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强夯施工总结.docx

    • 资源ID:570012       资源大小:67.7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强夯施工总结.docx

    强夯施工总结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至红柳河段工程LXS-IO标段,里程DK487+298.6-DK509+455,线路总长17862.205m,短链在(DK504+105.805=DK508+400),短链长度为4294.195m,本标段为位于张掖市内,地貌为河西走廊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地形较平坦、开阔,地层要紧为上更新统洪积层,地层要紧为砂质黄土、粗圆砾土及卵石土。2010年6月2日2010年6月28日,我工区在DK498+075DK498+175段路基进行强夯试验段施工,试验段的目的是按照路基通用参考图、路基个别设计图的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0Kpa,加固深度内的压缩模量不小于15Mpa,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系数小于0.015的综合指标,确定强夯机具最佳夯击遍数及夯击方法,以确定最佳组合方案,指导路基大面积强夯施工。二、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机械设备施工机械配置表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台(套)用途备注1强夯机WlOOl1路基强夯2推土机SD-161平整场地3平地机GR1651平整场地4压路机YZ20C1表层碾压5装载机LW500F1平整场地、夯坑填料6重型触控仪63.5K1试验检测7平板荷载仪1试验检测8水准仪DZS3-11沉降观测9全站仪GTS-3332N1点位放样人员配置施工人员配置表序号姓名职务职责备注1杨海军工区长施工生产总负责2侯利军技术负责技术总负责3侯磊工程师现场技术负责人4张新亮工程师现场测量、施工记录5陈明慧技术员现场测量、施工记录6李斌试验员现场试验质监中字第3-06-20060207祖广秋安全员现场安全8周孟祥领工员现场领工、组织生产9杨胜利强夯机手强夯作业1401031205030610亢新华强夯机手强夯作业1401032000020811其它人员杂工安全防护、基坑填料、辅助强夯机作业三、设计标准强夯质量检验标准如下表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同意偏差或者同意值检测方法及频率主控项目1夯点布置满足设计要求观察、尺量,全部检验2低能量满夯满足设计要求观察、尺量,全部检验3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与有效加固深度满足设计要求每300(2抽样检验12点,其中:动力触控试验6点,静力触探试验3点,荷载试验3点。通常项目4强夯夯坑中心偏移不大于0.ID且小于150mmo测量检查总夯击点的10%5强夯地基处理范围不小于设计值尺量,沿线路纵向每100nI抽样检验5处6强夯地基处理横坡±0.5%坡度尺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四、施工方法1、施工工艺施工艺流程见: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2、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表面基本密实,大面形成人字坡或者单面坡,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所有管线,调查场地上空、地下构造物、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改迁或者防护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测量放线,定出操纵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水准基点。测量原地表高程、承载力、压缩模量。3、强夯施工3.1强夯参数的选定根据路基通用参考图选定试夯参数如下:夯锤落距选定选定单击夯击能为2000kNm,夯锤落距9m时23T重夯锤单击夯击能2029kNm,满足设计夯击能要求。夯击遍数的选定夯击遍数为5遍,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为点夯,第四、第五遍为满夯。夯击次数选定点夯: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照8T5击进行试夯,并同时满足:最后两夯的夯沉量不大于50mm,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测量与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夯击点的布置夯击点布置形状按照路基通用参考图要求使用矩形布置,夯击点间距4米。2.5m满夯先击点满夯后击点满夯夯点平面示意图谭喘:CC第夯击点第二夯击点C)第三夯击点强夯点夯夯点平面示意图夯击遍数间隔时间选定根据现场地质情况,每两遍夯击点之间间隔时间很多于5丸3.2强夯施工顺序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重复上述步骤(4),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操纵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换夯点,重复上述步骤(2)至(5),直到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根据上述强夯施工顺序,在最后一遍点夯夯击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满夯夯击能为1000KNm,夯击遍数为3遍,夯点间距为锤径(1D),四点中间补打一点,形成满夯(如满夯夯点平面示意图所示),图中1点及2点同时放样,先夯击2点周围4个1点,夯击最少两排,在4个1点夯完后,进行2点重夯,按照现场点位进行夯击,完成二遍重夯。满夯后回填碾压最终层面高程达到设计高程,间隔14天进行地基验收检验。五、质量操纵及检验1、质量操纵为保证地基加固效果,在设计范围内布置夯击点位。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路线。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强夯施工时对每一夯击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与每次夯沉量等进行全面记录。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检验应进行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试验。强夯过程的记录及数据整理:每个夯点的夯坑深度、时间需记录。用水准仪对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记录。满夯前应根据设计基底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并整平场地,使满夯后接近设计标高。记录最后2击的夯沉量,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值。2、检验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尺量。低能量满夯的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尺量。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与有效加固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结束14天后,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验。每一工点每3000才抽样检验12点,其中:动力触控试验6点,静力触探试验3点,荷载试验3点。以确定强夯加固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内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常满足如下要求: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设计文件要求有效加固深度内地基土应满足松软土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0Kpa,变形特性满足沉降要求。检验方法:按设计规定的检验时间进行检验。强夯夯坑中心偏移的同意偏差应不大于O.ID(D为夯锤直径)且小于15Ommo检验数量:检验总夯击点的10沆检验方法:测量检查。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同意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同意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同意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范围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尺量2横坡±0.5%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坡度尺量六、结论路基试验段强夯共分5遍,第一至第三遍为点夯,第四、五遍为满夯,通地强夯前后试验数据对比、强夯过程中测量的夯沉量数据进行分析:1、夯沉量根据每点夯击遍数下沉量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按照设计要求,最后两击下沉量的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锤在夯击第5、第6击时已经满足设计要求的夯沉量值。见附件:单点夯击与下沉量关系图。2、地表下沉量强夯完成地表整平压实后,地表平均下沉量为0.403m,高程变化见下表地表下沉量分析表序号里程桩号位置夯前地面高程(m)夯后原地面高程(m)累计下沉量(m)平均下沉量(m)1DK497+075左1496.7311496.3400.3910.42'1'1496.7101496.3240.386右1496.7801496.2960.4842DK497+125左1496.6411496.1400.5010.391'1496.8601496.5560.304右1496.7901496.4130.3773DK497+175左1497.0301496.6010.4290.40中1497.0711496.6090.462右1496.9561496.6600.2963、动力触探强夯前后选择对应里程位置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见下表动力触探试验分析表序号里程桩号位置贯入度(cm)强夯前强夯后承载力(Kpa)平均承戮力(Kpa)承载力(Kpa)平均承载力(Kpa)1DK498+090左1018017022023320180260301502202DK498+090中101501502202332()150220301502603DK498+090右1018016026026020150260301502604DK498+140左1()180180260233201802203()1802205DK498+140中1015017026024720180220:$01802606DK498+140右1018016022022020150220301502204、静力触探通过强夯前后对地表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此种地层不适宜使用静力触探仪进行对比试验及检测,因地表土层强夯前厚度在0.5-1.2m之间,强夯完成后土层厚度为0.3-0.8m,土层内夹有砂砾石等杂质,导致在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时出现固定锚杆上移、不能固定静力触探仪、仪器探头不能正常贯入现象,得到的试验数据不完整,不能真实反映地基承载力情况。5、载荷试验经第三方检测,分别在DK498+100中心线左侧3m、DK498+130中心线右侧3m、DK498+160中心线左侧3m处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2180Kpa,满足设计要求。6、室内土工试验地基土湿陷性评价:检测处理后地基的湿陷性消除情况,通过对地基土采集土样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后综合确定。湿陷性系数检测结果为:0.001,湿陷性系数小于0.015,满足消除湿陷性要求,本段在地基土处理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湿陷性已消除。7、结论根据试验段强夯结果分析确定,强夯遍数使用3遍点夯,2遍满夯的施工工法,夯点间距按4m正方形布置,能满足设计要求,点夯夯击遍数确定最小夯击数很多于8击。夯击能按照设计要求不小于2000KN.m,根据到场的不一致设备确定夯锤起吊高度,保证夯击能的功效。七、施工安全注意事项1、强夯前应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方可强夯。2、现场从事强夯作业人员需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务必持有从业操作合格证。3、强夯施工产生的噪声不应大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12523)的规定,强夯场地与建筑物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振或者防振措施。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者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控隔振沟等隔振减震措施。通常即有建筑50In范围内不宜使用强夯措施。当桥台邻近,涵洞邻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4、起吊夯锤保持匀速,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急升猛降,防锤脱落。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夯锤起吊后,臂杆与夯锤下及邻近15m范围内严禁站人。5、有建筑50m范围内不宜使用强夯措施。6、当桥台邻近,涵洞邻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7、干燥天气进行强夯时宜洒水降尘。8、应定期对起吊装置、钢丝绳进行检查,如发现有磨损或者断丝现象应急时进行更换。9、强夯作业时,应对作业区周边50m范围内进行防护,并作出醒目标识及警戒,防止机械、人、蓄误入造成伤害。10、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务必戴安全帽,每次夯锤起吊时,应确认吊钩与锤挂接牢固,不能出现虚钩现象,操作手起吊时,应在周边挂钩人员离开后再进行。11、施工作业时,务必设置专人进行强夯指挥,车辆挪动时,务必经指挥员同意才可挪动,防止机械落入夯坑。

    注意事项

    本文(强夯施工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