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代谢病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技术与操作.docx
-
资源ID:576067
资源大小:20.8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内分泌代谢病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技术与操作.docx
内分泌代谢病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技术与操作第一节概述【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糖尿病分型】糖尿病分为4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1.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1)免疫介导性。(2)特发性。1 .2型糖尿病从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到主要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病因已经明确的糖尿病。(1) 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3)胰腺外分泌疾病。(4)内分泌腺病。(5)药物或化学物诱导。(6)感染。(7)免疫介导的罕见类型。(8)伴糖尿病的其他遗传性综合征。4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Ilitus,GDM)妇女怀孕期间发生的糖尿病,而非糖尿病妊娠。【病因及流行病学】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不明确,普遍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同时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情况调查。该调查利用空腹血糖55mmolL作为筛选指标,高于此水平的人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18岁以上的人群中,城市人口的糖尿病患病率为4.5%,农村为L8%。2007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组织下,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合作开展了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调查结果已于2013年9月4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95%可信限CI11.3%11.8%,下同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2.1%(11.7%12.5%)和11.0%(10.7%11.4%),既往已确诊糖尿病患病率为3.5%(3.4%36%),新诊断糖尿病患病率为8.1%(7.9%8.3%)o此外,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50.1%(49.7%50.6%),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2.1%(51.5%527%)和48.1%(47.6%48.7%)o老年人、城市居民和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25.8%(24.9%26.8%)的患者已接受或正在接受降糖药物治疗;在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39.7%(37.6%41.8%)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由上述诊断标准所得患病率数据推测,中国目前可能有多达L139亿成人糖尿病患者,4.93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提示糖尿病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患者数最多的国家。【发病机制及病理】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糖尿病时,葡萄糖在肝、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利用减少以及肝糖输出增多是发生高血糖的主要原因。脂肪代谢方面,由于胰岛素不足,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及从血浆移除三酰甘油减少,脂肪合成减少。脂蛋白活性降低,血游离脂肪酸和三酰甘油浓度升高。近来研究认为脂代谢障碍有可能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原发性病理生理变化。此外,在胰岛素极度缺乏时,脂肪组织大量动员分解,产生大量酮体,若超过机体对酮体的氧化利用能力时,大量酮体堆积形成酮症或发展为酮症酸中毒。此外,还有蛋白质合成降低,分解代谢加速,导致负氮平衡。【诊断要点】(一)实验室检查(1)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若无特殊提示,文中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2)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和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来确定。(3)建议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应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以降低糖尿病的漏诊率。(二)诊断标准1 .血糖值随机血糖211.lmmolL和(或)空腹血糖(FPG)7.0olL和(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NILImmol/L。2 .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符合上述2条者可诊断糖尿病;如血糖达标而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血糖。注意: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无须考虑膳食影响,随机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治疗要点】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并发症监测、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新七点”,其中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的预防和控制所不可缺少的措施。【主要护理问题】1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或高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有关。2 .潜在并发症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增高,脂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3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血糖升高、尿渗透压增高有关。4 .活动无耐力与严重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增加有关。5 .自理缺陷与视力障碍有关。6 .焦虑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长期治疗导致经济负担加重有关。7 .知识缺乏与缺乏糖尿病的预防和自我护理知识有关。8 .潜在并发症糖尿病足。9 .潜在并发症低血糖。10 .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护理目标】(1)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血糖控制良好。(2)患者不发生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感染等并发症。(3)患者能正确执行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