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课程设计报告.docx

    • 资源ID:1876138       资源大小:75.6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课程设计报告.docx

    电力传动课程设计课题: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04学号:3100501091姓名:贾斌彬指导老师:康梅、乔薇日期:2014年1月9日目录第1章系统方案设计1.1 任务摘要31.2 任务分析31.3 设计目的'意义31.4 方案设计4第2章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和环节特性的测定2.1 电枢回路电阻R的测定52.2 主电路电磁时间常数的测定62.3 系统机电时间常数TM的测定72.4 测速电机特性UTG=f(n)的测定72.5 晶闸管触发及整流装置特性Ug=f(Ug)的测定7第3章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器的设计3.1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73.2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9第4章系统特性测试4.1 系统突加给定114.2 系统突撤给定错误!未定义书签。4.2.1 突加负载时124.2.2 突降负载时12第5章设计体会第1章系统方案设计1.1 设计一个双闭环晶闸管不可逆调速系统设计要求:电流超调(Ti<5%转速超调(Tn<10%静态特性无静差给定参数:电机额定功率185W额定转速1600rmin额定励磁电流vO.16A额定电流LlA额定电压220V额定励磁电压220V转速反馈系数a=0.004Vmin/r电流反馈系数B=6VA1.2 任务分析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晶闸管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为对像来设计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计两个调节器,电流调节器和速度调节器,为了实现电流和转速分别起作用,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连接,即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做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在把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晶闸管整流器的触发装置。该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两个调节器ASR和ACF都采用Pl调节器,以便能保证系统获得良好的静态和动态性能转速调节器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的作用是减小转速误差,采用PI调节器可实现无静差;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其输出限幅决定电动机允许的最大电流;电流调节器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的作用是使电流紧紧跟随其给定电压的变化;对电网的波动起及时抗干扰作用;加快动态过程;堵转或过载时起快速自动保护作用。1.3 设计目的、意义采用转速负反馈和Pl调节器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既保证了动态稳定性,同时又能做到静态无静差,可以很好的解决系统中动态、静态之间的矛盾。然而,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必须靠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来解决系统起动中和堵转时电流过大的问题,但并不十分精确。主要问题是不能在充分利用电动机过载能力的条件下获得最快的动态响应,使得起动和加速过程拖长,其性能不能令人满意。如果对系统动态性能要求较高,单闭环调速系统就难以满足需要。按照反馈控制的一般规律,要想维持某一物理量基本不变,就应引入该量的负反馈与恒值给定相比较,构成该变量的闭环控制系统。因此,在电流控制回路中设置电流调节器,采用电流负反馈就能够实现近似的恒流控制。这样在系统回路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极连接,即以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电流调节器的输出作为晶闸管整流触发装置的控制电压,两种调节器互相配合,相辅相成。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调节环在里面,叫做环;转速调节环在外面,叫做外环。这样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1.4 方案设计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实际动态结构图如图2-1所示,在它与图1-3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滤波环节,包括电流滤波、转速滤波和两个给定信号的滤波环节。由于电流检测信号中常含有交流分量,为了不使它影响到调节器的输入,虚假低通滤波,然而在抑制交流分量的同时,滤波环节也延迟了反馈信号的作用,为了平衡这个延迟作用,在给定信号通道上加入一个同等时间常数的惯性环节,称作给定滤波环节。由测速发电机得到的转速反馈电压含有换向纹波,因此也需要滤波,根据电流环一样的道理,在转速给定通道上也加入相同时间常数的给定滤波环节。这样做的意义是,让给定信号与反馈信号经过相同的延时,是二者在时间上得到恰当的配合,从而带来设计上的方便。其中:TOi为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n为转速反馈滤波时间常数图1-1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实际动态结构图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先环后外环”,从环开始,逐步向外扩展。在这里,首先设计电流调节器,然后把整个电流环看作是转速调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再设计转速调节器。系统主电路:启动时,加入给定电压Ug,速度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即以饱和限幅值输出,使电动机以限定的最大启动电流加速启动,知道电机转速达到给定转速,并在出现超调后,速度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退出饱和,最后稳定在略低于给定转速值下运行。-FW/H>uj图1-2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G:给定器DZS:零速封锁器ASR:速度调节器ACR:电流调节器GT:触发装置FBS:速度变换器FA:过流保护器FBC:电流变换器API:I组脉冲放大器第2章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和环节特性的测定2.1 电枢回路电阻R的测定电枢回路的总电阻R包括电机的电枢电阻Ra,平波电抗器的直流电阻RL和整流装置的阻Rn5BPR=Ra+RL+Rn为测出晶闸管整流装置的电源阻,可采用伏安比较法来测定电阻,其实验线路如图6-1所示。将变阻器RP(可采用两只900Q电阻并联)接入被测系统的主电路,并调节电阻负载至最大。测试时电动机不加励磁,并使电机堵转。MCL-18(或MCL-31,以下同)的给定电位器RP1逆时针调到底,使Uct=Oo调节偏移电压电位器RP2使=150。三相调压器逆时针调到底,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调节主控制屏输出电压Uuv=220Vo调节Ug使整流装置输出电压Ud=(3070)Ued(可为IIoV),然后调整RP使电枢电流为(8090)led,读取电流表A和电压表V的数值Udo=HR+U1(测得I1=O.8A,U1=126.6V)调节RP,使电流表A的读数为40%led。在Ud不变的条件下读取A,V表数值,则Udo=l2R+U2测得I2=O.4A,U2=134.5V.求解两式,可得电枢回路总电阻R=(U2-U1)/(11-I2)计算得R=19.75?.2.2 主电路电磁时间常数的测定采用电流波形法测定电枢回路电磁时间常数Td,电枢回路突加给定电压时,电流id按指数规律上升idld(1e三)当t=TdHt,有idld(1e1)0.632ld由id=f的波形图上测量出当电流上升至63.2稳定值时的时间,即为枢回路的电磁时间常数Td,测得Td=I5ms图见附录2.3 系统机电时间常数TM的测定系统的机电时间常数可由下式计算Tm(GD2R)375CLm由于Tm>>Td也可以近似地把系统看成是一阶惯性环节,即nK(1TmS)Ud由过渡过程曲线,即可由此确定机电时间常数TM=275ms图见附录2.4 测速电机特性UTG=fn的测定加额定励磁,逐渐增加触发电路的控制电压Ug,分别读取对应的UTG5n的数值若干组,即可描绘出特性曲线UrG=f(n)(r/min)350550600640700760Utg6.39.09.51112.112.82.5 晶闸管触发及整流装置特性Ud=fUg的测定加额定励磁,逐渐增加触发电路的控制电压Ug,分别读取对应的Ud,Ug的数值若干组,即可绘制出特性曲线Ud=fUgUg(V)5.95.45.04.64.23.63.2Ud(V)275255240215190145110第3章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器的设计3.1电流调节器的设计1)确定时间常数已知TS0.0017s,Toi0.002s,所以电流环小时间常数TiTsToi=0.0017+0.002=0.0037So2)选择电流调节器的结构因为电流超调量i5%,并保证稳态电流无静差,可按典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电流环控制对象是双惯性型的,故可用Pl型电流调节器。3)电流调节器参数计算:电流调节器超前时间常数尸T=0.0239s,又因为设计要求电流超调量i5%,查得有Kl二05所以心二05二一。5135.1S1,又由于Ti0.0037IIKs,计算得Ks=60b由于umA7.i4VA,所以ACR的比例系数UCIdm0.7KRi=135.10.023948.5i=0.366Ks606.674)校验近似条件电流环截止频率Wci=K=135.1S1o晶闸管整流装置传递函数的近似条件:196.1S1>Wci,满足条件3Ts30.0017忽略反电动势变化对电流环动态影响条件:1E-0,44292.3S1Wci,满足条件。0.0239电流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113Ts11Toi3,0.00170.002180.8S1Wci,满足条件5)计算调节器的电阻和电容取运算放大器的Ro=2Ok,有R=13KQ其结构图如下所示:RD/2R0/2半CoiRO/2MCiEbal有公式CiR,图4-1电流调节器Ci15*103S13*1031.15F取CiL2F3.2转速调节器的设计1)确定时间常数:1有K,Ti0.5,则恳ZTi2数Ton=O.01S,故转速环小时间常数1TnTon0.0074Kl0.010.0174So0.0037s0.0074s,已知转速环滤波时间常2)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按设计要求,选用Pl调节器WasrSKnnS1n3)计算转速调节器参数:因为转速超调量i10%,则nCmaxb实验要求=1.1,理想空载启动有CbZL<10%由于Tmz=0,而且Jdl1500rmin5c0.14065do.7A5ldNCTm3ois,T00174S代入上式,可得收69.01%,由查表3-5,按跟IVIcb随和抗干扰性能较好原则,取h=3,则ASR勺超前时间常数为:30,0174s0.0522s,42转速环开环增益KN_232001742s733.99sui0.003Vminr,则有ASR勺比例系数为:1500h11CeTM47.140.14060.03Kn1_9.032hRTn30.00342.60.01744)检验近似条件÷r-r÷>L止舌片4,-lx7QQQQ0.052238.3s1转速环截止频率为wpnNn733.99OlI15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为-3i转速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为:条件。象s11003763.7sW5,满足条件。三三138.7siWcn,满足近似3吐O工15)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取FT=20k,有R120k,其结构图如下:有公式C11n.R,IiCnCZMrBO/2RD/2CDIConTED/2I2I图4-2转速调节器>十EbUCn275*103S120*1032.29F取Cn2.3F6)校核转速超调量:由h=3,查得n52.6%,不满足设计要求,应使ASR退饱和重计算n。设CC理想空载z=0,h=3时,查得一=72.2%,所以n=2(-C酸CbCb0.6442.6nTn=272.2%1.1°擢°,01749.9%10%,满足设计要求11Trn15000-036第四章系统动态特性观察与测定4.1突加给定时(图见附录)图中蓝线为电流环特性曲线,黄线为转速环特性曲线。在t=0时,系统突加阶跃给定信号Un*,在ASR和ACF两个PI调节器的作用下,Id很快上升;当Id>IdL后,电机开始起动,由于机电惯性作用,转速不会很快增长,ASR俞入偏差电压仍较大,ASR很快进入饱和状态,而ACF一般不饱和。直到Id=Idm,Uiuimo电流闭环调节的扰动是电动机的反电动势,它是一个线性渐增的斜坡扰动量,系统做不到无静差,而是Id略低于IdnKn上升到了给定值n*,4Un=Q因为ld>ldm,电动机仍处于加速过程,使n超过了n*,称之为起动过程的转速超调。转速的超调造成了U*QASR!出饱和状态,Ui和Id很快下降。Id<ldl,转速由加速变为减速,直到稳定。4.2突撤给定时(图见附录)。4.3突加负载时(图见附录)。4.4突降负载时(图见附录)。第五章设计体会一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同时,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这次课程设计也锻炼了我们的细心和耐心,这尤其体现在我们课程设计报告的格式上,需要细心地对待。格式很重要,不然,美观切不说,报告看上去很混舌L,不易于阅读。严格的格式要求也是在培养我们的做事态度。我很感有课程设计这次机会,让我明白了这么多从前不知道的东西。这些对我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宝贵的。同时也让我看清了自己,明白了自己哪里欠缺。理论知识的不足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这也算是提醒。今后,在学习中,我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掌握好知识。最后,还要特别感指导老师们,是在老师们的细心帮助和指导下,才让我们最终完成了这次设计!

    注意事项

    本文(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课程设计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