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与条文说明学习内容与考试题目和.docx
Z学弗本内容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书目1总则62术语62.1术语62. 2符号93基本规定113.1建筑边坡类型113. 3设计原则123. 4一般规定143. 5排水措施163.6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174边坡工程勘察184.1一般规定184. 2边坡勘察194. 3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214. 4危岩倒塌勘察224. 5边坡力学参数235边坡稳定性评价255. 1一般规定255. 2边坡稳定性分析265. 3边坡稳定性评价286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295.1 一般规定296. 3供向岩石压力326. 4侧向岩土压力的修正347锚杆(索)357. 1一般规定367. 2设计计算367. 3原材料397. 4构造设计417. 5施工428锚杆(索)挡墙支护438. 1一般规定448. 2设计计算448. 3构造设计468. 4施工479岩石锚喷支护479.1一般规定479. 2设计计算489. 3构造设计509.4施工5110重力式挡墙5110. 1一般规定5110. 2设计计算5210. 3构造设计5410. 4施工5411扶壁式挡墙5511.1 一般规定5511.2 设计计算5511.3 构造设计5611.4 施工5712坡率法5712.1一般规定5712.2设计计算5812.3构造设计6012.4施工6013滑坡、危岩和倒塌防治6013.1滑坡防治6013. 2危岩和倒塌防治6314边坡变形限制6414. 1一般规定6414. 2限制边坡变形的技术措施6415边坡工程施工6515. 1一般规定6515. 2施工组织设计6515. 3信息施工法6615. 4爆破施工6615. 5施工险情应急措施6716边坡工程质量检验、监测及验收6816. 1质量检验6816.2监测6816.3验收70附录A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70附录B几种特殊状况下的侧向压力计算72附录C锚杆试验75附录D锚杆试验78附录E锚杆试验78附录F土质边坡的静力平衡法和等值梁法79附录G本规范用词说明83条文说明831总则833基本规定843.1建筑边坡类型843.2边坡工程平安等级853.3设计原则853. 4一般规定873. 6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884边坡工程勘察894. 1一般规定894. 2边坡勘察904. 3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924. 4危岩倒塌勘察924. 5边坡力学参数935边坡稳定性评价945. 1一般规定945. 2边坡稳定性分析956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965.1 一般规定966. 2侧向土压力987. 3侧向岩石压力986. 4侧向岩土压力的修正997锚杆(索)997.1一般规定997. 2设计计算1007. 3原材料1017. 4构造设计1028锚杆(索)挡墙支护1048. 1一般规定1048. 2设计计算1058. 3构造设计1078. 4施工1089岩石锚喷支护1089. 1一般规定1089. 2设计计算1089. 3构造设计1099. 4施工10910重力式挡墙10910. 1一般规定10910.2设计计算11010. 3构造设计Ill11. 4施工Ill11扶壁式挡墙Hl12. 1一般规定HlIL2设计计算IllIL3构造设计11311.4施工11512坡率法11512. 1一般规定11512. 2设计计算11513. 3构造设计11513滑坡、危岩和倒塌防治11614. 1滑坡防治11613. 2危岩和倒塌防治11714边坡变形限制11713.1 一般规定11714. 2限制边坡变形的技术措施11815边坡工程施工11815. 1一般规定11815.2施工组织设计11915.3信息施工法11915.4爆破施工11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考试试题120一,单选题120二,多选题122三,推断题124U1总则1.0.1为使建筑边坡(含人工边坡和自然边坡)工程的勘察、设计及施工工作规范化,做到平安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爱护环境,制定本规范。L0.2建筑边坡工程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各种作用、边坡高度、邻近建(构)筑物、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和工期等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合理设计,细心施工。1.0.3本规范适用于建(构)筑物及市政工程的边坡工程,也适用于岩石基坑工程。对于软土、湿陷性黄土、冻土、膨胀土、其他特殊岩土和侵蚀性环境的边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0.4本规范适用的建筑边坡高度,岩质边坡为30m以下,土质边坡为15m以下。超过上述高度的边坡工程、地质和环境条件很困难的边坡工程应进行特殊设计。1.0.5本规范依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牢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的基本原则,并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97的规定制定。1.0.6建筑边坡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等有关标准的规定。C2术语2.1术语2. 1.1建筑边坡buildingslope在建(构)筑物场地或其周边,由于建(构)筑物和市政工程开挖或填筑施工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和对建(构)筑物平安或稳定有影响的自然边坡。在本规范中简称边坡。2. 1.2边坡支护sloperetaining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平安,对边坡实行的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2.1.3边坡环境slopeenvironment边坡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水系、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网等的统称。2.1.4永久性边坡Pennanentslope运用年限超过2年的边坡。2. 1.5临时性边坡temporaryslope运用年限不超过2年的边坡。2. 1.6锚杆(索)anchorbar(rope)将拉力传至稳定岩土层的构件。当采纳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束作杆体材料时,也可称为锚索。2.1.7锚杆挡墙支护retainingwallWithanchors由锚杆(索)、立柱和面板组成的支护。2. 1.8锚喷支护anchor-plateretaining由锚杆和喷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支护。1. 1.9重力式挡墙gravityretainingwall依靠自身重力使边坡保持稳定的构筑物。2.1.10扶壁式挡墙COUnterfOrtretainingwall由立板、底板、扶壁和墙后填土组成的支护。2.1.11坡率法sloperatiomethod通过调整、限制边坡坡率和实行构造措施保证边坡稳定的边坡治理方法。2.1.12工程滑坡IandSlidCdUetOengineering因工程行为而诱发的滑坡。2.1.13危岩dangerousrock被结构面切割、在外营力作用下松动变形的岩体。2.1.14倒塌collapse危岩失稳坠落或倾倒的一种地质现象。2.1.15懦弱结构面WeakStructuralplane断层裂开带、懦弱夹层、含泥或岩屑等结合程度很差、抗剪强度极低的结构面。2.1.16夕卜倾结构面out-dipstructuralplane倾向坡外的结构面。2.1.17边坡塌滑区IandslipeZoneofslope计算边坡最大侧压力时潜在滑动面和限制边坡稳定的外倾结构面以外的区域。2.1.18等效内摩擦角theequativeangleofinternalfriction考虑岩土粘聚力影响的假象内摩擦角,也称似内摩擦角。2.1.19信息施工法ConStrUCtiOnmethodfrominformation依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和监测数据,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对施工平安性进行推断并刚好修正施工方案的施工方法。2.1.20动态设计法methodofinformationdesign依据信息施工法和施工勘察反馈的资料,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再验证,如确认原设计条件有较大变更,刚好补充、修改原设计的设计方法。2.1.21逆作法topdownconstructionmethod自上而下分阶开挖与支护的一种施工方法。2.1.22土层锚杆anchoredbarinsoil锚固于土层中的锚杆。2.1.23岩石锚杆anchoredbarinrock锚固于岩层内的锚杆。2.1.24系统锚杆systemofanchorbars为保证边坡整体稳定,在坡体上按肯定格式设置的锚杆群。2. 1.25坡顶重要建(构)筑物importantconstructionOntopofslope位于边坡坡顶上的破坏后果严峻的永久性建(构)筑物。2.2符号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eok静止岩土压力标准值;eak主动岩土压力标准值;epk被动岩土压力标准值;ehk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EO静止岩土压力合力设计值;Ea主动岩土压力合力设计值;EPk被动岩土压力合力标准值;Ehk侧向岩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G挡墙每延米自重;KO静止岩土压力系数;Ka主动岩土压力系数;Kp被动岩土压力系数;Htk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Nak锚杆所受轴向拉力标准值;Na锚杆所受轴向拉力设计值。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E弹性模量;Kv岩石完整系数;U岩土对挡墙基底的摩擦系数;V泊松比;C岩土的粘聚力;岩土的内摩擦角;Cs结构面的粘聚力;as结构面上的内摩擦角;«e岩土体等效内摩擦角;r岩土的重力密度(简称重度);r'岩土的浮重度;rsat岩土的饱和重度;岩土对挡墙墙背的摩擦角;frb锚固体与岩土层粘结强度特征值;fb锚筋与砂浆粘结强度设计值;fr岩石自然单轴抗压强度;ft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y般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py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v锚筋抗剪强度设计值。2.2.3 几何参数b挡墙基底的水平投影宽度;H边坡高度;d钢筋直径;D锚固体直径;Ia锚杆锚固段长度;If锚杆自由段长度;a锚杆倾角;挡墙墙背倾角;a挡墙基底倾角;边坡滑裂面倾角。2.2.4 计算系数ro建筑边坡重要性系数;rQ荷载分项系数;Ks稳定性系数;Cl、C2、G3、v.c工作条件系数;1侧向静止岩土压力折减系数;2锚杆挡墙侧向岩土压力修正系数。u3基本规定3.1建筑边坡类型3. 1.1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3.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应按表3.1.2划分。表3.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破坏形式岩体特征破坏特征滑移型由外候结构面限制的岩体硬性结构面的岩体沿外俅结构面滑移,分单面滑移与多面滑移懦弱结构面的岩体不受外帧结构面限制和无外倾结构整体状岩体,巨块状、块状岩体,碎裂状、散体状岩体沿极软岩、强风化岩、碎裂结构或故体状岩体中最不利滑动而滑移倒塌型危岩沿陡倾、临空的结构面塌滑;由内、外1结构不利组合面切割,块体失稳倾倒:岩腔上岩体沿竖向结构面剪切破坏坠落3.1.3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主要结构面与坡向的关系、结构面倾角大小和岩体完整程度等因素,并符合附录A的规定。3.1.4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时,由坚硬程度不同的岩石互层组成且每层厚度小于5m的岩质边坡宜视为由相对懦弱岩石组成的边坡。当边坡岩体由两层以上单层厚度大于5m的岩体组合时,可分段确定边坡类型。3.3设计原则3.3.1边坡工程可分为下列两类极限状态:1承载实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达到承载力破坏、锚固系统失效或坡体失稳;2正常运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和边坡的变形达到结构本身或邻近建(构)筑物的正常运用限值或影响耐久性能。3.3.2边坡工程设计采纳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地基承载力确定支护结构立柱(肋柱或桩)和挡墙的基础底面积及其埋深时,荷载效应组合应采纳正常运用极限状态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边坡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锚杆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计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应采纳承载实力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但其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组合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采纳;3在确定锚杆、支护结构立柱、挡板、挡墙截面尺寸、内力及配筋时,荷载效应组合应采纳承载实力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并采纳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和组合值系数;支护结构的重要性系数r,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纳,对平安等级为一级的边坡取1.1,二、三级边坡取1.0:4计算锚杆变形和支护结构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时,荷载效应组合应采纳正常运用极限状态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5在支护结构抗裂计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应采纳正常运用极限状态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6抗震设计的荷载组合和临时性边坡的荷载组合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3.3.3永久性边坡的设计运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运用年限。3.3.4边坡工程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1边坡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纳地震基本烈度,且不应低于边坡破坏影响区内建筑物的设防烈度;2对抗震设防的边坡工程,其地震效应计算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岩石基坑工程可不作抗震计算;3对支护结构和锚杆外锚头等,应实行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3.3.5边坡工程的设计应包括支护结构的选型、计算和构造,并对施工、监测及质量验收提出要求。3.3.6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1支护结构的强度计算:立住、面板、挡墙及其基础的抗压、抗弯、抗剪及局部抗压承载力以及锚杆杆体的抗拉承载力等均应满意现行相应标准的要求;2锚杆倍固体的抗拔承载力和立柱与挡墙基础的地墓承载力计算;3支护结构整体或局部稳定性验算;4对变形有较高要求的边坡工程可结合当地阅历进行变形验算,同时应实行有效的综合措施保证边坡和邻近建(构)筑物的变形满意要求;5地下水限制计算和验算;6对施工期可能出现的不利工况进行验算。3.4一般规定3.4.1边坡工程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1工程用地红线图,建筑平面布置总图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和基础图等;2场地和边坡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资料;3边坡环境资料;4施工技术、设备性能、施工阅历和施工条件等资料;5条件类同边坡工程的阅历。3.4.2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纳动态没计法。应提出对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和监测要求,应驾驭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状况和变形、应力监测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对原设计做校核、修改和补充。3.4.3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纳动态设计法。3.4.4边坡支护结构型式可依据场地地质和环境条件、边坡高度以及边坡工程平安等级等因素,参照表3.4.4选定。表3.4.4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型式条件结构类型条件结构类J边破环境边坡高度H(m)边坡工程平安等级边坡工程平安等级重力式挡墙场地允许,坡顶无重要建(构)筑物土坡,HW8岩坡,H10、-、三级土方开挖后边坡稳定较差时不应采纳扶壁式挡墙扶壁式挡墙填方区土坡,H10、-M、三级土质边坡悬臂式支护悬臂式支护土坡,HW8岩坡,H10、M、三级土层较差,或对挡墙变形要求较高时,不宜采纳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土坡,HW15岩坡,H30、三级坡高较大或稳定性较差时宜采纳逆作法施工。对挡墙变形有较高要求的土质质边坡,宜采纳预应力锚杆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坡顶建(构)筑物须要爱护,场地狭窄土坡,HW15岩坡,H30一、二级严格按逆作法施工。对挡墙变形有较高要求的土质边坡,应采纳预应力锚杆岩石锚喷支护岩石锚喷支护I类岩坡H30、-、三级11类岩坡HW30二、三级In类岩坡HW15二、三级坡率法坡顶无重要建(构)筑物,场地有放坡条件土坡,HWlo岩坡,H25二、三级不良地质段,地下水发育区、流塑状土时不应采纳3.4.5规模大、破坏后果很严峻、难以处理的滑坡、危岩、泥石流及断层裂开带地区,不应修筑建筑边坡。3.4.6山区地区工程建设时宜依据地质、地形条件及工程要求,因地制宜设置边坡,避开形成深挖高填的边坡工程。对稳定性较差且坡高较大的边坡宜采纳后仰放坡或分阶放坡。分阶放坡时水平台阶应有足够宽度,否则应考虑上阶边坡对下阶边坡的荷载影响。3.4.7当边坡坡体内洞室密集而对边坡产生不利影响时,应依据洞室大小、深度及与边坡的关系等因素实行相应的加强措施。3.4.8边坡工程的平面布置和立面设计应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做到美化环境,体现生态爱护要求。边坡坡面和坡脚应实行有效的爱护措施,坡顶应设护栏。3.4.9下列边坡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应进行特地论证:1超过本规范适用范围的建筑边坡工程;2地质和环境条件很困难、稳定性极差的边坡工程;3边坡邻近有重要建(构)筑物、地质条件困难、破坏后果很严峻的边坡工程;4己发生过严峻事故的边坡工程;5采纳新结构、新技术的一、二级边坡工程。3.4.10在边坡的施工期和运用期,应限制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因素产生和发展。不应随意开挖坡脚,防止坡顶超载。应避开地表水及地下水大量渗入坡体,并应对有利于边坡稳定的相关环境进行有效爱护。3.5排水措施3.5.1边坡工程应依据实际状况设置地表及内部排水系统。3.5.2为削减地表水渗入边坡坡体内,应在边坡潜在塌滑区后缘设置截水沟。边坡表面应设地表排水系统,其设计应考虑汇水面积、排水路径、沟渠排水实力等因素。不宜在边坡上或边坡顶部设置沉淀池等可能造成渗水的设施,必需设置时应做好防渗处理。3.5.3地下排水措施宜依据边坡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可选用大口径管井、水平排水管或排水截槽等。当排水管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应实行措施防止渗漏。3.5.4边坡工程应设泄水孔。对岩质边坡,其泄水孔宜优先设置于裂隙发育、渗水严峻的部位。边坡坡脚、分级平台和支护结构前应设排水沟。当潜在裂开面渗水严峻时,泄水孔宜深化至潜在滑裂面内。3.5.5泄水孔边长或直径不宜小于100min,外倾坡度不宜小于5%;间距宜为23m,并宜按梅花形布置。最下一排泄水孔应高于地面或排水沟底面不小于200mm.在地下水较多或有大股水流处,泄水孔应加密。3.5.6在泄水孔进水侧应设置反滤层或反滤包。反滤层厚度不应小于50Omnb反滤包尺寸不应小于500mm×500mm×500mm;反滤层顶部和底部应设厚度不小于300mm的粘土隔水层。3.6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3.6. 1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依据基础方案、构造作法和基础到边坡的距离等因素,考虑建筑物基础与边坡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2当坡顶建筑物基础位于边坡潜在塌滑区时,应考虑建筑物基础传递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和弯矩对边坡支护结构强度和变形的影响;3基础邻近边坡边缘时,应考虑边坡对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变形的影响,并对建筑物基础稳定性进行验算;4应考虑建筑基础和施工过程引起地下水变更造成的影响。3.6.2在已有重要建(构)筑物邻近新建永久性挖方边坡工程时,应实行下列措施防止边坡工程对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1不应使建(构)筑物的基础置于有临空且稳定性极差的外倾懦弱结构面的岩体上和稳定性极差的土质边坡塌滑区外边缘;2无外倾懦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支护结构底部外边缘到基础间应有肯定的水平平安距离,其值可依据不同计算方法综合比较并结合当地工程阅历确定;3抗震设防烈度大于6度时,不宜使重要建(构)筑物基础位于高陡的边坡塌滑区边缘。当边坡坡顶塌滑区有荷载较大的高层建筑物时,边坡工程平安等级应适当提高。3.6.3在已建边坡坡顶旁边新建重要建(构)筑物时,边坡支护结构和建筑物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新建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应满意3.6.2条的规定;2应避开新建高、重建(构)筑物产生的垂直荷载干脆作用在边坡潜在塌滑体上;应实行桩基础、加深基础、增设地下室或降低边坡高度等措施,将建筑物的荷载传至边坡潜在裂开面以下足够深度的稳定岩土层内;3当新建建筑物的部分荷载作用于现有的边坡支护结构上而使后者的平安度和耐久性不满意要求时,尚应对现有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处理,保证建筑物正常运用。3.6.4坡顶有建(构)筑物时,应按6.4.1条确定支护结构侧向岩土压力。3.6.5在已建挡墙坡脚新建建(构)筑物时,其基础和地下室等宜与边坡有肯定的距离,避开对边坡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否则应实行措施处理。3.6. 6位于稳定土质或强风化岩层边坡坡顶的挡墙和建(构)筑物基础,其埋深和基础外边缘到坡顶边缘的水平距离应按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应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V4边坡工程勘察4.1 一般规定4.1.1 一级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特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二、三级建筑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意边坡勘察的深度和要求。大型的和地质环境条件困难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困难的一级边坡工程尚应进行施工勘察。4.1.2 建筑边坡的勘探范围应包括不小于岩质边坡高度或不小于1.5倍土质边坡高度,以及可能对建(构)筑物有潜在平安影响的区域。限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深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层不小于5m,并应进入坡脚地形剖面最低点和支护结构基底下不小于3m.4.1.3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在查明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别和可能的破坏形式;2供应验算边坡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值;3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4对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边坡应依据区划供应设防烈度或地振动参数;5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留意事项的建议;6对所勘察的边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潜在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开挖或构筑的相宜性做出结论;7对平安等级为一、二级的边坡工程尚应提出沿边坡开挖线的地质纵、横剖面图。4.1.4 地质环境条件困难、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宜在勘察期间进行变形监测,并宜设置肯定数量的水文长观孔。4.1.5 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依据岩土条件和工程实际状况确定,并与稳定性分析时所采纳的计算方法相配套。4.2 边坡勘察4.2.1边坡工程勘察前应取得以下资料:1附有坐标和地形的拟建建(构)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图;2拟建建(构)筑物的性质、结构特点及可能实行的基础形式、尺寸和埋置深度;3边坡高度、坡底高程和边坡平面尺寸;4拟建场地的整平标高和挖方、填方状况;5场地及其旁边已有的勘察资料和边坡支护型式与参数;6边坡及其周边地区的场地等环境条件资料。4.2.2分阶段进行勘察的边坡,宜在搜集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先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测绘工作宜查明边坡的形态、坡角、结构面产状和性质等,测绘范围应包括可能对边坡稳定有影响的全部地段。4.2.3边坡工程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1地形地貌特征;2岩土的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3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4主要结构面(特殊是懦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长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与临空面的关系;5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6不良地质现象的范围和性质;7坡顶邻近(含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荷载、结构、基础形式和埋深,地下设施的分布和埋深。4.2. 4边坡工程勘探宜采纳钻探、坑(井)探和槽探等方法,必要时可辅以在,碉探和物探方法。4.2.5 勘探线应垂直边坡走向布置,详勘的线、点间距可按表4.2.5或地区阅历确定,且对每一单独边坡段勘探线不宜少于2条,每条勘探线不应少于2个勘探孔。表4.2.5详勘的勘探线、点间距边坡工程平安等级勘探线间距(In)勘探点间距(In)一级2015二级20-301520三级30402025注:初勘的勘探线、点间距可适当放宽。4.2.6 主要岩土层和懦弱层应采集试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宜采纳三轴试验获得。每层岩土主要指标的试样数量:土层不应少于6个,岩石抗压强度不应少于9个。岩体和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宜采纳现场试验确定。4. 2.7对有特殊要求的岩质边坡宜作岩体流变试验。4.8.8 边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探井、探坑和探槽等,在野外工作完成后应刚好封填密实。4.8.9 当须要时,可选部分钻孔埋设地下水和边坡的变形监测设备,其余钻孔应刚好封堵。43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4.3.1 建筑边坡工程的气象资料收集、水文调查和水文地质勘察应满意下列要求:1收集相关气象资料、最大降雨强度和十年一遇最大降水量,探讨降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2收集历史最高水位资料,调查可能影响边坡水文地质条件的工业和市政管线、江河等水源因素,以及相关水库水位调度方案资料;3查明对边坡工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汇水面积、排水坡度、长度和植被等状况;4查明地下水类型和主要含水层分布状况;5查明岩体和懦弱结构面中地下水状况;6调查边坡四周山洪、冲沟和河流冲淤等状况;7论证孔隙水压力变更规律和对边坡应力状态的影响。4.3.2建筑边坡勘察应供应必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在不影响边坡平安的条件下,可进行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或压水试验等。4.3.3建筑边坡勘察除应进行地下水力学作用和地下水物理、化学作用的评价以外,还宜考虑雨季和暴雨的影响。4.4危岩倒塌勘察4.4.1危岩倒塌勘察应在拟建建(构)筑物的可行性探讨或初步勘察阶段进行。应查明危岩分布及产生倒塌的条件、危岩规模、类型、稳定性以及危岩倒塌危害的范围等,对倒塌危害做出工程建设相宜性的评价,并依据倒塌产生的机制提出防治建议。4.4.2危岩倒塌区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宜选用1:200-1:500,对危岩体和危岩倒塌方向主剖面的比例尺宜选用1:200.4. 4.3危岩倒塌区勘察应满意下列要求:1收集当地倒塌史(倒塌类型、规模、范围、方向和危害程度等)、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勘察(含地震)、防治危岩倒塌的阅历等资料;2查明倒塌区的地形地貌;3查明危岩倒塌区的地质环境条件。重点查明危岩倒塌区的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形态、组合关系、闭合程度、力学属性、贯穿状况和岩性特征、风化程度以及下覆洞室等;4查明地下水活动状况;5分析危岩变形迹象和倒塌缘由。4.4.4应依据危岩的破坏型式按单个危岩形态特征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并提供相关图件,标明危岩分布、大小和数量。4.4.5危岩稳定性判定时应对张裂缝进行监测。对破坏后果严峻的大型危岩,应结合监测结果对可能发生倒塌的时间、规模、方向、途径和危害范围做出预料。4.5边坡力学参数4.5.1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宜依据现场原位试验确定。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的规定。当无条件进行试验时,对于二、三级边坡工程可按表4.5.1和反算分析等方法综合确定。表4.5.1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结构面类型结构面类型结构面结合程度内摩擦角Q(°)粘聚力c(MPa)硬性结构面1结合好>35>0.132结合一般35-270.13-0.093结合差27-180.090.05懦弱结构面4结合很差18-120.050.025结合极差(泥化层)依据地区阅历确定注:1无阅历时取表中的低值;2极软岩、软宕取表中较低值;3岩体结构面连通性差取表中的高值;4岩体结构面浸水时取表中较低值;5临时性边坡可取表中高值;6表中数值已考虑结构面的时间效应。4.5.2岩体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可按表4.5.2确定。表4.5.2结构面的结合程度结合程度结构面特征结合好张开度小于Ilnnb胶结良好,无充填;张开度13mm,硅质或铁质胶结结合一般张开度13mm,钙质胶结张开度大于3mm,表面粗糙,钙质胶结结合差张开度l3mm,表面平直,无胶结;张开度大于l3mm,屑充填或岩屑夹泥质充填结合很差、表面平直光滑、无胶结;泥质充填或泥夹岩屑充填,充真填物结合极差厚度大于起伏差;分布连续的泥化夹层;未胶结的或强风化的(泥化层)小型断层裂开带4.5.3边坡岩体性能指标标准值可按地区阅历确定。对于破坏后果严峻的一级边坡应通过试验确定。4.5.4岩体内摩擦角可山岩块内摩擦角标准值按岩体裂隙发育程度乘以表4.5.4所列的折减系数确定。表4.5.4边坡岩体内摩擦角折减系数边坡岩体特性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边坡岩体特性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裂隙不发育0.90-0.95裂隙发育0.80-0.85裂隙较发育0.850.90碎裂结构0.75-0.80边坡岩体特性内摩擦角的折减系边坡岩体特性内摩擦角的折数减系数裂隙不发育0.90-0.95裂隙发育0.80-0.85裂隙较发育0.85-0.90碎裂结构0.75-0.804.5.5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按当地阅历确定。当无阅历时,可按表4.5.5取值。表4.5.5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边坡岩体类型IIIIIIIV等效内摩擦角e(°)270706060505035边坡岩体类型IIIIIIIV等效内摩擦角e(o)70706060505035注:1边坡高度较大时宜取低值,反之取高值;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和完整性好的岩体取高值,软岩、极软岩和完整性差的岩体取低值;<,o:p>2临时性边坡取表中高值;3表中数值已考虑时间效应和工作条件等因素。4.5.6土质边坡按水土合算原则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宜采纳土的自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按水土分算原则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宜采纳土的有效抗剪强度指标。5边坡稳定性评价5.1一般规定5.L1下列建筑边坡应进行稳定性评价:1选作建筑场地的自然斜坡;2由于开挖或填筑形成并须要进行稳定性验算的边坡;3施工期出现不利工况的边坡;4运用条件发生变更的边坡。5.1.2 边坡稳定性评价应在充分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依据边坡岩土类型和结构,综合采纳工程地质类比法和刚体极限平衡计算法进行。5.1.3 对土质较软、地面荷载较大、高度较大的边坡,其坡脚地面抗隆起和抗渗流等稳定性评价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5.2边坡稳定性分析5.2.1 在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之前,应依据边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体结构特征以及已经出现的变形破坏迹象,对边坡的可能破坏形式和边坡稳定性状态做出定性推断,确定边坡破坏的边界范围、边坡破坏的地质模型,对边坡破坏趋势作出推断。5.2.2 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依据边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可按下列原则确定:1土质边坡和较大规模的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宜采纳圆弧滑动法计算;2对可能产生平面滑动的边坡宜采纳平面滑动法进行计算;3对可能产生折线滑动的边坡宜采纳折线滑动法进行计算;4对结构困难的岩质边坡,可协作采纳赤平极射投影法和实体比例投影法分析;5当边坡破坏机制困难时,宜结合数值分析法进行分析。5. 2.3采纳圆弧滑动法时,边坡稳定性系数可按下式计算:K=RiTi(5.2.3-1)Ni=(Gi+Gbi)cosi+Pwisin(i-i)(5.2.3-2)Ti=(Gi+Gbi)sini+Pwicos(ai-i)(5.2.3-3)Ri=Nitgai+cili(5.2.3-4)式中Ks边坡稳定性系数;c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上岩土体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a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上岩土体的内摩擦角标准值(°);I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长度(In);Oi,i第i计算条块底面倾角和地下水位面倾角(°);Gi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岩土体自重(kNm);Gb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地表建筑物的单位宽度自重(kNm);PWi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的动水压力(kNm);N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在滑动面法线上的反力(kNm);T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在滑动面切线上的反力(kNm);R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上的抗滑力(kNm)。采纳平面滑动法时,边坡稳定性系数可按下式计算:Ks=(rVcostg+Ac)rVsin式中Y岩土体的重度(kN/m3);c结构面的粘聚力(kPa);结构面的内摩擦角(°);A结构面的面积(m2);V岩体的体积(m3);一一结构面的顷角(°)O5.2.5采纳折线滑动法时,边坡稳定性系数可按下列方法计算:KS=XA,中,9,”少”“+(,(=,2,3,,n-l)(5.2.51)Em电.l<Pe+9,=cos(,-l)-sinl-ol)g/(5.2.52)÷,1边坡稳定性系数按下式计算;(5.2.4)Ks=(Riii+ln-1+Ri)/(Tiii+1n-1+Tn),(i=l,2,3,nl)(5.2.51)i=cos(i-i)-sini-iJ)tgi(5.2.52)式中i第i计算条块剩余下滑推力向第i+1计算条块的传递系数。2对存在多个滑动面的边坡,应分别对各种可能的滑动面组合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并取最小稳定性系数作为边坡稳定性系数。对多级滑动面的边坡,应分别对各级滑动面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5. 2.6对存在地下水渗流作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应按下列方法考虑地下水的作用:1水下部分岩土体重度取浮重度;2第i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