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说题课件.ppt
说 题 比 赛,(14分)二甲醚(DME)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反应I:CO(g)+2H2(g),CH3OH(g)H 1,CH3OCH3(g)+H2O(g)H 2,CH3OCH3(g)+H2O(g)H 3,回答下列问题:,反应II:2CH3OH(g),反应III:2CO(g)+4H2(g),相关反应在不同温度时的平衡常数及其大小关系如下表所示,原 题 重 现,(1)反应I的S 0(填“”或“”);反应II的平衡常数 表达式为,反应III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3)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反应I(按物质的量比:n(CO):n(H2)=12)中压强为0.1 MPa和5.0 MPa下CO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计算压强为0.1 MPa、温度为200时,平衡混合气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是。,原 题 重 现,反应发生,所以能提高CH3OCH3的产率,原因是。,(4)反应III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判断t2时改变的条件是 或。若t4扩大容器体积,t5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浓度,请在上图中画出t4-t6的变化曲线。,2014年宁波市二模第27题,2014年宁波市二模第27题,(1)反应I的S 1分 0(填“”或“”);反应II的平衡常数 表达式为 2分,反应III是 2分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3)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反应I(按物质的量比:n(CO):n(H2)=12)中压强为0.1 MPa和5.0 MPa下CO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计算压强为0.1 MPa、温度为200时,平衡混合气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3分。,考 点 梳 理,反应发生,所以能提高CH3OCH3的产率,原因是 2分。,(4)反应III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判断t2时改变的条件是 1分 或 1分。若t4扩大容器体积,t5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浓度,请在上图中画出t4-t6的变化曲线。2分,熵变,化学平衡常数,焓变,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考试说明和学科指导意见,了解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种因素;,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焓变和反应热等概念,知道熵变的概念;,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盖斯定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和表示方法,知道某一反应物转化率的含义,能够利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会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及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1)反应I的S 1分 0(填“”或“”);反应II的平衡常数 表达式为 2分,反应III是 2分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3)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反应I(按物质的量比:n(CO):n(H2)=12)中压强为0.1 MPa和5.0 MPa下CO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计算压强为0.1 MPa、温度为200时,平衡混合气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3分。,能 力 考 查,反应发生,所以能提高CH3OCH3的产率,原因是 2分。,(4)反应III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判断t2时改变的条件是 1分 或 1分。若t4扩大容器体积,t5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浓度,请在上图中画出t4-t6的变化曲线。2分,二,提取、分析、整合、计算,辨 认、分 解 能 力,解释、表达,提取、整合、解释,2014年宁波市二模第27题,学 情 分 析,2014年宁波市二模第27题,1,2,1,气体分子数减少,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 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对于任一可逆化学反应 mA+nBpC+qD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讲 解 试 题,1,2,1,气体分子数减少,反应III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由盖斯定律可得,反应=2反应+反应,H3=H22H1,平衡逆向移动,放热,讲 解 试 题,答案:此反应消耗了H2O(g)有利于反应II、III正向移动;同时此反应生成了H2,有利于反应I、III正向移动。(每点1分,共2分),讲 解 试 题,(3)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反应I(按物质的量比:n(CO):n(H2)=12)中压强为0.1 MPa和5.0 MPa下CO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计算压强为0.1 MPa、温度为200时,平衡混合气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是。,P增大,平衡往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右移,则CO的转化率增大,0.5,CH3OH(g)CO(g)+2H2(g)始:1mol 2mol 0mol 变:0.5mol 1mol 0.5mol 终:0.5mol 1mol 0.5mol,即:w(CH3OH)=0.5/(0.5+1+0.5)100%=25%,讲 解 试 题,(4)反应III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判断t2时改变的条件是 或。若t4扩大容器体积,t5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浓度,请在上图中画出t4-t6的变化曲线。,升高温度,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指导解答同类题的关键,2014年宁波市二模第27题,拓 展 反 思,如:2011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中的第27题:,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A,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_。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H_0,熵变S_0(填、或)。(2)已知: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计算25时,06min氨基甲酸铵水解 反应的平均速率_。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速率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拓 展 反 思,如:2013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中的第27题:,(1)H3与H1、H2之间的关系是:H3。,H3 0(填、或)。在T1T2及T4T5二个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呈现如图1所示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反应在温度为T1时,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如图2所示。当时间到达t1时,将该反应体系温度上升到T2,并维持该温度。请在图中画出t1时刻后溶液的pH变化总趋势曲线。,拓 展 反 思,审题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表达不规范;,提取图表信息和总结规律能力不强。,抓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从图表中接受、吸收、整合化学 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迅速审题的能力,规范的答题习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效率,注重解题方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