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能源产业协会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项目设计方案(2025年).docx
-
资源ID:1879100
资源大小:421.12K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X能源产业协会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项目设计方案(2025年).docx
XX能源产业协会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项目设计方案XX信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OXX年X月版权声明本文档版权归XX能源集团公司、XX信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XX能源集团公司、XX信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任何手段复制或传播本文档的任何内容。委托单位:XX能源集团公司报告编制单位:XX信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签发:X技管部经理高级工程师报告审定:X部门经理高级工程师报告审核:X部门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项目负责人:X工程师第1章项目概述11.1 项目名称11.2 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联系人11.3 报告编制单位11.4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地点11.5 项目总投资21.6 报告编制依据2第2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42.1 单位概况42.2 具体职责42.3 成员单位5第3章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73.1 项目建设的意义7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第4章需求分析94.1 服务对象分析94.2 信息量分析94.3 功能需求分析104.4 非功能需求分析15第5章总体建设方案185.1 建设原则185.2 建设目标205.3 建设内容205.4 系统总体结构215.5 关键技术路线22第6章分项建设方案256.1 公共服务云基础设施平台(IaaS)256.2 公共服务云应用支撑平台(PaaS)456.3 公共服务云应用办公平台(SaaS)556.4 应用服务建设方案设计64第7章项目投资概算797.1 编制说明797.2 总投资概算79附表附表一、IT基础软硬件购置费(共4页)附表二、应用系统开发费(共3页)第1章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XX能源产业协会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项目(简称:XX产业公共服务云平台)1.2 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联系人项目建设单位:XX能源产业协会项目负责人:XX(XX能源产业协会主席)项目联系人:XX(XX能源产业协会副秘书长)1.3 报告编制单位XX信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1.4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地点1.4.1 建设目标通过XX产业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将云计算技术架构融入XX产业信息化建设中,集中搭建一个扩展管理灵活、资源充分利用的公共服务云平台,面向XX各成员单位提供标准化的基础设施、应用支撑以及办公应用等云服务资源,帮助XX成员单位快速搭建应用系统,提高信息化系统运维管理水平,减轻系统软、硬件运维成本。1.4.2 建设内容XX产业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1 .公共服务云基础设施平台建设通过采购服务器、负载均衡、操作系统、虚拟化及管理软件等软硬件设备,搭建公共服务云基础设施平台,为本项目的业务应用提供有效的基础支撑,面向XX各成员单位提供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云服务。2 .公共服务云应用支撑平台建设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基于工作流引擎、表单工具等组件,搭建集成开发平台、集成整合平台、集成管理平台和移动接入平台等支撑平台。将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XX各成员单位,各单位可以在其基础上定制、扩展各自的业务应用功能。3 .公共服务云应用办公平台建设在云基础设施平台和云应用支撑平台的基础上,搭建公共服务云应用办公平台建设,为XX产业搭建办公系统提供有效支撑,同时,也可以为XX各成员单位搭建各自单位的办公系统,提供全方位的支撑服务。4 .应用服务建设应用服务建设主要包括XX产业统一办公门户建设和XX产业公共服务门户建设两部分内容。“办公门户”主要满足XX工作人员的日常办公需求,“公共服务门户”则是XX面向成员单位提供各类服务的统一入口。1.4.3 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XX区科技园XX路X号,XX能源集团公司XX大厦。1.5 项目总投资本项目工程建设费用总投资概算为1297.30万元,其中IT基础软硬件购置费为947.50万元,应用系统开发费为274.00万元;系统集成费为75.80万元。1.6 报告编制依据1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9385-1988);2 .功能建模方法IDEF0(IEEE1320.1-1998);3 .信息建模方法(IEEEI320.2-19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5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国保发19981号);6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8567-1988);7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17859-1999);8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GB/T18336-2001);9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BMZ2-2001);10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高层安全模型(GB/T17965-2000);11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GB/T9387);12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应用层结构(GB/T17176-1997);13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开放系统安全框架(GB/T18794);14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通用高层安全(GB/T18237);15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11);16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9361-2011)。第2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2.1 单位概况XX能源产业协会(社会团体)是XX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社会团体,法人代表为XX,注册资金500万元整。业务范围及活动领域包括:开展能源环保产业研究;进行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制定技术标准;组织研讨与培训;编辑出版内部刊物;承接政府委托事项;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领域:全国。2.2 具体职责XX能源产业协会的具体职责如下:1 .开展行业研究,推动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制订,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对能源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开展本行业的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能源科技产业开发环境,促进XX区能源科技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 .以节能、环保和安全“三大主题”为宗旨,并拟整合企业、政府、高等院校等多方资源,探索有效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XX机制,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能源科技成果的转化。3 .实现XX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人才互补,以及技术、资金和产品的合作,逐步提高XX的社会影响力和整体实力,促进全国能源科技产业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合作。4 .支持成员单位在所承担的项目中,作为项目的承包方,优先选用成员单位所具有的技术和产品。支持成员单位积极为XX提供项目信息,在XX内部寻求具有能力的承包单位,XX成员单位承担该项目后,其他单位积极配合。鼓励支持成员单位之间的经营合作项目给予对方最低优惠价格和服务。5 .实行联合采购,降低新能源产品制造与生产成本,加快XX区能源科技产业整合,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6 .联合进行新能源市场调研与政策研究,协调各方资源,获取市场信息,争取政府政策支持。7 .构建XX会员交流平台,促进业内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开展成员单位之间进行技术合作和交流、技术集成,针对大型综合性节能改造项目,整合成员单位之间的技术资源优势和共享。8 .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自律,维护会员合法权益。9 .负责制定XX发展方向。10 .为会员提供经济、技术、信息、生产、管理、融资、法律法规等咨询服务。11 .组织各种活动,增进行业内的交流;促进会员的国际合作。12 .热心帮助会员从事社会公益事业。2.3 成员单位目前,XX能源产业协会已有成员单位45家,具体如下表所示。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XX能源产业协会成员单位序号单位序号单位1X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24X光伏科技有限公司2XX高技术配煤有限公司25XXX环保集团3CC燃料有限公司26X大学X大学科技园4C27XXX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C28X大学新能源研究院6C29XX科能电气有限公司7C30XX科技有限公司8C31XX电力技术有限公司9C32X10C33XX直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C34XXX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2C35X13C36X14C37X15C38X16C39X17C40X18C41X19C42X20C43X21X电源技术有限公司44X22X技产业有限公司45X风源科技(XX)有限公司序号单位序号单位23XX金房暖通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第3章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3.1 项目建设的意义本项目的建设能够为XX产业成员单位提供省时、省力、省钱、省心的云服务,在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维成本的同时,提升运营效益和效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XX和XX环境。本项目建设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有助于成就企业“轻资产、轻IT、重主业”等经营理念近年来,随着企业间竞争加剧,成本压力加大,企业有着强烈的“轻IT、轻资产、重服务、集中精力做主业”的经营需求,而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这种需求可以成为现实。XX产业公共服务云平台,能够减少企业建设信息化机房、采购IT软硬件基础设施等直接成本,能够减少设备安装部署、运行维护、信息安全保障等间接成本。极大地减少了固定资产的投入,让企业摆脱这些支撑性专业事务,集中精力从事企业的主营业务的运营,促进企业转型和技术升级,逐步成就企业“轻资产、轻IT、重主业”的经营理念。2 .有益于构建节能环保的节能型社会云计算具有动态伸缩、虚拟化、多租户、属主不同、海量计算和节能环保等特性,是符合未来趋势的技术方向和业务模式。XX产业公共服务云平台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搭建的信息化平台,能够提供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等不同层次的多种服务。能够帮助企业减少IT资产的投入,规避IT资产管理的复杂性,减少企业的能耗,特别是当大量XX成员单位使用公共服务云平台后,能够大大减少机房、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硬件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有益于构建节能环保型的节能型社会。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通常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说为了保证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可靠,一般会搭建专业机房,并采购、部署IT软、硬件基础设施,并进行对应的运行维护服务。一方面,费钱、费时、费力、费心;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缺少专业的运维团队,无法满足后期的系统运行维护需求,既不经济、更不实用。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服务是实现产业升级、两化融合、传统产业改造和面向未来网络社会的新型服务业态。XX产业公共服务云平台能够面向XX成员提供laaS、PaaS和SaaS等不同层次的多种服务,并提供统一的专业化运维服务,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搭建业务应用系统,在满足企业需求,保证企业业务应用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上,降低IT购置、运维成本,在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第4章需求分析4.1 服务对象分析本项目的服务对象可分为三大类群体,分别是XX产业工作人员、XX产业成员单位,以及云平台运维管理人员。1. XX产业工作人员服务于XX能源产业协会,能够为XX产业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提供有效支撑,能够为工作人员的日常办公提供必要的支撑功能。2. XX产业成员单位服务于XX能源产业协会的各成员单位,能够面向各成员单位提供统一的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等硬件基础设施服务;提供统一的系统应用开发平台,建设统一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流程管理、信息报送、数据报送、数据统计分析等基础应用环境;提供个性化的办公平台服务,各单位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自由定制出个性化的办公应用。3. 云平台运维管理人员服务于云平台运维管理人员,可以对平台进行有效地管理,对平台用户进行认证和授权管理,保证平台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对平台提供的功能服务和资源进行监控,当发生故障时,能够通过预警等手段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故障处理,保障平台服务的稳定性。4.2 信息量分析本项目中信息量主要包括三部分需求,分别是系统自身的存储需求、XX内部的存储需求,以及使用云服务的成员单位的存储需求。1 .系统自身的存储需求本项目采用虚拟化技术将10台物理服务器虚拟化为40台虚拟化服务器,所有的系统及业务均放置在共享存储上,每台虚拟化服务器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等基础资源大约占有25G的存储空间,则40台虚拟化服务器共需要40×25G=100oGQITB的存储空间。2 .XX内部办公的存储需求XX内部办公存储需求主要包括应用系统中的结构化数据、日常办公产生的文书档案类数据以及XX会议、产品会展产生的视频资源类数据,其中,结构化数据和文书档案类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相对较少,主要存储空间集中在视频资源的存储方面。XX所在的XX大厦1层为展览展示大厅,主要用于产品展示平时可兼做教育培训,预计每周召开2次产品展示会议或教育培训,一年约为100次,每次约为8小时。本项目中采用Dl格式对视频资源进行存储,Dl格式的码流为2048kbps,则每小时视频资源所需的存储空间为2048kbpsX3600÷8÷1024=900M0则XXl年所需的视频存储空间为900M×8×100=720Go按照视频资源存储5年计算,共需要存储空间为720G×5=3600G3.6TBo3 .使用云服务的成员单位的存储需求本项目将提供20台虚拟化服务器作为公共服务云基础设施资源提供给XX成员单位,由于各单位使用服务器部署的系统不同,有的单位用于部署文件管理系统,有的用于部署办公系统。因此,统一为各虚拟化服务器保留2TB的存储空间,20台虚拟化服务器共需要40TB的存储空间,各虚拟化服务器对应的存储空间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动态调配。另一方面,为了满足部分单位重要数据的云备份需求,本项目还将提供IOTB的云存储空间,面向各成员单位提供云存储服务,满足各单位的重要数据备份需求。因此,使用云服务的成员单位的存储需求为40TB+10TB=50TBo4 .总存储需求综上所述,总存储需求为1TB+3.6TB+5OTB=54.6TB,在实际存储中,考虑预留10%的冗余存储空间,则实际存储需求为54.6Xn0%"60TB。4.3 功能需求分析4.3.1 公共服务云基础设施平台功能需求公共服务云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是为了面向XX产业及XX成员单位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撑服务,支撑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提升主机、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建设和运维成本,保证业务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虚拟化管理系统以及理以及业务不间断/灾难恢复等功能需求。L服务器尽可能采用逻辑处理器数量较多的服务器,以实现更好的计算性能,需要支持硬件的数据执行保护(DataExecutiveProtection,DEP);针对每个逻辑处理核心,应至少配置8GB以上的内存;虚拟主机本地磁盘应主要用于安装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服务器到存储网络的连接,应支持采用专用的适配器或者IGE以太网适配器。2 .存储系统存储系统应具备高安全可靠性,应具有充分的冗余能力、容错能力,应具有专业的技术保障体系以及数据可靠性保证机制,应提供安全的登录和访问措施,应保证在异常掉电后不丢失数据,供电恢复后自动重新启动并自动恢复正常连接;应保证产品先进性,必须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国内通信行业的规范要求,应符合存储技术以及IT行业的发展趋势,系统的处理能力要达到业内领先;应具有技术开放性,必须支持国际上通用的标准网络存储协议、国际标准的应用开放协议,应与主流服务器之间保持良好的兼容性,应兼容各主流操作系统、卷管理软件及应用程序;应支持主流厂家的硬盘接入;产品应易于维护,支持WEB管理方式或集中管理方式,应具有充分的权限管理、日志管理、故障管理,应支持不停止业务,按需在线扩展;应具备可扩展性,应遵守各种标准规定、规范,应选择标准化的部件,利于灵活替换和容量扩展。3 .虚拟化管理虚拟化管理应支持集中管理XX产业云平台的虚拟主机配置,并支持对虚拟机生命周期的全面管理;能够提供虚拟磁盘、离线虚拟机的存储和管理,并支持虚拟机创建;支持管理多个物理服务器向虚拟资产进行转换的过程,支持管理员以及授权用户可以快速的设置虚拟机;支持工作人员使用统一的平台,管理物理和虚拟服务器资产;支持设置虚拟化管理策略,为用户、应用程序以及交付行为设置策略,将大部分日常管理集中到系统本身。4 .业务不间断/灾难恢复企业对信息化应用的依赖越来越高,如何保证信息化应用的持续运转,不间断的提供服务,是当前业务应用建设的头等大事。因此,公共服务云基础设施平台应提供业务不间断/灾难恢复服务。应支持划分负载,防止一个应用程序影响其他程序的性能;能够提供自动化的备份、复制功能,支持在线备份群集或者独立服务器中的虚拟机,支持保护实时迁移过程中的虚拟机,支持通过对主机备份实现还原单个虚拟机,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应支持物理服务器之间切换负载,保证服务器的计划维护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应支持实时捕获数据的变动,并定期进行同步,便于工作人员以用最短的时间恢复数据。4.3.2 公共服务云应用支撑平台功能需求公共服务云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是为了支撑XX产业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支撑XX成员单位的个性化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基础功能、集成开发、集成整合以及集成管理等功能需求。1 .基础功能公共服务云应用支撑平台,一方面,为XX产业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还需要为XX成员单位的个性化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因此,平台需要提供多样性的功能服务,为各应用系统的搭建,提供统一的业务系统开发平台O应用支撑平台的基础功能构建应包括内容管理系统、表单工具、工作流管理、目录服务等基础组件,并支持GIS等外部组件的集成服务。2 .集成开发系统应提供表单设计、流程设计、报表设计、业务建模、代码生成等集成开发的相关功能,以支撑XX各成员单位业务应用系统的快速搭建。3 .集成整合系统应提供各类资源的接入、整合管理与资源服务,支持多格式、多来源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接入功能;提供数据级、界面级、应用逻辑级等多种整合方式,提供资源的授权管理与接入资源的动态监控;提供资源的组件式封装服务,对外提供多种形式、个性化的资源服务组件,支撑XX各成员单位实现应用系统的组合搭建。4 .集成管理系统需要对业务应用和资源的统一集成管理,应提供统一组织用户管理,支持用户基本信息的管理、角色管理;提供统一身份认证管理;提供统一功能权限管理,支持用户、机构、角色权限的统一分配与管理;提供统一统计审计管理,支持多种统计分析功能和审计规则设定。4.3.3 公共服务云应用办公平台功能需求公共服务云应用办公平台建设,一方面,是为了满足XX产业工作人员的日常办公需求;另一方面,是面向XX各成员单位提供办公云服务。因此,需要满足日常办公需求、流程管理需求和应用集成需求,具体如下:1 .日常办公需求云应用办公平台一方面要具备日常办公的基本功能,满足信息交流和快速沟通的需要能够加强各部门的业务协作;另一方面,应集成特定的业务功能,能够处理各种办公和业务流程,对数据进行结构化的处理,为决策支持提供条件。2 .灵活的流程管理由于XX各成员单位的具体应用需求不同,对于文件、资源流转的步骤、流程不同,因此,需要能够快速建立起面向公文处理、信息资源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数据模板,从而使各项管理流程得以迅速开展。3 .集成不同应用和数据通常,XX各成员单位的办公系统都是业务系统的统一入口,因此,云应用办公平台需要能够集成不同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得这些系统共享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数据、权限分配、流程控制,增强业务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发展能力,降低系统扩展和管理维护的成本。4.3.4 业务应用服务功能需求业务应用服务主要包括XX产业统一办公门户和XX产业公共服务门户两部分内容。4.3.4.1 XX产业统一办公门户XX产业统一办公门户,作为办公平台的统一入口,需要面向XX内部提供统一的办公服务,支撑XX工作人员的日常办公需求。主要包括文件管理、文书档案管理、公共信息管理、会议管理以及个人辅助办公的功能需求。1 .文件管理为了支撑XX文件流转,为相关文件的上传、下达提供通畅的渠道,需要建立文件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收发文业务的有效支撑。文件管理主要面向用户提供收文管理、发文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面向系统管理员提供相关文件流转管理功能,包括文件模板设置,收发文单位管理等。2 .文书档案管理为了支撑XX日常办公中的文书档案的管理业务,实现相关文件的归档与统一管理,需要建设文书档案管理模块,通过归档登记、归档文件审核、档号生成、类目设置、归档保存等一系列操作支持,实现各类文书文件的归档管理。文书档案管理主要面向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实现立卷归档、档案著录、模板管理等功能,面向公文档案使用用户提供目录检索功能,支持对已归档档案的记录查询、目录导出等功能。3 .公共信息管理为更好地支撑XX日常办公需求,需要建立公共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对XX公共信息的统一管理。公共信息管理模块面向XX各部门、各成员单位用户提供通讯录管理、通知公告管理、站内消息管理、机构问题管理、文档资料库管理等一系列公共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对日常办公管理的功能支持,更好地支撑XX日常办公业务。4 .会议管理为了对XX日常、年度、重大会议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建立相关的会议管理系统,对XX会议的基本情况,会议组织阶段的组织机构、相关联系人、参会人员、会议文件、相关函件,会议召开阶段的席次安排管理、接待服务,以及后期的会议纪要、简报等进行有效的管理。5 .个人辅助办公为更好地辅助XX工作人员日常办公,提高个人办公效率,需建设个人辅助办公模块。面向各类办公用户提供日程安排、待办工作列表、个人消息列表等辅助功能,并实现个人信息的修改维护功能。4.3.4.2 XX产业公共服务门户XX产业公共服务门户,作为XX提供各类服务的统一入口,需要提供能源相关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等各类资讯信息。因此,需要是实现门户网站的信息发布和内容管理等相关功能,需要具备信息的信息采、编、发等基本功能,需要具备在线咨询、互动、投票的互动类的服务,同时,还需要具备流量统计、日志分析等门户网站通常具备的辅助功能。4.4非功能需求分析4.4.1 平台基本需求在建设过程中,需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 .开放性为易于今后系统的升级改造,在设计时需遵循主流的标准和协议,不仅可为各系统间交换信息提供便利,也有利于系统内部各模块之间交换信息,这将有助于提高系统扩充性。2 .可扩充性基于可扩充的平台进行本项目的开发建设,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本系统应提供WebServices服务的发布接口。3 .界面友好性在进行界面设计时要注重友好性,便于操作,考虑使用习惯。在展现层面采用统一的风格和基调,并且提供统一的操作界面和方式。4 .可用性、易用性服务性系统的可用和易用是推广的基础。因此,准确而详细地理解各用户群特征、任务和使用环境,在“有效性”(完成特定任务和达到特定目标时所具有的正确性和完整程度)、“效率”(完成任务的正确性和完整程度与所使用资源,如时间,之间的比率)以及“满意度”(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具有的主观满意和接受程度)等方面满足各类用户对系统的要求。5 .系统安全性系统应具备相当的可靠性,以便向各类用户提供7×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应具备防病毒、黑客入侵监测和预警、漏洞扫描、网络监测与自动修复、身份认证等功能;还应具备完善的使用授权、监控和日志管理机制,能够访问进行审计;系统应提供相应数据备份/恢复功能,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提供保护机制。6 .可管理性项目建设内容涉及面较广,各项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比较烦琐,而且很多内容都需要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和维护,系统建设时应提供对内容的分级、分类、分布式内容管理和维护、内容发布、系统配置和管理、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等功能。4.4.2 平台性能要求本项目中,性能需求主要指作业响应时间方面的要求,作业响应时间指完成目标系统中的交互操作或批量处理所需的响应时间。根据业务处理类型的不同,把作业划分为三类:交互类业务、查询类业务、在线分析类,分别给出响应时间要求的参考值,包括峰值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1 .交互类业务交互类业务是指平时工作中在系统中进行的业务处理,如录入,修改或删除一条记录、发布一条信息等操作。平均响应时间:0.5-1(秒)峰值响应时间:1-5(秒)2 .查询类业务查询业务由于受到查询的复杂程度、查询的数据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此给出一个参考范围。简单查询平均响应时间:1-5(秒)峰值相应时间:3-8(秒)3 .在线分析类业务在线分析类业务因需要调用多维数据集,性能受维度的多少影响较为明显,在次给出一个参考范围。平均响应时间:3-10(秒)峰值响应时间:5-15(秒)4.4.3 平台安全要求对安全的总体要求,会涉及到安全系统的设计。1 .网络安全风险分析随着攻击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攻击对系统所构成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大。攻击者利用系统或网络服务的漏洞,导致数据窃取失密、服务性能下降,甚至网络不可用等严重安全问题。2 .主机系统安全风险计算机终端是每个系统工作人员处理应急业务的重要工具,由于其分散性、不被重视、安全手段缺乏等特点,已经成为信息安全体系的薄弱环节,除了本身易遭攻击破坏外,还容易通过它迅速传播网络安全风险。如病毒攻击、系统自身的安全漏洞等。因此,需要根据终端的特点制定安全防护方案。3 .应用安全风险分析如假冒身份入侵、非授权的访问行为、对行为的抵赖等。应用系统的安全风险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的安全。4 .数据安全风险分析所有信息最终都是以数据文件的方式存储在系统中。因此,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存储、使用的保护措施上。对于数据信息的安全威胁,除应用系统对其存取控制外,主要还在于其存储的安全保护。数据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异常情况,如自然灾害、存储介质损坏、攻击行为等都有可能导致数据被破坏,如果没有必要的备份措施,将使重要数据完全遗失,这直接影响到相关工作的开展,对系统的危害是相当大的。(2)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对于重要数据信息,特别是涉密信息或工作敏感信息,如果在存储过程中缺少必要的保障措施,任何人都可以直接从存储介质中读取对应信息,这显然与信息的安全保密性要求相违背,可能直接导致泄密事件的发生。5 .安全管理风险分析安全管理是系统整体安全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如果责权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如导致一些员工对自身应承担的安全责任没有充分认识,有意无意泄漏他们所知道的一些重要信息;网络出现攻击行为或网络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胁时(如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等),无法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报告与预警;当事故发生后,无法提供黑客攻击行为的追踪线索及破案依据,即缺乏对网络的可控性与可审查性等。第5章总体建设方案5.1 建设原则XX能源产业协会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项目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建设:1 .标准化与规范化原则为了确保系统的基础性,实现XX产业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利用,实现XX产业各成员单位业务系统多样化需求的支撑,该项目的建设首先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共同遵守的规范,使XX产业公共服务云平台能够为XX各成员单位所用。为此,在本方案中,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将遵从国家、行业以及针对本项目制定的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标准规范体系。2 .XX性与先进性原则紧密结合相关文件精神,在建设中突出自主XX以及重点突破,保持信息系统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在充分分析当前信息系统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的业务需求,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体系。同时,开发或配置先进、高效实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使整个系统能协调一致地运行,以获得最大的系统性能和效益。同时,充分考虑系统后续发展的技术和应用需求,为后续的维护和升级提供全面的保障,在设计和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能力。3 .经济性与实用性原则建设方案将在实用的基础上做到最经济,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硬件和软件配置、系统开发和数据库设计上充分考虑在实现系统全部功能基础上尽量节约经济成本。同时,设计方案最大程度地满足业务的需要,为业务的决策支持提供最优的应用和管理工具。具体做到:界面友好、易于使用、便于管理维护、数据更新快捷和系统升级容易,具有优化的系统结构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满足用户在不了解技术的条件下,能够很好的使用系统处理业务以及定制、调整和维护系统功能。4 .开放性与合作性原则开放性是系统设计好坏的重要衡量要素之一。由于机构、人员、业务处理过程以及业务表现方式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以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具有方便的二次开发的能力、可定制维护能力、可快速移植的能力等等。以提高系统对业务调整的应变水平以及再开发的水平。合作性的原则表现在系统的技术思想以及实现对用户应该是透明的,通过面向业务模型的开发体系使得合作双方能够很好的进行交流,能够使局内业务人员在不了解系统技术细节的情况下参与系统的搭建式开发,另一方面,作为开发一方,需在与业务人员交流的基础上全面了解业务处理的过程和细节。5 .易用性与完整性原则所开发出的应用系统尽可能易用,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在充分考虑用户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操作习惯的前提下,设计出尽可能简洁明了的系统界面,业务处理应简单易行。同时,在追求易用性的基础上,也要充分满足业务处理的需求,在应用上是完整的,不能因为仅仅追求易用而舍弃必要的业务处理过程。应用系统应能够全面地实现所有的业务处理功能。6 .统一化与一体化原则统一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信息系统的建设应该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二是整个信息系统建设应该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开发。一体化原则是所开发出的系统应该是一体化集成的,包括一体化的数据存储、一体化的系统访问以及一体化业务处理等等。7 .安全性与稳定性原则安全性是系统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破坏,本系统安全性首要的是数据的安全性,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权限,保证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窃取和破坏;二是系统操作安全可靠,系统同时应该具备安全权限,不让非法用户操作系统,同时要具备足够容错能力,以保证合法用户操作时不至于引起系统出错,充分保证系统数据的逻辑准确性。稳定性是保证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条件。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通过严格系统测试手段,将系统问题降到最低,同时需要充分考虑软硬件的容错容灾,保障系统在出现问题和故障时能够及时实现系统和数据恢复。8 .整体性与渐进性原则在建设过程中要根据现有的条件,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按照主要工作内容,先作好总体规划和设计,搭建好整体框架,然后有计划进行分期建设,逐步进行扩展,最终形成XX产业公共服务云平台。5.2 建设目标通过XX产业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将云计算技术架构融入XX产业信息化建设中,集中搭建一个扩展管理灵活、资源充分利用的公共服务云平台,面向XX各成员单位提供标准化的基础设施、应用支撑以及办公应用等云服务资源,帮助XX成员单位快速搭建应用系统,提高信息化系统运维管理水平,减轻系统软、硬件运维成本。5.3 建设内容XX产业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1 .公共服务云基础设施平台建设通过采购服务器、负载均衡、操作系统、虚拟化及管理软件等软硬件设备,搭建公共服务云基础设施平台,为本项目的业务应用提供有效的基础支撑,面向XX各成员单位提供基础设施服务。2 .公共服务云应用支撑平台建设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基于工作流引擎、表单工具等组件,搭建集成开发平台、集成整合平台、集成管理平台和移动接入平台等支撑平台。将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XX各成员单位,各单位可以在其基础上定制、扩展各自的业务应用功能。3 .公共服务云应用办公平台建设在云基础设施平台和云应用支撑平台的基础上,搭建公共服务云应用办公平台建设,为XX产业搭建办公系统提供有效支撑,同时,也可以为XX各成员单位搭建各自单位的办公系统,提供全方位的支撑服务。4 .应用服务建设应用服务建设主要包括XX产业统一办公门户建设和XX产业公共服务门户建设两部分内容。“办公门户”主要满足XX工作人员的日常办公需求,“公共服务门户”则是XX面向成员单位提供各类服务的统一入口。5.4 系统总体结构总体来说,XX产业公共服务云平台体系架构主要包括三层: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如下图所示。平台即服务PaaS明管理授权管理机构管理功能服务一应用整合一I用统计审丐用户管理业务建模一报表设计一流程设计一代码生成一表单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XX产业公共服务云平台总体架构图基础设施层,将包括主机、存储、网络及其他硬件在内的硬件设备,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整体,同时通过云管理平台,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备份及运行环境等基础服务。平台服务层,公共服务云框架的核心,通过在基础设施层之上搭建公共服务云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统一的平台化系统软件开发支撑服务。基于该平台,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功能及相应的扩展。应用服务层,XX产业公共服务云平台对外提供的终端服务,基于平台服务层开发或整合的各部门业务系统,业务应用层的系统通过网络面向部门业务人员提供服务。5.5 关键技术路线1 .以J2EE为核心的技术路线J2EE(Java2EnterpriseEdition)技术体系是建立在Java2平台上的企业级应用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对EJB,Servlet,JSP,XML等技术的全面支持,使用J2EE可以简化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等复杂问题,为企业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可伸缩性,灵活性和易维护性。J2EE已经成为企业级开发的工业标准和首选平台。2 .基于构件技术的系统搭建模式面向构件技术整合了传统的构件技术、模型驱动技术和面向服务技术。构件的意义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代码集合,而是真正做到与业务层面的内容相映射。构件将成为表达业务需求的最小单元,在特定行业中,通过积累可以形成相对完备的客户业务需求构件库,以构件组装的形式快速搭建客户的应用;以构件修改和构件增减的方式快速满足客户业务需求的变化。其次,从构件的技术实现角度来说,可以用四个要素来陈述软件构件模型:构件本身、该构件的插口、构件与其他构件协作的能力、以及构件的使用者。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