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约谈心得体会.docx
工作约谈心得体会约谈从字面上来看,是约定日期谈话,但是在现代社会,约谈却是指拥有具体行政职权的机关通过约谈沟通、分析讲评、学习政策法规等方式,对下级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并规范的准具体行政行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七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形态,也是最关键的一种,提醒和警示干部对本人和本单位出现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整改,防止工作不落实、干部犯错误,收到惩前慰后、防微杜渐的效果,是一剂“治病救人”的良方,体现了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对党员干部最大的关心爱护。笔者发现在一些地区单位和部门,采用约谈这种形态方式时不够严肃、严厉、严格,只是对约谈对象简单地不痛不痒地"仅仅说说而已",提示一下以后"工作注意""下不为例"等等,缺乏必要的火药味和震慑力。这种"仅仅说说而已"的约谈其实是走形式、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出约谈的作用和效果,应当注意防止和克服。约谈不是一场空谈、闲谈,而是面对面的批评,是一种监管和提醒,是党内监督常用的手段和措施。约谈时应当始终把握一个"严"字,具有当头棒喝的震慑作用,使约谈对象红红脸、出出汗、幡然醒悟,甚至吓出一身冷汗,从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约谈既是反腐倡廉的创新举措,又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如果约谈时仅仅是不痛不痒地提个醒,约谈对象很可能就会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这不仅削弱了监管的权威,更使暴露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精准实施约谈。突出问题导向,对约谈对象的问题线索进行梳理排查,列举问题"清单"分析研判,精选出约谈的对象,做到一人一个约谈方案、一套谈话提纲、一份“签字背书"承诺。约谈时向约谈对象说明约谈原因,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最后约谈对象做出“签字背书"承诺,建立台账备查,严格痕迹化管理。但要谈出水平、谈出意义,还要压"担子"明责任、划"红线"敲警钟、补"短板"强素质,从而增强约谈对象纠错改错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约谈对象精准、约谈问题精准、约谈方式精准和约谈结果运用精准,防止随意约谈,甚至约谈变成空谈。约谈后须"回头看",对主动说清楚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跟踪回访,掌握其思想认识、问题整改和履职情况,让被约谈者解开"疙瘩",卸下"包袱",跟踪履职是否尽责、整改是否到位。约谈的效果要通过整改落实来体现,如果责任追究不及时、约谈对象不上心、整改落实不到位,这样的约谈不过是一场闲聊。在实践中,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及时给约谈对象下发整改通知,明确时限和要求,建立挂牌督办,严格问责等机制,推动问题解决,才能切实增强约谈的实效,真正使约谈成为预防问题的堤坝、治病救人的良药。对约谈中弄虚作假走形式的,要视情况给予处理,以问责常态化倒逼约谈深入化、规范化。推进约谈常态化是各级党委、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具体体现,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组织的“约谈提醒",虚心接受组织批评,主动查摆问题,绝不能因此对组织抱有抵触情绪,甚至把犯错误的责任推到组织身上。必须要牢记自己党员干部身份,时时、事事绷紧纪法这根弦,心存敬畏,严以律已,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如果无视组织的"提醒",在违纪的道路上一错再错,那么终将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约谈,可以提醒和警示干部对本人和本单位出现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整改,防止工作不落实、干部犯错误,收到防病于先、防微杜渐的效果,是一剂“治病救人”的良方。但是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采用约谈这种方式时不够严肃、严厉,只是对约谈对象简单地不痛不痒地"说说而已",提示一下以后"工作注意""下不为例"等等,缺乏必要的"火药味"和"震慑力"。这种"说说而已”的约谈其实是走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出约谈的作用,应当注意防止和克服。约谈不是一次约会,更不是一场空谈、闲谈,而是面对面的批评,是一种监管和提醒,约谈时应当始终把握一个"严"字,具有当头棒喝般的震慑作用,使约谈对象红脸出汗、幡然醒悟,甚至吓出一身冷汗,从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求百遍,不如约谈一回。约谈既是反腐倡廉的创新举措,又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自我批评固然重要,但"脊背上的灰自己看不见",约谈就是帮助被约谈者看清自己"脊背上的灰",指出当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改正。如果约谈时仅仅是不痛不痒地提个醒,约谈对象很可能就会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这不仅削弱了监管的权威,更使暴露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约谈是为了预防在前、约束在前,必须做足谈前功课,全面掌握情况,有的放矢,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做到一人一套谈话方案,不但要谈出水平、谈出意义,还要压"担子"明责任、划"红线”敲警钟、补"短板"强素质,从而增强约谈对象纠错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约谈要带着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目的去谈,在重要时间节点,针对苗头性、倾向性,或是轻微违纪违规问题进行约谈,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推进约谈常态化是各级党委、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具体体现,必须强化责任落实,使约谈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工作有人落实。对约谈中弄虚作假走形式的,要视情况给予处理,以问责常态化倒逼约谈深入化、规范化。约谈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约谈的效果要通过整改落实来体现,如果责任追究不及时、约谈对象不上心、整改落实不到位,这样的约谈不过是一场闲聊。在实践中,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机制,通过给约谈对象下发整改通知,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建立挂牌督办,严格问责等机制,推动问题整改,才能切实增强约谈的实效,真正使约谈成为预防问题的堤坝、治病救人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