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课件.ppt
,锦瑟,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荐,得中进士。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初以文采为牛党人令狐楚所赏识。25岁时举进士后。次年,李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也爱其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牛党主持朝政以后,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最后李商隐满怀报国之志,在悲愤寂寞中死去。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无题(其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其二)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这些回忆前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爱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沉痛,又极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生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李商隐的诗歌,特别是他的近体律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这首诗大约作于大中十二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梁启超,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是令狐楚婢女也好,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正如玉溪生诗集笺注说:“吐词含味,妙臻神境,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课堂教学目标:(1)锦瑟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2)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4)探究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翻译:像庄生梦化蝴蝶,变幻迷离,晓梦醒来,转眼成空.像望帝身死化魂,满腔的春情春恨,都托于泣血悲啼的杜鹃“庄生梦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怀。“杜鹃啼血”传达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颔联,表现出对过去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怀恋,以及惆怅、迷惘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翩跹飞舞的蝴蝶,十分愉悦,后来惊醒,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周朝末年蜀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杜鹃在晚春啼鸣,希望留住春天,啼声哀怨凄悲。,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翻译:像青苍的大海之中明月映照着寂寂流泪的遗珠,像蓝田玉山之上升起丝丝缕缕可望不可及的青烟“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意境;“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终究是空。象征梦想和情思都破灭了,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颈联,写才美不外现,或美好的事物不能长在,寄寓了悲伤嗟悼之情。,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人泣泪,颗颗成珠。,蓝田日暖玉生烟,搜神记载:吴王夫差小女紫玉与韩重相爱,欲嫁未成,气结而亡。后韩重前去祭奠,紫玉显形,韩重欲抱,化烟而逝。,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情感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尾联,从“追梦”中醒来,并知道那梦已远去,并且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翻译:这种情境何须今天再去追忆,既便在它们产生的当时就让人不胜惘然!,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四个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共用了四个典故:,望帝魂化杜鹃,南海鲛人珠泪,蓝田山产玉,庄周梦蝶化蝶,-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凄凉悲慨,-对梦想和理想破灭的伤心,-美好事物破灭后的迷惘,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比如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他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入云里云雾了。,李商隐不像一般诗人,把情感内容的强度、深度、广度、状态等,以可喻、可测、可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提示出来。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本诗。,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诗歌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等。,探究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锦瑟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分析诗歌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的方法,答题步骤:景、境、情、,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怅惘感伤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李商隐诗歌名句集锦: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何时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无 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是梦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桂香。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这首七律无题内 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这首诗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非常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读者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李商隐,马嵬(其二),长恨歌 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咏史诗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咏史怀古诗的阅读方法一、了解基本史实(典故)二、把握古迹特点和人物形象三、作者的身世、情感与古人、古迹有何共同之处,题解: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鉴赏要点,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颔联、颈联二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鉴赏要点,尾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鉴赏要点,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二,用笔至细:倒叙手法的运用。(你能说说诗歌哪些地方是倒叙吗?)措辞的委婉,如“空闻”“如何”等。立意的含蓄。(最后在对比中点明题旨)。,章法结构,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二,讽意至深: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对比手法及其作用,寻仙为妄,死别是实,(此日),(当时),军中逃难,宫里为乐,马嵬坡赐死,长生殿盟誓,天子不保,百姓可安?,讽刺:荒淫误国。借古讽今,以史为鉴,告诫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这首诗句句都在对比,在对比中来讽刺唐玄宗的可悲下场比如首联用“他生未卜”和“此生休”作对比,来讽刺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盟誓要世世为夫妇;颔联用当年在宫中有“鸡人报晓筹”的享受已经“无复”了,如今马嵬兵变时只有“空闻虎旅传宵柝”的悲凉来讽刺唐玄宗的政治失意;颈联用“当时”和“此日”对比,更是嘲笑和讽刺唐玄宗爱情的失落;最后尾联用“为何”和“不及”对比,说唐玄宗当了45年的皇上却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妃,还不如普通人能给女人带来婚姻幸福所以,讽刺意味更强。,诗人所抒发的思古之幽情,都是有现实意义的,你认为这首诗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知人论世 意图挖掘,李商隐(约813858年)他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热衷政治,企望革新。受牛李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四十六岁抑郁而终。,写作意图,唐玄宗对于作者而言是古人,马嵬之变对于李商隐而言算是一段历史,所以作者很可能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借古讽今,启发世人汲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这首诗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抒发了诗人渴望贤君,忧国忧民之思同时李商隐的好友崔珏曾在哭李商隐一诗中写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由此可见,此诗也借抒兴亡之感慨,暗含壮心难酬之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