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师观看《反腐为了人民》心得体会四篇(最新精选).docx
党校教师观看反腐为了人民心得体会近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正在播出,专题片共四集,选取了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贵州省委原书记孙志刚、江西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唐一军、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崔茂虎等12个典型案例,讲述正风肃纪反腐的故事。通过观看专题片,本人对加强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愈加意识到遵守制度、严守纪律的重要性。现总结三个方面的观看学习体会:第一,要久久为功强化制度意识。卢梭说,“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制度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潜在而持久的力量。只有当参与者相信一种具体的规则时,这种规则才能成为制度。如果参与者的信念都动摇了,制度就缺乏存在的基础、执行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制度意识,形成有利于执行制度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推动制度落地、生根、发芽。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美丽的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里,然后用钢化玻璃隔开。每天,实验人员都会在鲨鱼的池子里放入足够的卿鱼。尽管不缺少卿鱼等食物,但鲨鱼还是对美丽的热带鱼更感兴趣,于是撞击那块透明的玻璃。不过这是徒劳的,它始终不能游到玻璃对面去,而且撞得鼻青脸肿。一开始,鲨鱼并不泄气,每天不断地撞击玻璃。鲨鱼试撞了每个角落,每次全力撞击都无功而返,身体还被撞得伤痕累累。持续了一些日子,终于,鲨鱼不再撞击那块玻璃了。再后来,尽管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了,但鲨鱼也不再越过雷池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久久为功,将制度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遵守制度就会成为顺理成章的事。第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不是“橡皮泥”“稻草人”。一项制度如果只是写在纸上,却并不执行或者难以执行,就像纸上谈兵、画饼充饥。解放战争环境中,“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氛围,逐渐让一些地方、一些部队养成了对上级“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习惯,严重影响了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为解决多年来的松散问题,1948年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要求:“从今年起,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做一次综合报告和请示。”这就是著名的“子虞电”(子代表发报月份1月,虞代表发报日子7日),它标志着党内请示报告制度的建立。毛泽东有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正是有了严格执行,确保了各地领导按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告。也正是有了严格执行,“子虞电”成为党的历史上制度建设的成功范例之一。这对我们今天的制度建设依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制度能否发挥作用,关键要看执行是否到位。制度执行越有力,就越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彰显其价值。否则,再好的制度、再严的纪律、再硬的规矩也会因为落实不到位而走样变形,成为一纸空文。要推动事业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强化制度监督,树立尊崇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鲜明导向。第三,以作风过硬作为立业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员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党校教师,既要靠深厚的学术修养引导学员,也要靠高尚的师德师风感染学员。凡是要求学员做到的,党校教师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员不做的,党校教师要坚决不做。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自尊自重,自警自省,热爱党校,珍惜荣誉,敬畏党纪国法,严守纪律底线,时常检视言行,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树立新时代党校人的良好形象;要传承弘扬党校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抵制外界的诱惑和不良风气,保持定力,心无旁鹫,做到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用心用力用情投身党的干部教育事业;要大力践行“认真、顶真、当真,求实、务实、落实”的工作作风,将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真正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典范,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学员,赢得学员的尊重和信任。纪检干部观看反腐为了人民心得体会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近日播出,专题片共四集,选取了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贵州省委原书记孙志刚、江西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唐一军、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崔茂虎等12个典型案例。通过观看此次反腐专题片,我的思想再一次受到了洗礼,也更加感受到了纪检监察机关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贪腐案例触目惊心,贪腐细节发人深省。无论是从警示教育片内容还是从日常监督办案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腐败之风无孔不入,腐败问题渗透到建筑工程、医药、金融、国企、教育、体育、粮食购销等各个领域。“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工作报告对此也作出清醒判断:全面从严治党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长期存在,党内“四个不纯”突出问题依然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尚未根除,给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带来了现实挑战。央视警示教育片反腐为了人民让我们看到了党中央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对提醒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筑牢思想防线,永葆清廉本色,起到了良好的警示、震慑、教育作用。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肩负特殊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任务,必须始终做到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坚决防治“灯下黑”,努力做自我革命的表率、遵规守纪的标杆。要追求“烛照天下”的为民情怀。“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我们要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甘当人民公仆,甘为群众“孺子牛”。现如今少数党员干部对群众漠不关心,甚至高高在上,工作中“干打雷,不下雨”、“说空话,放空炮”,这是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的。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大力惩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个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夯实好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要追求“公烛无私光”的清正廉洁。“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周总理毕生身居高位,从不谋私。楼外楼饭庄“三付饭费”“十条家规”的故事为人们所传颂。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向周总理看齐,把握好手中的权力,遵纪守法,秉公办事。手握戒尺,不用权力作交易,不贪图小便宜,不纵容袒护亲友。要追求“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鞠躬尽瘁。年轻干部是纪检监察队伍的生力军,肩负着全面从严治党的重托和期望。我们既要立鸿鹄志,更要做奋斗者。要脚踏实地做事,立志当好实干家,在接受工作任务时不拈轻怕重,不挑肥拣瘦,主动多挑“担子”,要以永不懈怠的勤勉风范为精神指引,清除享乐主义的“慵懒散”,做干事创业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用实干为人民群众造福。党员干部观看反腐为了人民心得体会近日,我们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以实际行动来贯彻中共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才能保证我党的事业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保证我疾控事业健康和谐发展。在私欲面前,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时刻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人有时候就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从而为自己的贪欲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利益面前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忘记了当年曾有过的理想抱负,把职位当成自己捞取利益的资本。一般而言他们在金钱和利益面前也曾矛盾过、斗争过,但是巨大的利欲最终使他丧失了理智,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准则,成了金钱的俘虏,而最后等待他们的是锋亮的手铐和后悔的泪水。他们的腐化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工作者的形象,也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因此,我们一定要从中,认真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才能自身增强防腐抗变的能力。二是要始终坚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用党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耐得住艰苦,持的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在糖衣炮弹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思想,时刻保持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对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要筑牢反腐防线,防患于未然。要以案为鉴警钟常鸣,勤奋做事廉洁做人。吸取他人的教训,坚持防微杜渐,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等到真正品尝了其中的滋味,后悔可就晚亦。四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观看过这次的反腐倡廉教育片后,我会更清醒的认识自己的党员身份,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档得住诱惑,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反腐为了人民第一集惩治蝇贪蚁腐观后感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第一集惩治蝇贪蚁腐,反腐为了人民第一集惩治蝇贪蚁腐,讲述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群众反映强烈问题,选取了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第七小学原后勤主任戚世国、四川省射洪市农业农村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朝平、湖南省东安县房屋维修资金服务办公室原主任周小健等典型案例,都彰显着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反腐为民、反腐惠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坚持以反腐为了人民的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历史充分证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惩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是把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决策部署,对于构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坚持挺纪在前、高压严治,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蝇贪蚁腐”是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最大“绊脚石”,其有着多发性和不易察觉的特点,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监管难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仍有个别党员干部不知敬畏、顶风作案。究其原因是纪委监督执纪不严,制度存在死角和漏洞。离“河边”越近,就更应该提高警惕,防止“湿脚”,纪检监察机关要针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审查和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加大执纪问责、调查处置力度,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只有从严执纪不手软,公开通报曝光不护短,才能让以身试法者杜绝念头,心存侥幸者望而却步。坚持扎紧笼子、严防严控,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运用权力,掌权为公,执政为民,就会造福人民;滥用权力,掌权为己,以权谋私,就会贻害无穷。我们都知道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但是有些基层干部得到权力后,就陷入了权力膨胀的漩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治理“微权力”失控的根本,就必须从源头上治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出重拳下猛药、治积弊整顽疾。要不断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动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贯通融合,实现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监督、派驻监督的全覆盖。只有把“微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才能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环境。坚持固本培元、扶正祛邪,构建“不想腐”的保障机制。新形势下,我们党承担的历史重任在加大,面临的新机遇和风险挑战也在加大。个别党员干部就认为不在监控的“法眼”之内,存在“天高皇帝远、官小没人管”的侥幸心理,以为“贪点占点无所谓”。出现此类现象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因为“不想腐”的“总开关”没有拧紧,缺乏应有的定力。定力不足、基础不牢,诱惑之风一吹,自然动摇。基层干部作为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和联系群众的“纽带”,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加强廉洁自律教育,提高党性觉悟,主动扭紧廉洁“总开关”,坚决阻断各种腐败思想入侵,形成“不想腐”的高度政治自觉。只有把腐败的思想消灭在萌芽之中,基层干部自身“免疫力”才能提高,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蚂蚁”虽小,危害不小,“苍蝇”成群,其害如虎。根治“腐败”之症,只有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持续将反腐的“高压信号”向基层传导,才能清除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守护住群众利益的“奶酪”。总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我们党长期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把正风肃纪反腐结合起来一起抓,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