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耳石症的复位手法.docx

    • 资源ID:580601       资源大小:16.2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耳石症的复位手法.docx

    耳石症的复位手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叫壶腹崎顶耳石症,俗称耳石症,多见于4060岁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北京高校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李哲生教授说,位置性眩晕约占眩晕门诊的17%,据近年统计,发病率高于美尼尔病,且呈逐年提升的趋势。美国调查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大约50%消失过至少一次耳石症。可自愈亦可复发。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一般都是在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躺下时,或半夜向一侧翻身时突然发生。患者突然消失天旋地转,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眩晕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如变换体位到另侧,能快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消失。眩晕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眩晕发作时无耳鸣、耳聋现象,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缓解,个别人也可持续数年;病期中不头痛,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可能与头外伤、耳科手术、病毒性迷路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关,但多数病因不明。怀疑是位置性眩晕,可通过头位性眼震检查、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和纯音听力测试进行诊断。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一般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但也可以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少数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严峻位置性眩晕者,可行单孔神经切断或后半规管阻断术。保守治疗分为口服药物治疗、强迫体位熬炼和管结石复位法治疗。(1)药物对症疗法,可口服安定、谷维素药物。(2)强迫体位熬炼可采用具有疲惫反应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诱发体位上进行长期熬炼,久之即可适应而不再有眩晕感。手法复位可重复治疗。人耳朵最深的部分是内耳,不但负责听力,还有平衡功能。一旦内耳消失问题,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表面上有一层耳石膜,有许多碳酸钙的结晶,称为耳石。某些状况可引起椭圆囊的囊斑蜕变,导致耳石脱落。耳石脱落后,有可能掉到内耳中的半规管,产生眩晕。李哲生教授介绍说,管结石复位法的目的是使自由游动的微粒经总脚移出后半规管回到椭圆囊,不再引起病理反应。管结石复位法可在门诊进行,详细操作分四步。管结石复位法后,患者回家需睡高枕48小时,不向患侧卧位。一周后不痊愈,可重复治疗。如超过3次仍不好,应进一步检查,包括MRl检查,除外颅内病变。耳石症复位法第1步: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在其背后扶头,头转向患耳45°o第2步: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向下。对于后半规管来说,这个位置也正是后半规管BPPV诱发的位置,即DiX-HallPiCk试验的体位,因此,这个位置时引发的眩晕和眼震更为显著。耳石从近壶腹的位置沉降到后半规管中部,内淋巴离壶腹流淌,产生同侧的眼震,伴随眩晕症状。至少保持这种位置达30秒以上,或者直至眼震症状或眼震消逝,这也意味着耳石已经从原来的近壶腹部沉到了后半规管的中部,而沉降的过程也是引发眼震以及眩晕的基础,反过来说,随着眼震和眩晕的消逝,我们也可以推知耳石已经被移动到了新的位置,没有了前庭激惹的症状,也就意味着耳石已经稳定在新的部位,而且,不再活动。因此,保持这个位置上需要赐予足够的时间,以便耳石充分沉降在半规管的中部,为下一步向总脚的移动奠定基础。第3步:将头渐渐转正,连续向对侧转45°,使耳石移近总脚,保持头位30秒以上。由于后半规管与上半规管共同享有一个单脚,因此,耳石被移动到总脚的时候,完全有可能误进上半规管形成上半规管的结石症。在这个位置时,切记不要把患者的头部后垂过低,否则,简单造成耳石脱落到上半规管内。第4步: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90°,使耳石回归到椭圆囊,维持此位置30秒以上。解剖学上,水平半规管的单脚位于总脚的前下方,因此,这个时候的耳石简单进入水平半规管造成该管的耳石症。尤其需要留意的是头位的旋转不要大于45度,而且,不要抬头过高,否则,可能造成水平半规管的位置过低,耳石采用自身的质量下沉到水平半规管内。第5步: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渐渐坐起,呈头直位。其实,此时耳石已经进入椭圆囊近囊斑的位置,耳石所处的空间突然增大,而且,面对着三个半规管的五个脚,所以误进入半规管形成前庭结石的可能性也最大,尤其是后半规管的前庭结石症,由于该管的壶腹最靠下面。至此,EPley耳石复位已经全部完成。在执行EPley变位操作过程中,需要留意每个步骤的头部所处的位置,特殊是旋转的角度,这打算着是否将患者的责任半规管(即后半规管)放置在最利于耳石沉降的位置,为下一步骤的操作奠定基础。同时,精确的头位不仅保证了耳石沿着我们预想的方向沉降,也使得误入其它半规管继发形成此外类型的BPPV的可能性减小到更低的限度。

    注意事项

    本文(耳石症的复位手法.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