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城镇给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质量验收记录、原位固化内衬管壁密实性、改性聚脲涂层厚度、闭气法试验.docx
-
资源ID:407343
资源大小:133.80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云南省城镇给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质量验收记录、原位固化内衬管壁密实性、改性聚脲涂层厚度、闭气法试验.docx
附录B: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B.0.1无B.0.2CIPP内衬施工前管道检查记录应按表B.0.2填写。表B.0.2CIPP内衬施工前管道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路段修复管段编号修复施工长度修复施工管径内衬设计厚度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序号管道修复前检查项目施工前管道内部要求I本规程第4.1.1条施工前,对原有管道内部情况进行复查。2本规程第4,1.1条预处理后的原有管道内应无沉积物、垃圾及其他障碍物、不应有影响施工的积水,原有管道内不应有渗水现象3本规程第4.1.2条变形严重、接头错位严重的管道应按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预处理4本规程第4.1.3条漏水严重的原有管道,应对漏水点进行止水或隔水处理。5施工前管道内检测发现结构性缺陷施工单位自检情况(盖章)施工员:技术负责人:日期:监理单位检查验收情况(盖章)现场监理: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盖章)建设单位检查验收情况建设方代表:日期:B.0.3CIPP树脂浸渍软管检查记录应按表B.0.3填写。表B.0.3CIPP树脂浸渍软管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路段修复管段编号修复施工长度修复施工管径内衬设计厚度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序号软管外观检查项目软管浸渍质量要求I本规程第6.2.2条软管的长度应大于待修复管道长度,软管直径的大小应保证在固化后能与原有管道内壁紧贴在一起2本规程第6.2.2条多层软管各层接缝处应错开、接缝连接应牢靠3本规程第6.2.3条软管应在抽成真空状态下充分浸渍树脂,且不得出现干斑或气泡4本规程第6.2.3条湿软管应根据气温和运输距离等情况确定保存和运输方法,宜保存在不高于20的环境中,运输过程中应全程冷藏密封运输。5测量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软管厚度实测值6厚度检测(mm)>t,宜为(1.1-1.3)tOmIOm20m30m40m50m60m70m8()m90mIOOmI1.Om120m130m140m150m160m170m施工单位自检情况(盖章)施工员:技术负责人:日期:监理单位检查验收情况(盖章)现场监理: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建设单位检查验收情况(盖章)建设方代表:日期:修复管段编号修复施工长度修复施工管径内衬设计厚度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序号检查项目施工情况1本黑曜第6.3.1条或第6.4.1条翻转压力应控制在使软管充分扩展所需最小压力和软管所能承受的最大内部压力之间,同时应能使软管翻转到管道的另一端点2本规程第6.3.1条或第6.4.1条翻转完成后,湿软管伸出原有管道两端的长度宜大于O5m3本规程第6.3.2条或第6.4.2条固化温度应均匀升高,固化所需的温度和时间以及温度升高速度应参照树脂材料说明书的规定,并应根据修复管段的材质、周围土体的热传导性环境温度、地下水位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4本夫6.3.36.4.3条应先将内衬管的温度缓慢冷却至一定温度,热水固化宜为38C;蒸汽固化宜为455固化温度实测值(60min记录一次)123456789IO11121314151617181920施,单位自检情况(盖章)施工员:技术负责人:日期:监理单位检查验收情况(盖章)现场监理: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工程名称施工路段建设单位检查验收情况(盖章)建设方代表:(签章)日期:B.0.4CIPP内衬管翻转固化冷却过程检查记录应按表B.0.4填写。表B.0.4CBPP内衬管翻转固化冷却过程检查记录表B.0.5紫外光原位固化法过程检查记录应按表B.0.5填写。表B.0.5紫外光原位固化法过程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路段修复管段编号修复施工长度修复施工管径内衬设计厚度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序号检查项目施工情况1本规程第7.3.8条拉入内衬软管的速度宜控制在6mmin8mmin2本规程第7.3.8条湿软管拉入过程中承受的允许最大拉力应符合本规程表7.3.8-1的规定3本规程第7.3.8条湿软管两端端口伸出原有管道的长度应符合本规程表738-2的规定4本规程第7.3.10条压力应按湿软管内衬制造商所给出的参数表(管径/壁厚/压力)采用。压力达到参数表压力时,应保持不少于Iomin5每施工段记录拉入长度(m)扩展压缩空气压力(MPa)湿软管固化温度(eC)湿软管固化时间(min)湿软管固化压力(MPa)紫外光灯巡航速度(m/min)内衬管冷却温度()内衬管冷却时间(min)内衬管冷却压力(MPa)施工单位自检情况(盖章)施工员:技术负责人:日期:监理单位检查验收情况(盖章)现场监理: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建设单位检查验收(盖章)建设煤:(签章)日期:情况B.0.6CIPP内衬固化后管道检查记录应按表B.0.6填写。表B.0.6CIPP内衬固化后管道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路段修复管段编号修复施工长度修复施工管径内衬设计厚度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序号检查项目质量情况1本规程第6.5.6条内衬管表面应光洁、平整,无局部划伤、裂纹、磨损、孔洞、起泡、干斑、褶皱、拉伸变形和软弱带等影响管道结构、使用功能的损伤和缺陷。2本规程第6.5.9条内衬管端头应切割整齐3本规程第6.5.5条内衬管的壁厚检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GB/T8806的有关规定执行,壁厚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4本规程第6.5.5条按现行国家标准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阳B“8806的有关规定,在每个选定的被测截面上,沿环向均匀间隔至少6点进行壁厚测量5测量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内衬固化管端部断面环向厚度测量值端部1端部2123456123456厚度检测>t6修复后管道功能性检查管道修复后,按本规程要求进行严密性试验,并满足本规程要求。施工单位自检(盖章)施工员:技术负责人:日期:情况监理单位检查验收情况(盖章)现场监理: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建设单位检查鳏情况(盖章)建设方代表:日期:B.0.7无B.0.8无B.0.9螺旋缠绕法分项工程(验收批)质量验收记录应按表B.0.9填写。表B.0.9螺旋缠绕法分项工程(验收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路段修复管段编号修复施工长度修复施工管径内衬设计厚度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序号检查项目质量情况1本规程第10.4.2条带状型材和钢带的外观、性能符合本规程和设计文件的规定2本规程第10.4.2条管道的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3本规程第10.4.2条管道内不得有滴漏和线流现象4本规程第10.4.3条管道内应线形平顺,不得出现纵向隆起、环向扁平和其他变形情况5本规程第10.4.3条管道环形间隙封堵严密,注浆充满度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6本规程第10.4.3条注浆充满度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7修复后管道功能性检查管道修复后,按本规程要求进行严密性试验,并满足本规程要求。施工单位自检情况(盖章)施工员:技术负责人:日期:监理单位检查验收情况(盖章)现场监理: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建设单位检查验收情况(盖章)建设方代表:日期:B.0.10水泥基材料喷筑法修复管道检查记录应按表BO1.O填写。表B.0.10水泥基材料喷筑法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路段修复管段编号修复施工长度修复施工管井径内衬设计厚度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序号检查项目质量情况I本规程第10.3.1条水泥基材料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质量保证资料齐全2本规程第8.3.2条施工现场按要求制作试块3本规程第8.3.10条内衬平均厚度满足设计要求4本规程第8.3.10条修复后内衬表面规整,无明显渗水,不得有滴漏、线漏等现象;流槽平顺、管口与井壁结合严密5修复后管道功能性检宣管道修复后,按GB50268规程要求进行严密性试验,并满足本规程要求施工单位自检情况(盖章)施工员:技术负责人:日期: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检查验收情况(盖章)现场监理: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年月日(盖章)建设方代表:日期:年月日BO1.1.不锈钢快速锁法施工及验收记录应按表B.0.11-1-B.0.11-3填写。表B.0.11-1不锈钢快速锁法修复施工前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路段修复管段编号修复施工点数管道材质修复施工管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序号管道修复检查项目施工前管道内部要求1本规程第4.1.1条原有管道内应无沉积物、垃圾及其他障碍物,不应有影响施工的积水和渗水现象2本规程第4.1.1条待修复部位及其前后0.5m范围内管道内表面应洁净,无附着物、尖锐毛刺和凸起物3施工前管道内检测发现结构性缺陷施工单位自检情况施工方(签章)日期:监理单位检查验收监理方(签章)日期:情况建设单位检查验收建设方(签章)日期:情况表B.0.11-2不锈钢快速锁法施工过程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路段修复管段编号修复施工点数修复管段编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序号管道修复检查项目施工情况1本规程第16.4.1条不锈钢快速锁技术参数应符合本规程第16.2节和设计文件的规定2本规程第16.4.2条修复位置正确,不锈钢快速锁安装牢固3本规程第16.4.3条原有缺陷应完全被修复材料覆盖,已修复部位不得漏水、渗水施工单位自检情况施工方(签章)日期:监理单位检查验收情况监理方(签章)日期:建设单位检查验收情况建设方(签章)日期:工程名称施工路段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序号分项名称原管径(mm)设计点数(处)实测管径(mm)实修点数(处)施工单位检查评定验收意见12345678质量控制资料安全和功能检验(检测)报告感官质量验收验收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年月日监理单位项目总监:年月日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年月日B.0.12点状原位固化法施工及验收检查记录应按表BO1.21.B.0.123填写。表B.0.12-1点状原位固化法施工前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路段修复管段编号修复施工点数修复施工管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序号管道修复检查项目施工前管道内部要求1本规程第4.1.1条预处理后的原有管道内应无沉积物、垃圾及其他障碍物、不应有影响施工的积水,原有管道内不应有渗水现象2本规程第4.1.1条原有管道待修复部位及其前后500mm范围内管道内表面应洁净,无附着物、尖锐毛刺和凸起物3施工前管道内检测发现结构性缺陷施.单位自检情况施工方(签章)日期:监理单位检查验收情况监理方(签章)日期:建设单位检查验收情况建设方(签章)日期:表B.0.12-2点状原位固化法施工过程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路段修复管段编号修复施工点数修复管段编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序号管道修复检查项0施工情况1本规程第17.2.1条软管织物浸渍完成后,应立即进行修复施工,否则应将软管保存在存储温度以下,并不应受灰尘等杂物污染2本规程第17.3.1条点状原位固化法的内衬管的长度应能覆盖待修复缺陷,且轴向前后应比待修复缺陷长不应小于20Omm3本规程第17.3.2条通过小车将湿软管软管运送到待修复位置;作业人员无法进入管道时,应采用CCTV实时监测、辅助定位4本规程第17.3.3条气囊内气体压力应保证软管紧贴原有管道内壁,并不得超过软管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修复过程中每隔15min对气囊内气压进行记录,压力应控制在0.08MPa0.20MPa范围5本规程第17.3.3条固化完成后应缓慢释放气囊内的气体。如果采用加热固化法,应先将气囊内气体或水的温度降到38C后,然后缓慢释放气囊内的气体或水施工单位自施工方(签章)日期:检情况监理单位检查验监理方(签章)日期:收情况建设单位检查验建设方(签章)日期:收情况表B.0.12-3点状原位固化法修复后管道验收表工程名称施工路段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分项名称原管径(mm)设计点数(处)实测管径(mm)实修点数(处)施工单位检查评定验收意见质量控制资料安全和功能检验(检测)报告感官质量验收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年月日验收单位监理单位项目总监:年月日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年月RB.0.14热塑成型法修复管道检查记录应按表BO1.4填写。表B.0.14热塑成型法修复管道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路段管段编号修复施工长度修复施工管径内衬设计厚度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序号检查项目质量情况1本规程第8316.6条安装前管道外观热塑成型内衬管表面应光洁、平整,无局部划伤、裂纹、磨损、孔洞、起泡、干斑、褶皱、拉伸变形和软弱带等影响管道结构、使用功能的损伤和缺陷。2本规程第8.3.16.6条安装后管道内壁1 .无裂缝、孔洞、干斑、脱落、灼伤点、软弱带和可见的渗漏现象;2 .内壁顺滑,无明显的环形褶皱:3 .内衬管两端与原有管道间的环状空隙密封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密封良好。3本规程第8.3.16.6条与原管道贴合性能修复后内衬管道应保证和原管道紧密贴合,修复后CCTV检测结果应与原管道内部几何形状相符。4测量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按现行国家标准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GB/T8806的有关规定,对管材在安装前或安装后测量123456厚度检测t5修复后管堵功能性检查管道修复后,按GB50268规范的要求进行严密性试验,并满足本规程要求施工单位自检情况(盖章)施工员:技术负责人:日期:年月日监理验收情况(盖章)现场监理: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年月日建设验收情况(盖章)建设方代表:日期:年月日B.0.15高分子材料喷涂法修复管道检查记录应按表BO1.5填写。表B.0.15高分子材料喷涂修复后管道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路段管段编号修复施工长度修复施工管径内衬设计厚度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序号检查项目质量情况1本规程第8.3.17.3条基层表面处理1 .待喷涂基层混凝土与旧基层紧密贴合,无空鼓、无硬突起,阴角和阳角处的过度宜平顺;2 .基层喷涂前,基层表面温度应5°C(不同材料的要求可能有差别),并采用轴流通风机强制通风;3 .基层涂料处理后基层表面无孔洞、无裂缝、无划伤、无灰尘沾污、无异物,细部构造处的基层表面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的规定。2本规程第&3.17.5条管道线形应和顺,接口、接缝应平顺,新老管道过渡应平缓;管道内无明显湿渍3本规程第8.3.17.13条修复更新管道的检查井及井内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无渗漏水现象4本规程第8.3.17.9条高强度材料涂层应连续、无漏涂,无空鼓、无剥落、无划伤、无龟裂、无异物。气泡直径不得大于ICm,成膜材料每平米内包含的上述气泡不得超过5个5测量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高强度高分子材料喷涂厚度按本规程第8.3.17.3要求测量123厚度检测e设计图示数值6修复后管道管道修复后,按GB50268要求进行严密性试验,并满足本规程要求。功能性检查施工单位白检情况(盖章)施工员:技术负责人:日期:年月日监理验收情况(盖章)现场监理: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年月日建设验收情况(盖章)建设方代表:日期:年月日附录I)原位固化内衬管壁密实性试验方法D.0.1试样应从现场已固化内衬管上截取。D.0.2测试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测试应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温度应为21°C25;2每施工段应取1个试样检测,每个样品的试验点数不应少于3个;3样品在检测前应在测试环境中至少放置4h;4检测介质应为染色饮用水,不应含松弛剂。D.0.3样品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薄膜或涂层是内衬管道的一部分时,不得破坏内衬表面的涂层;2当薄膜或涂层不是内衬管道的一部分时,应进行下列操作:1)应采用游标卡尺精确材料薄膜或者涂层厚度;2)在样品上切割10个相互垂直的切口,形成尺寸为4mm×4mm的网格;3)可采用相关辅助器材,控制切割厚度;4)样品在指定的检测环境中储存至少4hoD.0.4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试系统(图D.0.4)中,应形成外侧受负压的状态;2检测面积的直径应为45mm±5mm;3检测使用的染色饮用水应放置在样品内侧;4检测压力应为0.05MPa(允许误差为±2.5kPa);5检测时长应为30mino图D.0.4管壁密实性试验装置示意图1一橡皮泥;2染色饮用水;3CIPP试样;4透明玻璃瓶;5气管;6抽气装置D.0.5测试时间结束后,每个样品的3个检测点上,均无测试介质渗透至玻璃瓶中,则应判断测试通过,否则不予通过。附录E:超声波法检测改性聚朦涂层厚度E.0.1改性聚掘涂层厚度可采用超声波涂层测厚仪进行无损检测。E.0.2超声波涂层测厚仪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厚仪应包括带数显功能的主机、探头、校正材料、耦合剂,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2仪器的量程、精度和使用条件应满足排水管渠基层和作业环境要求。3耦合剂应符合仪器生产厂家要求。4仪器应进行计量检定并合格,且在其使用期内。E.0.3现场测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喷涂双组分改性聚胭应按每IOOm2作为一个检验批,不足IOOm2的应按一个检验批计;对于检查井修复则应按照每5座检查井作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座的应一个检验批计。2测点应随机确定,但测点离管井口端部(或井底部、井内侧壁)的水平或垂直距离应不小于200mmo3待测涂层表面应平整、干净,不得有灰尘、油污。E.0.4现场检测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前应用已知厚度的改性聚服涂层现场校准仪器,并在待测部位涂超声波耦合剂。2检测时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安装并操作仪器。3应以合适、恒定的力将探头垂直压在待测部位表面,每个测点应重复读数3次。E.0.5每处检测点应以3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处的测量值;每一检验批次应以5次检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涂层厚度的检测值。附录F:闭气法试验FO1.将进行闭气检验的排水管道两端用管堵密封,然后向管道内填充空气至一定的压力,在规定闭气时间测定管道内气体的压降值。检验装置如图F.0.1所示。图F.0.1排水管道闭气检验装置图I-膜盒压力表:2气阀;3管堵塑料封板;4-压力表:5力充气嘴;6一混凝土排水管道:7空气压缩机:8温度传感器;9一密封胶圈;Io-管堵支撑脚F.0.2检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闭气试验的排水管道两端管口与管堵接触部分的内壁应进行处理,使其洁净磨光;2调整管堵支撑脚,分别将管堵安装在管道内部两端,每端接上压力表和充气罐,如图0.1所示;3用打气筒向管堵密封胶圈内充气加压,观察压力表显示至0.050.20MPa,且不宜超过0.20MPa,将管道密封;锁紧管堵支撑脚、将其固定;4用空气压缩机向管道内充气,膜盒表显示管道内气体压力至3000Pao关闭气阀,使气体趋于稳定。记录膜盒表读数从300OPa降至200OPa历时不应少于5min;气压下降较快,可适当补气;下降太慢,可适当放气;5膜盒表显示管道内气体压力达到200OPa时开始计时,在满足该管径的标准闭气时间规定(见本规程表8.10.12.1),计时结束,记录此时管内实测气体压力P,如PN1500Pa则管道闭气试验合格,反之为不合格;管道闭气试验记录表见表F.0.2;表F.0.2工程名称施工单位起止井号一号井段至一号井段共m管径0mm管接口种类试验日期试验次数第一次共一次环境温度标准闭气时间(S)>1600mm管道的内压修正起始温度TI(S)终止温度T2(S)标准闭气时间的管内压力值P(Pa)修正后管内气体压降值AP(Pa)检验结果施工单位:试验负责人: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记录员:建设单位:0.3漏气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堵密封胶圈严禁漏气。不合格时修理图0.2管道闭气检验工艺流程图检查方法:管堵密封胶圈充气达到规定压力值2min后,应无压降。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检查和进行必要的补气。2管道内气体趋于稳定过程中,用喷雾器喷洒发泡液检查管道漏气情况。检查方法:检查管堵对管口的密封,不得出现气泡;检查管口及管壁漏气,发现漏气应及时用密封修补材料封堵或作相应处理;漏气部位较多时,管内压力下降较快,要及时进行补气,以便作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