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在交际语境下自然发生》 论文.docx
让写作在交际语境下自然发生以五年级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写作教学为例摘要:当前国内写作教学范式大多仍停留在“文章写作”阶段,学生写得痛苦,教师也教得辛苦。继过程写作之后,当今正在酝酿发展的交际语境写作教学范式将更好地解决写作中诸如为何写为谁写写了有什么用等一些更深层次问题。文章以全国首届统编教材优质课观摩活动中陈丽老师说明文写作教学课例介绍一种事物为例,详细阐述了交际语境创设的重要性、路径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内容。关键词:写作教学交际语境真实自然引言:写作教学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尽管我国写作教学理论的研究进程相对比较缓慢,但我们欣喜地看到,近些年来交际语境写作理论研究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写作教学又打开了另一扇窗。一、交际语境写作及其意义中外写作教学范式的转换大致经历了相似的三个阶段:从传统的“文章写作”(或叫成品写作),至旷过程写作,再到交际语境写作。三种写作教学范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基本体现了从关注成品文章逐渐转移到更加关注写文章的人。”文章写作关注写的结果,即写成的那篇文章是否字词正确、文从字顺、结构完整、主题正确等。长期以来我们教学的核心知识是中心、选材、结构、表达等。然而,这些知识本身并不能帮助学生学会写作。因为学生看到别人的好文章,就好比我们普通人欣赏美食一样,我们能感受到它色香味俱佳的美,但即使拥有相同的食材,却仍然不知道它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同样,学生羡慕和欣赏一篇好文章,却不知道那篇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作者经历了哪些写作过程和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而“过程写作”教学范式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过程写作”研究者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认为写作是信息摄取、储存、加工、转换和输出的过程,是作者的思维活动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因而“过程写作”更多关注“写作过程”、“写作主体”和写作者的思维过程。正是基于这一研究,写作才因此变成可教可学的步骤和程序,人们逐渐意识到,作家是可以培养的。然而,以上两种写作教学范式都未能解决以下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的作文究竟“为何写、为谁写、写了有什么用?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不清楚文章写给谁看、为什么要写,更不知道写了有什么用,只能为写而写,无病呻吟,充斥学生作文的假、大、空现象仍然难以得到解决,又何谈真实的作文呢?李海林教授认为“真实的作文”应包含这样三个要素: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成果。他说:这是写好文章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前提。这三项中有一项缺席,都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好文章。工而交际语境写作则很好地实现了以上三项内容。交际语境,又称为情境语境,是指为完成一个交际意图所涉及的交际主体(作者)、交际对象(读者)、交际目的和交际话题等构成的一个场域。语用学观点认为,语言学习的核心不是语符和语义,而是其语用功能。因而,写作是作者与读者之间运用背景知识,基于交际目的,针对具体语境而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交流活动。3关于写作的语境,叶黎明教授也认为:写作的语境,包括写作情景、目的、读者、体式、任务,对写作产生内在的限制。离开了语境的限制,写作就由真实动机驱动的写变成了老师命令下的被动的写,学生因此而感到写作的无聊、空虚和厌倦。”写作语境创设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二、介绍一种事物导课中的交际语境创设首届全国统编教材优质课观摩活动在海口举行,北京市人大附小陈丽老师执教了介绍一种事物一课说明文写作教学。现以本课教学为例,来具体阐述如何让学生的写作行为在交际语境下自然发生。我们知道,“说明文是为了向他人传递知识使其明白和理解。读者意识是说明文写作的关键要素。因而说明文写作教学更需要创设真实的交际语境。陈丽老师的课例在这方面做出的探索比较好地体现在导课设计上。介绍一种事物是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大习作。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要求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说明清楚。陈丽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修改完善学生的“初试身手”作品并结合习作例文的学习来完成大习作的写作和交流。陈老师原本设计的导课是这样的:先谈话回顾这一单元前期已达成的学习目标学习了两篇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完成了初试身手”的两项练习。然后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开始进行说明文写作的教学。是一种非常中规中矩的常规导课方式。而在展示课上,陈老师是这样导课的:她先是很自然地跟学生聊起自己来海口之前,做了一些攻略,查阅了部分关于海口的资料,接着课件展示了一份关于海口的介绍资料。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内容后,又展示了一张海口街头的指示牌,由此引出“生活中处处都有说明文这一话题。然后很自然地,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说明文”,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说出了旅游指示牌、药品说明书、新玩具的玩法说明书以美食食谱等等,从而真切感受到说明文就在我们身边。于是,关于说明文的写作之旅就此顺利开启。比较这两种导课设计,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教师之前设计“回顾单元所学知识内容”引出本节课学习目标,是为教写作而教写作的成品写作式教学范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是“板着面孔”的教学,是被动接受的学习。而后一种设计显然创设了真实的交际语境,使后续的写作学习来得更加真切自然。这种基于真实生活的交际语境创设,其潜在的功用至少有以下三点:L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说明文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实用,就是为普通大众写的,谁有相关需要,谁就可能成为那一类说明文的读者。这就是写作对象意识的朴素渗透,即弄清为谁写的问题。2 .学生读了这些生活中的说明文就了解到,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了解相关知识。这就弄明白了为什么写。3 .学生阅读后发现,好的说明文就是要把对象特征说得通俗易懂、清楚明白,否则就难以起到让人“增长知识”的目的。而“如何把事物说明白”正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一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接下来,课堂将就此展开一系列学习活动,说明文一写作的学习也就自然发生。陈丽老师导课设计中的一点点改变,因为更加切合真实情境中的真实写作需要,很自然地帮助学生弄清了说明文为谁写、写了有什么用的问题,并且自然而然引发出怎样写的难题在课堂上解决,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当然,除了解决“为谁写”“、写了有什么用”等问题,交际语境写作还将解决学生“为何写的困惑,从而给学生一个合适的写作理由,自然而然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写作动机。三、''为何写一一给学生一个合适的写作理由通常的写作指导课上,教师完成作前指导后一般是这样交待写作任务的:现在,我们把刚才交流(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吧!一句写下来吧,学生就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始写。试想,假如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我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我们该做如何回答?显然,很多老师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大多数老师的潜意识里,作文是必须要写的,是要写给老师看的,是考试要考的,所以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而学生写作的痛苦也就来自这里: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不清楚写给谁看,也不知道写了有什么用,但还不得不写。荣维东教授说,设计真实的情境任务,是唤起学生写作欲望和动机的重要手段。真实生活任务本身,就有写作的最强大内驱力。这节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写作教学,如果教师能够重视为何写的真实语境创设,那么本课的说明文写作将会来得更加真实自然。这一课的交际语境创设途径有很多。笔者设想了如下两种:【情境一】欢迎您到海南来今天会场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老师,大家很多都是初次来到海南,希望能更多了解海南这座美丽的岛屿。请你担任小导游,选择你最熟悉、最喜欢的有关海南的某一个方面,撰写一篇说明性文字,帮助现场的老师们增进对你的家乡海南的了解。【简析】这一情境非常符合本节展示课的教学现场。在这真实一情境中,学生将很容易弄明白这样几个问题:为何写一一作为东道主担任热情的小导游向在座的客人老师介绍海南;为谁写一一向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写,他们大多第一次来海南,不了解海南;写了有什么用一一增进客人老师对海南的了解,同时也是对家乡的宣传,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这样几个关键点明确以后,学生就很容易进入角色,根据写作任务、写作目的和特定的写作对向,考虑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和得体的话语风格向在现场的老师们进行介绍。【情境二】班级科普周班级将开展一次“科普周活动,每位同学结合自己前期搜集准备的资料,撰写一篇说明性文字,分类张贴在班级四壁,以供同学相互阅读了解。后续将进行“啄木鸟在行动”和“科普知识竞答”活动,相互提出文章修改建议,并结合大家撰写的文章内容开展知识竞答,评选出10篇最佳科普文章和10位科普知识大王。【简析】这一情境适合平常的班级教学,几项要素非常清楚。为何写一一班级要开展科普周,人人都是小作者;为谁写一一为本班同学写,人人都是小读者;写了什么用一一帮助同学了解某一方面知识,写得好的还有可能获奖。由于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非常明确,学生就会有目标地选择同学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和诙谐风趣的话语风格,尽力使自己的文章更受同学的欢迎。同时,由于后续有两项活动跟进,效果将大为不同。一是评选最佳科普文章将激励学生认真写作,尽量增强文章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二是通过啄木鸟行动指出不足和提出修改意见将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和不断修改完善作品;三是开展“科普知识竞答”活动能激发学生认真阅读同伴作品,不仅增长科普知识,更在活动中体验写作与阅读的双重快乐。如果竞答的题目由每位小作者自行命题形成题库,这项活动将开展得更加深入有效,学生也将乐此不疲。从以上两项任务情境可以看出,只有创设了恰当的交际语境,学生才能根据写作任务情境中具体的读者对象、目的、意图等来选择写作的内容、体裁、语言风格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因为“语境决定语篇”(荣维东语)。尤其像说明文写作这类实用写作是必须要有读者对象的,更需要有真实的写作语境。叶黎明教授说:实用写作最鲜明的两个特征是'读者意识'和真实语境',即这类写作往往是为了解决现实情境中一个真实的问题、完成一个真实的写作任务,写给真实的读者看的。7只有创设了真实的语境,学生才能知道自己为何写,有了明确的写作动机,才可以选择合适的内容向确定的读者进行得体的表达。四、交际语境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交际语境写作能很好地解决写作动机、写作内容、文体语体、语言表达等层面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作用,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L任务情境选择宜贴近儿童生活内容。只有儿童熟悉的情境和内容,才能激发表达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2 .情境的创设尽量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要从儿童的视角来设置情境,使之符合认知规律,不仅有意义,更要有意思。使学生在完成情境任务的过程中,写作认知得到循序渐进地发展,逐步达成学习目标。3 .写作任务尽量真实自然。只有符合学习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才能将学生自然地代入其中,主动地为完成写作任务而规划设计、搜集信息、发展思维、得体表达,从而使每一次习作都成为学生言语生命成长的过程。4 .所创设任务情境宜贯穿课堂始终。比如介绍一种事物一课,不管创设哪种交际语境,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宜让学生明白是为达成该情境中最终的写作任务服务的。这样学生写作目标明确,写作对象明晰,写作动机明显,写作效果才会更好。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将情境做真,贯穿课堂始终,学生才会觉得这样的任务学习有价值、有意义。【本文系教育科研项目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写作教学框架的建构与实践研究研究成果】参考文献李海林.论真实的作文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52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3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5荣维东.基于读者立场的说服性写作J.中学语文教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