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神经系统.ppt
第十章 神经系统,第一节 神经系统解剖 脑 脊髓 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神经 周围神经 脊神经 自主神经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有接受刺激、传导兴奋的功能。,中枢,名词解释中枢神经:,1、中枢:是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胞体所在处。2、神经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集中处。3、灰质(皮质):胞体集中处色泽灰暗,称。4、白质(髓质):神经纤维集中处色泽亮白,称。5、传导束:神经纤维集合成束,称神经束或传导束。周围神经:6、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集中处。7、神经:神经纤维集合成束称为。,全身的主要神经后面,神经中枢全貌,一、脊髓和脊神经,(一)脊髓(spinal cord)1.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圆柱形,前后略扁。上端平枕骨大孔与脑相延续,下端呈圆锥状,成人圆锥末端达L1下缘,新生儿圆锥末端达L3平面。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2.脊髓有31节:颈8,胸12,腰5,骶5,尾1。,神经中枢全貌,脊髓与椎管的相应位置关系,2.脊髓的内部结构,横断面上,呈前后略扁圆形。灰质:在脊髓中央,蝴蝶形,着色稍深;纵贯全长,中间有中央管。分前角、后角和侧角。是中枢神经元胞体所在。白质:在灰质周围,着色浅。是神经纤维集中处。3.脊髓的功能(1)传导功能(2)反射功能,脊髓在椎管内的位置(横断面),脊 髓 横 断 面,(二)脊神经(spinal nerves),前根:运动性的。连于脊髓,共有31对:颈 1-8,胸1-12,腰1-5,骶1-5,尾1。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 侧角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轴突 后根:感觉性的。由脊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前根 后根 分为前、后两支,每支均为混合神经,合并成脊神经,穿出椎间孔,组成,脊 神 经 根,二、脑和脑神经,(一)脑(brain)位于颅腔内,由脑干、间脑、小脑及大脑(左、右大脑半球)组成。1.脑干(brain stem)是脊髓向颅腔内延伸的部分,下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连,上端与间脑相接。自下而上分为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脑干的结构与脊髓相似,包括灰质、白 质和网状结构。,脑,脑干腹侧面观,脑干背面观,2.间脑(diencephalon),位于中脑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覆盖。两侧间脑之间狭小的间隙,称第三脑室。其上方与大脑半球的侧脑室相通,下与中央水管相通。间脑主要分,丘脑 下丘脑,间 脑,3.小脑(cerebellum),位于延髓和脑桥的背侧。小脑通过一些纤维束与脑干相连,并进一步与大脑、脊髓发生联系。小脑的功能:与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和共济运动有关。,小脑的位置,小脑外形(上面观),小脑外形(下面观),4.大脑(cerebrum),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分,是思维和意识的器官。1)外形 图为大脑半球背外侧面,2)内部结构 灰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 层,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这些 神经元在皮层中的分布层次很严格。白质:在大脑皮质的深面,由大量神经纤维 组成。主要有 胼胝体 内囊,大脑半球水平切面,(二)脑神经(cranial nerve),共有12对,与脑相连,除第对迷走神经还分布至胸、腹脏器外,脑神经主要分布有头面部。(嗅N.)(面N.)(视N.)(听N.)(动眼N.)(舌咽N.)(滑车N.)(迷走N.)(三叉N.)(副N.)(外展N.)(舌下N.),脑神经的分布与功能,名称 性质 核的位置 连接的部位 分布及功能嗅神经()感觉 大脑半球 端脑 鼻腔上部粘膜,嗅觉视神经()感觉 间脑 间脑 视网膜,视觉 动眼神经 运动 中脑上丘 中脑 眼的上、下、内直肌和下斜()肌,调节眼球运动;上睑提 肌;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 小;睫状肌,调节晶状体凸 度滑车神经 运动 中脑下丘 中脑 眼上斜肌,使眼球转向下外()方三叉神经 混合 脑桥中部 脑桥 咀嚼肌运动;面部皮肤、鼻()腔、口腔粘膜、牙龈、角膜 等的感觉,舌前2/3一般感觉展神经()运动 脑桥中下部 脑桥 眼外直肌,使眼球外转,脑神经的分布与功能(续),名称 性质 核的位置 连接的部位 分布及功能面神经 混合 脑桥中下部 脑桥 面部表情肌运动;舌前2/3粘膜()味觉;泪腺、下颌下腺、舌下 腺的分泌前庭蜗神经 感觉 脑桥及延髓 延髓、脑桥 内耳蜗管螺旋器的听觉;椭圆()囊斑、球囊斑及三个半规管壶 腹嵴的位觉功能舌咽神经 混合 延髓 延髓 咽肌运动;咽部感觉、舌后1/3()味觉和一般感觉、颈动脉窦的 压力感受器和颈动脉小球的化 学感受器的感觉迷走神经 混合 延髓 延髓 咽喉肌运动和咽喉部感觉;心()脏活动;支气管平滑肌;横结 肠以上的消化管平滑肌的运动 和消化腺分泌副神经()运动 延髓 延髓 胸锁乳突肌,使头转向对侧;斜方肌,提肩 舌下神经()运动 延髓 延髓 舌肌的运动,(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1.脑和脊髓的被膜 由外 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软膜 脑: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脊髓: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 三层膜在脑和脊髓互相连续,它们对脑 和脊髓起保护和支持作用。,脊髓在椎管内的位置(横断面),2.脑 室,是脑内的腔隙,其中充满脑脊液。包括: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 第三脑室:位于间脑 中脑水管:位于中脑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 各脑室互相通连。,脑室及其在脑表面的投影,3.脑脊液(C.S.F.),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于蛛网膜下腔、脑室和脊髓中央管内。作用:1)对脑组织起缓冲保护作用;2)对脑和脊髓起营养作用;3)对维持颅内压的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三、自主神经系统,也叫植物神经系统或内脏神经系统。一般指传出神经,主要分布于平滑肌、腺体。作用:控制内脏器官的活动。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包括,自主神经分布示意图,(一)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在脊髓胸节112、腰节13的侧角内(节前神经元)。侧角细胞的轴突组成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交感干神经节和椎前神经节换神经元(椎旁神经节)(节后神经元)节后神经纤维到达效应器,(二)副交感神经,1.脑干内脏运动核发出的节前纤维 脑神经(如动眼N、面N、迷走N等)副交感神经节更换神经元 节后纤维到达支配的效应器,2.脊髓骶 24 侧角发出的节前纤维,随骶 24 脊神经出中枢 离开脊神经形成盆内神经 至副交感神经节更换神经元 节后纤维到达效应器,(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比较,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节 离效应器远 效应器附近节前纤维 短 长节后纤维 长 短节前与节后 一根节前纤维 一根节前纤维神经元的联系 与多个神经节 常与神经节内 的几十个神经 的一个神经元 元联络 发生接替 效应器 广泛兴奋 局部兴奋,传出神经分类模式图,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1、突触传递 突触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的部位。突触前膜 突触结构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突 触 类 型,神经突触示意图,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 突触前膜释放化学递质至突触间隙 作用于突触后膜 效应,2、电传递,局部电流通过细胞间的缝隙连接,从一侧膜传递到另一侧膜。如大脑皮质的星状细胞。,第三节 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各种刺激作用于感受器,经传入神经传入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一、感觉传导通路(一)浅感觉传导通路 浅感觉:指皮肤、粘膜的痛、温、触、压等感觉,它们的感受器位置较浅。浅感觉传导通路:由浅感觉感受器上行的感觉传导系统称为。,(二)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深感觉(本体感觉):肌肉、关节、肌腱、韧带等深部结构的本体感觉(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称为。精细触觉:能辨别物体的性质和形状,以及两点间距离的感觉。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感觉传导系统。,痛头、面温部、触躯觉干传、导四通肢路的,本体感觉与精细感觉传导通路,人体各部在第一躯体感觉区的定位,二、运动传导通路,(一)锥体系(锥体束)锥体系是大脑皮质下行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途径,主要是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二)锥体外系 锥体系以外的调节骨骼肌运动的结构统称为。主要功能:协调肌群的运动,调节肌张力,维持和调整姿势等。主要有二条通路 皮质-纹状体通路 皮质-脑桥-小脑通路,锥体系传导通路,人体各部在第一躯体运动区的定位,第四节 脑的高级功能,一、睡眠(一)睡眠时生理活动的变化 一般表现(慢波睡眠)1.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减退;2.肌张力、腱反射;3.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瞳孔缩小、HR、呼吸变慢、尿量、代谢率、体温、发汗、胃液分泌、唾液分泌,(二)睡眠时相,慢波睡眠 快波睡眠 慢波睡眠 快波睡眠 一夜反复45次。慢波睡眠:脑电图呈现慢波。即上述表现。慢波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有利 于体力恢复和促进生长。,80 120分钟,2030分钟,快波睡眠:又称异相睡眠,也称快动眼睡眠。,脑电图呈现快波。表现: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更难唤醒;肌张力进一步,几乎呈完全松弛状态;HR,BP,呼吸快而不规则 此期间,脑内蛋白质合成加速,有利于精力恢复并能促进记忆功能。,二、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人和动物依赖于经验来改变自身行为的适应环境的神经活动过程;记忆:是学得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记忆分4个阶段:感觉性记忆 短时记忆 第一级记忆 第二级记忆 长久记忆 第三级记忆,感觉性记忆:是指信息通过感觉器官进入 大脑感觉区内贮存的阶段。贮存时间 1秒,第一级记忆:感觉性记忆经过处理,把那 些不连续的、先后进入的信息整合成新 的印象,则由感觉性记忆进入第一级记 忆。信息贮存时间仅几秒钟。,第二级记忆:如果进一步反复学习运用,信息在第一级记忆中反复循环,延长第 一级记忆的时间,这样便可转入第二级 记忆。信息贮存时间可达数分钟数年。,第三级记忆:有些记忆的痕迹,通过长年 累月的运用,是不容易遗忘的,这类记 忆属于第三级记忆。如自己的名字、每 天进行的操作。,从感觉性记忆至第三级记忆的信息流程图,遗忘,遗忘,是指部分或完全失去回忆和再认的能力。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遗忘在学习后就已开始,速度逐渐减慢。遗忘并不意味着记忆痕迹的消失。遗忘的原因:条件刺激久不予强化,久不复习引起的消 退抑制 后来信息的干扰,记忆障碍:,疾病情况下发生的遗忘称为记忆障碍。分为 顺行性遗忘 逆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表现为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可能是由于信息不能从第一级记忆进入第二级记忆。逆行性遗忘:表现为不能回忆脑功能障碍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多见于脑震荡。可能是第二级记忆发生了紊乱,而第三级记忆却未受影响。,(四)学习和记忆的机制,1、海马回路与近期记忆功能有关 海马 穹窿 下丘脑乳头体 丘脑前核 扣带回 环路中任何一部分受损,都将影响近期记忆功能。,2、神经突触的可逆性改变是学习记忆的 生理学基础,突触发生习惯化和敏感化改变以及长 时程增强、环路的连续活动是记忆发生 的基础。,3、脑内物质代谢及中枢递质对学习记忆的 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与较长期的记忆有关 如果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条件反射的建立将受阻,学习和记忆功能发生明显障碍,发生逆行性遗忘。拟胆碱类物质、儿茶酚胺类、-氨基丁酸、阿片受体阻断剂等可使学习记忆改善。,第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头痛(hedache)是指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头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大部分无特殊意义,但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头痛,可能是某些器官器质性病变的一个症状,应及时诊治。,【病因】常见的有:,一、颅内病变:感染性疾病: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等;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等;脑肿瘤、颅内白血病浸润等 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等;偏头痛,头痛型癫痫病等。,二、颅外病变,颈椎病 三叉神经痛 眼、耳、鼻、牙病等三、全身性疾病 各种急慢性感染、高血压、中毒、尿毒症、红斑狼疮等。四、神经官能症,【临床表现】,1、急性头痛见于发热、颅内出血、高血压脑病、脑膜炎、急性青光眼等;2、慢性头痛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高血压病,副鼻窦炎、青光眼或屈光不正等;3、一侧颞部疼痛见于偏头痛、青光眼、颞动脉炎等;,4、弥漫性疼痛见于颅内高压、高血压病及全身或颅内感染等。5、剧烈疼痛见于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及脑膜炎刺激症;6、搏动性头痛常见于高血压性、血管性及发热性疾病。,7、有规律的早晨头痛多为鼻窦炎或颅压高,女性偏头痛常与月经有关。8、头痛伴有剧烈呕吐提示颅内压增高;头痛伴有眩晕见于小脑肿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痛伴有视力障碍见于青光眼、脑瘤;头痛伴有发热见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