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安排事项.docx
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安排为持续提升公司煤矿顶板管理水平,高质量搭建顶板安全管理防护网,实现安全生产“零”目标,现将公司XX年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安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XX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公司安全发展理念和“三不变三强化”工作原则,以创建一流企业为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持续优化支护设计,强化矿压治理,积极开展围岩支护和矿压治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研究应用,做到“一次设计、一次支护、永不返修”,实现顶板管理“零”事故。二'工作目标L实现顶板事故“零”目标。2 .合理开展巷道支护优化技术研究,提升支护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3 .深入开展巷道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强化顶板支护安全管控能力。4 .探索实施综采工作面与两巷智能联动控制技术,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确保安全生产。5 .持续优化强制放顶工艺,推进智能深孔钻机应用,有效解决综采工作面上、下隅角悬顶问题。6 .全面推广应用迈步支架临时支护装置,彻底解决掘进巷道临时支护问题。7 .加强矿压监测系统管理,提升顶板管理智能化水平。三'领导小组及职责(一)成立公司煤矿顶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经理任办公室主任,顶板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以及资料的汇总整理、上报等工作。(二)领导小组职责1 .负责编制、修订公司煤矿顶板管理技术规定、年度顶板管理工作安排等工作。2 .负责组织开展煤矿顶板管理专项整治活动,组织召开顶板管理专题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有关顶板管理的规定、要求和标准,分析、排查现场在顶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3 .负责检查各矿井顶板管理各项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指导矿井提高顶板管理水平。4 .负责建立煤矿顶板支护效果评价体系,组织开展支护效果评价,不断优化支护参数。5 .采(掘)工作面安装、回撤、初采初放、过地质构造带期间,对重点、难点问题要现场会诊,并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特殊条件、关键时期的顶板管理安全。6 .负责推广应用适合矿区生产实际的顶板管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7 .根据需要参与顶板事故抢救处理和事故分析。四'顶板管理相关要求(一)夯实顶板管理机制公司所属各生产矿井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明确顶板管理领导职责,健全顶板管理制度和奖罚办法,完善顶板管理规定,提升顶板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二)强化设计规程管理支护设计符合规程、规范及标准,参数选型可靠准确。细化支护设计方案编制、论证和审核工作,确保方案安全可靠、科学合理、经济实用。一是回采工作面支护设备选型应综合考虑顶底板岩性、结构节理发育、分层厚度以及矿压显现等重要因素;科学设计工作面支架、支柱的布置方式,合理选择三机配套尺寸。2二是掘进支护设计要按照围岩性质、矿压分布,综合巷道用途、服务年限等因素合理选择支护参数,确保支护安全,杜绝过度支护。三是作业规程编制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作业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修改、补充作业规程,并严格执行修编审批制度。四是对照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管理规定(矿安2022)135号)相关要求,积极查漏补缺、改进完善,确保顶板管理工作依法依规有序开展。(三)加强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一是加强工作面两端头顶板管理。严格落实工作面两端头液压支架支护措施,进一步强化退锚和强制放顶措施,杜绝上、下隅角悬顶超距。二是加强工作面机道顶板管理。严格按规程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支架必须接顶严实,初撑力、端面距等符合规程规定。三是加强工作面初采初放、周期来压和闭采期间顶板管理工作。特殊时期顶板管理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贯彻落实,闭采工作面应全面推广应用“一张网”。四是加强工作面遇顶板破碎、底板松软、过老空、过陷落柱、过断层、处理冒顶等特殊情况时的顶板管理,提前预判、超前制定防范治理措施。五是积极推进采煤工作面两顺槽超前支护优化,采用锚杆、锚索补强代替超前支架支护,解放两顺槽超前段作业空间,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六是探索实施综采工作面与两巷智能联动控制技术,重点解决工作面与两巷设备联动脱节问题,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实现安全生产。(四)加强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一是加强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管理,全面推广应用迈步式临时支护装置,彻底淘汰前探梁、移溜器等临时支护形式,提升临时支护装备水平,杜绝空顶作业。二是加强现场施工机具管理,提高锚杆、锚索施工机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三是规范现场支护质量验收工作,加强现场验收人员的责任意识,做好现场验收和记录,矿井相关管理部门按照规定严格抽检并做好记录。四是积极开展支护参数优化,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到“一次支护、永不返修”。五是紧盯巷道贯通、掘进揭露地质构造等非常规作业顶板管理,提前探查预判,超前制定专项措施,严格落实执行。六是积极推进巷道扫描仪、锚杆锚索无损检测仪等自动采集装备应用,对巷道围岩矿压显现和支护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多源数据、实时精准监测和预警,自主判定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的可靠性。(五)加强矿压监测系统管理。一是建立矿压数据中心和监控平台,实现实时监测、自动分析、及时预报预警。通过软件升级,建立矿山压力数据库,实现自动分析、预测功能。二是加强矿压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所有综采工作面配套顶板动态压力在线监测系统,系统运行完好,实现对采面顶板的动态实时监测。三是所有煤巷、半煤岩掘进巷道和综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布设围岩变形观测站,安装、布设间距符合规程规定,离层监测设备应保持完好、数据传输正常,围岩变形观测应定期开展,并做好数据记录。四是监测牌板配备齐全,数据填写及时准确。认真做好矿压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有效指导矿井支护设计优化,持续提升顶板管理水平。(六)加强系统巷道顶板管理。一是建立系统巷道顶板管理巡查制度,加强在用巷道巡查工作。健全考核记录台账,明确巷道责任划分及巡查周期。二是开展矿井失修巷道普查工作,矿井每季度应由主要领导牵头,对在用巷道的失修情况进行普查,建立巷道普查台账。三是加强巷道维修工作,根据井下巷道变形情况,制定维护方案与措施,及时开展失修巷道维护和补强支护工作。四是对巷道顶板下沉区域,科学采用注浆锚索及顶板复合材料进行注浆加固,实现顶板灾害治理精准有效、全面可靠。五'顶板管理重点工作安排1 .组织开展煤矿顶板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按照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循环提升工作思路,全面排查治理顶板管理薄弱环节,提高顶板安全管理水平。2 .强化巷道全生命周期管理,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巷道综合评价体系,从设计、施工、使用、维护、报废全过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评估,为持续优化巷道布置、优化支护参数、优化工艺和劳动组织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和支撑。3 .持续加强支护材料回收复用管理,建立健全支护材料管理台账,规范支护材料回收复用管理,严格支护材料回收复用考核,不断降低支护成本。4 .做好汗石填充巷围岩变形及矿压监测工作,根据应力分析,合理优化年石填充巷煤柱留设宽度及支护参数,在保证支护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煤炭回收率,降低支护成本。5 .加强“110工法”顶板管理。一号煤矿、双龙煤业、瑞能煤业要持续优化“110工法”工作面留巷支护及维护方案,确保留巷顶板安全。6 .全面应用迈步支架临时支护。各矿井要根据现有迈步支架配套情况,结合XX年巷道接续计划,合理配套迈步支架临时支护装置,确保实现所有掘进工作面全覆盖。7 .持续做好强矿压治理。二号煤矿继续深化二盘区强矿压治理,用好微震监测系统,持续优化大孔径钻孔卸压、切顶爆破、水力压裂等强制放顶技术参数,逐步做好推广应用。8 .加强小煤柱顶板管理。二号煤矿要做好307和422工作面小煤柱留巷顶板管理,持续开展回采期间煤柱围岩应力和支护应力变化监测,确保回采安全。六'考核评比办法1 .煤矿顶板管理工作为月度检查、季度评分、年终考核。每月、季度检查与安全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一并进行,年终考核由生产技术部牵头,相关职能部室参加,对所属煤矿顶板管理工作进行考核。2 .检查考核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技术管理、监测监控、支护技术优化、支护效果评价考核、重点工作完成情况、重点项目实施进度、巷道全生命周期管理、现场管理、支护材料回收复用11个方面落实开展,考核满分100分。3 .季度考评得分采用月度检查考核得分乘以权重之和计算,其中前两个月检查得分权重均为0.3,第三个月检查得分权重为0.4。4 .年终考核得分采用季度考评与年末考核得分乘以权重之和计算,其中前三季度每季度考评得分权重均为0.2,年末考核得分权重为0.4o5 .考核得分90分及以上为达标,90分以下为不达标。对达标单位按名次顺序给予奖励,第一名奖励20万元,第二名奖励15万元,其他达标单位各奖励10万元,领导班子占奖励总额的15%。6 .对不按照文件规定执行、现场检查问题不落实、顶板管理不达标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进行相应处罚。一、二号煤矿不达标各处罚15万元,双龙、瑞能煤业不达标各处罚10万元,不达标单位领导班子占处罚总额的15虹7 .公司所属煤矿全年顶板管理达到规划目标,对相关职能部室人员给与一定奖励。七、其他要求1 .各基层单位要高度重视顶板管理工作,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工作安排,明确目标任务,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强化工作措施落实,确保工作目标顺利实现。2 .月度、季度检查考核人员由公司专业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各部门抽调人员要业务精、责任心强,熟悉顶板管理考核工作程序和标准,工作要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坚持原则。3 .各单位要及时对顶板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对顶板管理的探索与研究,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炼好的做法和亮点,并在日常工作实际中改进完善、推广应用,促进顶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各单位每季度末向生产技术部上报一次顶板管理工作总结。附件:煤矿顶板管理工作考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