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道德叙事策略提升学生品德修养 论文.docx
运用道德叙事策略提升学生品德修养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反应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的基本要求。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学生理解、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疑惑提供了极具实践性的道德思考。关键字:小学道德与法治,道德叙事法,存在问题,实施路径引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能够意识到道德叙事法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实践,但是通过审视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效果,结果发现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基于道德叙事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了真正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与发展等提供具体可行的实施路径。一、道德叙事法的内涵及意义1.道德叙事法的内涵道德叙事法是一种特殊且常见的教学方法,它超越传统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内涵。到目前为止对其概念的界定教育界较为认可的是美国品格教育中的故事法”。我国丁锦宏依此定义道德叙事法,即教育者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话语,借助道德故事的叙述,促进受教育者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的活动过程。丁院长是第一个将叙事的主体从传统的“教师”扩展到了教师、家长甚至是学生自己,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道德叙事法的视野宽度和广度扩展开来。立足现阶段对道德叙事法有关研究,我认为道德叙事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的时候,借助口头表达或书面语言等形式,将极具道德性的故事或者将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叙述给学生,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的活动过程。2,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意义(1)符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一是以小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对学生的生活经历给予充分的关注,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二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注重爱国观念的形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道德法律知识,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四是教材内容立足学生的学情,着重突出对学生“乐于探究”的要求,设计出多样的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发育和成长的重要时期,所以他们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立足自身的视角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直观的评断,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正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和认知能力有限,使他们在对事物进行判断的时候常常不尽如人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给正处于矛盾阶段的学生以正向的引导,帮助他们逐渐适应新的环境,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2)有利于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现阶段,许多小学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对课本理论性知识进行直接讲解,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缺乏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应用道德叙事法,将大量的道德事件引入到课堂之中就很好地解决这一教学难题,一方面由于道德叙事法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丰富学生对道德的感性认知;另一方面道德叙事法可以将理论知识拆分转述。教师将课本上理论性知识和概念通过故事叙述的方式讲出来,让学生在故事中学到知识,比教师直接将课本内容照搬照抄,站在讲台上讲“大道理”有效得多。道德叙事法本身就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相比其他的教学模式,有着很明显的自由、轻松的特性。所以,道德叙事法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营造一个活跃、轻松、自由的学习课堂,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3)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小学生的学习源于生活,他们对世界的判断有着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却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更多的时候,他们依靠感性认识而非理性认识来认识、理解道德现象。运用道德叙事法授课能够满足儿童道德发展所需的这个条件,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正向例子或反向例子中形象地感知是与非、对与错。例如,小学生大多喜欢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讨厌故事中的反派角色,都想成为故事中的英雄而非反派,由此可见,道德叙事法在帮助小学生道德选择的能力和认知方法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贴近儿童生活,学习活动开放丰富,它在整合和编排学习内容时做到以生活主题,并紧紧围绕主题选择知识、创设情境,较好地将相关的学习内容有机渗透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展开思考、体验情感、付诸行动。因此,将道德叙事法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小学生主动养成和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二、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运用道德叙事法存在的常见问题1 .道德叙事偏离主体化道德叙事的主体要需要实现多元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叙事主体偏离化的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他们在现实课堂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地发挥。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缺乏独立性,对问题的思考仍需要依赖教师的指导,而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扮演着发令者的角色,学生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只是扮演一个听故事、听道理、背答案的“乖孩子”。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主要表演者,一人扮演多个角色,基本以告知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感悟”的方式进行道德叙事,学生的主体权利受到抑制,他们的表达欲望遭到扼杀,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对道德事件的独立思考,阻碍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发展。2 .道德叙事内容变得标准化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很多学校已经将道德与法治列为重点课程,教师也注意到了道德叙事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优势。虽然很多教师都在采用道德叙事法,然而并没有掌握道德叙事法的精髓,缺少对道德叙事法的正确认识,没有充分发挥出这一教学方法的独特优势。叙事方式过于标准”,体现为教师在展开教学时,未进行分析学情,没有充足的预设,忽视了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叙事事件偏离了学生的生活环境与情感体验,学生感官体验不全面,缺乏真正的实效。3 .道德叙事价值变得空壳化在教学实践中,道德叙事的德育价值常出现缺失现象,呈现“空壳化”。叙事教学能引发学生的道德思考与道德感悟,然而教师一旦忽视这个德育作用,这将使得道德叙事的价值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去。这就要求教师要从道德故事中深入挖掘其道德价值,通过多样的主题设计指点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如果教师选取的道德故事缺乏针对性,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那么道德制高点就会被被“架空,学生便只有逢场作戏,装模作样地表演,无疑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严重的破坏,使学生错过独立思考的机会。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运用道德叙事教学的有效路径1 .选取科学的叙事视角道德叙事法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其运用要紧靠教学内容,要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道德故事,以及从哪一个视角进行道德叙事,都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目标来确定。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其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十分紧密,一个主题往往会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讲述。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需要立足教学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道德案例,以此使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感知教材内容。其次,学生是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主体,要想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需要选择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其兴趣爱好的道德案例,并从学生感兴趣的视角进行叙事,以此学生才能自主思考、探究。以我和我的家这一内容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增强家庭观念,产生家庭认同感,我选取了道德故事影子从不同的视角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感悟。首先是向学生讲述我们身上有家人的哪些“影子”,让学生感受到血缘的神奇,感受到一家人是一体的。其次是让学生感受到影子和身体是不分开的,教育学生知道一家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相亲相爱。教师通过这样的叙事方法,不仅达到了本章节的教学要求,更对内容进行了延伸,充分挖掘了叙事题材的内涵,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2 .灵活开展道德叙事过程在开展道德叙事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充分地发挥道德叙事法的价值,除了要选择适宜的道德案例之外,还要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将案例故事生动、精彩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使其在倾听的过程中自主思考、探究其中所蕴含的道德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首先,注意运用道德叙事法的时机。应密切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叙事进程,依据时间顺序合理组织材料,还要掌控叙事的实际长度,着重突出主题内容,避免无意义的累赘情节。其次,道德故事的讲述往往需要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学生才能自主地参与其中。所以,我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往往会利用跌宕起伏的情节、抑扬顿挫的语气等为学生创设氛围。以不做小马虎教学内容为例,为了实现引导学生养成做事认真、细心,不马虎,并且持之以恒的好习惯的教学目标,我选择了错过了的友谊这一道德故事,引导学生将故事内容以角色扮演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出来。在这样的表演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还可以积极享受到角色体验的乐趣。在表演之后,我还会鼓励表演的学生就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而其他观看表演的学生也需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就故事场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最后,让学生站在故事主人公的角度做出总结。在这样的角色表演和故事总结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遵守时间、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还会自主地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审视、反思,以此在改变日常行为的过程中养成办事不拖拉的好习惯。3 .深入挖掘道德叙事价值道德叙事力求情节的完整、内容的生动,但如果仅仅讲述故事而忽视了故事的教育价值,就难以引发小学生内心情感的触动。教师要在选取的故事中,着重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以挖掘其背后的含义。教师在道德叙事中,还要调动情感,捕捉其中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感受。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恰当的描述、完整的呈现,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感悟。教师要通过设问、提问、交流、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叙事内容,让他们成为道德叙事的主体,能思考出令人信服的道德结论,并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以我们都是少先队员为例,我选用了了学校一年级学生入队的视频以及现场照片进行叙事,首先由宣誓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次讲述加入少先队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加入少先队是无比光荣的一件事,最后引巾到少先队员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上应该怎么做,起到榜样作用,逐步递进展开道德叙事,同时逐渐深入的探究主题,达到教学目的。4 .开放道德叙事总结与评价叙事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道德故事背后的意义,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还很有限,故事的深意需要思考和教师引导才能理解和消化。因此,教师除了要将叙事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分析之后,还需要辅助学生自主总结、完成对叙事案例的评价,以此实现情感的升华。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会采取自主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以可爱的动物这一内容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形式讨论完成我最喜欢的小动物该任务,学生可以以绘画、模仿、故事等方式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描述出来。之后,各小组展示本组成果,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我还会引导学生探寻各组所共同表达的情感,即珍惜爱护小动物,和小动物做朋友”,以此实现对本科知识学习的情感升华,促进其积极情感的养成。四、结语道德叙事法是一个具体、灵活、且有规律可循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科学运用道德叙事法,发挥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真正作用和价值,反思总结教育教学现象与问题,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参考文献:丁锦宏.道德叙事: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走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3(11).唐敏.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中),2019(06).3张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道德叙事法的路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4廖莉珍.道德叙事:一种有效的小学课堂道德教育方式口.德育,2010.5陈爱君.运用道德叙事策略提升学生品德修养一一略论小学道德与法治中道德叙事法运用策略口.新课程,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