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型选择题练习5参考答案.docx
练习5参考答案因果型选择题1.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仁政”观念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的神学化C.儒家思想的官学化D.君权神授观念的影响【解析】孔子地位由凡入圣,主要是因为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儒家地位提高,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故选C项;“仁政”是孟子的观点,排除A项;儒家思想神学化主要还是由于经过改造后的儒家思想官学化,排除B项;孔子并非君主,孔子地位的提高不是君权神授观念影响的结果,排除D项。【答案】C2 .下表是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据此表可知,当时选用丞相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时期功臣子外戚宗室各级属吏经学之士汉武帝5313汉宣帝41汉成帝113A.重视人才从政经历B.注重门荫,维护统治C.采用儒家思想治国D.利用宗法关系理政【解析】从表格纵向比较看,经学之士数量较多,较为稳定,故C项正确;从政经历仅在汉宣帝在位时较为重视,排除A项;门荫和血缘关系只有汉武帝时期较为重视,排除B、D两项。【答案】C3 .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日: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A.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C.彻底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政府的传统政策,材料反映的是冲击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秩序的个人观念,并不能说明当时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主要批判君主专制,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民众安心生产,恪守良知,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仍属于理学的范畴,并未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故C项错误;据材料“四民异业而同道”等信息可知他的观点对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秩序构成冲击,这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故D项正确。【答案】D4 .吴慧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中写道,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朝和清朝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的增加,玉米、甘薯种植的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吐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明清时期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生产方式的制约B.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C.高产作物传入D农业生产技术长期停滞【解析】中国古代一直以侬经济为主,长期来看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A项符合题意;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属于间接原因,B项错误;高产作物传入应该会使粮食亩产量有所增长,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A5 .下表中中国关税税率出现变动的主要原因应是货物单位1843年前的旧税率(%)1843年的新税率网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比例(%)棉花担24.195.5677.02棉纱担13.385.5658.45头等白洋布匹936.9592.53二等白洋布匹536.9586.89A.通商口岸的开放B.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C.协定关税的施行D.中国商品输出的泛滥【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843年的新税率较1843年前的旧税率减少比例是匕浪大的,这和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内容直接相关,故选C项;1843年中国关税税率出现变动与通商口岸的开放有关,但通商口岸的开放不是变动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指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与关税税率变化关系不大,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商品输出增加,但没有泛滥,排除D项。【答案】C6 .鲁迅于20世纪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和“立人”两个相关的命题,认为中国“国民性”中存在的某些严重缺陷和弱点是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所造成的。为此,他A.著文立说,批判传统道德B.倡导民主,反对封建专制C.弘扬科学,摒弃愚昧迷信I).唤醒民众,举起抗日大旗【解析】鲁迅认为中国的“国民性”出了问题他通过文学革命批判传统道德,因此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治上的问题和诉求,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问题的症结是封建思想而非迷信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鲁迅举起抗日大旗,故D项错误。【答案】A7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虽然国民党第一、二、五战区等都部署了大股部队留驻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但多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则获得了重大发展。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A.军队的武器装备不同B.游击战战略地位不同C.作战地域的分布不同D.抗战指导思想的不同【解析】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对游击队和军民关系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国民党军队战斗力日益下降,最终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武器装备、游击战战略地位和作战区域分布均不是主要原因,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8.右图是我国19522002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变化图(部分)。其中,人均国民总收入出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8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高考制度的恢复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解析】材料显示1992年后人均国民总收入快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故选D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与材料中1992年后人均国民总收入快速增长不符,排除A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不是人均国民总收入出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且与1992年的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高考制度于1977年恢复,与材料信息1992年之后人均国民总收入快速增长不符,排除C项。【答案】D9 .古罗马有“和解协议相当于已决案”一说。比如,当事人订立“不索债简约”后者债权人反悔并要求债务人给付,只要债权人具备相关免债能力,债务人可以拒绝。这表明,罗马法中的“和解”A.简化了司法程序B.与诉讼具有同等强制性C.彰显了契约精神D.更能保障公民经济权益【解析】由材料可知双方认可的“和解协议”与已决案具有同等法律效用,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重视和解协议,不是司法程序问题,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和解具有强制性的问题,B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C10.16世纪中期,英国谷物价格上涨了8倍。1495年,一个农业工人以15周的劳动就能挣得全家一年的口粮,1564年则要花40周的劳动,而到1593年,一个农业工人甚至成年累月地劳动也不能保证挣得全家一年的口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萎缩使农产品供应出现不足B.圈地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C.土地贵族对农业工人残酷压榨D.殖民掠夺加剧了货币的贬值【解析】题干关键信息“16世纪中期”“谷物价格上涨”,通过时间可以联系到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美洲金银进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加剧了货币的贬值,故选1)项,排除C项;16世纪中期,英国的农业是不断发展的,排除A项;“一个农业工人甚至成年累月地劳动”体现出了劳动积极性,排除B项。【答案】D11 .近代英国通过改革制度政治,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获得了选举权,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这次改革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C.根源于工业革命的兴起D.使工人群众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解析】根据材料“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可以判断这次改革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故C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与1832年议会改革不符。【答案】C12 .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战略经历了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转变。在尼克松主义看来,缓和并非结束冷战,缓和仅仅是一种手段,是一种方法。由此看来,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主要是因为当时A.美国霸主地位不复存在B.世界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C.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D.苏联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霸主地位衰落,在美苏争霸中,苏联的军事实力超过了美国,美国的外交战略经历了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转变,故选I)项,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美苏之间的战略态势和对策,没有涉及其他力量,也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排除B、C两项。【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