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C2.有针对医院所有医疗活动和工作流程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并落实.docx

    • 资源ID:413378       资源大小:51.29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C2.有针对医院所有医疗活动和工作流程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并落实.docx

    昌江县人民医院临床科室医院感染操纵情况风险评估科室:评估日期:年月日项目编号医院感染风险评估项目评估结果1科室既往感染率是否高于全院平均水平?是口否口2是否为外科手术科室?是口否口3时常有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是口否口4时常有患者进行导尿管插管操作。是口否口5时常有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是口否口6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检出的较多。是口否/8危重病人、长期卧床病人多。科室感捽小组是否好挥作用C是口否口否口9医护人员是否注重手卫生(手卫生依从性)。是口否口10医护人员是否注重感染患者的隔离防护措施。是口否口11洎毒隔禺制度是否洛实到位。是口令口根据以上项目评估,该科室的医院感染风险为高风险口中风的口低风险口存在主要问题:控制措施:注:17项“是”每题得1分,“否”0分;811项“是”每题“0”分,“否”每题得1分。高风险26分,中风险45分,低风险W3分昌江县人民医院ICU感染风险因素评估环境:空气消毒:通风:口2次/日口1次/日口无紫外线消毒:口2次/日口1次/日物体表面: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口1次/每班口无口2次/日口无人员管理:限制人员进出:口是口否更换衣服:口是手卫生制度落实:口好口普通口差无菌技术操作:口规范口不规范口否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危(Wei)险评估:患者体位:口平卧位口床头抬高30°气管插管适应症:口有口无气管切开适应症:口有口无经口插管:口是口否气囊压力:口20CnlHO口20CinHo以上22呼吸机管路更换频率:口2次/周口1次/周口1次/2周冷凝水及时倾倒:口是否湿化瓶每日更换:口是口否吸痰先后进行手卫生:口是口否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危(Wei)险评估插管部位铺大无菌巾:口是口否器械用敷料灭菌:口是穿刺部位:口锁骨下静脉口股静脉应急置管48小时更换:导管:口抗菌定植导管普通导管透明膜更换时间:口7天口大于7天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否口是口否D是否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危(Wei)险评估适应症:有口无会阴消毒方法:口正确集尿袋高度:口高于膀胱水平口低于膀胱水平引流系统密闭性:口好口差会阴护理:2次/日1次/日无尿管更换时间:口1次/周口1次/2周尿袋更换时间:口1次/天口1次/周口1次/2周口错误评估结果:高风险口中风险口低风险口控制措施:评估H期:评估人:科室领导:昌江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危(Wei)险因素评估区域划分:口规范口不规范人流物流:口合理口不合理入室流程:规范口不规范人员外出更衣:口是口否手术室环境因素:门户开启过多:口是口否人员走动频繁:口是口否连台手术之间消毒:口是口否空气净化系统术前30分钟启动净化空气:口是口否物体不约表面擦拭:1次/天口2次/天污染后及时处理:口是口否术前处置:备皮方式:口清洁刮毛开放性伤:口是口否外科洗手:洗手时间:口V5分钟口5分钟洗手刷、擦手巾高压灭菌:口是口否外科手消剂:口合格不合格术前住院时间:5天V5天手术时间3小时例数W术前用药:2小时用药时间V30分钟例术区皮肤消毒情况:消毒范围:口规范口不规范皮肤消毒剂:口合格口不合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穿手术衣戴手套:口是口否术野皮肤清洁干燥:是口否污染标本分开放置:口是口否手套破损及时更换:口是口否器械清洗流程:口规范口不规范器械灭菌:口合格口不合格内镜消毒:口规范口不规范外来器械清洗灭菌流程:口规范口不规范包布清洁:口是口否包布清洗:口1次/周1次/月评估结果:高风险口中风险口低风险口控制措施:昌江县人民医院新生儿室感染风险因素评估区域划分:规范口不规范入室流程:规范不规范按病种隔离:口是口否室内环境:空气消毒:通风:2次/日1次/日无消毒:口2次/日口1次/日口无物体表面:口清洁不清洁物表擦拭:1次/每班1次/天2次/天污染后及时处理:是否工作人员:限制进出:口是否更换衣服:口是口否手卫生制度落实:好普通口差无菌技术操作:口规范不规范陪护探视:限制进出:是否陪护:口有口无暖箱、蓝光箱:口清洁口不清洁使用中的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口是口否不使用时每周清洗:口是口否每一患儿出箱后箱体各部终末消毒处理:口是口否湿化水每日更换:口是口否呼吸管理:呼吸机使用适应症:有无口有创口无创管路更换频率:口2次/周口1次/周无湿化瓶、湿化水每日更换:口是口否配奶室:室内物表清洁:口是口否擦拭物表:1次/每班口2次/日1次/日无紫外线消毒:口2次/日1次/日无配奶先后洗手:口是口无戴口罩:口是口否奶具用后消毒:口是口否沐浴室:使用一次性外罩罩沐浴盆:口是口否设隔离专用浴盆:口是口否沐浴时一婴一巾一用:口是口否沐浴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口是否评估结果:高风险口中风险口低风险口控制措施:昌江县人民医院产房感染风险因素评估区域划分:口规范不规范设隔离产房:口是否更衣流程:口规范不规范人员外出更衣:是否产房环境:室内环境清洁:口是口否空气:门户过多开启:口是口否人员走动频繁:口是口否连台分娩之间消毒:口是口否物表擦拭:1次/日2次/日污染后及时处理:口是口否产前处置:有传染性疾病产妇隔离待产:口是口否隔离分娩单独处置:口是口否备皮方式:口清洁口刮毛开放性伤口:口是否外科洗手:洗手时间:口V5分钟则口5分钟手消毒剂:口合格不合格手刷、擦手巾高压灭菌:是口否生产前住院时间:口5天V5天总产程(时间):时分生产前用药:口是(药物名称一)否皮肤消毒情况:消毒范围:口规范口不规范皮肤消毒剂:口合格口不合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穿手术衣、戴手套:口是否污染标本分开放置:口是口否手套破损及时更换:口是口否脐包在有效期内:口是口否手卫生制度落实:好普通口差器械清洗流程:规范不规范器械灭菌:口合格口不合格包布清洗:1次/天1次/周1次/月没有清洗评估结果:高风险口中风险口低风险口控制措施:普通病区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评估清单目领古存在风险危(Wei)险因素重点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及易感人群)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药物、探视者、陪护者、感染源不明1、手卫生不规范2、通风、湿度、温度难以达到3、无菌物品及器械污染4、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5、职业防护不到位6、基础建设/装修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血液体液、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等。重点人群(年龄、疾病、治疗)高龄75岁、新生儿、昏迷、长期卧床、手术、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透析、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放疗、癌症、血液病营养不良、抗菌药物大量应用等病人。1、输血、吸氧、吸痰2、气溶胶及冷凝水污染、气囊上分泌物下流、呼吸器械污染、介入性操作3、低血压、缺氧、酸中毒4、留置鼻胃管5、抗菌药物应用不当6、自身菌群失调7、外科手术病人使用手术风险评估表8、其它同左高危因素(微生物、病人的易感性、环境因素、细菌的耐药性)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剂。建造流程不合理。有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1、自身其它部位有感染灶2、SST危(Wei)险指数(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定)病人术前已有23种危险因素、污染或者污秽的手术切口3、使用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呼吸机4、气管插管、气管切开5、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6、引流管儿、外病区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评估清单目标评估存在风险危(wei)险因素重点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及易感人群)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药物、探视者、陪护者、感染源不明1、医务人员着装不规范2、手卫生不规范3、通风、湿度、温度难以达到4、探视者、陪护者较多5、无菌物品及器械污染6、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血液体液、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等。重点人群(年龄、疾病、治疗)高龄75岁、新生儿、昏迷、长期卧床、手术、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透析、免疫抑制剂、激素、陆、放疗、蹄血液病营养不良、抗菌药物大量应用等病人。1、输血2、吸氧、吸痰3、低体重儿、早产儿4、低血压、缺氧、酸中毒5、留置鼻胃管6、抗菌药物应用不当7、自身菌群失调8、外科手术病人使用手术风险评估表高危因素(微生物、病人的易感性、环境因素、细菌的耐药性)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剂。建造流程不合理。有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1、环境污染2、新生儿暖箱保洁不到位,奶具、奶液、淋浴品被污染3、SSI危(wei)险指数(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定)病人术前已有23种危(Wei)险因素、污染或者污秽的手术切口4、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用呼吸机、引流管5、低体温症,皮肤不清洁;输入液体被污染6,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7、流程不全理,有汗洁污交叉ICU病区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评估清单I目标评估I存在风险I危(Wei重点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及易感人群)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药物、探视者、陪护者、感染源不明1、医务人员着装不规范,职业防护不到位2、手卫生不规范3、通风、湿度、温度难以达到4、探视者、陪护者较多5、无菌物品及器械污染6、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血液体液、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等。重点人群(年龄、疾病、治疗)高龄75岁、新生儿、昏迷、长期卧床、手术、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透析、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蜥、癌症、血液病营养不良、抗菌药物大量应用等病人。1、输血、吸氧、吸痰2、气溶胶及冷凝水污染、气囊上分泌物下流、呼吸器械污染、介入性操作3、低血压、缺氧、酸中毒4、留置鼻胃管5、抗菌药物应用不当6、自身菌群失调7、外科手术病人使用手术风险评估表8、其它同左高危因素(微生物、病人的易感性、环境因素、细菌的耐药性)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剂。建造流程不合理。有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1、ICU环境污染,洁净ICU维护不到位2、身体其它部位有感染灶3、SSI危(wei)险指数(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定)病人术前已有23种危(Wei)险因素、污染或者污秽的手术切口4、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用呼吸机、引流管5、低体温症L6、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7、输入液体被污染目标评估存在风险危(wei)险因素重点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及易感人群)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药物、探视者、陪护者、感染源不明1、医务人员着装不规范2、手卫生不规范,职业防护不到位3、通风、湿度、温度难以达到4、探视者、陪护者较多5、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有章不循6、无菌物品及器械污染;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7、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不规范8、产妇有原发感染性疾病9、未定期对环境卫生学和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检测10、建设/装修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血液体液、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等。重点人群(年龄、疾病、治疗)高龄75岁、新生儿、昏迷、长期卧床、手术、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透析、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放疗、癌但血液病营养不良、抗菌药物大量应用等病人。1、输血、吸氧、吸痰2、低血压、缺氧、酸中毒3、产妇营养不良、基础病、免疫功能低下、使用激素4、抗菌药物应用不当5、产妇手术外科手术病人使用手术风险评估表高危因素(微生物、病人的易感性、环境因素、细菌的耐药性)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剂。建造流程不合理。有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1、流程不全理,有洁污交叉2、环境保洁措施不到位3、产房无保暖设施4、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用呼吸机、引流管5、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6、产妇胎盘、死婴处理不规范7、产妇有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8、空气消毒机、紫外线消毒设备无定期维护和监测,对各通风滤网末保洁目标评估存在风险术前危(wei)险因素术中危(wei)险因术后危(vei)险重点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及易感人群)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药物、探视者、陪护者、感染源不明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血液体液、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等。1、患者皮肤准备(沐浴、去除毛发)2、手术人员的口、鼻、手3、血糖控制4、肠道准备5、手卫生6、吸烟素1、手术室人员着装2、无菌技术操作:手术衣及铺单,手术部位消毒3、手术器械及物品:手术缝线、手套、切口贴膜4、手术技巧:止血效果不佳、死腔形成等5、手术时间6、器械灭菌质量因素1、切口维护:无菌技术、更换敷料、保持清洁2、引流3、手卫生重点人群(年龄、疾病、治疗)高龄>75岁、新生儿、昏迷、长期卧床、手术、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透析、免疫抑制剂、缄、W>fet癌症、血液病营养不良、抗菌药物大量应用等病人。1、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2、患者教育(围手术期浮现生理、心理反应)3、其它同左7、手卫生、职业防护1、术中出血量2、输血3、吸氧4、手术部位的无异物植入1、术后营养2、抗菌素应用不合理高危因素(微生物、病人的易感性、环境因素、细菌的耐药性)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剂。建造流程不合理。有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1、手术室环境控制不达标2、洁净手术室维护不到位3、身体其它部位有感染灶4、SSI危(wei)险指数(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定)病人术前已有23种危(Wei)险因素、污染或者污秽的手术1、环境控制2、保温3、电刀4、切口引流5、切口闭合方法6、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呼吸机7、气管插管、气管切开1、环境保洁不到位2、医疗废物管理不到位3、各类管道的维护不到位5、其它同左昌江黎族县人民医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Wei)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有关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和标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各相关科室应当高度重视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Wei)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强化安全意识,明确并落实各部门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职责,加强监管力度。针对医院感染的易感特点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切实从管理及技术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一、加强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内镜诊疗中心(室)、消毒供应中心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贯彻落实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健全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落实各项措施。1、开展重症监护病人、新生儿病室、手术部位综合性目标性监测,重点关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使用呼吸机和特殊手术的患者(如:出血量多、污染伤口等)的患者。2、对开展目标性监测的科室,院感专职人员定期下临床科室督查,进行现场指导,定期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监督。3、加强对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符合要求。4、要求重点部门的质控医生和质控护士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对本科室易感因素的监控。二、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1、加强手术器械、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各科室和部门在工作中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其他侵入性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2、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3、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从而切断传播途径,达到防止交叉感染的目的,定期抽查物品进行清洗效果和细菌学监测。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泛博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注射、插管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技术时,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避免因医务人员行为不规范导致患者发生感染,降低因医疗用水、医疗器械和器具使用及环境和物体表面污染导致的医院感染。4、院感办人员不定时到临床及相关部门督查医护人隔离消毒、无菌技术操作及手卫生执行落实情况。三、加强重点部门、重点部位、及关键环节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加强重点部门(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内镜诊疗中心(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等)以及关键环节(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等)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感染病例。1、加强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工作。对危重病人、感染病人做到有样必查,对感染病例力求做到病原学检查及抗菌药物敏感实验,合理使用抗生素。2、对手术部位进行目标性监测,要求对每一手术病人填写手术切口感染登记表,院感办人员与管床医生共同协助,对手术部位进行监测,催促换药、侵袭性穿刺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以及无菌物品的正确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时采取防控措施。3、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目标性监测,要求感控护士每天填写新生儿住院日志,及时掌握新生儿感染情况和感染高危因素,有效控制新生儿感染的发生。4、重点关注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患者、频繁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后患者等易感的重点人群。院感专职人员定期到临床查看病历,了解科室的重点院感人群,催促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过程中,加强观察,合理治疗,避免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四、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特殊是对重点部门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强化防控意识,加大对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及隔离等措施的落实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能力和处置能力,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医院感染办公室2022年4月8日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控制制度1、建立并落实控制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2、严格掌握留置血管内导管的指征,必须时使用,并及早拔除。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3、医务人员应掌握有关血管内导管的使用、穿刺技术、维护以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接受相关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4、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5、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选择合适的导管、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6、妥善固定导管,妥善处置穿刺部位皮肤,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当覆盖纱布或者覆膜变湿、污染时应及时更换;7、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输液管更换频率不宜过勤,除非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住手输液后时才更换。8、应用生理盐水或者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9、开展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监测(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与反馈。密切观察病情,一旦浮现感染征兆,应即将拔除导管,严禁原位更换导管。10、积极治疗和处理患者原发感染病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留置血管内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医疗操作技术。置管后的患者存在发生感染的危(Wei)险。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Wei)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因此,应针对危(Wei)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置管时。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手套污染或者破损应当即将更换。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方法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6、患用肿、湿疹等皮肤病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二)、置管后。1、应当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2、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者敷料浮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即将更换。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者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者含碘伏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5、告知患者在沐浴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者浸入水中。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住手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者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浮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及早拔除导管。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殊是不应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Wei)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Wei)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Wei)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因此,应当针对危(Wei)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子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二)、置管时。1、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妥帖,不会脱出。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三)、置管后。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者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采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采集容器。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5、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者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者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6、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者冲洗尿道口。7、患者沐浴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者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即将更换导尿管。9、患者浮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及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制度1、建立落实并预防和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3、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对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5、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外置管路、雾化器等附件应达到灭菌或者高水平消毒;并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呼吸机管路避免频繁更换(普通情况下每周更换一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集水器应处于管路最低处,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6、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储水,应24小时更换。7、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份泌物吸入。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8、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手术病人术前应戒烟,术后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及早起床活动,避免使用镇静剂。9、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先后应洗手或者进行手消毒。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对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戴防护面罩,必要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10、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一)、舟、痈、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2、避免皮肤破损;避免磨擦皮肤,防止被汗、大小便污渍等浸润皮肤;选择适宜的时机和方式进行术前皮肤准备。3、积极治疗皮肤病,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防止继发感染。4、对住院的危重症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勤翻身,防止褥疮产生。5、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等。(二)、新生儿皮下坏疽1、新生儿护理应手法轻柔,更换尿布、内衣时要防止损伤皮肤。2、尿布应柔软,勤于更换。保持婴儿皮肤干燥,时常更换其体位,以防局部长期受压。3、做好产房和婴儿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控制感染源。(三)、褥疮1、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勤翻身,保护骨隆起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2、避免潮湿、磨擦及排泄物刺激。3、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易发生褥疮的病人应时常检查受压部位。4、增加营养摄入,增强体质。(四)、烧伤感染1、积极处理创面,加强感染监控,注重感染早期症状,及早采取措施,便于终止其进一步发展。2、减少外源性的感染源,采取适宜的隔离方式,注意妥善保护创口,及时更换渗湿的敷料,加强环境卫生和手卫生等,阻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3、减少内源性的感染源,采用营养支持等综合手段调整全身状况,保护各脏器功能。4、控制耐药菌传播,合理规范应用抗菌药物,严格遵从手卫生,规范无菌操作等。

    注意事项

    本文(C2.有针对医院所有医疗活动和工作流程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并落实.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