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GB 51201-2016 沉管法隧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ocx

    • 资源ID:544109       资源大小:457.26KB        全文页数:1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 51201-2016 沉管法隧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ocx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1201-2016沉管法隧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odeforConstnutionandqualityacceptanceofimmersedtunnel最新标准官方首发群:141160466最新标准定期更新I资源共享有求必应2016-10-25发布2017-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34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沉管法隧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沉管法隧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1201-2016,自2017年7月IH起实施,其中,第8.1.7,10.1.4,14.L4,14.2.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10月25日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规他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直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本规范共分15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施工准备、施工测量、干坞、管节制作、基槽开挖与【可填覆盖、管节地基与基础垫层施工、管节安装、接头处理、衔接段、监测、安全与环境保护和验收。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贡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样,由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3青寄送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338号银政大厦,邮政编码:31006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参编单位: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广州市市政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主要起草人:安关峰林金雄王吉云丁文其刘洪洲刘吉福柳献杨斌宋志国陈胜单永如刘添俊张洪彬魏立新贺维国梁豪史海鸥张国祥主要审查人:李永盛陈貂章陈越侯晓明贺春宁洪开荣任孝思刘慈军王鹤鸣王明宜最新标准官方首发群:141160466最新标准定期更新I资源共享有求必应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5>4施工准备(6>4.1 一般规定(6)4.2 前期商杳(7)4.3 技术准备8)4.4 设备、设施准备<8>4.5 流工场地与临时工程(9)5施工测量(11)5.1 一般规定(11)5.2 控制测国(11)5.3 对接测(14)5.4 竣工测编(15)6干坞(16)1.1 1一般规定(16)1.2 固定干好(17)1.3 移动干坞(18)1.4 检验标准(19)7管节制作(20)7.1 一般规定(20>7.2 混凝土性能(20)7.3 管节B(制(21)7.4 金值构件及预埋件安装(23)7.5 检验标准(24)8基槽开挖与回填覆盖(29)8.1 一般规定(29)8.2 船机选择(30)8.3 水下开挖(30)8.4 基槽清淤(33)8.5 (33)8.6 检验标准(34)9管节地基与基础垫层施工(37)9.1 一般规定(37)9.2 天然地基(37)9.3 人工地基与桩基地(37)9.4 基地垫层(39)9.5 检龄标准<11>10管节安装(43>10.1 一般规定(43>10.2 解装(45)10.3 浮运前准备工作<46>10.4 浮运(47)10.5 寄放(48)10.6 沉放(48)10.7 对接(50)10.8 检0标准(52)11接头处理(53)11.1 一般规定(53)11.2 管节接头(53)11.3 最终接头(55)11.4 检验标准(56)12衔接段(58)12.1 一般规定5812.2 护岸工程(58)12.3 南地工程(58)12.4 衔接段隧遒结构(60)12.5 检验馀准(62)13监测(63)14安全与环境保护(66)14.1 一般规定(66)14.2 安全技术措俺(67)14.3 环境保护(70)15验收(72)本规范用词说明(78)引用标准名录(79)附:条文说明(81)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requirements(5)4 Constructionpreparation(6)4. 1Generalrequirements(6)5. 2Preliminaryinvestigation(7)6. 3Technicalpreparations(8)7. 4Equipmentandfacilitiespreparation(8)8. 5ConstructionplantandIemporAryproject(9)5 Constructionsurvey(11)5. 1Generalrequirements(11>6. 2Controlsurvey(11)7. 3Dockingsurvey(14)8. 4Finalsurvey(15)6 Drydock(16)6. 1Generalrequirements(16)5.2Fixeddrydock(17)6. 3Mobiledock.(Jg)7. 4Acceptancecriteria(19)7Tunnelelementproduction(20)7. 1Generalrequirements(20)7. 2Concreteproperties(20)7. 3Tunnelelementproduction(21)8. 4Installationofhardwareembeddedparts(23)7.5Acceptancecriteria(24)8Trenchexcavationandbackfill(29)8. 1Generalrequirements(29)8. 2Shipmachineselection(30)8. 3Underwaterexcavation(30>8. 4Foundationtrenchdredging(33>8. 5BackfiU(33)9. 6Acceptancecriteria*(34)9Foundationandcushionconstruction(37)9. 1Generalrequirements(37>9. 2Naturalfoundation(37)9. 3Artificialfoundationandpilefoundation(37)9. 4Foundationcushion(39)10. 5Acceptancecriteria(4)10Assemblageoftunnelelement(43)10. 1Generalrequirements(43)10. 2Outfitting(45)10. 3Preparationworkbeforetugging<46)10. 4Floatingtransportation(47)10. 5Temporarymooring(48)10. 6Sinking(48)10. 7Docking(50)11. 8Acceptancecriteria(52)11Jointconstruction(53)12. 1Generalrequirements(53>13. 2Jointprocessing(53>14. 3Finaljointconstruction(55)15. 4Acceptancecriteria(56>12Shoreconnectiontunnel(58>12. 1Generalrequirements(58)12. 2nkprotectionworks(58)12. 3Temporarycofferdam5812. 4Shoretunnelstructure(60)16. 5Acceptancecriteria(62)17. Supervisoryandmeasuration(63)18. Constructionsafet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66)14-IGeneralrequirements.(66)14.2Technicalsafetymeasures(67)14.3Environmentalprotection(70)15Acceptanceandcheck(72)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78)1.istofquotedstandards(79)AdditioniExplanationofprovisions(81).o.1为加强沉管法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规范技术标准,统-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也适用于沉管法施r的隧道【.程的施I:及质量验收.1.0.3沉管法隧道工程施工及质量脸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最新标准官方首发群:141160466最新标准定期更新I资源共享有求必应2.0.1沉管法隧道immersedIunnel在水域中主要由若干预制完成的基本结构单元,将其通过浮运、沉放、水下对接形成的隧道.乂称沉管隧道、沉埋管段法隧道。2.0.2管节element一次或分次预制完成,可实施浮运、沉放、水下对接组成沉管结构的基本单元.2.0.3衔接段connectiontunnel与沉管陵道两端相连接的、般采用明挖法施工的隧道或地下构筑物.2.0.4施工段constructionsegment组成管节的纵向施工分段。2.0.5施工缝constructionjoint因设计要求或施T.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混凝土之间形成的接缝。2.0.6管节接头elementjoint管节与管节、管节与衔接段之间的连接结构。2.0.7最终接头finaljoint,closurejoint实现沉管隧道贯通的连接结构,又称合拢接头.2.0.8剪力键shearkey设于管节接头.限制管节或管节与衔接段间水平、竖向位移的抗剪构件.2. 0.9限位装置displacementrestrictor设于管节接头,用于限制管节或管节与衔接段间纵向位移的构件。2.O.10干坞drydock用于管节预制的场地可兼用于丽装、起浮、系泊.通常为固定干坞,特殊情况下利用大型半潜驳船作为管节预制、陋装的场地则称为移动干坞。2.0.11基槽trench用于埋置隧道的条形水下基坑。2.0.12先铺法prebeddingmethod管节沉放对接前先行完成的管节基础垫层施工方法。2.0.13后填法postfillingmeihod管节沉放对接后完成的管节基础垫层施工方法。通常包括砂流法、压浆法、喷砂法等,又称后铺法、充填法.2.0.14砂流法Sandflowmethod通过管节侧墙、隔墙,底板预留孔压注砂(或砂与水泥熟料)充填管节底板与基槽底之间空隙形成基础垫层的方法又称灌砂法、压砂法.2.0.15压浆法grouting通过管节底板预留孔灌注砂浆充填管节底板与基槽底之间空隙形成基础垫层的方法,又称濯浆法、注浆法.2.0.16喷砂法sandjettingmethod通过伸入管节底下的管道向管节底板与基槽底之间的空隙喷注砂、水混合料形成基础垫层的方法,2.0.17辆装outfitting管节浮运、沉放所需的临时设施及设备安装作业。一般分为一次瓶装与二次加装.2.0.18压载水箱ballasttank湖整管节起浮、浮运、沉放过程中压载重量所采用的临时设施C2.0.19端封墙bulkhead为浮运、沉放和安装管节,实现管节及暗埋段临时封闭的墙体结构.2.0.20干舷freeboard管节在寄放、系泊、浮运过程中,自水面线到管节顶部表面的垂直距离。2.0.21浮运oatingtransportation管节预制完成后浮于水面将其拖运到指定位置的过程。2.0.22沉放immersion管节下沉至指定位置的过程.2.0.23对接connection管节与管节或衔接段间进行拉合及水力压接的过程2.0.24GINA止水带OUlCrgasket安装于管节接头处外贴压缩式防水专用橡胶制品.三141160466用橡胶制品。2.0.26千斤顶拉合connectionbyjackingsystem最亲豳瑞献g雷麒统啜错秉必应2.O.27水力FE接hydraulicconnection管节拉合后将相邻端丹墙之间的水排出,利用管节自由端端面水压力使GlNA止水带进一步压缩的过程.2.0.28硬扫床rigidsweep在检测船上按照施工与设计要求的入水深度安设硬式扫具,在测区内巡测.2.0.29护岸bankrevelment保护提岸的构筑物:2.0.30端钢壳steelshelloftheterminalsurface用于管节或衔接段端头止水带安装的钢构件。2.0.31鼻托bearer用于管节沉放、对接具有临时承托、导向作用的装置.3基本规定3.0.1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0.2管节预制时,宜建立专业混凝土搅拌站.3.0.3应建立够全施工技术、质嫌、安全生产、健康环境管理体系制订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3.0.4应组织有关技术管理人员深入现场避杳.掌握现场情况.核对设计文件做好充分的施工淮备T作。3.0.5施丁.前,应根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现场条件及沉管隧道T程重点、雉点和工艺特点,选择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法,应合理配备适用的船机、设备、机具和劳动力等资源布置施T场地总平面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3.0.6施工中应加强施工测量、监测1:作,实施信息化施工,必要时应开展试挖槽、垫层试验、管节大比尺或足尺模型试验等工艺性试验.3.0.7沉管隧道施工前,应进行安全与技术交底。3. 0.8沉管隧道工程应划分为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作为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的基础。3.0.9沉管隧道工程施工应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4施工准备4. 1一般规定4. 1.1工程开工前应收集下列基础资料,并应进行分析: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详细勘察报告;2江(河、海)床演变、水文测验、水文和分析报告,3气象及水文窗口预测研究报告;4工程水域江(河、海)扫床报告;5水域通航环境与安全影响报告;6工程场地地质灾害评价报告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7工程坐标系统联测与测信控制网布设报告;8水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影响报告书;9工程区试挖槽边坡稳定性观测报告、基础垫层试验报Iio经过审批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文件;U工程两岸、干坞、临时航道、航标、抛泥区现状周查报告;12场地周边管线、障碍物与建(构)筑物等调杳报告;13防洪评价报告.4.1.2沉管施道施工应建立工程测量、工程信息监控控制系统,实施信息化施工。41.3应根据沉管隧道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航道、环境条件和工程规模、工期、环境保护等要求确定坞址、选择管节预制、陋装、基槽开挖、寄放区浚挖、浮运航道疏浚、浮运、沉放与对接、选择地基与基础处理施工方法、选择工艺技术与设备.4.1.4GINA.OMEGA止水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他各类橡胶止水带应满足项目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e4.1.5沉管隧道施工应减少对水域各类通行船舶、港口码头的影里,确保施工和船舶通行安全.4.1.6隧道施T.前应完成并复核下列内容:1起止里程与坐标、高程;2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测量控制系统;3两岸场地状况及准备工作,4沉管隧道设计几何尺寸(平、纵、横),5施工场地、寄放区、临时航道、出坞及浮运航道、抛泥区位置等的选取:6预制场地的准备和生产工艺的比选;7浮运、沉放、对接设备及配套船机的配置和选型;8管节端钢壳制作精度、管节轴线控制精度、管节导向装置安装精度、管节临时垫块安装精度、管节干舷高度、基槽开挖精度和基础垫层材料级配和配合比、平面精度及密实度要求;9沉管隧道施工管理系统与系列报表;10相应管节的混凝土配合比。4.1.7应根据地质、基础形式与埋深、环境保护、工期、施工设备与技术水平、场地条件等要求,选择安全、经济、对环境影响小的堤(护)岸施工方案。4.2前期调查4.2.1应对水域工程地质和水文、航道、气象条件等进行分析,必要时应进行施工阶段的补充地质勘察。4.2.2应对工程附近道路、既有建(构)筑物、管线等进行勘查或探查C4.2.3应对堤(护)岸结构及其基础形式进行详细倜查和记录。4.2.4应调查分析水域内航道、航运、锚地、防(避)台风区等状况,4.2.5应调查分析沉管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生态与环境保护问题C4.3 技术准备4. 3.1施工前应完成设计交底、设计交桩等工作.5. 3.2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护岸拆除与恢复、基槽开挖、管节地基与垫层施工、寄放区浚挖、管节制作、浮运、沉放对接、接头处理等关键环节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6. 3.3应时专用设备、特种设备进行专项设计、制造、技改、调试、验收及人员培训。7. 3.4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要求建立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测的控制系统。8. .5应建立沉管隧道的施T.过程动态测盘控制系统.4.4 设备、设施准新4. 4.1施工船舶及其配套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I应与基槽开挖规模及管在几何尺寸、管节沉放负浮力相匹配,应能协调工作,并应满足管节浮运、沉放、对接的要求;2船机必须符合沉管隧道设计和施工要求,经总装技改调试的新船应提供船检部门的认证文件;3水上作业应满足水域施工的环境保护要求。4.4.2管节预制生产及其配套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能满足全部管节预制的功能要求,2应能与Mi装相匹配.4.4.3当采用固定干坞预制管节时,玛门、绞车等坞内设施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坞门应布局合理,应与管节出坞工艺相适应,施12及验收应按相关规范执行;2绞车(缆桩)布局应与管节起浮、绞拖、系泊相适应。4.5施工场地与临时工程4.5.1开工前应结合工程规模、工期、用地情况、运输条件、管节预制方式、寄放区、水电保障等情况绘制施工场地总布置图、布置施工场地及实施临时工程,并应满足因地制宜、合理布置、统筹安排的原则.4.5.2施工场地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结合预制场地(固定干妈或移动干坞)、水陆运输条件、临时码头设置、土方弃运、吊装作业、现场搅拌站的设置、大宗材料、散体物料堆场等的需要,对场区进行功能分区合理布局,2应以管节预制为重点,4S三舞篇糠发群第小新触例的4寄放区的没置和施工.应根据沿线堤岸的安全、对邻近码头最新糕黄题辆/占器源%嘉粉湍、应航道,并向主管部门申请;6机械设备、附属车间、加工场布置应相对集中;7场内施工便道与场外道路应按场区功能分区合理布置;8生产与生活设旅应分区设置;9危险品库房设置与管理应按布关规定的要求。4.5.3临时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场区道路应满足施一期间行车安全和使用要求;2场区道路和临时给排水、用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应统一规划、提早实施、同步完成;3临时房屋的租用、设詈应满足消防安全规定.临时房屋的周围应设有排水系统,并应避开高压电线,爆破器材库、油库的位置设置应符合相关规定;4严禁将住房等临时设施布置在受洪水、泥石流、落石、地陷、滑坡等自然灾需威胁的地点,并应制订相应应急预案;5临时航道及航标应满足过往船舶通航需求;6现场布置时应采取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5施工测量5.1一般规定5.1.1沉管隧道施工前应根据其结构形式及精度要求等编制施工测量:方案选定测员控制等级,确定测最方法。5.1.2应进行现场交桩,在复测控制网的基础匕根据施丁.需要适当加密,建立施工测限控制网。5.1.3对测量控制点,应编号绘于施工总平面图匕,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护,定期进行复测.5.1.4沉管隧道工程的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净的规定。5.2控制测量5.2.1沉管隧道工程施工的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等级平面控制测届.冗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50mm最弱相邻点间相对点位中误差为士30mm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表5.2.11的规定。«5.2.1-1平面控制测精度要求谢瑞等级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试差测量等锻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设差二等1/100000四等1/35000三等1/70000T1/200002沉管隧道工程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不得低于表5.2.1-2的规定.同时隧道轴线精度尚应符合表5.2.1-3的规定。对特殊结构隧道,应根据其施工允许误差确定测量的精度和等级.Il表5.2.I2平面控制测等级隧道总长L<m)跨越水域宽度L.(m)谢量等级L3Q00U>500二等2000L<30003OOL<5OO三等1000L<200015OU<3OO四等JLVIoOOU<150一锻表5.2.1-3隧道轴战相对中俣差测量等爆隐道轴线相对中误差测*等锻笠道*线相对中误差二等1150000用等1/60000三等1/100000一级1/400003当采用独立坐标系、抵偿坐标系时,应确认与国家坐标系的转换关系。4在布设平面控制点时,四等及以上平面控制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一级平面控制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最大距离不应大于平均边长的2倍,隧道结构两端的每一端应至少埋设3个平面控制点。5.2.2沉管隧道工程施工的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一工程项目应采用同一高程系统并应与相邻工程项目的高程系统相衔接.隧址水准点的高程测fit应与路线控制高程联合测量.2高程控制网中最弱点高程允许误差为±10mm.3高程控制网每千米观测高差中误差和附合水准路线长度不应小于表5.2.21的规定.表5.2.2T高程控制测的技术羲求滋展等级包干素高是中数中馔是mm)附合或环线水揖路氓长度(kE)(R然中提差Ma全中识弟MP二等±1士2100三等±3±«10四等士5±104注I控制网节点间的长度不应大T衣中长度的小.4隧道工程的高程控制测量等级不得低于表5,2.2-2的规定。表5.2.2-2离程控制测等级隧道总长L!)跨越水域宽度L(m)测量等爆JL3000L,>500二等1000L<3000150<L.<S00三等LVlO0。U<150四等5施工水准网中的各水准点应构成连续水准环.睢道结构的两端应至少各设置3个水准点,作为水准网的控制点。5.2.3宽阔水域隧道工程的GPS平面控制网宜分为首级网、首级加密网、一级加密网和二级加密网4个等级。一级加密网和二级加密网的布设和使用应符合F列规定:1加密网应采用与全隧道统的坐标系统且宜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并应次完成网形设计、施测与平差.加密网应与最近的2个及以上高级网点为起算点进行联测任加密网点应至少与另外2个控制点通视;加密网应按一级GPS测量精度施测旦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应为士Iomm。2控制网点应安全稳定,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当控制点不稳定时.应立即进行局部或全面复测。加密网两次复濯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3个月。5.2.4宽阔水域隧道工程的高程控制网应采用全隧道统一的高程基准。对首级网点、首级加密网点和全隧道贯通测量.应采用不低于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进行联演h对一级加密网点和一.级加密网点,应采用不低于国家三等水准测St的精度进行联测。5.2.5隧道设置的三角网或导线网应定期对其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a5.2.6岸上水准点、中线点应根据隧道平纵面、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豆核隧道内控制点应根据施工进度设置在衔接段硬道,并应定期对其进行校核。5.2.7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水准点应设在不易损坏处,并应妥善保护,测量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做检校,仪器和T具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使用要求。当使用光电测距仪时,应按其使用规定进行操作.5.3 对接测量5. 3.1近岸测成应通过2个及以上全站仪观测管节测量塔.确定管节轴线和标高.6. 3.2在管节沉放、姿态调整过程中应由2个及以上的测量站持续观测测量塔应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应由潜水员配合进行探摸检查.高等进行管内测量,应利用测量数据调整F管节对接过程中的最新标:隹建期福薪高4许府或必应表5.3.5管节对接轴线和标高允许误差检查项目线允许误差启程允许矍差GINA止水带检查智力推头铭位±20mm±20m水下录像检专任按情况费节绝对误差士SOtntn50mm管内盘竟GINA止水蓄压第,5.3.6宽阔水域沉管管节对接宜采用GPSRTK测量系统,宜配合采用声呐探测装置。7. 3.7对水深大、水流急的水域管节端面之间的相互距离、水平和垂直偏移、管节倾斜等宜采用声呐探测装置进行自动测址。8. 3.8管节对接控制测量应监控境内管节几何测量、衔接段测量、对接测量和贯通测量等阶段,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有关规定.5.4 竣工测量5.4.1隧道工程完工后,应进行健道轴线、里程、路面标高和覆盖层顶标高等竣工测量。5.4.2隧道竣工后应提交贯通测量技术成果书,贯通误差的实测成果和说明,净空断面测量和永久轴线点、水准点的实测成果及示意图。6干坞6.1一般规定6.1.1干坞可采用固定干坞或移动干坞两种形式,固定干坞可分为独立干坞和轴线干蚂。施工质量应满足设计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6.1.2固定干坞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距隧道位置较近,且具备管节浮运至沉放位置的航道条件;2干均附近宜具备寄放若干节预制好的管节的水域;3应具备适合建造干培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4交通运输应方便,且应具有良好的外部施T.条件;5坞规模应满足隧道施工总体流程和总工期要求;6应具有可重复利用或再使用的价值6.1.3应根据下列具体因素确定固定干坞规模:1管节长度、宽度、高度,预制管节数量;2管节端部间距、管节侧面间距、管节端部至干坞两端及两侧的净距;3坞内管节预制设备(包括吊装设备、模板、模板支撑系统等人4玛内外车辆运输路线;5管节出坞水位,6预制管节的附属设施。6.1.4除应根据本规范第6.1.3条的因素外,尚应根据下列具体因素确定移动干坞规模:1移动千坞吨位、结构刚度;162移动干坞靠泊码头;3航道水深条件;4隧址附近下潜港池.6.2固定干坞6. 2.1固定干坞坞底高程应根据出坞水位、管节高度、管节浮起时的干散高度、管节浮起时底部到坞底的最小安全距离、干坞底部基础厚度等因素综合确定。7. 2.2固定干坞基坑开挖与支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g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和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的有关规定.8. 2.3固定干坞坞底地基处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有关规定。9. 2.4固定干坞坞底应满足承载力、变形和管节起浮的要求。10. 2.5固定干坞坞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土质基底最后300mm厚土体应分区、分块人工修挖;2当坞底地基承载力、变形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3岩质基底应采用冲击破碎开挖法或静态破碎法;4当采用静态破碎法时,应按设计要求布孔、钻孔、装破碎药剂、破碎、装殖提升钻孔与出土应平行作业;5倒滤层施工时,盲管沟应畅通,并应与基底排水明沟连通;6封闭层与起浮层应控制其平整度;7应疏干坞底土层中水分,再进行垫层施工;8均底预制管节基底与道路基底的级配碎石层宜同时安排施工,级配碎石层密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9干坞范围内道路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员验收规范CJJ1的有关规定;10坞底管节预制区县底混凝土施工应在坞底道路完成后进行.其配合比应满足设计要求,施工与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3CJJ1的有关规定。6.2.6固定干坞坞底应设排水沟,并应满足设计要求。6.2.7固定干坞国门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沉箱式鸡门或钢结构坞门、钢板插拔坞门、钢管桩坞门、围堰等形式。6.2.8钢筋混凝土沉箱式坞门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疮JTJ300的规定。6.2.9钢板插拔玛门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W板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3中第7.3节、第7.4节的规定.6.2.10钢管桩坞门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12.3.4条的规定06.2.11围堰工程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12.3节的规定。6.2.12堤岸恢复及护岸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12.2节的规定。6. 2.13固定坞内放(注)水速度、排水速度和水位差应按设计要求实施,注(排)水设施能力应满足施工要求.7. 2.14在坞口封闭阶段.干坞防汛体系应独立,在坞口敞开阶段,与施工区域外的原河堤防汛墙应形成共同防汛体系;工程结束后,应恢复原防汛墙。8. 2.15施工期间应对临近的堤岸、附属建(构)筑物和管线等进行监测。6.3移动干坞6. 3.1移动干坞应具有下潜功能,下潜的深度应满足管节浮起要求。7. 3.2移动干埠有效使用面积应满足管节预制对场地大小的要求。8. 3.3移动干坞载重量应满足管节重量的要求。9. 3.4移动干坞强度和刚度应满足管节制作精度的要求。10. 3.5移动干坞在管节预制、浮运、下潜等全过程中,应满足稳定性要求°186.3.6移动干蚂应配有可提供预制管节施工材料和设施的泊靠码头.6.3.7移动坞上应建立独立的管节预制测量体系,每道工序完成后应对移动干坞上测珏控制点进行校核。6.3.8管节制作精度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建立移动干坞受力变形分析系统;2根据预制施工计划,应计算各阶段移动坞的变形并应根据计算结果编制荷毂调配计划;3应经常检查、校正测量法准点的闭合性;4在端钢壳安装前,应全面校验测量基准点.6.4检验标准6.4.1固定干坞坞底预制区域检验指标应符合表6.4.1的规定。表6.4.1固定干坞珞底预制区域检嘛指标项目控制值检测总率检验方注范圉点数承收力满足设计要求每值工段2承就力法聆平整度3mm20m33m靠尺标离±10mm20m2水准仪差异沉降£1后L且£2Omm20m2水准仪注:L为施工段长度.6.4.2固定F坞监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蔻GB50497的有关规定.6.4.3移动干坞监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有关规定。7管节制作7.1 一般规定7.1.1 施工段长度应根据管节设计长度与现场条件进行选择,7.1.2 管节制作前,必须针对工程具体特点进行相关工程试验。7.1.3 管节制作所使用材料、制品等的品种、规格和材质应满足设计要求。7.1.4 管节制作的钢筋、混凝土和模板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第7.3.1条、第7.3.2条、第7.3.3条的规定。7.1.5 15管节防水施工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行关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第7.3.4条的规定。7.1.6 管节制作时预留的金属构件及预埋件旅工除应符合现行国家除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M;B50205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第7.4节的规定。7.1.7 应结合实际工程条件编制管节制作专项施工方案.7.2 混凝土性能1. 2.1混凝土原材料应具有稳定性,砂石、水泥、粉煤灰、矿粉及添加剂等材料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规定。7. 2.2管节混凝土配合比应专门设计并经验证,并应满足强度、重度、抗裂性、抗渗性、耐久性等设计要求胶凝材料的选用必须经试验确定。8. 2.3应根据设计要求与试验控制混凝土重度。7.3 管节预制7.4 .1管节制作的混凝土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节预制施工前应进行现场浇筑试验,对混凝土的各项参数指标进行检测,2施工段混凝土可按底板、隔墙、外侧墙和顶板分次进行浇筑,具有较强施工能力时宜优先选用一次性整体式浇筑;3管节混凝土裂缝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节浇筑时应控制拌合料人模温度及内外温差;2)可采取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浇筑工艺、埋设冷却管等措施,3)及时养护;4)应控制底板与侧墙、侧墙与顶板浇筑的时间差.7.5 3.2管节制作的钢筋工程应符合F列规定:1进入现场的钢筋应附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规定进行力学性能和重址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2钢筋宜在专用场地集中加工,成型后运至现场安装.钢筋运输、储存过程应

    注意事项

    本文(GB 51201-2016 沉管法隧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