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课程标准.docx
竹文化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议课时数:72制订人:审定人: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竹文化读本课程是成都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地方特色专业课程,是学生从事地方导游服务岗位工作所需掌握的一门特色课程。其功能在于让学生在熟悉竹类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对长宁竹景观、竹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能把竹文化等地方特色融入在导游讲解。本课程是学生将所学的导游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形成导游岗位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与导游实务模拟导游成都景区解说词等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课程任务竹文化读本课程的任务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讲解知识、讲解方法、导游技能;具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在继续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创新意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中职学校是面向市场、面向行业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在全城旅游背景下,旅游业发展对导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其内涵主要体现在职业素养、信息素养和创新素养,分别对应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旅游+”知识创新能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旅游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整体。旅游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它必须与专业相结合,与岗位相联系。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面向的主要是服务工作岗位,负责为客人提供讲解服务、生活服务等旅游服务,它要求学生具备语言素养、交际素养和审美素养。语言素养。语言素养要求导游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讲、会讲。作为一名导游专业学生,首先必须能讲,能讲是建立在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导游专业基础知识基础上,它不仅包括对景点景区的讲解,还包括旅游活动中与游客的正常交流、沟通;其次是会讲,会讲是语言素养较高层次的要求,俗话说“天下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会讲要求导游专业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组织语言,通过语音、语调的处理让原生态的讲解富有感染力,能够吸引游客。交际素养。交际素养要求导游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愿交际、善交际。导游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交际对象可能是游客,可能是旅行社计调,也可能是其他旅游经营者,人际交往质量直接决定了旅游服务质量,导游专业学生交际素养以愿交际为基础,最终达到善交际、愿交际。要求导游专业学生能够以积极、开朗、包容的心态投身到为游客服务的旅游活动中。竹文化素养。作为为本土培养景区服务人员,对竹文化知识的掌握是必备的。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在思想政治、文化情操、业务、身心等各个方面根植竹文化的因子。可以说,语言素养、交际素养和竹文化素养涵盖了景区讲解员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旅游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掌握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竹文化知识,掌握竹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蜀南竹海的资源概述,咏竹诗词楹联等内容,在导游讲解中,具备从事导游服务工作所需的知识储备,掌握并能运用导游讲解技巧对长宁四大景区进行导游讲解,达到全国导游员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易于合作的品质,树立“客人至上”的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1知识目标(1)掌握中国竹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2)掌握蜀南竹海竹资源概述;(3)掌握咏竹诗词楹联的内容、赏析。2、能力目标(1)能在讲解过程熟练所学的竹文化知识;(2)能熟练的把竹文化知识运用到导游讲解内容中;(3)能处理游客提及的景区诗文;(4)能在旅游景区讲解时随口吟诵竹类诗词楹联。3、素质目标(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2)具有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3)具备良好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素质。4、职业能力目标(1)能熟练、流畅地简要介绍竹文化景观;(2)能在旅游车上熟练流畅地进行沿途风光讲解时,融入竹文化的讲解;(3)在蜀南竹海、蜀南花海、七洞沟、西部竹石林等景区、景点的讲解服务中,自如地使用竹文化知识。三、课程结构根据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基于本课程的基础性和职业性,兼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本课程结构和学时安排如下。(一)课程模块竹文化读本课程分七个部分。竹知篇:包括竹物质、竹精神、竹形态、竹类等;竹景篇:蜀南竹海、西部竹石林、苦竹寺、世纪竹园、竹海酒庄等著名景点;竹食篇:全竹宴、竹荔、竹笋、竹酒、竹海豆豉、竹海藏香猪、竹海黄耙、竹海腊肉等竹海美食;竹艺篇:竹海竹根雕、竹簧雕、竹编、竹屏风、竹椅、竹琴等竹工艺品;竹诗篇:包含古代咏竹诗、现代咏竹诗;竹士篇:包括周洪谟、余泽鸿、李永通、余文涵等著名人士;竹歌篇:欢迎你到竹海来竹海我的家竹海雾竹海呀竹海竹海游故乡的翠竹等放歌长宁竹海的歌谣。(二)学时安排竹文化读本课程的总学时不低于72学时,高二高三共两年完成。内容与学时如下表所示:一级内容二级内容学时竹知篇竹物质、竹精神、竹形态、竹类12竹景篇蜀南竹海、西部竹石林、苦竹寺、世纪竹园、竹海酒庄10竹食篇全竹宴、竹菰、竹笋、竹酒、竹海豆豉、竹海藏香猪、竹海黄耙、竹海腊肉10竹艺篇竹根雕、竹簧雕、竹编、竹屏风、竹椅、竹琴10竹诗篇古代咏竹诗、现代咏竹诗10竹士篇周洪谟、余泽鸿、李永通、余文涵8竹歌篇欢迎你到竹海来竹海我的家竹海雾竹海呀竹海竹海游故乡的翠竹12四、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竹知篇【内容要求】竹物质:了解竹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的用途。竹精神:了解竹的内涵,掌握竹的精神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中国的文化深深浸透了竹的印痕。竹形态:掌握竹的地下(竹茎和竹鞭)和地上系统(竹笋、笋壳、竹秆、枝条、竹叶、竹花与果实)。竹类:掌握竹子的常见种类。【教学提示】教师应以学生学对本土内容的了解为载体,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和问题引入竹知篇的学习。本部分内容有4个部分组成。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PPT教学,小组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帮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地描述竹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的用途,竹精神,了解竹的内涵,掌握竹的精神象征,掌握竹的地下(竹茎和竹鞭)和地上系统(竹笋、笋壳、竹秆、枝条、竹叶、竹花与果实)等不同的形态及掌握竹常见的种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第二部分竹景篇【内容要求】蜀南竹海:掌握蜀南竹海的概况、历史、三大主要景观、三大宝。西部竹石林:掌握西部竹石林的概况、五斗坝万亩茶、五子登科、海枯石烂、豹皮纹灰岩等景点介绍。苦竹寺:了解苦竹寺的概况、宗教文化。世纪竹园:掌握世纪竹园的概况及竹的种类。竹海酒庄:掌握竹海酒庄的概况、竹海酒的发展历史及酒文化。【教学提示】教师可从实际问题入手,用学生感兴趣的家乡作为切入点,择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对蜀南竹海蜀南竹海的概况、历史、三大主要景观、三大宝,西部竹石林的概况、五斗坝万亩茶、五子登科、海枯石烂、豹皮纹灰岩等景点介绍,苦竹寺的概况、宗教文化。世纪竹园的概况及竹的种类,竹海酒庄的概况、竹海酒的发展历史及酒文化等有着强烈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本部分涉及较多本土知识,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提炼语言、职业能力等核心素养。第三部分竹食篇【内容要求】全竹宴:掌握竹海的特有美食一一全竹宴的构成、品鉴。竹菰:掌握竹菰的概述及特色。竹笋:掌握竹笋的生发季节及采菜品特色。竹酒:掌握竹酒的品牌、历史、特色。竹海豆豉:掌握竹海豆豉的制作过程及特色。竹海藏香猪:掌握竹海藏香猪的养殖技术及肉质特色。竹海黄耙:掌握竹海黄耙的制作过程及口味特色。竹海腊肉:掌握竹海腊肉的制作过程及食用特色。【教学提示】教师可在PPT中播放各类竹食图片的基础上,由熟悉的特色食品引导学生对蜀南竹海各特色美食的认识,并在景点的介绍中让学生自如地介绍当地的特色美食。教师可组织学生收集并阅读蜀南竹海的特色美食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变主动学习为热爱家乡、介绍家乡的积极情怀。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形象思维、美学表达等核心素养。第四部分竹艺篇【内容要求】竹根雕:掌握竹根雕的选材、制作工艺。竹簧雕:掌握竹簧雕的雕刻技艺。竹编:掌握竹编的制作工艺流程及对造型的解说。竹屏风:掌握竹屏风的制作工艺流程及对造型的解说。竹椅:掌握竹椅的用材、制作工艺流程及对造型的解说。竹琴:掌握竹琴选材、制作工艺流程及对造型的解说。【教学提示】教师可通过PPT的图片,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蜀南竹海的竹工艺景观特色,帮助学生了解竹根雕、竹簧雕、竹编、竹屏风、竹椅、竹琴的选材、制作工工艺流程及对造型能够流畅的解说。教师可借助PPT的视频,帮助学生总结竹根雕、竹簧雕、竹编、竹屏风、竹椅、竹琴的制作工工艺流程及对造型要点,加深对家乡美景的认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形象思维、美学表达等核心素养。第五部分竹诗篇【内容要求】古代咏竹诗:掌握古代咏竹诗的具体内容、能够对古代咏竹诗进行赏析。现代咏竹诗:掌握近代咏竹诗的具体内容、能够对近代咏竹诗进行赏析。【教学提示】教师可在PPT中播放七洞沟图片的基础上,由熟悉的竹景引导学生对七洞沟景点的认识,并在景点的介绍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储备、讲解方法。教师可组织学生收集并阅读古代咏竹诗、近代咏竹诗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积极介绍家乡的情怀。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形象思维、美学表达等核心素养。第六部分竹士篇【内容要求】周洪谟:掌握周洪谟的生平事迹、相应故事及成就。余泽鸿:掌握余泽鸿的生平事迹、相应故事及成就。李永通:掌握李永通的生平事迹、相应故事及成就。余文涵:掌握余文涵的生平事迹、相应故事及成就。【教学提示】教师可利用PPT中播放周洪谟、余泽鸿、李永通、余文涵生平事迹等图片的基础上,由熟悉的场景引导学生对本土著名人士的认识,并在景点的介绍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储备、讲解方法。教师可组织学生收集并阅读周洪谟、余泽鸿、李永通、余文涵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变主动学习为热爱家乡、介绍家乡的积极情怀。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形象思维、美学表达等核心素养。第七部分竹歌篇【内容要求】欢迎你到竹海来:能吟唱本首歌曲,为宣传竹海,介绍家乡而放歌。竹海我的家:能吟唱本首歌曲,为宣传竹海,介绍家乡而放歌。竹海雾:能吟唱本首歌曲,为宣传竹海,介绍家乡而放歌。竹海呀竹海:能吟唱本首歌曲,为宣传竹海,介绍家乡而放歌。竹海游:能吟唱本首歌曲,为宣传竹海,介绍家乡而放歌。故乡的翠竹:能吟唱本首歌曲,为宣传竹海,介绍家乡而放歌。【教学提示】教师可利用PPT或视频播放欢迎你到竹海来竹海我的家竹海雾竹海呀竹海竹海游故乡的翠竹等歌曲,由熟悉的旋律引导学生对本土歌曲的认识,并在景点的介绍中让学生自然放歌。教师可组织学生查找欢迎你到竹海来竹海我的家竹海雾竹海呀竹海竹海游故乡的翠竹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变主动学习为热爱家乡、介绍家乡的积极情怀。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形象思维、美学表达等核心素养。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描述。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二)学业质量水平竹文化读本学业质量的两个水平描述如下:核心素养质量描述语言素养1 .语言、语调、语法、用词造句正确。2 .导游讲解的内容必须有根有据,正确无误,切忌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即使是神话传说也应有所本源,不得信口开河,而且须与游览景点有紧密联系。3 .敬语和谦语有助于表达友谊和感情,但应该注意尊重对方的风俗及语言习惯口齿清晰、简洁明了、确切表达;措辞恰当、组合相宜、层次分明、逻辑性强。4 .将文物古迹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自然景观的成因及特征讲解清楚。5 .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6 .使用形象化的语言,以求创造美的意境。7 .使用流畅生动的语言。8 .恰当比喻,以熟喻生。9 .富有幽默感,灵活即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时空条件进行导游讲解,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10 .适度优美的语音、语调。IL快慢相宜的讲解节奏。交际素养L真实准则又称“质量准则在人们的交往中,讲真话是基本的行为准则,人们一般都会努力去实践这条准则,说话人会努力使听话人相信所听到的话是真实的;在听话人看来,说话人所说的也应该是真话。因此,某种托词也可能被认为是说的真话。2 .适量准则又称“数量准则,适量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应当含有与当前交谈目的相关的信息内容,并且所说的话不多不少,既不使人感到信息量不足,又不使人感到重复啰唆3 .相关准则又称“关联准则,相关准则要求所说的话要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比如对于对方提出的问题,不能避而不答,或者答非所问,否则就是违反了相关准则。4 .方式准则是指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要显豁,避免晦涩:耍明确,避免歧义;要简洁避免罗嗦;要有条理,避免杂乱。注意避讳、语境、年龄、性别、经验、职业、地位、性格、礼貌等交际素养。竹文化素养L作为为本土培养景区服务人员,对竹文化知识的掌握是必备的。2 .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在思想政治、文化情操、业务、身心等各个方面根植竹文化的因子。3 .引导学生对竹知、竹景、竹食、竹艺、竹诗、竹士、竹歌等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储备。4 .能够运用竹知、竹景、竹食、竹艺、竹诗、竹士、竹歌的相关知识对景区内的竹文化、竹景观进行解说。六、课程实施(一)教学要求专业特色课程教学实施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的教育规律,围绕课程目标,发展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按照课程内容确定教学计划,创设教学情境,完成课程任务;教学要体现职教特色,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教学中要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职业道德修养,热爱家乡,传播家乡的竹文化。1 .着眼立德树人,着力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景区讲解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育人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发展学生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远大志向,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育人价值、表现形式和层次水平,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上。2 .突出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式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保证。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形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合政府在推荐我县旅游景区的宣传内容再玩融于教学中,根据本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专业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参与式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采取低起点、重衔接、小梯度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效。3 .体现职教特色,注重实践应用职业教育要突出对人才的技术和技能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中,要加强与其它专业课程和职业应用的联系,注重选择和设计教学情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描绘景点的能力。在实践和应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景点。4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结合本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本课程深度融合,有效利用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资料来深化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在线开放课程及教学软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高效、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师要不断提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善于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程度。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新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二)学业水平评价竹文化读本学科学业水平评价是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评价体系的特色内容之一,通过学业水平评价全面考查竹文化读本学科课程的教学成效,诊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为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专业核心素养的提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 .评价原则竹文化读本学科学业水平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宣传家乡,弘扬家乡的竹文化,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合理设置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要加强过程的评价,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建立规范完善的多元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2 .评价方式竹文化读本学科学业水平评价主要包含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情况、课内外作业完成情况、开放式活动中的表现情况、知识测试(基础知识考核、讲解技能)情况等,要结合学生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结果性评价主要包括学业水平考试、景区讲解员考核。学业水平评价方案应合理设置各评价要素所占权重,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本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注重信息技术在评价中的应用,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学业水平评价应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表现,提高学生学习本土文化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关注学生的进步、己经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本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为学生提供长期、具体的指导。3 .考试与命题竹文化读本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以景点知识的内容为主,达到能流畅地介绍县内竹文化、竹景观的要求,要兼顾学业水平的基本要求与学生学业水平的实际起点;命题内容要体现本学科的特点;要处理好学科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合理均衡不同内容在命题中的比重,要合理设置试题的题型、题量和考试时间,关注试题中的知识覆盖面与难度分布。竹文化读本学科以本书内容为主,在创作导游词时,自然地引入竹文化的知识,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特色。考试成绩可采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的定性描述,也可采用分数的定量描述。4 .评价结果运用竹文化读本学科学业水平评价结果为取得本学科等级或量化分数,优秀者鼓励参加景区解说员的考核。竹文化读本学科学业水平的评价结果应作为检验学校教学水平的参考,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数据,便于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三)教材编写要求竹文化读本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载体。教材编写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描述为依据,让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学科核心素养在教材中落地生根。教材应体现竹文化读本学科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凸显地方特色教学的优势和风格。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多设计一些结合岗位任务、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充分体现“做学一体”的理念。教材应以工作任务模块为教学单元,按景区内的竹文化和竹景观来组织教材内容。每部分可采用并列和流程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教材内容既要注意贴近县域内的竹景观、竹文化,又要满足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和拓展知识视野空间的需要。教材应以学生为本,图文并茂,文字表述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要点力求准确、科学,操作程序力求规范、标准,从而体现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实用性、趣味性。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必须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学生的参与面和参加活动的兴趣。(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注重实训指导教材的开发和应用。注重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教学仪器、多媒体仿真软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五)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学校应结合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合理规划教学实施,保证课程内容开全,学时开足。学校应按规定配备师资,建立教师队伍梯队,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学校应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的常规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和顺利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以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任务模块为教学单元,以工作岗位要求为核心内容,引领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必须重视模拟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要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理解导游讲解工作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技能操作训练的容量,增加现场教学和亲身体验环节,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学生在导游讲解中适度使用竹文化,提高学生的岗位特色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资料、网络信息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的发展趋势,贴近行业,贴近岗位,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七、推荐学习书目竹石林刘龙泉主编蜀南竹海导游必读梁廷江主编成都景区解说词尧宁洁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