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城市道路工程桥梁结构施工整改措施.docx
XX大道XX段结构施工整改措施根据总监办XX年5月22日通知要求,和XX年5月20市质检站现场检查的结果,结合XX部的实际情况,XX部的整改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XX大桥墩柱、盖梁保护层不足问题,XX部作为专项整改方案,将专项整改方案进行报批,待专项整改方案获批后,按批准的整改方案进行作业;另一方面是除结构物保护层厚度以外的其他问题,XX部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上报监理工程师,并严格按照整改措施限期完成整改,完成整改后请监理工程师现场核实整改结果,并将整改过程形成相应影像资料备查。1、XX大桥墩柱、盖梁保护层整改方案一、现场概况及原因分析在质检站20日检查,发现XX大桥个别墩柱、盖梁保护层不足(伴有露筋)后,XX部于21日组织进行现场自检,发现保护层厚度不足主要发生在墩柱的左右两侧顶部、盖梁底部靠近圆弧段及圆弧段。22日结合自检情况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23日请有关具备检测能力的单位,对已完成施工的悬臂盖梁及墩柱逐个进行保护层厚度检测,检测结果与21日自检情况基本相符,经检测具体保护层厚度不足分布情况如下:1、左12号墩:保护层厚度不足在盖梁底部发生,两侧各不相同。右侧距承台边缘1.3m处,保护层小于9mm,在该距离处以盖梁中心为对称轴,南北(横桥向)向宽50cm,东西(纵桥向)向长Llm范围;左侧从盖梁直圆相交处(保护层厚14mm)至距承台边缘约0.9m处(保护层厚14mm),盖梁横桥向轴线两侧各宽04m范围。2、左14号墩:左侧墩顶起弧点中心处存在露筋,其上下IOCm处保护层厚15mm,两侧30mm处保护层厚度均为32mm;右侧墩顶起点中心处保护层小于9mm,其下15Cm处保护层厚34mm,其上30cm处保护层厚10mm,桥墩横桥向轴线两侧各宽35cm范围内保护层不足9mmo3、左15号墩:左侧墩顶起弧点上25Cm处墩中心保护层最小(15mm),起弧点上50Cm、横桥向轴线大桩号侧有露筋现象,起弧点下IOCm(保护层厚15mm)至起弧点下35Cm(保护层厚17mm),横桥向轴线两侧40Cm范围内保护层厚度小于9mm;右侧墩顶起弧点(保护层厚17mm)至承台边缘、横桥向轴线两侧60Cm65cm范围内钢筋保护层不足9mmo各墩柱、盖梁保护层厚度不足范围见下各示意图ZI5#墩右侧及盖梁底(A示意图)Zl5#墩左侧及盖梁疵(A示意图)二、原因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自XX分析原因认为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盖梁钢筋骨架底部的保护层垫块直接承受了部分钢筋骨架的重量,在钢筋骨架调整及盖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底部部分垫块被压碎,盖梁钢筋骨架局部下降,导致局部钢筋保护层偏小;二是钢筋骨架基本完成安装,测量复测时发现有偏位现象,然后对整个钢筋骨架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个别箍筋绑扎丝松扣甚至脱落,作业人员检查时,检查不仔细,浇筑混凝土时,工人站在骨架顶面作业,使已松动的箍筋无法与模板分离,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形成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能满足要求甚至发生露筋现象。对结构使用的影响分析:三个墩保护层不足都发生在结构的受压区,经查墩柱混凝土试件制作数量及混凝土强度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不影响结构使用安全性能。经过XX年5月22日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现场分析,结合相关设计人员现场对结构的受力分析,发生保护层不足及露筋部位,主要为受压区,对结构使用功能无影响,只影响墩柱、盖梁的耐久性功能。其原因主要是保护层厚度不足,结构钢筋易发生锈胀,使混凝土在结构设计使用寿命周期内发生破坏,缩短结构设计使用寿命,从而影响墩柱盖梁的使用耐久性。三、整改方案针对XX大桥上述三个墩柱、盖梁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对结构耐久性功能的影响,XX部拟采取以下几个方案之一进行补强处理,以保证完成补强后,结构物能满足其设计的耐久性功能要求。各补强方案应达到的几个指标分别为:处理完毕后墩柱、盖梁整体的外观色泽统一性;完成处理后墩柱、盖梁的外观轮廓协调性;最重要的是必须能保护结构钢筋在结构设计使用寿命周期内不发生锈胀,破坏结构混凝土。各方案具体如下:方案_:利用切割机沿着混凝土保护层不足范围边缘,先切割出矩形缝(或其他较规则的形状),然后人工凿除框内表面混凝土至主筋(露筋处将混凝土深凿,以便于将箍筋重新与主筋点焊归位),在钢筋表面刷涂防锈漆两遍。然后将凿除面用高压风清理,用水进行湿润,再用高强砂浆对凿除进行面修补,完成局部修补后对修补面进行缠裹保湿养生,待修补处高强砂浆形成强度后,对墩柱、盖梁进行整体装饰,保证墩柱、盖梁的整体外观及色泽。完成补强后,由XX部提请监理、业主、设计对结构按程序进行验收。高强砂浆采用RD-103聚合物高强修补砂浆。其特点为:耐久性与混凝土同步,聚合物砂浆(高强修补型)是由乳液和无机粉料双组分组成,是一种既具有高分子材料的粘接性,又具有无机材料耐久性的新型混凝土修补材料;抗压强度高,固化迅速,粘接性能好;有很好的保水性能和抗裂性、高耐碱性、耐紫外线;操作简便,可潮湿基层施工,健康环保。其适用范围:混凝土出现蜂窝、漏洞、裂缝、保护层破损漏筋等缺陷时用聚合物砂浆高强修补型进行修补加固;加厚保护层、凹凸表面的抹平、旧混凝土表面修复等;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混凝土寿命;具有很好的抗渗性、抗裂性、耐老化性及耐酸耐碱性能;对各种材料都有很好的粘合力;修补厚度大于5mm。技术性能RD聚合物砂浆(高强修补型)性能指标施工方法:1、基层表面应平整、粗糙、清洁、无油污、无浮灰,不应有起砂、空鼓、裂缝等现象。2、施工前应用高压水冲洗并保持潮湿状态,但不得有积水。3、界面粘结时,可预先涂刷RD-IO3混凝土界面剂。材料配制:将粉料:乳液按质量比5:1称取放置。将实际用量80%的乳液倒入粉料中搅拌均匀,再将剩余的20%乳液逐渐倒入并搅拌无结块,配好的浆料应保证在半小时内用完。验收:施工验收按照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D有关规定验收。材料的包装及贮存:1、包装:粉料50kg袋,乳液IOkg/桶。2、在5以上通风干燥处贮存并防止阳光直射;冬天应防止冻结。3、保质期为6个月。超出保质期后应复检合格方可使用。方案二:沿盖梁底至墩柱两侧底部,先完全进行凿毛,然后用高压风清凿除面,用水进行湿润,再用高强砂浆对凿除进行面进行修补厚度不小于2cm,保证钢筋保护有足够的厚度,完成修补后对修补面进行勰裹保湿养生,待修补处高强砂浆形成强度后,对墩柱、盖梁进行整体装饰,保证墩柱、盖梁的整体外观及色泽。方案三:用碳化纤维将墩柱、盖梁按结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要求,整体进行缠绕式补强处理,最后对墩柱、盖梁进行整装饰,保证墩柱、盖梁的整体外观及色泽。采取上述三个方案作补强处理,均能满足:外观色泽统一性、外观轮廓协调性和耐久性等三个指标要求。但各方案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为:方案一:对结构的创面小,更易于保持结构的外观线形,同时不额外增加结构的自重,涮涂防锈漆后,对钢筋的保护完全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XX部倾向于采用本方案。方案二:不需对原结构混凝土进行过深的凿除,仅需进行凿毛处理后,即可清理补强工作,但将额外增加结构自重,且结构整体外观形状较方案一难控制。方案三:施工较前两个方案工艺较复杂,结构表面不平处或角落部位粘贴强化纤维时容易浮起,凸角要做成20mm以上半径的圆角,需改变结构外观形状。无论最终采取哪一个方案进行完成补强处理,XX部均按要求留好相关处理过程的影像资料,作为备查资料之一。完成补强处理后,XX部将按程序,报请监理、业主、设计对结构按程序进行验收,直至验收合格,给业主交出合格的产品。附件:保护层现场实测照片6张2、预制箱梁及其他下部结构物施工的整改措施根据XX年5月20日由市质检站的专项检查,针对XX部现场及内业方面存在的问,随后经过一天拉网自检。于XX年5月22日邀请监理单位有关人员,到XX部施工现场,召开了由各施工队参加现场会,会议对质监部门所提出的问题一一分析,并提出以下解决措施进行落实:一、小箱梁预应力施工由于前期施工记录工作不规范,造成该工序号的内业资料可信度低,最重要的是认为该资料无法真实反映预应力的实际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整改措施:细化预应施工程序,张拉前,除完成各项原材料进场复试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外,现场进行预应力施工时,项目部质检人员、试验人员必须全程跟踪,并按如下步骤严格执行:在张拉前首先由试验人员出具合格的混凝土强度报告和弹性模量报告,质检人员见此报告后,填写预应力张拉检查审批表,向现场监理工程师申请,现场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并签认申请表后,XX部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准备。无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报告,要求质检人员坚决禁止现场进行预应力施工工作。其次派专人进行张拉原始数据的记录,并由专人对原始进行归类保管,质检人员每周对本周形成的原始记录的归类保管进行一次检查,是否保存完好,并将已完成整理的原始记录归到项目部进行归档管理。(后附预应力张拉原始记录表)。记录原始记录时,必须用单面记录夹夹住记录,当天张拉工作结束后,将当天所有记录进行办公室分类整理,第二天进行张拉作业时,记录夹板上不得夹留有已完成的张拉记录。其三是在张拉过程中,项目部质检人员与现场监理工程师共同核对控制应力和油表的读数,质检人员对张拉数据进行核算。每束张拉完成,数据核算无误后进行下一束的钢绞线张拉。全部张拉完成后及时填写后张法预应力张拉记录表此表必须与现场原始记录数据相一致,填写完成后及时上报监理并及时对所有施工记录进行归档管理。其四、对已完成张拉作业的右第5跨1片、右第8跨3片、右第14跨2片、右第17跨3片、右第18跨1片及左第17跨1片共计十三片小箱梁,由于未对原始记录采取保护措施,在XX年5月20日、21日质监站检查时,大部分原始记录已丢失,仅存一片梁的张拉原始记录,且与现场存留数据不符,为了保证质量、保证结构的安全使用功能,验证结构的实体质量情况。根据质检站的要求,XX部决定近期请具备检测资质的单位,在上述十三片小箱梁中,任选一片进行静载试验(由监理工程师随机指定),验证预应力的施工作业结果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经试验满足要求后该批小箱梁方允许使用。二、小箱梁梁面平整度:不平整的原因:一是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二是收面时未进行找平。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责任心教育。二是要求进行第一次收面时,采用铝合金找平尺对混凝土面进行一次找平处理,混凝土富余的地方,将混凝土予以铲平,混凝土不足处增补混凝土找平,完成找平后方允许第一次收面工作继续进行。三、结构混凝土养护:原因分析:一是管理不到位,二是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整改措施:首先是加强管理,对各作业班、各层管理人员实行责任制,要求对各结构物进行挂牌保湿养护,由现场质检人员负责监督落实,具体各施工现场负责人为:卫津河中桥一一殷允良,XX大桥一一殷允良、周祥学、王仙春,老海河中桥一一殷允良,小箱梁预制场一一于敏华,四里沽分离式立交桥一一周祥学,双桥河中桥一一王仙春。二是加强养护人员的责任心教育。三是改变各结构物的养护措施,各墩台、盖梁实行“顶桶”养护,保持桶内水不断,墩台、盖梁混凝土表面不干燥;小箱梁的养护重在腹板处,专门制作养护用钢筋架,将养护用无纺布用架子托至梁体腹板下,与腹板密贴,从顶板上浇水,使水顺无纺布沿腹板渗流,达到养护腹板的目的。顶板养生除用无纺布饱水养外,另在无纺布上覆盖一喜忧参半塑料膜,以减少水分散失。四、梁体凿毛:原因分析:主要是施工现未顾全大局,盲目追求进度,认为该项工作早晚还可以进行,凿毛时未认真进行该项工作。整改措施:由质检人员现场指挥作业人员,重新完成一片梁体的凿毛工作,要求该片梁体的凿毛工作达到规范要求,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其他梁体的凿工作,后续的凿毛处理以此为标准进行,否则返工重凿。不到位的情况,会议决定对前期凿毛不到位的部位进行二次补凿处理,对以后梁体凿毛加强监督,凿毛必须达到施工规范的要求。五、关于梁体表面出现细微裂纹现象:原因分析:主要有收面次数不足、养护不及时等两方面原因。整改措施:一是根据现场商混实际情况,实行二次收面处理,在完成第一次收面后,混凝土初凝前再次对混凝土面进行收面处理,然后再进行梁面拉毛处理;二是及时对浇筑的梁混凝土进行覆盖养护,尽量减小梁面混凝土的水分损失,避免引起收缩裂缝。附件:XX年5月22日小箱梁预应力施工照片6张XX大桥ZI2#墩保护层实测照片1XX大桥ZI2#墩保护层实测照片2XX大桥ZI4#墩保护层实测照片1XX大桥ZI4#墩保护层实测照片2XX大桥Zl5#墩保护层实测照片1XX大桥Zl5#墩保护层实测照片2与现场监理工程师共同核对原始数据照片已完成整改的规范记录原始数据照片张拉现场实测实量照片1张拉现场实测实量照片2监理工程师正在审核张拉数据照片1监理工程师正在审核张拉数据照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