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外科心脏移植手术病人健康教育.docx
医院外科心脏移植手术病人健康教育一、简述心脏移植起步于20世纪初,1967年首例心脏移植由Barnard在南非CapeTown完成,由于认识了排异反应和环抱素的出现,心脏移植在全世界掀起高潮,并且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目前世界上每年以3000余例的速度发展,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常规手术。我国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等待心脏移植者只有1/3有希望得到治疗。这些病人包括心肌病(扩张型、限制型、原发性、缺血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无法根治的先天性心脏病等。因长期心脏病变,全身状态差,丧失了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给病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无法支付的经济负担,又因心脏移植供体来源困难,手术风险性大于任何手术,给病人心理造成压力。因此,健康教育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贯穿围术期护理的全过程,对提高病人的手术适应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二、疾病特点1.术前疾病特点:心脏疾病本身是否需要心脏移植主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疾病的发展和对愈后的估计而决定。病情特点是无法通过内科治疗或外科矫治解决的不可逆性病变,心功能HIIV级,预期寿命1年,年龄60岁,射血分数20%,肺血管阻力(4864kPa?sLo具有代表性的疾病是扩张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先心病左室发育不良综合征、艾森曼格综合征等。无论是何种心脏疾病,其共同特点最终体现在心功能极差,反复心衰史,病程长,病情严重,生存困难,随时可突发猝死。这些病人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维持生命,丧失劳动能力,身心疲惫,艰难度日,依靠亲人照顾生活,唯一办法是等待心脏移植。2.术后疾病特点:心脏移植后病人要单独在监护病房内度过23周,室内各种仪器设备齐全,消毒隔离制度严格,病人在接受各种监护技术、急救技术时会产生一定心理反应。术后要终生应用免疫抑制制剂,常用的药物有环抱素、硫嗖喋吟、强的松。环抱素用量要根据血药浓度进行调整,药物过量影响肝肾功能,药量不足易发生排斥反应。排斥反应有3种,即超级排斥反应,发生在心脏移植后立即出现,表现为广泛性心肌坏死,心脏不能恢复跳动。急性排斥反应多发生在术后120周,主要表现为乏力、低热、食欲不振、活动能力下降、循环呼吸功能下降、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包积液等。慢性排斥反应多发生在1年后,主要表现为广泛性远端冠状小动脉病变,血管内膜向心肌增生和纤维化,形成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和梗死,是术后远期死亡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使用排斥反应药物期间,应严格按药物剂量及时准确用药,要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过敏反应、发热、骨髓抑制等。注意有无发生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肝、肾功能损害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各种有创性监测,都是感染的因素,预防感染是确保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术后还要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如低心排综合征、右心衰竭、肾衰竭、出血及心包填塞,避免产生不良后果。三、心理特点(一)术前心理特点1.疾病本身造成的身心特点:终末期心脏病病人长期患病,反复心衰,体质虚弱,易出现慢性脑缺氧症状,出现疲倦、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易怒、悲观、绝望等表现。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质量下降,生活依赖性增强。2.手术前心理反应:病人对非手术治疗已失去信心,对手术治疗又急于求成,看到医护人员积极做好手术准备,病人心理有一定的安慰,即盼望早点手术,又对手术的预期目标存有顾虑和恐惧心理,产生严重的焦虑反应。如思虑过度,靠药物镇静睡眠,常从噩梦中惊醒,甚至出现精神症状,突发心律失常、室颤。成年人由于家庭责任感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生欲望,手术面临的高风险使病人内心十分矛盾和痛苦,有的病人在手术前留下遗嘱等。()术后心理特点术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心理问题可贯穿术后全过程。1.麻醉清醒阶段:当病人从麻醉中醒来,第一感觉就是我还活着,有一种从死亡线上逃脱的欣快感,表现出手术成功后的喜悦,迫切地想知道手术情况、治疗的效果如何,术前的恐惧和担心得到释放,对术后早期可能出现的排斥反应和药物负面效应缺乏理性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表现出盲目的乐观。2 .入ICU早期反应:术后病人进入ICU监护的隔离状态,此期病人病情处于危险阶段,环境与人际交往的变化,病人与家人和社会隔绝,应用呼吸机中语言交流的不便,病人身上各种监测导线和测压导管,繁多的检查和处置,都会给病人带来孤独感和不适感,甚至是痛苦。一旦病情危重,病人表现出紧张、关注,术后的一时喜悦心情渐渐转为抑郁情绪。在麻醉剂作用渐渐消散后,病人感到切口疼痛,表现出烦躁、躁动、情绪波动、不配合治疗,严重者表现精神症状和异常行为反应。3 .ICU恢复期:此期病情已基本脱离了危险,病人的各种治疗已明显减少,为了确保病人安全还需进一步观察,有限的活动范围,单调的生活节奏,使病人感到很孤独,可望见到亲人,盼望能和家人一起生活。4,康复期:病情趋于稳定,病人转出监护室,开始规划今后的生活和自我保健,总的心态是乐观的,但也会担心今后需终身服用抗排斥药物,会不会出现排斥反应,能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经费不够怎么办等。对今后就业,担负起家庭重任等问题忧虑不安。四、健康教育要点(一)术前教育1.目的了解手术目的、意义、术前身心准备内容及配合要点,减轻焦虑与恐惧,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2.内容与方法(1)向病人介绍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特点、病情、治疗方法、预后。(2)告知术前各项检查及治疗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讲明心脏移植的前提是心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作用机制及副反应,控制24h入量和出量,排尿量的要求。讲清进食原则是限制钠盐,每日0.51g,进高蛋白,低脂,易消化的饮食,限制活动量。讲解休息、睡眠、饮食营养与疾病治疗互相关系,心衰严重者应采取的体位和预防、控制感染,避免感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等要求。(3)讲解术前常规准备的项目、意义、要求及配合要点。(4)介绍手术的有关知识,如手术方法、手术大致经过、手术风险性、术后监护条件、隔离知识、监护项目、意义、配合治疗及护理的注意事项、术后如何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5)良好的心理素质已被列入心脏移植选择标准之一,术前应为病人做好疏导工作,耐心细致地解答病人提出的每个问题,多与病人交流,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告知病人为确保手术成功所做的充分准备,消除忧郁情绪和恐惧感,增加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6)利用术前访视做好术前宣教。指导病人做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肢体锻炼、床上排泄方法、放松训练和上呼吸机时的手语训练等。(一)术后教育1.目的提高病人术后配合治疗的能力,掌握康复技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的成功。2.内容(1)麻醉清醒即告知病人所处环境,手术顺利及病情信息。(2)监护早期的重点是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术后的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告知目的性和重要性。告知病人身体插管的部位,哪些管道是“生命线”,不能自行拔除和拔除的危险性等。(3)应用呼吸机期间教会如何应用手语表达所需要求,对无法用手语表达的协助病人写在提示板上。口渴难忍者讲明不能饮水的道理和解决的办法,指导放松方法。(4)介绍不同时期的卧位和要求,防止压伤的方法和措施。(5)脱机后协助病人正确运用咳嗽,咳痰,深呼吸方法和技巧,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病情稳定后早些做肢体功能和行为训练,促进尽快康复。(6)恢复期的教育重点是防止感染和排斥反应。预防感染的方法和必要性,掌握早期排斥反应的症状和措施。掌握服药要求,按时准确用药的重要性。(7)指导病人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加强体质,促进切口尽早愈合。(8)加强和提高自我生活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三)出院教育1.目的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2.内容(1)用药指导:心脏移植后需终身服用抗排斥药物,向病人及家属反复强调用药的目的和重要性,用药方法、剂量、服药时间和注意事项,不可随意增加和减少药量。用药后有哪些副作用的自觉症状,排斥反应有什么表现,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2)日常生活指导:教育病人出院后应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生活规律,3个月内充分休息,根据机体状况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避免劳累,补充营养,不可暴饮暴食,禁烟忌酒,促进心功能恢复。(3)预防感染:告之出院后3个月内出入公共场所要戴口罩,手套,避免进入空气污浊场所,尽量防止感冒,杜绝与上呼吸道感染人群接触,加强个人卫生,一旦发现感染表现尽早就医治疗。(4)心功能较差病人的自我护理:教会病人每天测量和记录24h尿量,成人24h尿量少于IOoOnIl者为少尿。要求病人限制水和盐的入量,不要吃过咸的食物,不可一次喝水过多,宜少食多餐,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告知病人限制活动量,活动后以不感到心慌、气短为原则,必要时卧床休息。每天自测和记录脉搏次数,成人脉搏以6080次min为宜,小儿则根据不同年龄而定,一般在80100次min,如心率较快应引起注意。服用强心利尿剂者要提醒病人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盲目增加和减少,用药期间须注意是否出现洋地黄中毒症状,如视物为黄色或绿色,脉搏不规则且慢等,使用洋地黄时禁用钙剂。注意如出现脉搏加快、偷停,近段尿量较多,可能是低血钾的表现,应注意吃含钾高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等。(5)随诊指导:帮助制定复查计划,可利用来院复查、家访、电话联系、书信等进行宣教和随诊,向病人介绍发现下列征象应及时就诊检查。如发热、感染征象;心慌、气短、乏力、心律失常等征象,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出现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骨质疏松等征象。五、健康教育个案(一)病历摘要张某,男性,48岁,已婚,初中文化。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患病13年,近3年反复心衰住院治疗,本次为寻求心脏移植入院。护理体检:活动后心慌、气短,观察口唇紫缙,双下肢轻度浮肿。心功能IV级。体温367t,脉搏98次min,血压12888mmHg,呼吸28次/min。入院评估阳性资料:有反复心衰病史,紫给面容,活动耐力差,有吸烟嗜好。治疗:地高辛0.25mg口服1次/d,双氢克尿嘎25mg服3次d,氨苯喋唳50mg口服3次/d,氯化钾合剂IOnd口服3次/d,吸氧30min3次/d,一级护理,普食。护理诊断:活动耐力差一一氧的供需失调;缺乏知识对疾病及治疗方法不熟悉;焦虑手术。教育需求评估:病人有学习能力,愿意接受术前的健康教育,迫切希望了解心脏移植方面的相关知识,如手术效果、手术后配合要点、康复方法和知识等。(一)术前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满足病人教育需求,消除恐惧心理,提高术后配合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学习目标】1.了解心脏移植手术的相关知识、术后配合要点和并发症的预防知识,术前主动戒烟。2.熟练应用上呼吸机手语。3 .学会放松训练、深呼吸、咳痰技巧。4 .理解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的重要性。5 .熟悉排斥反应的症状和自我观察的方法。【教育内容】1.心脏移植的手术特点,术前准备配合要点、戒烟意义及并发症预防措施等。2 .术前行为训练,包括:上呼吸机手语训练;深呼吸、咳嗽、咳痰训练;床上排便训练。3.服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的作用、副反应及注意事项。4 .术后配合各种有创测压管、引流管的注意事项。5 ,心脏移植术后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意义。【教育方法】1.发给心脏移植手册,指导阅读相关部分。6 .讲解手术配合要点。7 .床边演示术前训练项目。8 .讲解用药注意事项、药物副作用。【效果评价】1.提问能复述相关知识要点。9 .会演示行为训练内容。10 .教育后开始戒烟。4,术前准备配合积极,情绪稳定,对手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