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二个五年期,谋划好“十五五”时期发展十分重要。通过制定“十五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理清思路,总结过去,明确未来,确定“培大育强产业、膨胀骨干企业,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思路,努力推进我县工业经济真正走出一条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回顾“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策,坚持工业立县战略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产业提升工程,努力提升我县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推进我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工业经济健康运行。“十四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转思路、挤水分,也更加注重工业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特别2020年以来,面对突发疫情,我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齐驱并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但工业经济仍受疫情冲击影响,今年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6.7亿元,同比下降8.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98亿元,同比下降10.6%,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2.27%o实现工业用电量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7%;1-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7%。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各项强力措施的落实,9月份我县工业经济运行增速稳中有进,9月份当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3亿元,同比上升26.9%;实现利润1.72亿元,同比上升25.9%,工业企业抗冲击能力逐步增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我县紧抓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淘汰落后产能,布局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及新材料等未来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机电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打造医养健康示范基地。长期以来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得到大力改善,依托传统优势,立足科技创新,定位高端发展,初步形成大健康、精密制造、精细化工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产业园区化发展,集聚效应明显,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以化工园区、食品小镇为龙头的“三镇九园”建设初具规模。技改投入增加,企业规模更加扩大。2020年,我县共实施工业新建项目14个,1-9月份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5.5亿元;共实施技改项目34个,9月份完成技改投资11.2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8.4%。恒舜新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10.6亿元的年产6万吨高性能不溶性硫磺项目,江华机械投资5.6亿元的年产5万台农业机械项目、湖西王集团总投资4.2亿元的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多米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的石墨烯电热膜扩建项目、清控润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智慧服务机器人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尚舜化工实现税金在3亿元以上,2016年荣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朱氏药业发展医养健康新产品在食品药品产业园建设了集生产加工、电商营销、物流配送等于一体的朱氏药业集团大健康产业园,目前产品共有100多个系列300余个品种;湖西王集团轴承和铸件系列产品广泛用于汽车、电机、机床、工程机械等各领域,供应美国伊顿、北汽福田、临工集团等60余家大中型企业,并出口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两化融合更加深入。尚舜化工、华康纸业、新希望木业、宁丰木业、湖西王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办公、销售的网络信息化。为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推动我县“企业上云”,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云环境、云开发、云应用产业和应用体系,保障民生,助力经济发展。二、“十五五”工业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工业立县”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现代工业体系。三、“十五五”规划主要目标狠抓骨干企业培大育强,兼顾质量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争取利用5年时间,到2030年实现以下目标: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长、骨干企业得到培大育强;主导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实现中高端发展;技改规模持续扩大,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两化融合深入发展,智能化工厂成为企业主要生产经营模式;企业普遍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工业经济绿色、健康、高效运行。四、“十五五”工业规划发展重点坚持工业立县战略,围绕“培大育强”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以中高端发展为方向,优化主导产业结构,培植企业集群大健康产业。依托本地资源和传统特色产业优势,发展全链条生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推进消费品产业升级,重点发展新医药、食品加工、优质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新医药产业。引导企业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新医药、医疗器械板块进行跟踪研发,对现有产业进行整合提升,对上下游产业进行延伸发掘,推进大健康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利用我县的现代生物制药基地和全省健康产业示范区的优势,以朱氏药业现有的中药贴膏、医疗器械、生物诊断试剂、医用辅料及医用高分子材料等产品为基础,推进企业紧抓市场潮流和发展机遇,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继续开发化妆品、保健食品、医用外科口罩、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延伸产品链条,做大做强;以润康缝合材料有限公司高分子医用缝合针、高分子医用缝合线重点新材料项目为基础,加快推进清研润康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的建成达产;引导鲁地源药业发展中成药颗粒化生产;扩大博达医疗、康利达医疗等企业的生产规模,支持中小医疗器械企业共享研发平台,支持企业抱团发展,进一步形成产品出口市场的主导优势。食品加工。继续加强与江南大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食品与科学实验室的产学研合作,重点支持好四君子集团、华英集团、六和饲料、富丽华面粉等重点食品骨干企业的产能提升。以四君子产业园及浮龙湖洞藏酒基地为依托,发展集白酒生产、酒文化观光、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工业生产模式;持续抓好华英禽业年孵化宰杀分割4000万只肉鸭项目、六和食品熟食和活禽宰杀项目、瑞方食品年产1万吨脱水蔬菜速冻食品项目;利用小麦种植资源优势,发展规模化种植,鼓励富丽华面粉、飞翔面粉等为代表的面粉加工企业,扩大加工产量,引导对粮食进行深加工,发展全麦食品,提高附加值。优质农副产品加工。一是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引导纺织服装行业的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重点支持好高棉棉业、祥瑞纺织等重点纺织企业的高档家纺布及服装面料项目、无水染色项目等重点项目的扩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的上游产品质量,促进纺织服装重点产品出口,规模化生产。打造可加可、信达服饰等下游产品的自主品牌,使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二是依靠林木资源优势,推进木材加工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抓好华康新希望、宁丰木业等木材重点企业的新型智慧机器人小车项目以及年产30万方贴面板项目、年产20万H?超薄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项目,实现机械化、智能化生产;鼓励引进和培育高档家具业和木制品终端产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木材深度加工;提升企业的技术、产品和管理层次,提高单位要素的产出率;加大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生态县建设为契机,加快对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大的小木业企业的整治力度,促使其加快退出,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引导家居生产企业瞄准行业方向,引入物联网产品概念,发展智能化家居产品。精密制造产业。利用区位、交通及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承接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以精密轴承等机械加工及汽车铸件铸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为发展方向,以精密制造产业园为依托,鼓励湖西王集团、江华机械、明振轴承等优势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大型农机、大型工程机械类高端零部件生产和带动性强、辐射作用大的高速、精密、重载轴承产品,打造省重要的高端装备基地。重点抓好湖西王集团的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绿色铸造及制造智能化改造项目、新能源汽车前桥转向系统免维护长寿命轴承项目以及江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5万台农业机械项目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大力引进工业机器人和高档机床,抓好精密轴承企业的规模生产,壮大优势产品及配套零部件生产规模,实施品牌战略、人才战略,培育支柱骨干企业。以精密轴承等机械加工及汽车铸件铸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为主要方向,以精密制造产业园为依托,鼓励湖西王集团、江华机械、明振轴承、久鼎开元煤矿机械等优势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大型农机、大型工程机械类高端零部件生产和带动性强、辐射作用大的高速、精密、重载轴承产品,打造省重要的精密制造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充分发挥我县化工园区的招商优势,以精细化工为发展重点,以专业化、园区化为导向,定位于精细化工产业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橡胶助剂、医药和农药用中间体及下游产品、杀菌消毒剂、胶粘剂等产品,招引高端化工项目,培育化工新材料产品集群。持续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抓好新一轮“四评级一评价”成果运用,加快园区外化工企业搬迁入园,推动化工产业集约化、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尚舜化工的扩能、膨胀工作,推动行业产品打造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链条延伸型、科技创新型、产业智慧型生产体系,打造百年企业。继续以3万吨橡胶促进剂NS升级扩能项目、6万吨不溶硫磺升级扩能项目以及促进剂TMTD升级扩能项目为抓手,抓好科技攻关,打造更为领先的行业优势;推动维天精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在年产100OO吨草镂瞬中间体项目和正基化工在生产邻氨基苯甲酸、二硫代二苯甲酸等医药中间体的基础上,向医药及植保农药等下游产品领域延伸,培育药用产品等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二)加大技改投入,加快工业提质增效步伐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我县制造业改造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省、见效快、周期短等特点,实施重点突破,坚决杜绝技改投资负增长局面。按照全市“千企技改行动”方案要求,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智能化工厂,持续推动湖西王集团铸业公司等5家企业的智能工厂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智能化和两化融合培训,提高企业家思想认识。一是加强重点项目调度。对在建的技改项目及时调度,尤其是对列入省、市等各类重点项目直接调度到企业,确保按时建成投产。对我县纳入全市“四个一批”重点技术改造的40个项目加强调度督导,特别对江华机械的年产5万台农业机械项目、湖西王集团的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多米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的石墨烯电热膜扩建项目、清控润康的高端智慧服务机器人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重点跟进,确保尽快达产。二是做好技改项目服务指导。对照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企业围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模式”等五大要素,把智能化技改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术改造。指导企业启用新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备案系统,为项目开工建设提供支持。加强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进口设备关税减免以及省级企业技术改造综合奖补、“零增地”技改等政策宣传和落实,引导企业提高技术研发经费投入,促进项目成果转化,加快提质增效步伐。(三)开展企业家培育工程,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按照“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制定目标明确、效果显著的企业家培训计划,开展专业化、产业化的企业家培训工程,推广专业性较强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线上培训。加大企业的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力度,让更多企业实现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积极推进湖西王集团、朱氏药业、江华机械等重点企业的上市工作,推动尚舜化工股票再融资工作。(四)积极克服困难,坚决完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整改任务我县化工专项行动和园区建设管理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企业关闭淘汰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源润化工的拆除工作进展顺利。但我们仍然面临着化工园区和关闭淘汰的验收大考,我县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到了攻坚克难、咬牙较劲的关键时期。一要全力完成验收任务。要继续推进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对未完成的重点任务,强化措施,加快推进,特别是涉及园区标准否决项方面的问题,必须不折不扣的彻底完全整改。敏感点搬迁和园区自评方面,我县已经完成,但智慧平台建设方面,我县必须加快推进,确保按时完成。要严格实施销号制度。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转型行动成员单位要紧密协作、全力配合,对已经完成的重点工作任务,对照清单,共同做好自查和回头看,按照市化工专项行动办工作要求,联合上报申请销号,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复核验收。二要继续扎实做好关闭淘汰工作。要严格按照省、市对化工项目“三高两低”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按照省化工生产企业新一轮评级评价行动计划,对化工生产企业实施分类管理,推动我县化工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以实施“腾笼换鸟”为抓手,以资源要素配套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正面激励机制和反向倒逼措施,为培育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腾出土地、能源等要素空间。三要持续加强项目建设。重点项目是化工产业实现高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突出抓好精准招商。要充分利用园区平台,紧密结合发展规划和园区定位,创新招引机制,拓展招引渠道,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成熟一批、实施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要提高项目建成率。牢牢围绕招引项目抓落地、新建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的思路,不允许招引来的项目停在调上、留在纸上,要想方设法确保优质项目引得来就得落得下,就得建的成,真正发挥效益作用,切切实实为我市经济发展做贡献。要提升服务水平。要建立重点项目服务专班,针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题一策,落实专人负责协调推进和解决,县化工专项行动办要加强调度督导,定期通报,对进展慢的项目,由县政府约谈项目分管领导,全县上下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今年项目投资计划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