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工伤康复管理暂行办法》全文、附表及解读.docx
-
资源ID:1882553
资源大小:43.82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湖北省工伤康复管理暂行办法》全文、附表及解读.docx
湖北省工伤康复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本省工伤康复管理,优化工伤保险服务,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工伤康复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湖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和国家有关工伤康复规范,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规定的工伤康复主要是指工伤职工医疗康复(含辅助器具配置)和职业康复。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社会康复。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依法应当在本省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及其工伤职工,以及与本省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统称“经办机构”)签订协议的工伤保险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机构。第四条工伤康复工作坚持“医疗与康复并重、先康复治疗后鉴定补偿”的原则,鼓励工伤康复在工伤治疗早期介入。优化工伤康复确认、评价机制等工作流程,指导工伤职工在最佳康复期内进行工伤康复,更好地帮助工伤职工恢复和改善生活自理能力、职业劳动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第五条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省工伤康复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工伤康复政策,对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工伤保险服务协议订立、履行等情况实施监督管理。市级(含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下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工伤康复工作组织实施,对本地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工伤保险服务协议订立、履行等情况实施监督管理。第六条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工伤职工康复性治疗确认的初次鉴定工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统一本省工伤康复性治疗确认的标准适用,对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康复性治疗结论不服提出的再次鉴定。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再次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第七条省级经办机构负责统一全省工伤康复服务协议格式文本,规范工伤保险服务行为,加强基金运行分析和控制,对本省工伤康复经办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并负责与符合国家和本省规定条件的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协商签订省本级服务协议。市级经办机构对在本地区提供工伤保险服务的机构履行协议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审核、支付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康复费用,加强协议管理。市级经办机构与符合国家和本省规定条件的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协商签订服务协议。省级经办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汇总向社会公布本省工伤保险服务机构名单。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工伤职工康复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配合经办机构、工伤保险服务机构开展工作,落实工伤职工康复期间的应由用人单位应该支付的相关待遇。第九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时,应当向申请人告知受事故伤害职工工伤康复权益,发放工伤康复权益告知书,鼓励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工伤康复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受事故伤害职工临床诊疗进程、受伤部位与损伤类型、功能障碍程度和康复潜力大小,鼓励受事故伤害职工同步介入康复治疗,按照本办法规定作出康复治疗早期介入确认。受伤害职工经依法认定为工伤的,在工伤康复服务机构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支付。第二章工伤康复性治疗确认第十条工伤职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纳入工伤康复保障范围:(一)停工留薪期内(不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尚未就伤残等级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经就诊的工伤康复服务机构确认,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介入的;(二)工伤职工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期满,但停工留薪期尚未结束,或者停工留薪期满(不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具有恢复潜力和康复价值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三)工伤职工具有其他符合国家和本省规定可以进行工伤康复性治疗情形的。第十一条工伤职工经确认康复治疗早期介入的,作出确认结论的工伤康复服务机构应当一并明确康复方案,并根据职工伤情在方案中明确停工留薪期内的早期介入的康复治疗期限,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期限不超过首次康复期最长期限,并及时提交经办机构备案审核,经办机构做好早期介入的监督检查。工伤职工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期满,但停工留薪期尚未结束,或者停工留薪期满(不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用人单位认为需要继续康复治疗,且累计康复时长未达到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最长康复时限的,可以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确认申请。第十二条工伤职工或康复服务机构提出工伤康复治疗确认申请的,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工伤职工康复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一)停工留薪期证明材料及工伤职工身份证明材料;(二)有效的诊断证明、符合规定的完整病历资料(已进行过康复治疗的,还需提交康复方案和病历资料);(三)工伤康复服务机构出具的工伤康复治疗方案,包括康复治疗项目、时间、预期效果和治疗费用等;(四)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申请人提出辅助器具配置确认申请的,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决定书及工伤职工身份证明材料;(二)有效的诊断证明、符合规定的完整病历资料;经办机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及时审核、作出结论。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明确工伤康复申请“一窗受理”部门。按照本条规定提交的材料可以通过工伤保险信息系统提取的,不再需要申请人提交。第十三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事项进行确认的,按照本省劳动能力鉴定相关规定执行。确认工伤职工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应当一并确定康复类别和期限。第十四条工伤职工应当自收到工伤康复性治疗确认结论之日起三十日内,到工伤保险康复服务机构办理住院或门诊康复手续。工伤职工工伤康复期内,应当服从工伤康复服务机构安排,配合完成康复计划。第十五条工伤康复计划完成后,工伤康复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告知工伤职工和经办机构。经办机构核查后,应当按照国家工伤康复治疗目录、范围和标准有关规定及时支付费用。工伤职工在工伤康复期间病情发生变化影响康复进程,或已到确认的康复时限,但仍有较大康复治疗价值,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应当在康复期满前五个工作日内,向就诊的工伤康复服务机构提出延长工伤康复期限的申请,由该工伤康复服务机构出具诊断意见和延期康复建议书,经经办机构核准后可适当延长康复时间,但延长期不得超过首次康复期最长时限、累计不得超过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最长康复时限。对延长康复有异议的,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工伤职工当次康复周期结束,但累计康复时长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最长康复时限,后续认为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重新提出工伤康复治疗申请。第十六条经办机构对作出辅助器具配置确认结论的工伤职工,应当及时出具配置费用核付通知单,并告知下列事项:(一)工伤职工应当到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服务机构进行配置,以及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服务机构名单;(二)确认配置的辅助器具最高支付限额和最低使用年限;(三)工伤职工配置辅助器具超目录或者超出限额部分的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第三章工伤康复待遇第十七条工伤职工分别按下列情形进行工伤康复:(一)医疗康复。为提高工伤职工康复效果,通过工伤职工临床治疗的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和伤(病)情相对稳定后的康复治疗,改善和提高工伤职工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能力。住院康复时间累计不超过12个月,门诊康复时间累计不超过180日。(二)职业康复。工伤职工有就业意愿,需要进行职业康复的,按照国家职业康复规范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进行职业康复。职业康复时限一般为60日,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累计最长不超过180日。工伤康复服务机构要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制定工伤康复方案,如实记录工伤职工信息、辅助器具产品信息、康复治疗过程、最高支付限额、最低使用年限以及实际配置费用等服务事项。第十八条工伤康复治疗费用、辅助器具配置费用、住院康复治疗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经办机构批准到参保地设区的市级以外地区康复治疗、配置辅助器具发生的交通、食宿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支付。第十九条发生的工伤康复费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一)五至十级工伤职工已经依法与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聘用合同后发生的;(二)超过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最长工伤康复期限发生的;(三)工伤职工因第三人原因导致工伤,已通过民事赔偿获得相关工伤康复医疗费用和辅助器具配置费用的;(四)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不予支付的情形。第二十条下列费用不得在工伤保险基金中列支:(一)生活用品费用;(二)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所发生的医疗、康复费用;(三)超过工伤康复规定目录和标准发生的费用;(四)工伤康复期满或结束后拒不出院发生的费用;(五)拒绝合理的工伤康复治疗而增加的医疗、康复费用;(六)其他不符合国家和本省规定的费用。第二十一条工伤职工工伤康复费用、配置辅助器具费用中应当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经办机构审核后与工伤保险服务机构直接结算。因特殊情况用人单位或者工伤职工申请手工报销,应当向经办机构提供工伤保险服务机构的收费票据、费用清单、诊断证明、病历资料,经办机构应当对以上材料进行审核,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第二十二条有条件的地区可依托本地区社会服务体系,探索建立社会康复服务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工伤康复专管员,统筹各类社会资源,推动工伤职工有效获取与自身康复需求相适应的社会康复,助力工伤职工重返社会和工作岗位。第四章工伤康复服务机构管理第二十三条经办机构与工伤康复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协议内容包括服务项目、服务质量、服务范围、康复费用结算办法以及康复费用审核与控制等。第二十四条工伤康复服务机构接收康复对象后,应根据核准的康复计划和康复方案实施康复;康复效果不明显的,应当及时终止工伤康复方案并报经办机构。对终止工伤康复方案有争议的,由核准康复方案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第二十五条工伤保险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关于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住院服务标准、工伤康复服务规范和服务项目、辅助器具配置项目及标准等有关规定,积极配合经办机构做好费用审核、支付等工作。第二十六条工伤保险服务机构应为康复对象建立康复档案和辅助器具配置档案。康复档案内容应当包括:康复计划、康复方案、康复实施人、经康复对象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签字的康复具体项目执行单、康复前期、中期、后期评价报告。辅助器具配置档案应当包括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配置服务记录,经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签字后,分别由工伤职工和辅助器具配置服务机构留存。工伤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档案保存按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执行。第二十七条各地要发挥工伤保险对工伤康复服务行为和费用控制的激励约束作用,探索实施按项目、按病种等多种支付方式并存的复合支付方式,鼓励探索按床日、按人头计费的新方式。具体支付标准由省级经办机构核准。第二十八条经办机构根据工伤职工的预期康复评价和最终康复效果,及时审核结算康复费用。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未为其职工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经依法认定为工伤并进行工伤康复的,符合规定的工伤康复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按规定补缴后,按国家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和工伤康复服务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的,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处理。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工伤康复权益告知书(模板)亲爱的朋友:工伤康复是法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通过现代康复理论和技术进行医疗康复治疗和职业康复训练,最大程度的恢复和提高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的恢复和提高职业劳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岗位,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请您阅知工伤康复有关政策,与我们一起做好工伤康复工作。康复内谷工伤康复服务项目及服务范围内的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二'康复对象(一)停工留薪期内(不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尚未就伤残等级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经就诊的工伤康复服务机构确认,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介入的;(二)工伤职工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期满,但停工留薪期尚未结束,或者停工留薪期满(不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具有恢复潜力和康复价值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三)工伤职工具有其他符合国家和本省规定可以进行工伤康复性治疗情形的。三办理流程符合第(一)类条件的康复对象,由就诊的工伤康复服务机构明确康复方案,及时提交经办机构备案审核。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期限不超过首次康复期最长期限。符合第(二)(三)类条件的康复对象申请,按以下程序办理:L康复申请。申请人提出工伤康复治疗确认申请的,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工伤职工康复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一)停工留薪期证明材料及工伤职工身份证明材料;(二)有效的诊断证明、符合规定的完整病历资料(已进行过康复治疗的,还需提交康复方案和病历资料);(三)工伤康复服务协议机构出具的工伤康复治疗方案,包括康复治疗项目、时间、预期效果和治疗费用等;(四)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申请人提出辅助器具配置确认申请的,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决定书及工伤职工身份证明材料;(二)有效的诊断证明、符合规定的完整病历资料;经办机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及时审核、作出结论。按照规定提交的材料可以通过工伤保险信息系统提取的,不再需要申请人重复提交。2 .康复确认。相关确认申请按照本省劳动能力鉴定相关规定执行。3 .康复治疗。工伤职工应当自收到结论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持确认意见及相关材料到工伤康复服务机构办理住院或门诊康复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视为自动放弃康复权益。工伤职工在住院工伤康复期间,应当服从工伤康复服务机构管理,配合完成康复计划。四'康复待遇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工伤职工进行工伤康复时,其符合规定的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辅助器具配置费用等按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受伤害职工经依法认定为工伤的,在工伤康复服务机构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支付。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如果您需要进一步了解工伤康复相关政策,请咨询人社部门服务电话(12333)或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希望您早日恢复健康!湖北省工伤职工工伤康复申请确认表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参保时间相片身份证号受伤时间受伤部位所在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工伤认定时间工伤认定决定书编号劳动能力鉴定时间工伤鉴定伤残等级受伤部位目前伤病情况(由工伤职工填写)联系电话:签名:年月日所在单位意见(公章)年月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意见(公章)年月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意见(公章)年月日湖北省工伤职工工伤康复计划表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参保时间相片身份证号受伤时间受伤部位所在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工伤康复期时间工伤康复延期时间工伤部位伤情及诊断情况(由工伤康复协议机构填写)康复目标、康复治疗计划、康复期、康复治疗费用科主任签名:主管医生签名:单位(公章)年月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意见年(公章)月日湖北省工伤职工工伤康复延期确认表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参保时间相片身份证号受伤时间受伤部位所在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工伤康复期时间工伤康复延期时间当前工伤康复情况及延期意见(含康复目标、康复治疗计划、康复期、康复治疗费用)(由工伤康复机构填写)科主任签名:主管医生签名:单位(公章)年月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意见(公章)年月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意见(公章)年月日湖北省工伤职工首次康复期分类目录伤害部位首次康复期最长期限头面部损伤(SOO-S09)颅骨和面骨骨折S02颅骨穹隆骨折S02.00.5个月单纯颅底骨折S02.1(如伴CSF漏或并发颅内感染,需在完全控制后)0.5个月鼻骨骨折S02.20.5个月单纯眶底骨折S02.30.5个月颤骨和上颌骨骨折S02.40.5个月下颌骨骨折S02.60.5个月累及颅骨和面骨的多发性骨折S02.70.5个月其他颅骨和面骨骨折S02.80.5个月头部的关节和韧带晚位、扭伤S03颌关节脱位S03.00.5个月鼻中隔软骨脱位S03.10.5个月颅神经损伤S04视神经和视路损伤S04.03个月动眼神经损伤S04.13个月滑车神经损伤S04.23个月三叉神经损伤S04.33个月展神经损伤S04.43个月面神经损伤S04.53个月听神经损伤S04.63个月副神经损伤S04.73个月其他颅神经损伤S04.83个月颅内损伤S06硬膜外出血S06.42个月创伤性硬膜下出血S06.52个月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S06.6(不伴有脑室扩大)2个月硬膜下积液S06.82个月慢性脑膜下血肿S06.92个月脑挫裂伤S06.106个月脑干损伤S06.116个月头面的部分创伤性切断S08头皮撕脱S08.01个月耳创伤性切断S08.11个月头面部其他部位的创伤性切断S08.81个月颈部损伤(SlO-S19)颈部骨折S12第一颈椎骨折S12.03个月第二颈椎骨折S12.13个月颈部脊柱多发性骨折S12.73个月颈部其他部位的骨折S12.81个月颈部水平的关节和颈部椎间盘创伤性破裂S13.01个月颈椎脱位S13.11个月伤害部位首次康复期最长期限韧带脱位、扭伤S13颈部多发性脱位S13.31个月颈部扭伤S13.40.5个月颈部水平的癌经和脊髓损伤S14颈部脊髓的震荡和水肿S14.00.5个月颈部脊柱神经根的损伤S14.23个月臂丛神经损伤(如神经移位加移植手术12月)S14.33个月颈部周围神经损伤S14.41个月颈部交感神经损伤S14.51个月颈部挤压伤S170.5个月胸部损伤(S20-S29)肋骨、胸骨和胸部脊柱骨折S22胸椎骨折S22.O1.5个月胸部脊柱多发性骨折S22.12个月胸骨骨折S22.21个月肋骨骨折S22.31个月肋骨多发性骨折S22.41.5个月胸部关节的疑彳立和韧带扭伤S23胸部椎间盘创伤性破裂S23.O1个月胸椎脱位S23.11个月胸部水平的油经和脊髓损伤S24胸部脊髓的震荡和水肿S24.O0.5个月胸部脊柱神经根损伤S24.23个月胸部周围神经损伤S24.31个月胸部交感神经损伤S24.41个月心脏损伤S262个月其他和未特招的胸内器官损伤S27肺的其他损伤S27.31个月支气管损伤S27.41个月胸部气管损伤S27.51个月腹部、腰背部、腰椎和骨盆损伤(S30-S39)腰部脊柱和骨盆骨折S32腰部椎骨骨折S32.03个月舐骨骨折S32.11个月尾骨骨折S32.21个月骼骨骨折S32.31个月懿臼骨折S32.42个月耻骨骨折S32.51个月腰部脊柱和骨金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33腰椎间盘创伤性破裂S33.O1个月腰椎脱位S33.11个月做骼关节和能尾关节的脱位S33.21个月腰部脊柱扭伤S33.50.5个月腹部、腰背部和骨技永平而神经和腰部脊髓损伤S34腰部和能部脊柱神经根损伤S34.23个月马尾损伤S34.33个月腰做丛损伤S34.43个月腰部、能部和骨盆交感神经损伤S34.51个月腰部、腰背部和骨盆周围神经损伤S34.61个月腹内器官损伤S36脾损伤S36.O1个月肝或胆道损伤S36.11个月胰损伤S36.21个月胃损伤S36.31个月伤害部位首次康复期最长期限小肠损伤(十二指肠加倍)S36.41.5个月结肠损伤S36.51.5个月直肠损伤S36.61.5个月多个腹内器官损伤S36.72个月其他腹内器官损伤S36.81个月盆腔器官损伤S37肾损伤S37.O1个月输尿管损伤S37.11个月膀胱损伤S37.21个月尿道损伤S37.31个月卵巢损伤S37.41个月输卵管损伤S37.51个月子宫损伤S37.61个月其他盆腔器官损伤S37.81个月肩和上臂损伤(S40-49)肩和上臂骨折S42锁骨骨折S42.01个月肩胛骨骨折S42.11个月肱骨上端骨折S42.21个月肱骨干骨折S42.31个月肱骨下端骨折S42.41个月肩胛带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43肩关节脱位S43.00.5个月肩锁关节脱位S43.10.5个月胸锁关节脱位S43.20.5个月肩和上臂水平的神经损伤S44上臂水平的尺神经损伤S44.03个月上臂水平的正中神经损伤S44.13个月上臂水平的梯神经损伤S44.23个月上臂水平的其他神经损伤S44.83个月肩和上臂的肌肉和肌腱损伤S461.5个月肩和上臂挤压伤S471个月肩和上臂创伤性切断S48肩关节处创伤性切断S48.03个月肩和肘之间水平的创伤性切断S48.13个月肘和前臂损伤(S50-S59)前臂骨折S52尺骨上端骨折S52.01个月槎骨上端骨折S52.11个月尺骨干骨折S52.21个月楼骨干骨折S52.31个月尺骨、槐骨骨干骨折S52.61个月椀骨远端骨折S52.51个月尺骨、梯骨下端的骨折S52.41个月肘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53槎骨头脱位S53.01个月肘关节脱位S53.11个月槐侧副韧带创伤性破裂S53.21个月尺侧副韧带创伤性破裂S53.31个月肘关节扭伤S53.41个月前臂水平的神经损伤S54前臂水平的尺神经损伤S54.03个月前臂水平的正中神经损伤S54.13个月前臂水平的梯神经损伤S54.23个月伤害部位首次康复期最长期限前臂的其他神经损伤S54.83个月前臂水平的肌肉和肌腱损伤S561个月前臂挤压伤S571个月前臂创伤性切断S58肘切断S58.O3个月肘和腕之间切断S58.13个月腕和手损伤(S60-S68)腕和手水平的骨折S62手舟骨骨折S62.01个月其他腕骨骨折S62.11个月第一掌骨骨折S62.21个月其他掌骨骨折S62.31个月拇指骨折S62.51个月其他手指骨折S62.61个月腕和手水平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63腕关节脱位S63.O1个月指关节脱位S63.11个月腕和腕关节韧带创伤性破裂S63.31个月掌指和指间关节处的手指韧带创伤性破裂S63.41个月腕和手水军的神经损伤S64腕和手水平的尺神经损伤S64.O3个月腕和手水平的正中神经损伤S64.13个月腕和手水平的才尧神经损伤S64.23个月拇指的神经损伤S64.33个月其他手指的神经损伤S64.43个月腕和手水平的其他神经损伤S64.83个月腕和手水平的肌肉和肌腱损伤S661个月腕和手挤压伤S671个月腕和手创伤性切断S68拇指切断S68.03个月其他单个手指切断S68.13个月多个手指切断S68.23个月手指伴有腕和手其他部分的创伤性切断S68.33个月腕关节切断S68.4(手指离断再植术12个月)3个月髓和大腿损伤(S70-S78)股骨骨折S72股骨颈骨折S72.O3个月经大转子骨折S72.13个月转子下骨折S72.23个月股骨干骨折S72.31个月股骨多发性骨折S72.73个月髓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73髓脱位S73.O1个月髓扭伤S73.11个月髓和大腿水平的神经损伤S743个月髓和大腿肌肉和肌腱损伤S761个月髓和大腿挤压伤S771个月髓和大腿创伤性切断S783个月骰骨骨折S82.01个月胫骨上端骨折S82.11个月伤害部位首次康复期最长期限膝和小腿损伤(S80-S88)小腿骨折,包括踝S82胫骨骨干骨折S82.21个月胫骨下端骨折S82.31个月腓骨骨折S82.41个月内踝骨折S82.51个月外踝骨折S82.61个月小腿多发性骨折S82.73个月膝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83骸骨脱位S83.01个月膝关节脱位S83.13个月半月板撕裂S83.21个月膝关节软骨撕裂S83.31个月膝关节副韧带断裂S83.41个月膝关节多发性损伤S83.73个月小腿水平的神经损伤S843个月小腿水平的肌肉和肌健损伤S861个月小腿挤压伤S871个月小腿创伤切断S88膝切断S88.O3个月膝和踝之间的切断S88.13个月踝和足损伤(S90-S99)足骨折(除外踝)S92跟骨骨折S92.O1个月距骨骨折S92.11个月其他附骨骨折S92.21个月跖骨骨折S92.31个月拇趾骨折S92.41个月其他趾骨折S92.51个月足多发性骨折S92.72个月踝和足水平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93踝关节脱位S93.O3个月足趾脱位S93.11个月踝和足水平的韧带破裂S93.21个月足的其他部位脱位S93.31个月踝扭伤S93.41个月躁和足水辛的浦经损伤S94足底外侧神经损伤S94.02个月足底内侧神经损伤S94.12个月踝和足水平的腓深神经损伤S94.23个月踝和足水平的皮感觉神经损伤S94.32个月踝和足水平的肌肉和肌健损伤S961个月踝和足挤压伤S971个月踝和足创伤性切断S983个月烧伤和腐蚀伤(T20-T32)头和颈烧伤和腐蚀伤T20二度烧伤T20.2(深二度)1个月三度烧伤T20.33个月二度腐蚀伤T20.6(深二度)1个月三度腐蚀伤T20.73个月躯干烧伤和腐蚀伤T21二度烧伤T2L2(深二度)1个月三度烧伤T21.33个月二度腐蚀伤T21.6(深二度)1个月三度腐蚀伤T21.73个月伤害部位首次康复期最长期限肩和上肢烧伤和腐蚀伤,(除外腕和手)T22二度烧伤T22.2(深二度)1个月三度烧伤T22.33个月二度腐蚀伤T22.6(深二度)1个月三度腐蚀伤T22.73个月腕和手烧伤和腐蚀伤T23二度烧伤T23.2(深二度)1个月三度烧伤T23.33个月二度腐蚀伤T23.6(深二度)1个月三度腐蚀伤T23.73个月髓和下肢烧伤和腐蚀伤,(除外踝和足)T24二度烧伤T24.2(深二度)1个月三度烧伤T24.33个月二度腐蚀伤T24.6(深二度)1个月三度腐蚀伤T24.73个月踝和足烧伤和腐蚀伤T25二度烧伤T25.2(深二度)1个月三度烧伤T25.33个月二度腐蚀伤T25.6(深二度)1个月三度腐蚀伤T25.73个月冻伤(T33-T35)冻伤的首次康复期按冻伤程度及面积对应于烧伤程度及面积确定说明:1.本目录中的伤害部位主要参考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的损伤类型。2 .本目录所指的多发、多处均为两处及以上。3 .本目录所指的骨折不包括撕脱性骨折。4 .本目录所指的离断、切断仅限于已进行再植术后的情形。5 .因诊断为职业病需确认康复期的,以其职业病累及器官所受损伤的程度确定康复期。6 .本目录规定的首次最长康复时限是工伤康复服务机构制定康复方案时确定康复时限的参考,最终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康复方案为准。【文字解读】湖北省工伤康复管理暂行办法政策解读一、制定背景工伤康复是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工伤职工回归社会、重返工作岗位、实现有尊严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工伤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健全工伤康复制度和标准、完善工伤康复工作机制、加强工伤康复精细化管理、提升工伤康复服务水平等方面作出了部署。近年来,我省陆续制定和完善工伤保险参保缴费、工伤预防、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支付、辅助器具配置等政策文件。出台湖北省工伤康复管理暂行办法就是落实国家工作要求,填补工伤保险制度重要环节的政策空白,使广大工伤职工、用人单位和康复机构有章可循。二、政策依据1 .关于推进工伤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3)41号);2 .关于加强工伤保险协议管理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7号);3 .关于印发工伤康复服务项目(试行)和工伤康复服务规范(试行)(修订版)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30号);4 .关于印发工伤保险职业康复操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88号)。三、主要内容办法主要包括总则、工伤康复性治疗确认、工伤康复待遇、工伤康复服务机构管理和附则等五个方面共三十二条内容。一是总则(1-9条),主要包括文件依据、适用主体、职责分工以及早期康复介入等内容,明确了工伤康复权益告知和早期介入康复费用支付等措施。二是工伤康复性治疗确认(IO-16条),主要包括工伤康复适用条件、办理程序、申请材料要求等,明确早期介入情形和提交材料等具体要求。三是工伤康复待遇(17-22条),对工伤康复时限、费用支付、结算方式等进行了细化,明确康复期分类目录,形成费用支付的正负面清单。四是工伤康复服务机构管理(23-28条),明确了工伤康复服务项目、范围、质量控制、档案规范等内容,预留政策空间鼓励对支付方式、计费方式进行探索。五是附则(29-32条),主要包括未参保职工工伤康复处理方式、违规问题处理等要求,更加有利于保障工伤职工合法权益。文件主要体现了以下原则:(一)坚持依法依规,体现规范性。严格落实人社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工伤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人社部关于工伤保险协议管理、工伤康复服务项目、工伤康复服务规范、职业康复操作规范等规定精神,把散落的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制度规定,着力推动解决重难点问题。(二)立足工作实际,体现操作性。坚持优化服务,要求各地人社部门应当明确工伤康复申请“一窗受理”。落实早期康复介入要求,简化受事故伤害职工早期介入程序。形成工作闭环,按照康复申请、康复确认、康复管理、费用支付、服务机构管理等流程细化要求,体现可操作性。(三)加强风险防范,体现安全性。明确各方要依法依规执行国家和本省关于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住院服务标准、工伤康复服务规范和服务项目、辅助器具配置项目及标准等有关规定,建立康复档案和辅助器具配置档案,确保工伤康复工作全程检查、全程跟踪、全程问效。明确根据工伤职工的预期康复评价和最终康复效果,及时审核结算康复费用,对康复效果不明显的采取终止康复等措施,防止基金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