为0T,点燃全部燃烧器5min后,坐锅,用声级计A挡,在距大锅灶正面水平距离Inl与燃烧器等高处检验燃烧器的燃烧噪声。注:试验环境木底噪声应小于40曲,大于40曲时按GB/T3768有关规定修正。7.2.3.5 熄火噪声性能试鞋试验气条件为0-2,点燃全部燃烧器5min后,快速关闭各燃烧器,在距大锅灶正面水平距离Im与燃烧器等高处,采用声级计的快速挡分别检验各燃烧器的熄火噪声,测定的最大值应加5ClB作为熄火噪声。7.2.3.6 干烟气中8(=1)检测试验7.2.3.6.1 试验气条件为0-2。7.23.6.2 在燃气额定压力下运行15min后,用取样器均匀的取样,抽取的烟气中氧含量不应超过14%o取样点应选在烟道内,提取的气样应有代表性。7.23.6.3 取样管可按图2加工,特殊结构的大锅灶采用的取样器要保证取样均匀。图2取样管1.1.1 .6.4大锅灶调至额定热输入,热态情况下测量燃烧产物中的Co含量。干燥、过剩空气系数=l时,燃烧产物中CO的含量按GB/T16411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7.23.7 常明火点火燃烧器火焰稳定性试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a)大锅灶点燃5min后,关闭主火燃烧器,目测常明火燃烧器单独燃烧时火焰是否有回火、熄火、离焰现象;b)连续开关主燃烧器10次,检测常明火燃烧器是否熄灭;c)将小火燃烧器供气关至最小,观察小火燃烧器是否保持点燃状态,点燃主火燃烧器,观察有无爆燃现象。7.2.4 火焰监控装置性能试验7.2.4.1 热电偶方式7.2.4.1.1 开阀持续时间试验:在0-2试验气条件下,冷态重新点燃大锅灶用秒表测定从点火燃烧器点燃到电磁阀开启的时间,应符合表1的要求。7.2.4.1.2 闭阀延迟时间试验:在0-2试验气条件下,使大锅灶运行20min后,关闭燃气阀,用秒表测定从火焰熄灭到电磁阀关闭的时间,应符合表1的要求。7.2.4.2 其他方式7.2.4.2.1 对点燃点火燃烧器的点火器,从点火器产生电火花到主火燃烧器电磁阀开启的各时间间隔应符合生产商的说明,并应符合表1的要求。7.2.4.2.2 在0-2试验气条件下,在大锅灶运行20min后,切断燃气供给,测定从主燃烧器火焰熄灭到主燃烧器电磁阀关闭的时间间隔,应符合表1的要求。7.2.5 点火率性能试验在0-2试验气条件下,反复点火10次,记录着火次数,应符合表1的要求。7.2.6 表面温升性能试验在0-1试验气条件下,点燃全部燃烧器至热稳定状态或Ih后,用温度计检验各部位的表面温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7.2.7 2.7热效率性能试验7.2.7.1热效率试验应在基准状态下进行。检验用锅应采用厂家配置的锅,检验时的加热水量应为锅有效容积的75%。7.2.7.2在0-2试验气条件及热态条件下,点燃燃烧器,温度计由锅中心插入水深1/4处,水初温取室温加5C,水终温取初温加45。在热态下,在初温和终温前5时应开始搅拌至初温和终温。热效率按式计算:号浮式中:7一一大锅灶的热效率,单位为百分数(%);45一一水的温升值,单位为摄氏度(C);G加热的水质量,单位为千克(kg);c水的比热,单位为兆焦耳每千克摄氏度4.2X10-3MJ(kgC);V-实测燃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m3);Ql15°C,101.3kPa状态下实测试验气低热值,单位为兆焦耳每立方米(MJ/1短);tg一一通过燃气流量计的燃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pamb试验时的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Pg大锅灶灶前燃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pv温度为tg°C时的饱和水蒸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7. 2.7.3热效率检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两次,连续两次热效率之差不大于两次热效率平均值的5%时,此平均值即为实测热效率。若两次热效率之差大于两次热效率平均值的5%时,应再重复检验,直至合格为止。8. 2.7.4搅拌器的规格应符合表5的要求,结构见图3。特殊结构大锅灶的搅拌器应保证搅拌均匀。表5搅拌器加工尺寸单位为亳米锅径didacbdsH.600d<7003309966224165365700d<80038011476258190390800d<90043012986292215415900d<1000480144963262404401000d<1100530159106360265465d>1100530174116394290490单位为亳米片;2螺母;3拉手。注:搅拌片用Imm镀锌板或不锈钢板:拉手用66镀锌钢丝。图3搅拌器7.2.8升温速度性能试验7.2.8.1按7.2.7.1和7.2.7.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7.2.8.2升温速度按式(2)计算:J(2)T式中:一一升温速度,单位为摄氏度每分钟(°Cmin);T水温升高459所用的时间,单位为分钟(min)。7.2.9 电气性能试验按GB4706.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7.2.10 保温和隔热材料阻燃性能试驶按表1的要求进行试验。7.2.11 耐用性能试验7.2.11.1 耐腐蚀性能试验按GB1641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7.2.11.2 耐燃气性能试验按GB1641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7.2.12 耐久性能试验7.2.12.1 燃气阀门以5次min20次Iin的速率,按燃气阀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连续开关12000次,检查气密性及使用功能。7.2.12.2 点火装置以5次min20次min的速率,按点火装置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连续开关12000次,检查点火性能。7.2.12.3 火焰监控装置在0-2试验气条件下点燃燃烧器,加热热电偶InIin,然后熄火,通空气吹冷InIin,使火焰监控装置关闭为一次,连续操作7000次,检查火焰监控装置性能。8检验规则8.1 检验分类检验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8.2 型式检览8.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试制鉴定或老产品转厂定型鉴定;b)产品在结构、材料、工艺上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其性能时;c)产品长期停产,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e)合同中要求进行型式检验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8.2.2型式检验项目为第5章、第6章、第9章和10.1。8.2.3型式检验的全部项目均符合标准规定时,判定该型式检验合格。任何项目不合格时,需改进不合格项目,重新复验,直至所有项目合格,判定该型式检验合格。8.3出厂检验1 .3.1逐台检验逐台检验项目包括气密性、主火燃烧器稳定性、干烟气中C0(a=l)、点火燃烧器火焰稳定性、火焰监控装置、电气强度、标识。8 .3.2抽样检验产品批量检查验收时,执行抽样检验。a)抽样方案按GB/T2828.2执行;b)产品抽检不合格时,本批产品判为不合格。本批产品应重新逐台检验后组批;c)检验项目除8.3.1规定外,还应检验热负荷、点火率、热效率、升温速度和燃烧噪声。9标识、警示和说明书9.1 标识9.1.1 铭牌每台大锅灶应有铭牌,铭牌应粘贴在大锅灶醒目的位置上,并应包含下列信息:a)制造商的名称;b)大锅灶生产编号或日期;c)大锅灶的名称及型号;d)燃气种类、代号及压力范围,单位为Pa;e)额定热输入,单位为kW;f)大锅灶防护等级(大锅灶的外壳防护代码为IP24);g)对于有用电要求的大锅灶,要标有电源性质,直流“一二”,交流“”,额定电压,单位为V;额定功率,单位为kW;h)燃烧噪声等级。9.1.2 包装的标识包装箱上应包括大锅灶的名称、型号、质量、外形尺寸、适用燃气种类、使用地区、燃气供应压力、制造商名称、地址、产品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品认证)标识。9.2 警示9.2.1 警示牌大锅灶上应有醒目的专用警示牌,且应牢固、耐用、长期保留,并应包括下列内容:a)不应使用规定外的其他燃气;b)通风要求和安装环境;c)使用交流电的大锅灶应安全接地;d)大锅灶正常使用时,如遇意外熄火,5min内不应重新点燃;e)用户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1. 22误使用风险警示在说明书中应对可预期误使用风险提出警示,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la)安装不当会引起对人的危害;b)大锅灶安装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和相关规定执行;c)只有制造商授权的代理商或技术人员才可以维修、更换零部件;d)应使用原装配件,以免降低产品的安全性;e)不应拆动大锅灶上的任何密封件;f)大锅灶清洁时不要使用有腐蚀性的清洁剂;g)未经过使用培训的人员不应使用大锅灶;h)维修和检查人员在产品维修后应在产品上进行标示维修和检查的结果;i)房间的配电系统应有接地线。2. 3说明书9. 3.1技术说明书技术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a)说明书中应包含9.2的内容;b)铭牌上除生产编号和日期外的所有信息(见9.1.1);c)大锅灶及其包装上符号的含义(见9.1.1);d)如果有助于大锅灶的正确安装和使用,指定参考的标准或特定的法规:e)安装需要的资料:应符合距可燃物的最短距离;大锅灶附近不耐热的墙壁应标明限制距离;f)对于需要拆除的主要零件及部件,应配有插图;g)电器安装:一大锅灶的接地线应牢固并可靠接地;插头、插座应通过相关认证;电气端子接线图(包括外部控制装置);h)应对维修和维护时间间隔提出建议;i)检查铭牌上有关数据,检查供气条件是否满足大锅灶要求。10. 3.2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应包含下列内容:a)指出大锅灶的安装、气种转换和调节应由制造商认可的专业人员进行;b)对大锅灶的启动和停机操作做出说明;c)用户应遵守警告事项;d)阐述大锅灶的正常使用、清洁及日常维护所需进行的操作;e)强调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10包装、运输和心存10.1 会10.1.1 包装箱应牢固,便于运输,箱体外面应标明产品名称、型号、使用燃气种类、重量和出厂日期。10.1.2 包装箱内应有产品清单和使用说明书。11. 1.3包装、储运图示应符合GB/T191的规定。10.2运输102.1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剧烈震动、挤压、雨淋及化学物品的侵蚀。10.2.2搬运时严禁滚动。10.3贮存储存仓库里应干燥通风,周围无腐蚀性气体。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采用GB169142003基本要求的条款对应表表A.1给出了本标准采用GB169142003基本要求的条款对应表。表A.1本标准采用GB169142003基本要求的条款对应表GB169142003条款基本要求内容本标准对应条款4.1一般条件4.1.1操作安全性5.1.2.K5.1.2.2、5.1.2.3、5.1.2.44.1.2说明书和专用警示标识94.1.3安装技术说明书9.3.14.1.4用户使用说明书9.2.2、9.3.24.1.5专用警示标识(燃具和包装上)9.L1、9.1.24.1.6器具配件5.L1.7、5.1.1.134.2材料4.2.1材料特性5.2.14.2.2材料保证书5.2.24.3设计与结构4.3.1总则4.3.1.1可靠性、安全性和耐久性5.1.1.5、5.1.2.6、5.2、64.3.1.2排烟冷凝4.3.1.3爆炸的危险性5.1.2.64.3.1.4水渗漏4.3.1.5辅助能源正常波动64.3.1.6辅助能源异常波动4.3.1.7交流电的危害性64.3.1.8承压部件4.3.1.9控制和调节装置故障64.3.1.10安全装置功能5.1.2.5、64.3.1.11制造商规定的零件锁定保护5.1.1.54.3.1.12手柄和其他控制钮的标识5.L1.6、5.1.1.84.3.2燃气意外释放4.3.2.1燃气泄漏的危险64.3.2.2燃具内燃气堆积的危险5.1.2.4、5.1.2.5、9.2.14.3.2.3防止房间的燃气堆积表A(续)GB169142003条款基本要求内容本标准对应条款4.3.3点火的稳定性、安全性5.1.1.9、5.1.1.10、5.1.1.IK5.1.2.1、5.1.2.84.3.4燃烧4.3.4.1火焰的稳定性和烟气排放64.3.4.2燃烧产物意外排放4.3.4.3倒烟时排烟的安全性5.1.1.34.3.4.4无烟道燃具确保房间内Co不超标64.3.5能源的合理使用64.3.6温度4.3.6.1安装部位及附近表面温升的安全性4.3.6.2操作部件温升的安全性64.3.6.3燃具外表面温升安全性64.3.7食品和生活用水安全5.2.1.3打印日期:2012年8月30日F05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炊用燃气大锅灶CJfT3922012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IOoOI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I(X)O45)网址总编室:(Olo)64275323发行中心:(Olo)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开本880X12301/16印张1.5字数37千字2012年8月第一版2012年8月第一次印刷黄书号:155066,2-238%定价24.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OlO)685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