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突出风险检查标准[全].docx
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突出风险检查标准为认真落实国务院、XX省安委会办公室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消防安全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任务,统一规范执法检查和单位自查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参照国务院安委办九类消防安全突出风险整治要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此标准。一、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情况(一)内部是否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标准要求:1.当公共娱乐场所设置在地下一层时,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墙面、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场所内部顶棚、墙面的装修材料应为A级,地面、隔断、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它装修装饰材料等均应不低于Bl级;2、当公共娱乐场所设置在其它楼层时,水平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它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l级的装修材料。场所内部顶棚装修材料应为A级,墙面、地面、隔断、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它装修装饰材料等均应不低于Bl级;3、公共娱乐场所内的无窗房间,内部装修材料均应为A级;4、疏散楼梯间和前室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检查方法:随机抽查2个休息厅、放映厅、卡拉OK包厢等,发现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饰修的,应对所有房间全数检查。(二)建筑外保温材料选用是否符合要求标准要求:公共娱乐场所所在建筑其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检查方法:随机选取1处外墙开设面积不小于0l平方米的检查孔,扣取外墙保温材料检查燃烧性能。(三)电气线路是否穿越或敷设在易燃可燃装修装饰材料中标准要求:电气线路严禁不应穿越或敷设在易燃可燃装修装饰材料中,确有需要的必须采取穿金属管和金属分线盒保护等防火措施;开关、插座等电器配件及设备发热部位与可燃材料之间应采取不燃隔热材料进行防火隔离,与窗帘等可燃材料距离应大于50cmo检查方法:随机抽查2个休息厅、放映厅、卡拉OK包厢等,若发现1处电气线路明敷在可燃材料装修上部或未穿管敷设在可燃材料内部的,或用电设备发热部位与可燃材料未隔离,应对所有房间全数检查。二、场所设置位置及防火分隔情况标准要求:1、歌舞厅、录像厅、夜总会、卡拉Ok厅(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桑拿浴室(不包括洗浴部分)、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含剧场、电影院)的布置应附合下列规定:(1)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2)宜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靠外墙部位;(3)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4)确需布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的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IOm;(5)确需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rf(6)厅、室之间及与建筑的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Lc)O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设置在厅、室墙上的门和该场所与建筑内其他部位相通的门均采用乙级防火门。2、公共娱乐场所不得设置在文物古建筑、博物馆、图书馆、重要和危险物品仓库等建筑内。不得在居民住宅楼内改建公共娱乐场所。(二)防火分区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标准要求:1.设置在高层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为1500M当场所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可增加1.0倍,当局部设置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LO倍计算;2、设置在多层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为2500rrf,当场所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可增加1.0倍,当局部设置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Lo倍计算;3、设置在地下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为500m',当场所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可增加LO倍,当局部设置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LO倍计算。检查方法:对场所逐层进行检查。(三)防火分隔是否到位标准要求:1.公共娱乐场所内的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其它部位分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但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2、公共娱乐场所所在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的空腔,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3、管道穿越墙体处的孔洞、缝隙,竖向管道井与房间、吊顶相连通的孔洞,管道井每层的缝隙防火分隔必须用防火材料填充或者封堵。检查方法:实地查看厨房防火隔墙是否到顶,门窗是否为乙级防火门、窗。随机抽查2处外墙空腔部位、2处管道井,发现1处封堵不严,应全数检查。三、安全疏散情况(一)疏散楼梯形式是否符合要求标准要求:1.设置在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2、设置在高层建筑裙房、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多层公共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检查方法:对疏散楼梯逐个进行检查。(二)疏散宽度、距离是否符合要求标准要求:1.公共娱乐场所的安全出口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个,符合要求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2、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LOom计算确定;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录像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1.0人/行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0.5人nf计算;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不大于50n'且经常停留人数不少于15人的厅、室,可设置一个疏散门。5、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25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9m,如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o6、公共娱乐场所的外墙上应在每层设置外窗(含阳台),其间隔不应大于15.0m;每个外窗的面积不应小于1.5nf,且短边不应小于0.8m,窗口下沿距室内地坪不应大于L2m07、使用人数超过20人的厅、室内应设置净宽度不小于Llm的疏散走道,活动座椅应采用固定措施。检查方法:对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袋形走道两侧和尽端的房间、使用人数超过20人的厅、室等全数进行检查。(三)首层外窗是否设置铁栅栏标准要求:公共娱乐场所不宜在窗口、阳台等部位设置封闭的金属栅栏,确需设置时,应能从内部易于开启;窗口、阳台等部位应根据其高度设置适用的辅助疏散逃生设施。检查方法:对建筑外立面进行全数检查。(四)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标准要求:1.公共娱乐场所的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疏散走道、建筑面积大于20On伯勺公共活动场所、建筑面积大于100Irf的地下或半地下的公共活动场所、观众厅、多功能厅等,应设置疏散照明;2、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小于3.0Lx,对于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IoLX。3、公共娱乐场所应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安全出口和人员密集的场所的疏散门正上方,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距地面Im以下的墙面或地面上。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2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IO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m。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径的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检查方法:选取一个楼层切断电源,查看连续供电时间。使用照度计,对2处以上公共走道照度进行检查。四、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一)建筑内是否存在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情况标准要求:公共娱乐场所内严禁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公共娱乐场所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检查方法:询问场所管理人、楼层护理员,现场抽查1个库房和厨房。(二)使用液体燃料作为热源的厨房是否独立进行分隔并设置相关设施标准要求:采用液体燃料时,不得选用甲乙类燃料,储罐容积不应大于1立方米,并应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独房间内,房间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检查方法:对厨房进行实地检查。五、消防设施使用情况(一)自动消防设施是否按规定进行维保标准要求:依法委托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建筑消防设施定期进行检测维保。检查方法:核对场所消防设施维保合同,通过后台查看维保合同是否备案。查看维保机构上月出具的报告与场所检查情况是否一致。(二)消防设施是否接入物联网标准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水位监控、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压力检测等信号接入消防物联网,并向建筑管理人和消防部门后台实时上传相关数据。检查方法:现场检查传输设备功能是否正常,相关数据是否能实时上传至相关人员手机和消防部门后台。(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否运行政策标准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各类组件应完整好用,报警控制器应处于无故障状态,能够联动相关自动消防设施。检查方法:将报警控制器设置在自动状态,通过手动报警按扭、感烟探测器等触发装置,查看相关设备是否正常联动。(四)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控制柜控制状态标准要求: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控制柜应保持在自动状态,控制柜上部应张贴重要设备,请保持自动状态等提示性标语。检查方法:现场检查控制柜是否处于自动状态,通过消防电话要求通过报警控制器多线启动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查看相关设备动作是否正常。(五)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卷帘、机械防排烟等消防设施正常联动标准要求:末端试水装置开启后,消防水泵启动时间不能大于5min,消防控制室应收到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及水泵的防控信号。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发出联动信号后,防火卷帘、机械防排烟等消防设施应正常联动。检查方法:查看最不利点末端试水装置压力,开启放水阀,等待喷淋泵启动,并通过消防控制室反馈相关设备的启动情况。(六)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正常供水标准要求:消防水箱、水池内储存水量应满足灭火需求,消防泵、稳压泵应启动正常,系统管道阀门应处于开启状态并有明显标识,管道内水质应清澈无杂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最不利点静压不低于0.1MPa(设置稳压泵时不低于0.15Mpa),消火栓系统不低于最不利点工作压力0.1Mpa(设置稳压泵时不低于0.15MPa)o检查方法:实地核查消防水箱、水池水位,管路阀门是否处于开启状态并有明显标识;在最不利点分别查看消火栓、喷淋静压并保持放水状态,检查水质是否清澈无杂质,通知泵房启动消防泵、喷淋泵,查看压力是否有明显提高。六、彩钢板建筑管理情况(一)是否采用聚氨酯等易燃可燃材料搭建彩钢板房标准要求:彩钢板房夹芯材料应采用岩棉等不燃材料。检查方法:随机选取1处墙体开设面积不小于0.1平方米的检查孔,扣取夹芯材料检查燃烧性能。(二)有人员停留的彩钢板房是否安装了相应的消防设施标准要求:房间内应安装联网型独立感烟探测器,并配备相应规模的灭火器。检查方法:实地查看相关房间,测试探测器是否动作。是否按规定配备了干粉灭火器。(三)临时搭建的彩钢板房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标准要求:临时搭建的彩钢板房不得占用消防车通道、防火间距,不得在原有建筑上部搭建彩钢板房供人员住宿、办公、活动使用。检查方法:对照建筑设计图纸实地进行检查。七、电动自行车管理情况(一)是否存在违规停放情况标准要求:公共娱乐场所门厅、楼梯间、共用走道等室内域严禁停放电动自行车。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发现此类行为责令当场改正。(二)是否存在违规充电情况标准要求:电动自行车严禁采取飞线、入室等方式违规充电。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发现此类行为责令当场改正。八、重点岗位人员责任落实情况(一)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其职责是否明确标准要求: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其职责必须及时明确且在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并报消防救援机构备案。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统筹安排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和经费保障方案,确保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建立定期消防安全评估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消防安全工作形势分析会,组织一次防火检查;组织火灾隐患整改工作,落实隐患整改经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拟定年度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落实;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督促落实整改火灾隐患;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检查方法:现场询问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查看职责是否清楚。现场检查是否在场所醒目位置公示了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消防管理组织机构。(二)消防控制室值班各项制度是否落实标准要求:1.消防控制室必须实行每日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应少于2人。2消防控制室的日常管理应符合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A587)的有关要求。3.消防控制室应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4值班人员须取得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并将持证情况录入消防控制室管理人员服务平台,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和火警处置程序。检查方法:通过系统核查人员持证情况,并与现场进行核对。查阅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随机提问当日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查看是否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和火警处置程序。(三)微型消防站建设是否符合标准标准要求: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公共娱乐场所应按标准建立微型消防站,人员不应少于6人酒己备必要的灭火、通讯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实行24小时值班。每周保证1个半天的业务技能训练,每月由消防安全管理人进行一次拉动演练,确保达到三知四会一联通要求,能够及时有效处置初起火灾。检查方法:查看微型消防站人员、器材。设置起火点,对微型消防站进行拉动。九、日常管理机制情况(一)是否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开展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和维护保养,并完整准确记录标准要求:依法委托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建筑消防设施定期进行检测维保。检查方法:核对场所消防设施维保合同,通过后台查看维保合同是否备案。查看维保机构上月出具的报告与场所检查情况是否一致。(二)是否未定期开展检查巡查检查,并如实登记报告标准要求:公共娱乐场所营业期间应每两小时进行一次防火巡查,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巡查检查人员应使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系统、示范单位采录平台等网络管理软件录入相关巡查检查情况。巡查检查发现的问题应登记在册,能够当场改正的要立即整改。检查方法:查阅相关记录。(三)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管理制度是否落实。标准要求:禁止在公共娱乐场所内使用明火、燃放烟花爆竹;公共娱乐场所严禁在营业时间进行设备维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在非营业期间动火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需要动火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2)电气焊等明火作业前,实施动火的部门和人员应按照制度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清除易燃、可燃物,配置灭火器材,落实现场监护人和安全措施,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3)营业时间和营业结束后,是否切断营业场所的非必要电源,是否指定专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清除烟头等遗留火种;(4)演出、放映场所的观众厅内禁止吸烟和明火照明。检查方法:检查相关记录,实地检查部分包厢。(四)未及时整改消除隐患问题,是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标准要求:当场无法改正的应书面上报消防安全责任人,在报告中明确整改时间、整改经费、整改过程中的防范措施。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督促消防安全管理人及相关人员及时整改火灾隐患。检查方法:查看相关工作记录,对未整改的火灾隐患现场查看具体防范措施。十、宣传教育培训情况(一)四个能力建设是否到位标准要求:公共娱乐场所应加强员工检查整改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开展宣传培训能力培训,必须加强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开展示范性检查,完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确保突发情况下及时扑救初起火灾,疏散在场人员。每年至少对每名员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演练,留有相关记录和影像资料存档备查。检查方法:查阅相关资料,询问相关人员消防安全知识掌握情况。(二)宣传氛围营造是否到位标准要求:场所应通过娱乐系统开机视频、张贴宣传挂图、公共区域播放消防宣传视频等形式向公众宣传防火、灭火和应急逃生等常识。检查方法:查阅相关资料,询问相关人员消防安全知识掌握情况。十一、整治标准(一)通报相关问题隐患。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检查人员应通过会议或书面告知被检查公共娱乐场所,同时抄送当地文化部门,督促其落实消防安全行业主管责任。被检查公共娱乐场所应专题召开会议,研究问题整改时间及整改措施,在被检查后3个工作日上报当地消防救援机构的同时,抄报当地文化部门。(二)依法处理违法行为。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当地消防救援机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依法进行处罚。对构成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应提请当地政府挂牌督办。(三)定期督导确保销案。被检查公共娱乐场所整改报告上报后,当地消防救援机构应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核查,督促单位加快整改进度。对整改过程敷衍了事、弄虚造假的公共娱乐场所,当地消防机构应按照未按规定消除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并将相关信息纳入诚信平台。(四)建章立制长效管理。单位各项隐患整改完毕后,当地消防救援机构应对照示范单位建设标准,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对单位各项消防工作进一步进行规范,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确保单位消防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