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深入学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感想.docx
-
资源ID:1909932
资源大小:13.9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年轻干部深入学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感想.docx
年轻干部深入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聚焦“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投身于“三农”工作的年轻干部,我深受启发,结合总书记提出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对文件中的新提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未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充满信心,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主攻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一、常下农田,方知农业基础稳固要从“根、技、制”处着手。(一)固“根”,耕地红线要一守到底耕地是农业的根基,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必须严格落实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政策,将各类耕地占用都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工持续整治“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违法行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同时,加大对耕地质量提升的投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二)兴“技”,科技应用要一以贯之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一招,更是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随着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应用,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将产生深刻变革。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三)优"制”,支持体系要一如既往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补贴等,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益。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提高主产区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支持力度,保障农民合理收益。严厉打击农产品走私等违法行为,维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秩序,确保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加强农产品价格监测和预警,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保障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二'常走农道,方知农村和谐稳定要在“治、文、安”中着力。(一)强“治”,找准基层治理的支点乡村治理是农村和谐稳定的基石。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丰富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管理的形式和渠道,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持续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减轻基层干部负担,提高乡村治理效率。扎实开展对村巡察,强化对农村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政治生态。(二)厚“文”,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创新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加强乡土文化能人扶持,引导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弘扬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挖掘宗祠文化中的积极元素,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三)保“安”,维护农村社会安稳的局面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农村发展的前提。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农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推进“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加强农村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三'常进农门,方知农民安居乐业要往“业、服、保”上着笔。(一)旺“业”,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产业兴旺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基础。立足县域资源优势,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紧密联合与合作,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二)提“服”,撑直农民的“腰杆子”优质的公共服务是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进一步提升帮扶精准性和时效性,减轻农民负担,有效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加强农村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让农村老人安享晚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三)稳“保”,夯实农民的“鞋底子”稳定的就业和完善的社会保障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底线。加强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持续强化就业帮扶,扎实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就业。优化农村创业环境,落实好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农民工就地创业。提高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保障水平,加强对农村残疾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帮扶,织密织牢农村社会保障网。1195个村划分为“城郊型、资源型、农业型、山区型”4种类型,围绕党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基层治理、村集体收入等分类对应不同分值,采取“每月跟踪评、季度观摩评、年底述职评”的方式全县排名通报。将政治坚定、敢于担当的65名村干部评为乡村振兴“领头雁”,对考评位次靠后、心不在焉、多次提醒不见起色的55名村干部果断调整,真正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坚持提高待遇,增添工作动力。着眼增强村干部荣誉感、获得感与幸福感,破解关怀力度不够等难题,成立专题工作组,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财政、民政、农业等部门配合,统筹推进“畅通晋升录用渠道、建立报酬增长机制、全额落实医保和养老金、全覆盖家访解难题”4项行动,逐项督促薪酬分配、荣誉分配、福利分配等基础工作落实。做活培养链,锤炼”能干事会干事”的过硬本领。农村干部能力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是新形势下农村发展破题解题的关键。着眼更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需要,依托基层党校开展培训、帮带、比赛等多元化干部培养,深入实施农村干部赋能提升计划,全面提升村干部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本领。开展“订单化”专题培训。在做实党的理论教育基础上,定期征集村干部培训需求,区分不同特点和短板弱项,研判确定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12项专题培训。推动“理论+案例+现场”教学融合,指导乡镇党校依托党性教育基地和重点项目现场,打造红色传承、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乡村治理4条实训精品路线,从镇街“一把手”、业务骨干、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等基层干部中聘请32人担任现场讲解员,负责情景模拟等沉浸式教学课程讲解,确保授课内容听得懂、学得会。实施“项目化”结对帮带。探索常态化结对帮扶,以全程指导提升村干部素质能力。依托乡镇党校场所,成立“头雁书记工作室”,择优选拔村党支部书记为工作室主任,并配备党校教师、法律顾问等人员,协助开展帮扶。工作室每年从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中筛选年轻村干部结对帮带,并帮助壮大集体经济、矛盾纠纷化解等攻坚项目,加快年轻村干部成长。搭建“实战化”比武擂台。坚持以赛促教促学,定期组织村干部开展“擂台比赛”活动,巩固培训实效。以镇街为单位组织考核位次相近、岗位相同的村干部,按照“实地观摩一履职汇报一现场质询一集中评议一授奖亮相一整改提升”流程,推动村干部亮工作承诺、晒工作进展、比工作成效、评工作实效。同时,纪检、政法、农业等部门每月派发工作进度清单,与述职相互对应,进行综合排序。对排名靠前、表现优秀的村干部授予“擂主奖”等称号。锻造监督链,倡树“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客观需要。围绕充分发挥农村干部队伍作用,以铁的纪律要求锻造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链条。健全事前预警教育机制。出台村干部“十不准”行为准则,建立农村干部廉政档案,通过来电、调研、谈话等多种渠道,动态记录村干部履职情况,对出现负面问题的村干部,根据严重程度给予“红黄牌”预警提醒,规范日常履职行为。每年开展农村干部廉政警示教育全员轮训,充分提炼莒县岳家村“公心文化”的干事创业精神,建设营县“公心馆”教育基地,设置乡村讲堂、村集体发展案例、警示教育视频等多个教学模块,通过身边的正反面典型案例引导村干部公正履职、清白做人。健全事中审查叫停机制。系统梳理引发村级矛盾频发多发的共性问题,坚持从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加强小微权力监督、深化“三务”公开等基础工作入手,制定从严加强村干部管理监督若干措施,细化明确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财务收支联审联签等20条具体规定,构建村干部长效监督约束机制。建立村级重大事项和村级资金全覆盖审查制度,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叫停,坚决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生。健全事后重点监督机制。建立重点村提级监督管理机制,整合纪检、巡察、公安等日常监督检查力量,成立村级事务巡回监察组,定期下沉到村实地了解巡察整改情况。推行“阳光村务码上公开”活动,群众可扫码对每项村务提出质疑,镇街职能部门同步审核并给予答复,增强群众对村干部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