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1877886
资源大小:138.8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水利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PGB509872014水利工程设计防火规范CodeforfireprotectiondesignOfhydraulicengineering(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总计36条,带方框表示删除;带下划线表示新增。20141202发布201508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局部修订说明本规范此次局部修订工作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24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24】41号)和水利部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制修订前期工作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水规计【2024】193号)的要求,由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完成。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相应条款进行修订完善,主要内容包括:(1)取消了强制性条文;(2)完善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3)补充完善建筑物和构筑物耐火等级的规定;(4)完善泵站配置消防车的容量规定;(5)补充完善建筑物安全疏散的规定;(6)修改了油浸式变压器或油浸式电抗器之间防火间距的规定;(7)增加了电缆类型,修改了电缆室(电缆隧道和电缆沟道)封堵部位的耐火极限、电缆沟阻火分隔间距的规定;(8)修改了厂房内油罐室疏散出口数量的规定;(9)修改了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最高处消火栓栓口水压、室外消火栓间距和主厂房电机层消火栓间距的规定;(IO)修改“9通风、采暖和防排烟”为“9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和防烟排烟”;增加封闭楼梯间、地下厂房和坝内厂房的电机层及其厂内主变压器搬运通道防烟排烟的规定;(11)修改了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疏散照明的照度、火灾探测器的使用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地电阻的规定。此次局部修订涉及的条文共36条,其中:(1)原强制性条文改为推荐性条文的有5条,4.1.1、4.1.2、6.1.3、6.1.4、10.1.2;(2)对标建筑防火通用规范的条文有11条,3.0.2、4.1.3、522、5.2.5、6.3.2、7.0.5、8.3.1、8.3.2、9.2.1、10.1.3>10.2.2;(3)对标消防设施通用规范的条文有1条,1032;(4)参考其他规范标准的条文有10条,4.1.2、6.1.1、621、633、8.1.4、8.4.6、8.4.7、9.1.3、9.2.3、10.3.8;(5)其他因素需完善的条文有10条,1.0.2、3.0.1、3.0.3、4.2.4、631、8.5.1、9.1.2、9.1.4、10.3.3、10.3.6o1总则12术语23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34总体布置74. 1防火间距74.2消防车道和救援设施85建筑物105. 1防火分区105.2安全疏散106电气设备136. 1室外电气设备136.2室内电气设备156.3电缆157绝缘油和透平油系统178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188. 1一般规定188.2 给水设施188.3 室外、室内消防给水208.4 消火栓218.5 自动灭火系统228.6 消防器材239幅风、采暖和防日丽!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和防烟排烟259. 1通风、采暖供暖通风、空气调节259.2防烟排烟2610消防电气2710. 1消防供电2711. 2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2712.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813. 4防雷接地30修订对照表(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带下划线表示新增)现行规范1总则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水利工程的大中型水力发电厂、泵站、水闸及其通航设施的防火设计。3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3.0.1水利工程生产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火灾类别及危险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1的规定。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1总则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区剋工的大中型I水力发电厂泵站、水闸水利工程及其通航设施的防火设计。3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3.0.1水利工程生产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火灾类别及危险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1的规定。MItrwT.*1>&>>FMHxxa*n,aMae9*.t-TI«r-ITr"IF«IKIW-L二厂.一-.4一一4,”uj,产的火宣ant*(、3kw*aft三wAW<0宜,夕1厂CIiK*3.0.2水利工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A"2水利rfMWm>*NR含FK总,3.0.2水利工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4综合的辅助生产建筑物,不应低于二级。4综合的辅助生产建筑物,不应低于二级。|;5地下建筑应为一级3.0.3枢纽建筑物、构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16的规定。3.0.3I枢纽!水利工程建筑物、构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4总体布置4总体布置4.1防火间距4.1防火间距4.1.1 枢纽内相邻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1的规定。表4.1.1枢纽内相邻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m)4.1.2 室外主变压器场与建筑物、厂外油罐室或露天油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2的规定。«4.1.2Xttft厂件a天MM二Zftt-,t4.1.3 露天油罐与电力架空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L2倍。4.2消防车道和救援设施4.2.4水利工程的水力发电厂和泵站宜按装机容量配置消防车,具体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为1500MW以上至3500MW,宜配备1辆消防车;2 水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为3500MW以上,宜配备2辆消防车;3泵站总装机容量为150MW以上,宜配备1辆消防车。4.1.1 I枢纽内I水利工程相邻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1的规定。表4,1.1I枢纽内尿利工程相邻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m)4.1.2 室外主变压器场与建筑物、厂外油罐室或露天油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2的规定。.l.2¾S¾¾,外油睚猴天海蹦炯厨而名称磔嶷烟幽3t点愦献精映他触号殂址、二级S'二投二场麒啜,4.1.3 露天油罐与电力架空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历11.5倍。4.2消防车道和救援设施4.2.4I水利工程的I水力发电厂和泵站宜按装机容量配置消防车,具体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I水力发电厂I总装机容量为1500MW以上至3500MW,宜配备1辆消防车;2 I水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为35OOMW以上,宜配备2辆消防到J田I泵站总装机容量为150MW以上,宜配备1辆酒防车。5建筑物5建筑物5.2安全疏散5.2.2水利工程的水力发电厂、泵站的安全出口和疏散走道应符合下列规定:5多层副厂房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多层副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m2,且同时值班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设1个;7多层副厂房可设敞开楼梯间,地下副厂房、坝内副厂房、高层副厂房应设封闭楼梯间。建筑高度大于32.0m的高层副厂房应设防烟楼梯间;8建筑高度大于32.Om的高层副厂房,每个防火分区应设置1部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可与客、货梯兼用。5.2安全疏散5.2.2I水利工程的I水力发电厂、泵站的安全出口和疏散走道应符合下列规定:5多层副厂房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多层副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112400m2,且同时值班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设1个;7多层副厂房可设敞开楼梯间,I地下副厂房、现内副厂房、I高层副厂房、埋深不大于IOnl或层数不大于2层的地下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建筑高度大于32.Om的高层副厂房、埋深大于IOm或层数不小于3层的地下建筑应设防烟楼梯间;8建筑高度大于32.Om的高层副厂房、埋深大于Ionl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Ilf的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可供使用的I应设置1部I消防电梯不应少于1部。消防电梯可与客、货梯兼用。5.2.5安全疏散用的门、走道和楼梯应符合下列规5.2.5安全疏散用的门、走道和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定:1门净宽不应小于0.9m;1首层疏散外门净宽不应小于Llm,其它门净宽不应小于0.9m;6电气设备6电气设备6.1室外电气设备6.1.1油量250Okg及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或油浸式电抗器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6.1.1的规定。6.1 室外电气设备6.1.1 油量250Okg及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或油浸式电抗器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6.1.1的规定。电尿等级35W及极N66kVMOkV220kV-500kV.35k'及以E5681066kV66810IKwjV88810220kV-aOOkV10101010表6.1.1油浸式变压器或油浸式电抗器之间的防火间距(m)表6.1.1油浸式变压器或油浸式电抗器之间的防火间距(m)6.1.3相邻两台油浸式变压器之间或油浸式电抗器之间、油浸式变压器与充油电气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不满足本规范第6.1.1条、第6.1.2条规定时,应设置防火墙分隔。防火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1.3相邻两台油浸式变压器之间或油浸式电抗器之间、油浸式变压器与充油电气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不满足本规范第6.L1条、第6.1.2条规定时,应设置防火墙分隔。防火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1.4厂房外墙与室外油浸式变压器外缘的距离小于本规范表4.1.2规定时,该外墙应采用防火墙,且与变压器外缘的距离不应小于0.8mo6.1.4厂房外墙与室外油浸式变压器外缘的距离小于本规范表4.L2规定时,该外墙应采用防火墙,且与变压器外缘的距离不应小于0.8m。o6.2室内电气设备6.2室内电气设备6.2.1油浸式主变压器不宜设置在厂房内。如设置时,6.2.1油浸式主变压器不宜设置在厂房内。如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3专用房间、洞室的大门应采用Al.50防火门或3专用房间、洞室的大门应采用Al.50防火门或耐火极限不低于2.Oh的防火卷帘;I耐火极限不低于2.Oh的A2防火卷帘;6.3电缆6.3电缆63.1电缆室、电缆隧道和穿越各机组段之间架空敷设的电63.1电缆室、电缆隧道和穿越各机组段之间架空敷设的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等均应分层排列敷设。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缆及光缆等均应分层例敷设。7绝缘油和透平油系统7绝缘油和透平油系统6.3.2电缆室、电缆隧道和电缆沟道的下列部位应进行封堵,封堵部位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该部位结构或构件的耐火极限,且不应低于LOh:o6.3.2电缆室、电缆隧道和电缆沟道的下列部位应进行封堵,封堵部位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该部位结构或构件的耐火极限,且不应低于Ir而2.Oh:6.3.3电缆隧道每200m处、主要电缆沟每20Onl处、电缆室每300m2宜采取阻火分隔措施。6.3.3电缆隧道每200m处、主要电缆沟每20OnhOOm处、电缆室每300m2宜采取阻火分隔措施。7.0.5油罐室不宜设置在厂房内。如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2油罐室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但其面积不超过100m2时可设1个。出口的门应采用Al.50防火门;7.0.5油罐室不宜设置在厂房内。如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2油罐室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但其面积不超过I100n0m2时可设1个。出口的门应采用Al.50防火门;8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8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8.1 一般规定8.1.4消防给水可采用高压给水系统、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或低压给水系统。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平时的管道压力应保证在任何建筑物最高处消火栓的栓口水压不小于0.02MPao8.1 一般规定8.1.4消防给水可采用高压给水系统、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或低压给水系统。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平时的管道压力应保证在任何建筑物最高处消火栓的栓口水压不小于b.02MPaIo.IMPa。8.3室外、室内消防给水8.3.1 建筑物的室外消火栓灭火用水量不应小于表8.3.1的规定。8.3室外、室内消防给水8.3.1建筑物的室外消火栓灭火用水量不应小于表8.3.1的规定。注:1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应按地面建筑物中消防需水量最大的一座计算。2船闸、升船机的消火栓用水量按耐火等级为一级、二级的“其他建筑”确定,建筑物体积按水面以上所通过的船体最大体积确定。8.3.2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应根据同时使用的水枪数量和充实水柱长度确定,但不应小于表8.3.2的规定。表8.3.2室内消火栓用水量秋朝Ii(Us)tt>sffltt(L>)XK2i0g>IO!10R24.0m<tS5ta25SIS注:1每支水枪最小流量不应少于5Ls1,2高度大于24.Om的厂房,室内消火栓供水竖管不宜少于2根。注:1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应按地面建筑物中消防需水量最大的一座计算。2船闸、升船机的消火栓用水量按耐火等级为一级、二级的“其他建筑”确定,建筑物体积按水面以上所通过的船体最大体积确定。3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m2的厂房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当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建筑体积不大于3000m3的戊类厂房可不设置室外消火系统。8.3.2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应根据同时使用的水枪数量和充实水柱长度确定,但不应小于表8.3.2的规定。表8.3.2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徜ad、回!,跚如炖拈L8(Ls)f破侬m10410210n三5fc25515注:1每支水枪最小流量不应少于5Lso2高度大于24.Om的厂房,室内消火栓供水竖管不宜少于2根。3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m2的厂房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8.4消火栓8.4消火栓8.4.6室外消火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沿厂区主厂房及其他建筑物周围,其间距不应大于120m;O8.4.大于61120n室外消火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沿厂区主厂房及其他建筑物周围,其间距不应n50m;O8.4.7室内消火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厂房内发电机层或电动机层消火栓的间距不宜大于50m,并应保证有2支水枪的充实水柱能同时到达该层任何部位。发电机层或电动机层地面至厂房顶的高度大于18m时,可只保证桥式起重机轨顶以下实际需要保护的部位有2支水枪充实水柱能同时到达;O8.4.7室内消火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圭厂房内发电机层或电动机层消火栓的间距不宜大于50m30m,并应保证有2支水枪的充实水柱能同时到达该层任何部位。发电机层或电动机层地面至厂房顶的高度大于18m时,可只保证桥式起重机轨顶以下实际需要保护的部位有2支水枪充实水柱能同时到达;O8.5自动灭火系统8.5自动灭火系统8.5.1下列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且宜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3水力发电厂布置在室外的单台容量90MVA及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降压变电站布置在室外的单台容量125MVA及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8.5.1雾灭火系3;上的油漫量125MW下列场所应;统:水力发电厂七式变压器,I及以上的油设置自动灭火系统,且宜采用水喷布置在室外的单台容量90MVA及以降压变电站布置在室外的单台容I浸式变压器。;9通风、采暖和防排烟9通风、采暖和防排烟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和防烟排烟9.1通风、采暖9.1通风、采暖供暖通风、空气调节9.1.2油罐室、油处理室等应采用防爆型排风机。与油罐室、油处理室的排风机布置在同一通风机室内的送风机和排风机均应采用防爆型送风机。9.1.2油罐室、油处理室等应采用防爆型排风机。与油罐室、油处理室的排风机布置在同一通风机室内的送风机和排风机均应采用防爆型国风机。9.1.3通风管道不宜穿越防火墙,穿越时应在穿越处设置防火阀。9.1.3通风、空调管道不宜穿越防火墙,穿越时应在穿越处设置防火阀,且距墙端面不应大于2001111°9.1.4通风管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其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O9.1.4通风、空调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其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9.2防排烟9.2防腹排烟9.2.1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防排烟设施:1;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9.2.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防性烟设施:1 ;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LL3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封闭楼梯间。9.2.3厂房内设计值班人数超过15人时,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1;2 ;3 建筑高度大于32.Om的高层副厂房,长度大于60m的疏散走道。9.2.3厂房内设计值班人数超过15人时,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1;2;3建筑高度大于32.Om的高层副厂房,长度大于60u的疏散走道|。|;4地下厂房、坝内厂房的发电机层或电动机层及其厂鬲主变压器的搬运通道。10消防电气10消防电气10.1消防供电10.1消防供电10.1.2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独立的双回路供电,并应在其末端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10.1.2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独立的双回路供电,并应在其末端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10.1.3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直流系统或应急灯自带蓄电池作备用电源;若采用直流系统供电,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若采用应急灯自带蓄电池供电,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6011in010.1.3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直流系统或应急灯自带蓄电池作备用电源;若采用直流系统供电,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若采用应急灯自带蓄电池供电,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60min0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60min010.2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10.2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10.2.2疏散照明的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l.OLx;2人员相对集中场所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OLx;3楼梯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OLx。10.2.2疏散照明的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LOLxJ2人员相对集中场所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OLx;3楼梯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OLXJ1 疏散楼梯间、疏散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消防专用通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0Lx;2 疏散走道、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OLx;3 上述规定场所外的其他场所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l.OLx。10.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0.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0.3.2 主要生产场所或部位应设置火灾探测器。灾探测器类型可按表10.3.2的规定进行配置。Mk主户*B一IfWVMXMaIAtMVAGi1A*9MMWAUtM1AS。武1!”久WWV,,9IlotB.rrAA*fl金M»IfQr启IS<ie.ui10.3.3 采用的火灾集中报警控制装置应预留与工程计算机监控系统和视频监视系统的输出接口。10.3.3采用的火灾集中报警控制装置自动报警系统一视系统的输出应预留与工程计算机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接口。10.3.6供电电源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0.3.6供电电源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 ;3 备用电源应采用厂内直流系统或火灾集中报警控制装置内的专用蓄电池组;4采用专用蓄电池组时,火灾控制器应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并应保证在系统处于最大负载时不影响报警控制器的正常工作。10.3.8火灾直动报警系统接地应接入水利工程的公共接地网,接地电阻值应按公共接地网接地电阻值确定,且不大于4Q。1;2;3备用电源应采用厂内直流系统或火灾I集中报I警控制装置I自动报警系统内的专用蓄电池组;4采用专用蓄电池组时,火灾控制器应采用单独的供回路,并应保证在系统处于最大负载时不影响II亶控制器的正常工作。10.3.8火灾直动报警系统接地应接入水利工程的公共接地网,接地电阻值应按公共接地网接地电阻值确定,且不大于4C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