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三峡综合练习题1.说明下面加点的字。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属引凄异()3 .请分别概括二峡四个季节的特点:4 .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5 .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6 .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1.飞奔的马连续3.水势迅急猛烈景色秀丽奇绝萧瑟凄凉4.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费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绝城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3 .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立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4 .从前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多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更。(3分)参考答案: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5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概。多情的三峡风光,热忱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更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美丽,酌情扣分)2 .填空题。三峡选自,三峡是()的总称,作者(),字()。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故渔者歌曰:3 .说明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绝多生怪柏()()至于夏水爽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猿鸣三声泪沾裳()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自三峡七百里中()4 .区分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5 .说明下列词句:重岩叠嶂: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林寒涧肃:晴初霜旦: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 .说明词语含义。略无嶂蔽曦7 .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8 .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9 .“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10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11 .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12 .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13 .理清其次段作者的写作思路。14 .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15 .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16 .探讨: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依次,而先写夏季景色。三峡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l.qutunjinxlynxios(shiZhdn9xingbnzh2 .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奉节郦道元善长北魏地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 .真、实在通“缺”,中断极高的山峰顺流而下、逆流而上飞奔的马快几消逝从、在4.假如自从有时或者即使虽然5.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凉快和安静。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假如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二、(一)6.亳无峭壁遮挡日光,这里指太阳7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8 .连和高9 .重岩叠崎,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10 .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二)11.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12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直”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方,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13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终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14 .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15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6 .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IL说明文中加点的词。(2分)阙襄12 .翻译下列语句。(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3 .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天高地厚华夏情。14 .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其次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阅读三峡,回答1114题。(共10分)11 .阙:通“缺”襄:上评分标准:(2分)每词说明各1分,“阙”多答“缺口”,“爽”多答“漫上”不扣分。12 .(1)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假如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评分标准:(4分)每句2分,重点词“虽”“奔”“自非”“亭午”“夜分”,其中答对两个得1分。13 .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评分标准:(2分)宽对即可得分,要在对联中体现三峡的特点。14 .相同点:都从侧而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亮的特点。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IL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12 .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13 .理清其次段作者的写作思路。14 .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15 .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而默写出来。16 .探讨: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依次,而先写夏季景色。二)11.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原。12.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宜”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方,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13.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终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6.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O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答案: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接受了寓情于景的写法;(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1、第一段从总体的角度描写了三峡的地貌,抓住了山的哪些特点?答:高峻和连绵两个特点2、其次段起先写水,从哪三方面描写了三峡的水势?选择了哪三个具体的事例来渲染?通过描写突出了江水哪些特点?答:从夏天的水势浩大,险恶,水流湍急三方面描写三峡的水势。运用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王命急宣,三个事例。3、文中第三段写“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结合课文,分析“趣味”主要体现在哪些事物上?素湍,绿潭,绝*,怪柏,悬泉,瀑布。4、文章最终一段描写的是三峡哪一季节的景象?这一节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答:写了三峡秋季的景色。引用渔歌是为了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隐含对劳动人民的怜悯。5、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一下三峡的山和夏季水的特点。答:三峡的山:高峻连绵,三峡夏季的水:水势浩大,水势猛烈,水流湍急6、描写秋景,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描写秋景表现了作者凄凉悲怆的心情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美的山川的无限酷爱之情,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怜悯。8、本文是怎样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请加以简要的分析。答: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分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本文的景物描写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9、本文为什么不依据春夏秋冬的来写,而是从夏、冬春写到秋?答I主要是依据三峡江水特点来选择写作依次。10、诗人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章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答:相同之处,描写对象和写作手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接受了寓情于景的写法.不同之处: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了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而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11、请发挥想象,描绘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三峡库区夏季迷人的风光,至少要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O个字)12、从前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多数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更。答: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到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拨,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遍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黄金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概。多情的三峡风光,热忱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一、字词翻译:1.目三峡七百里中(从)2.当无照处(丝亳,一点)(通缺,缺口)3.重岩叠尊(像屏障一样的山峰).4.隐天蔽日(遮挡)5.目非早午卷分(假如)(正午)(半夜)6、不见唯月(日光,这里指太阳)7.至于鱼水寒陵(上)J.涉丽!电7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9越至命急宣(有时)1。.里乘弊例风不以疾也(即.使i飞奔的马)(驾着)11.毒湍绿潭(6色)12您喊多生怪柏(极)13.淋宾向(冲荡)14.港荤峻羊(水清)(树荣)(山盍)(草盛)15.良多施味(实在)16.丽储导(连接)(延长;温痘)(怪异)17.哀替久绡(宛转)(消逝:18.故渔者歌曰(所以写三峡两岸的山长又多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垂岩叠嶂,隐天蔽日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至于夏水爽陵,沿溯阻绝。文中侧面写出夏口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F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话: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崛、怪柏、悬泉、瀑布。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赐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本段所写景物的特点是清幽秀丽。描写泉、树、山、草的四个词是清、荣、峻、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啸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立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6、为什么不依据春夏秋冬的依次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主要依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依次的。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终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依次支配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祖国山水风光的酷爱。8、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这句写出了水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这句写出了水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用什么手法写的凶险迅疾对比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怎样的时间和事物?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其特点。晴初霜旦林、涧、猿啸、回声悲寂、凄凉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依次来写?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终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文章的其次层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层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绵起伏的猿啼;文章第一层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三峡一文中描写夏天水流湍急的景象,但描写角度别出心裁。试举例加以说明。本文表现三峡水流湍急的景象,不是像一般文章接受干脆描写,而是通过侧面烘托的方法。例如:往来船只被阻断,王命急宣,船速极快等。说说下列句子各表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疾。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三峡山水的秀美。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洵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了寒秋三峡的悲寂、凄凉的气氛。E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写山高峻,示意江面狭窄一一铺垫一一夏水的迅猛第四段写三峡的秋冬的景象,和上层欢快的气氛形成显明的对比,到处覆盖着_的气氛。最终用渔歌作结尾,从侧描写了三峡的悲寂、凄凉凄凉、空旷作者描写“猿声”的作用是什么?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1 .说明词语含义。略无嶂蔽曦2 .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 .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4 .“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5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6 .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7 .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8 .理清其次段作者的写作思路。9 .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10 .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IL探讨: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依次,而先写夏季景色。答案2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3 .连和高4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5 .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6 .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7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方,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8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终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9 .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1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1 .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