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上市公司基本状况研究报告.docx
中国IT上市公司基本状况研究报告内容提要我们将沪、深两地A股上市的xxxx8家IT公司进行了分类,这些公司分布在以下行业中:新兴的IT增值服务类一一互联网、软件、IT服务贸易;传统的IT制造类一一通信网络设备、电器、IT配件和电子元器件制造;IT综合类一一从事综合IT业务。另外,本次研究还涵盖了业务范围中涉及信息技术业的XXXX家IT概念股公司。从IT上市公司的整体可以窥见中国IT产业的全貌。目前国内IT业发展迅速、布局完整,血9xx-9xx年,9xx-99年两大IT高潮则成就了IT产业的现状。同时,IT产业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及华东沿海地区,整个产业正处于由制造业向制造、服务、高技术含量方向的痛苦转化期。研究中我们发现,国内IT产业各子行业的发展不均衡:通信制造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互联网行业喜忧参半;综合类IT企业受到市场追捧但内在隐患重重;软件行业尚处于幼年期而急待产业扶持;IT制造行业整体业绩令人担忧。另外,中国的IT上市公司的深层次问题还比较多,规模、经营状况、公司治理结构和人员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表现不尽人意,整体核心竞争力尚待提高。.一、上A'一刖三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和规模的日益扩大,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到xxxxxxx年底,沪、深两市总市值超过XXXXXXXXXX亿,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Xxxx%以上,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年,国内IT上市公司的市值超过XXXXXXXX亿,约占总市值的xxxx%,而IT上市公司数亦占全国上市公司数的xxxx%左右,这从一个角度表明IT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IT上市公司也是上市公司中受注意较多、变化较大、交易比较活跃、对大盘影响较大的群体,近年来高科技板块对全球股市和中国股市的变动作用十分明显。种种迹象表明,IT产业正在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研究IT上市公司对投资界、IT企业界和社会投资者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中国IT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中的精英部分,也是IT产业、高科技产业的代表,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国内IT产业和高科技的现状和走向,以及IT产业内各分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核心竞争力,为判断国内IT产业的竞争格局和态势提供依据。止匕外,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状况也颇具代表性,研究它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整个IT、高科技产业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经营的现状和动态。我们于XXXXXXXX年9月推出IT上市公司系列研究的首篇中国IT上市公司基本状况研究报告,接着将推出本系列的第二篇报告影响IT上市公司业绩的非财务因素分析。以上两篇报告是对IT上市公司的基本分析,其后将陆续推出IT产业各子行业一一互联网、软件、IT服务贸易、IT制造等方面的专题报告。并且待XXXXXXXX年年报出台之后,将继续进行年度数据跟踪和研究。我们认为,目前对国内IT业宏观、系统、非财务的研究和分析严重缺乏。因此,凭借长期从事IT产业研究的经验和积累,我们完成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力图在IT产业和资本市场的结合方面有所突破。长期以来,国内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一直处于“两套话语,两个规则”的状态:从资本市场来看,IT产业是资本运作的良好题材;从IT产业来看,资本市场是企业融资的绝佳工具。这种不正常的状态直接导致产业与资本的脱节,随着IT业的发展和国内资本市场的成熟,IT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应当逐渐开始在同一种规则下,用同一个声音说话,实现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本报告正是为了顺应这种趋势而做出的初步尝试。通过本报告的描述,我们试图找出IT产业发展的一些规律,为投资者、公司管理者、IT界和咨询界同仁进一步了解国内IT产业的现状和趋势提供素材。XXXXXxxx年对中国股市来说是个“政策年”、“监管年”、“辩论年”,也是大起大落充满戏剧色彩的一年。证监会加强监管,违规事件不断曝光。T族股票的退市机制也逐步建立完成并实施。政策出台覆盖面广、频率高、影响大。随着这些事件,中国股市也从XX月XXXX日的XXXXXXXX点开始下落,最低达到XXXXXX9点,这是一个向理性回归挤泡沫的过程,痛苦而悲壮。在此过程中,许多曾风靡一时的高科技股成为先行跳水的对象,无论是因为造假事件,还是受行业不景气影响,作为所谓高科技板块主力的IT股已经在众多股民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使资本市场敬而远之。股市是国民经济的风向标,那么将股市搅得人心惶惶的IT股,其真实的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那些在挤泡沫过程中下跌幅度达9xx%以上的IT股能否真正反映我国IT业的现状?如果能,以现有IT上市公司为代表的我国IT业基本现状究竟如何?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对国内IT上市公司的现状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希望以多年IT咨询业专家的眼光对IT上市公司进行剖析和估量,为各类投资者、管理者和IT业专家提供参考。在对IT上市公司XXXXXXXX年的总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之前,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xxxx8家IT上市公司XXXXXXXX年报数据重新分类整理,将包括公司基本状况、股本结构、十大股东情况、高管人员情况、员工学历构成、员工职能构成、主营业务构成、控股子公司情况、募集与非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诉讼与仲裁情况、资产转让情况、重大关联交易情况、重大合同履行情况、重大担保事项、财务状况等十几个方面的数据制作成数据库,并生成近百个变量,通过归纳整理,去除了大部分个性数据,选取其中一部份能够代表IT上市公司分行业整体情况的共性指标进行分析,尽可能使本报告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IT上市公司基本现状,并结合自身IT咨询经验对未来的中国IT产业及各子行业做出初步的预期和推测。整理数据的同时,我们发现各公司年报披露的格式虽然相近,但其中的信息含量差异较大,导致某些数据缺失和不完整,从而无法进行完整全面地分析。因此,我们只能在数据可获可用的基础上,对中国IT上市公司的基本现状进行描述。研究IT上市公司之前,首先应该界定什么是IT?哪些公司属于IT公司?但是,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众说纷纭,国内国外都有无数的标准来定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介入IT这个新兴热门的行业。99年网络股较热的时期,市面上流传和媒体报道的网络概念股曾一度达到数百家。很多公司都忙着参股、控股与IT、互联网题材相关的公司,惟恐失去资本市场的青睐。XxXXXxxx年网络股、概念风光不再,资本市场也一直倡导理性投资的理念,但媒体上仍然经常出现某些从事传统主营的公司宣称自己迈入IT行业的报道。究竟这类公司能否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如何才能使我们研究的对象真正反映整体IT上市公司的水平?这是在研究IT上市公司之初,我们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和困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对国内外大量不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分析比较,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制定了一套既符合通用标准又符合国内实际和我们研究目的的分类标准。几乎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我们阅读比较大量标准后,选取了其中的四个作为我们制定IT业分类标准的依据和基础。这四个标准分别是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全球行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以上这些标准都是由国内外权威机构或业内资深投资公司制定发布的。下面分别就这四个标准中涉及到信息技术业的分类进行比较。xx.xx现行分类标准比较Xx.xx.xx国际分类标准对于国民经济中的行业分类,众说纷纭。现今国际上较为通用的两个标准如下:L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9InternationalStandard上industrialClassificationofAllEconomicACtiVitieS),止匕标准是由联合国于xx989年制定并审议通过,推荐各国政府进行国际间统计数据比较时使用的统计分类标准。此标准为各国提供了用于各种经济活动分类比较的基本框架,使之成为国际间统计数据对比和交流的工具。以下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分类:图表XXXX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摘录D类:制造业XXXX办公、会计和计算设备制造XXXX电子设备器械制造XXXX半导体、电视机、通讯设备制造资料来源:国际标准产业分类W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lCS,GlobalIndustryClassificationStandard),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公司于xx999年联合发布。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都是美国资深的金融投资公司,而全球信息技术业最发达的地区也在美国,所以这两家公司在99年公布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中将信息技术业详细进行了分类和划分,是我们制定IT上市公司分类标准最重要的参考之一。以下是该标准中与信息技术业相关的行业分类:图表XXXX全球行业分类标准摘录门类大类中类小类说明XXXX信息技术XXXXXXXX软件和服务XXXXXXXXXXXX互联网软件和服务XXXXXXXXXXXXXXXX互联网软件和服务从事开发销售互联网软件和/或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公司,包括在线数据库和交互式服务,互联网地址注册服务,数据库建立和互联网设计服务,不包括互联网零售企业XXXXXXXXXXXXIT咨询和服务XxxXXXXXXXxxxIT咨询和服务在数据处理服务和互联网软件&服务中未分类的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包括信息技术咨询和信息管理服务XXXXXXXXXXXx软件xxXXXXXXXXXXXXXx应用软件为商业或消费市场设计、开发和生产专业应用软件的公司,包括企业级、技术级和娱乐软件。不包括生产系统或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公司XXXXXXXXXXXXXXXX系统软件从事开发生产系统和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公司XXXXXXXX技术硬件和设备XXXXXXXXXXXX通讯设备Xxxxxxxxxxxxxxxx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产品制造商,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路由设备xxxxXXXXxxxxxxxx电讯设备电讯设备制造,包括电话,交换总机和交换机。不包括网络设备子类中的企业xxxxXXXXXxxx计算机&外围设备XXxXXXXXXxxxxx计算机硬件余人电脑,服务器,大型机和工作站制造商,包括自动提款机(ATM)不包括复印机、传真机和相关产品XXXXXXXXXXXXXXXX计算机存储&外围设备电子计算机元件和外围设备制造商,.包括数据存储设备,主板,视频,音频卡,显示器,键盘,打印机和其他外围设备。不包括半导体设备XXXXXXXXXXXX电子设备和装置XXXXXXXXXXXXXXXX电子设备和装置电子设备或元件生产和/或发行。包括电子分析、测试和测量工具,电子元器件,及其他未分类的连接装置和设备XXXXXXXXXXXX办公电子用品xxxXXXXXXXxXXxxx办公电子用品办公电子设备的制造商,包括复印机和传真机。xxxxXXXXXxxx半导体设备和产品XxxXXXxxxXXXXxxx半导体设备半导体设备生产商XXXXXXXXXXXXXXX半导体X半导体及相关产品生产XXXX电信服务XXXXXXXX信服务XXXXXXXXXXXX各种电信服务XXXXXXXXXXXXXXXX数据转换主要通过高速宽带或光纤网络提供通信和高密度数据传输服务XXXXXXXXXXXXXXX综合通信服务X主要固定通信网络运营商和同时提供无限和固网通信服务的公司XXXXXXXXXXXX无线通信服务XXXXXXXXXXXXXXXX无线通信服务蜂窝电话或无线长途通讯服务提供商,包括呼叫服务资料来源:全球行业分类标准Xx.XX.XX国内分类标准1中国现行的国民经济行或分类标准是国家统计局于9xx年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并于XXXXXXXX年XX月进行了修订,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于xxXXXXxx年XXXX月XX日起正式起用。新标准中增加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一门类,其中分为XX个大类、XXXX个甲类和XXXX个小类。由于目前资料有限,我们研究时依然采用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xx7xxxx-9xx,以下是此标准中与IT业有关的分类:图表XXXX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摘录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包括感光材料、磁记录材料、电子材料、光纤维通讯用辅助材料等,如感光胶片、磁带、磁盘、萤光粉、液晶材料等的生产。传输设备制造业包括载波设备、微波设备、无线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等的制造。交换设备制造业包括长途电话交换设备、市内电话交换设备、数据交换设备、电报交换设备等的制造。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其他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包括大型、小型、微型各种电子计算机的制造,不包括电子计算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业包括输出、输入、制图、制表等各种外部设备、外围接口设备等的制造。电真空器件制造业包括各种电子管的制造。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制造业包括各型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的制造,摄录一体机的制造也包括在本类。收音机、录音机制造业包括各种收首机、录首机、首响机的制造。电唱机、扩音机的制造也包括在本类。电子计算器制造业包括袖珍电子计算器、台式计算器等的制造。电子设备及通信设备修理业通信设备修理业电信业包括经营电话、电报、移动通信、无线电寻呼、数据传输、图文传真、卫星通信等电讯业务和电信传输活动(如线务、微波总站系统单位等)。软件开发咨询业包括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及其咨询活动。数据处理业包括各种数据的处理及制表活动。数据库服务业包括数据库开发、数据存储、数据库维护、网络服务、对外咨询服务等。计算机设备维护咨询业包括计算机主设备、外围设备的维护、简单修理以及对硬件的类型与配置和与之有关的软件提供咨询等活动。资料来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1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这是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实施的,其目的是为证券行业内的各有关单位、部门对上市公司分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及其他相关工作,为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进行指导,此标准规定了上市公司分类的原则、编码方法、框架及其运行与维护制度。其中与信息技术业相关的分类如下:图表XXXX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行业分类标准摘录G信息技术业G8xx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G8xxxxxx通信设备制造业G8xxxxxx雷达制造业G8xxxxxx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G8xxxxxx通信设备修理业G8xx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造业G8xxxxxx电子计算机制造业G8xxxxxx计算机相关设备制造业G8xxxxxx计算机修理业G8xx通信服务业G8xxxXxx电信服务业G8xx99其他通信服务业G87计算机应用服务业G87xxxx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咨询G87xxxx计算机网络开发、维护与咨询G87xxxx计算机设备维护咨询业G8799其他计算机应用服务业资料来源: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xx.xx.xx四个分类方法的比较以上罗列的四种行业分类标准,是国内外权威机构经过反复研究实践得来的,具有代表性和可用性,是我们研究IT业分类的基本参考框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以上四个标准进行比较,发现联合国在89年制定的标准中只含有传统的IT制造业,而缺失了很多9xx年代以后新兴的软件、网络等行业的分类。血全球行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对信息技术业都有专门的、较详细、较全面的分类。从总体上来看全球行业分类标准比较全面,它包括了其他标准中没有的IT咨询业,但是在我国IT咨询目前的确还不能称其为一个行业,实际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未发现有类似的上市公司,这也说明后两个标准,即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更为切合我国国情。以下是对四个标准的比较:图表XXXXXX个行业分类标准的比较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全球行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软件无有有有IT服务无有部分有部分有通讯设备制造有有有有计算机制造无有有有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无有有有电子设备制造有有有无半导体设备制造有有无无电信服务无有有有无线通信服务无有无无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制造业有有有有计算机网络开发维护与咨询无有有有资料整理:我们综合以上四个分类方法的优劣,我们研究制定行业分类标准。Xx.xx我们IT行业分类标准Xx.XX.XX各行业分类通过对以上四个分类标准深入研究分析,并结合实际研究需要,我们确定了IT上市公司分类标准。即将IT上市公司分为:图表XXXXIT各行业分类表大类小类说明IT增值服务类软件为商业或消费市场设计开发和生产专业应用软件的公司,包括企业级、技术级和娱乐软件。IT服务贸易提供系统集成,IT媒体服务,IT产品交易等互联网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公司包括在线数据库和交互式服务,互联网地址注册服务,数据库建立和互联网设计服务,互联网零售企业IT制造类电器制造个人电脑,服务器,大型机和工作站制造各类信息家电制造通信网络设备制造计算机网络设备产品制造,电讯设备制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件生产或发行。IT配件制造包括数据存储设备,主板,视频,音频显示器,键盘,打印机和其他外围设备IT综合类IT综合从事多种以上行业的公司IT概念类IT概念业务中包含以上行业,但其业务收入不占总业务收入的主体的公司资料来源:我们说明:XX.由于当今家电信息化趋势十分明显,所以我们将电脑整机制造和家用电器制造合并称为电器制造类。XX.IT综合类、IT概念类公司的具体定义参见xxXx.XXIT上市公司归类标准。此分类标准是专门针对我国IT行业制定的,在行业内部具有普遍通用性,且适应我国国情,可与现实状况一一对应,最重要的一点是此分类标准是在IT产业链已经成型后制定的,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从而使该标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我们认为,这套分类方法无论是对我们现有的研究还是以后可能涉及到的研究范围都能做到行业界定清晰,从而使研究有的放矢。完成对IT业分类标准制定后,还需要制定一套归类原则和标准,旨在当上市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到多种IT业务时,将其划入最恰当的类别。在制定归类标准的时候,我们采用了各标准中常用的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作为标准,由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国内IT上市公司,所以在制定归类标准时,主要依据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并结合研究和实际需要进行一定调整,以便最恰如其分地表现国内IT上市公司现状。xx.xx.xx归类方法归类原则和标准主要是依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上市公司分类指引中对各类公司的归类原则及方法制定的。1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分类原则及方法:原则: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分类标准,所采用财务数据为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合并报表数据。分类方法:(XX)当公司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则将其划入该业务相对应的类别。(XX)当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xxxx%时,如果某类业务营业收入比重比其他业务收入比重均高出xxxx%,则将该公司划入此类业务相对应的行业类别;否则,将其划为综合类。我们经过对此标准的调整,制定了自己的一套归类标准,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IT上市公司实际情况。1原则: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归类标准,所采用财务数据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网站上刊登的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XXXXXXXX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1 我们IT上市公司归类标准:(XX) 当上市公司某类IT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xxxx%,则将其划入该业务相对应的类别;(XXI) 当上市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xxxx%,但如果某类IT业务营业收入比重比其他业务收入比重均高出xxxx%,则将其划入该业务相对应的类别;(XXII) 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务多元化,无突出主营,但所有IT业务的营业收入相加比重大于或等于xxxx%,则将其划为IT综合类;(XXIII) 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务多元化,无突出主营,所有IT业务的营业收入相加比重小于xxxx%,但比其他业务收入比重高出xxxx%,则将其划为IT综合类;(XXIV) 当上市公司业务中涉及1丁业,但不满足以上条件的,划为IT概念类。需要说明的是:a) 上述归类方法第二条中,将营业收入比重由证监会规定的Xxxx%调整为XXXx%。由于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内IT上市公司比较年轻,主营业务较不稳定,变动频繁,且存在一定的多元化现象,如果按照xxxx%的比例,会将过多企业划为IT综合类企业,这不利于反映其实际业务情况,也不利于分析研究各子行业的情况,所以考虑到常年追踪比较研究的需要,我们将此比例降低为XXXX%。b) IT综合类是一个特殊的类别,它与上市公司分类指引中所提到的综合类有类似之处。IT综合类企业的主营业务分散,无突出主营收入,但有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IT业,为了对IT上市公司进行全面分析,我们将这类公司的IT业务收入加总,与其他业务收入单独比较,符合以上归类原则(xx)、(XX)条的,归属于IT综合类。c) 其余归类方法基本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一致。Xx.X.XX国内IT上市公司的归类结果根据以上分类标准,我们将XXXXXXXX年末国内IT上市公司分为以下几类:(XX)IT增值服务类一共XXXX家,其中:软件类:9家汇通水利、创智科技、新大陆、中软股份、用友软件、东软股份、浪潮软件、科利华、宝信软件IT服务贸易类:xxxx家宏智科技、联通国脉、兆维科技、托普软件、亿阳信通浙大网新、华东电脑、粤华电、赛迪传媒、比特科技互联网类:XX家数码网络、龙发股份、歌华有线、炎黄在线、聚友网络(xx)IT综合类一共XXXX家:IT综合类:XXXX家青鸟天桥、新太科技、爱使股份、清华紫光、飞乐音响深华强、湘计算机、清华同方、海星科技、大恒科技ST黄河科、和光商务、朝华科技(XX)IT制造类一共7xx家,其中:电器制造类:XXXX家天大天财、宏图高科、宏盛科技、甘长风A、东方电子、广电信息、深康佳、长城电脑数源科技、兰光科技、厦新电子、海信电器、福日股份、方正科技、青岛海尔、实达电脑四川长虹、厦华电子、天津磁卡、南天信息、雄震集团、粤美的A、陕长岭、四通高科通信网络设备制造类:XXXX家新宇软件、上海科技、闽福发、中科健、中兴通讯、特发信息、TCL通讯、太光电信、中讯科技、长丰通信、宁通信、永鼎光缆、波导股份、鼎天科技、大唐电信、长江通信烽火通信、南京熊猫、东方通信、深桑达A、青鸟华光、上海邮通、浪潮信息、长安信息电子元器件制造类:XXXX家振华科技、银河科技、上海贝岭、飞乐股份、风华高科、世纪光华联创光电、深华发A、阿继电器、浙大海纳、咸阳偏转IT配件制造类:XXXX家京东方、深科技、深大通、深天马、深赛格、赛格三星宝石A、福地科技、彩虹股份、大显股份、甬成功、国能集团(xx)IT概念类一共XXXX家IT概念类:xxxx家北大高科、世纪星源、ST达声、麦科特、海虹控股、南开戈德、琼海德A、ST金马远东股份、宝丽华、厦门信达、华东科技、西藏发展、美亚股份、隆源双登、中信国安山大华特、电广传媒、福星科技、中关村、华工科技、多佳股份、罗顿发展、西水股份ST国嘉、航天中汇、综艺股份、航天长峰、工大首创、ST纵横、火箭股份、富邦科技兰宝信息、航天科技、上海金陵、永生数据、信联股份、圣方科技、渤海物流、湖大科教资料整理:我们以上IT类上市公司总计xxxx8家,各公司基本资料参照附件xxxx8家IT上市公司速查表第二章国内IT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本章将基于对xxxx8家IT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描述国内上市公司注册成立时间和地点,以及上市和转型的时间,并试图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为深入了解中国乃至世界IT产业发展史、探索影响IT公司成长和成熟的各种基本因素提供依据。另外,本章还将对IT上市公司的总体规模、流通市值情况、人均规模等状况进行基本描述和分析。由于资料所限,我们只能对所获数据做出一些基础性的研究,深入的分析有待以后的工作。总的来说,本章主要描述了IT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包括XX个部分:IT上市公司的历史沿革,地域分布,以及公司规模状况。Xx.xxIT上市公司历史沿革中国的IT上市公司注册成立时间、上市时间和业务转型时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图表XX-XXIT上市公司沿革时间图资料整理:我们注:研究中发现部分IT上市公司通过转型进入IT业,在以下的论述中将进入IT业的时间曲线称为转型曲线。从成立时间的曲线来看,IT上市公司成立的高峰出现在9xx年代以后,在此以前成立的IT上市公司很少。如下表所示,xx98xx-xx99XX年成立的IT上市公司总共只有xx9家,仅占现有IT上市公司总数的xx7.xx%0图表XX-XXIT上市公司成立、上市、转型数量分布表成立数量成立比例上市数量上市比例转型数量转型比例8XX9XX年xx9xx7.9xx%XXXX.77%XXXXxxXX.xx8%9xx年XXXXXXXX.xx9%XXXX.77%XXXX.7xx%9xx年xx8Xxxx.98%XXXXXXXX.Xxxx%XXXXxXXX.xx7%9xx年XXXXXXXx.XXxx%XXXXxXXX.Xxxx%87.xxxx%9xx年XXXx.Xxxx%XXXX.77%XXXX.8xx%9xx年XXxx.8xx%xx7XXXX.XXXx%XXXX.8xx%97年XXXXXxXX.XXxx%XXXXxXXX.xx8%XXXXxxXX.XXxx%98年7XX.XX%XXXx,XXxx%XXXXXXXX.XXxx%99年XXXXXXXX.xx7%87.xxXx%xx8xx7.xxXx%XXXXXXXX年XXXX.9%87.xxxx%XXXX9.xxxx%XXXXXXXX年XXXXXXXX.7xx%98.xx7%资料整理:我们9xx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IT上市公司的成立也在9xx年到9xx年间出现了高峰。上图显示,9xx、9xx、9xx年成立的IT上市公司分别达到xxxx、xx8、XXXX家,合计XXXX家,占现有IT上市公司的XXXX%。随后在97年以后又出现高潮,xx997至xx999三年间成立的IT上市公司为XXXX家,占总数近XXXx%。从上市时间的曲线来看,IT上市公司的上市潮主要集中在9xx年到97年之间,这XX年时间上市的IT公司达到XXXX家,占现有IT上市公司数量的xxxx%以上。从企业转型(进入IT业)时间的曲线来看,IT上市公司由原有主营转型从事IT业务主要集中在9xx年以后,9xx年出现了一个小高潮,达到XXXX家,其后9xx至9xx年之间出现一个低谷。然后在97年以后公司转型出现一个大的高潮期,97到XXXXXXXX年间共有XXXX家公司转型开始从事IT业,占总研究对象的XXXX%。总体上,从图表XX-XX来看,中国IT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可以分为:整个8xx年代的积累和缓慢发展期,9xx-9xx年和97-99年两大高潮期。Xx.Xx.xx8xx年代萌芽期这一时期是中国IT业的萌芽期,IT上市公司的成长比较艰难,IT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并不大。但不可否认,正是经过8xx年代的艰难发展和市场打磨,一批IT公司获得了经验、资金、技术、渠道和服务的积累并日益发展壮大,为日后国内IT高潮的来临准备了条件。而且,这些IT上市公司的先行者大多从国有企业脱胎而来,它们早期在国有股分配和减持问题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XX)国内IT业处于起步阶段,国民经济整体改革力度不大,高科技产业因得不到政策的支持而发展缓慢,公司成立的数量不多;(xx)IT公司基数的不足,使得自8xx年以来上市的IT公司数量增长更为缓慢;(xx)IT业发展缓慢,人们对IT的认知不足,所以向IT转型的公司很少;xx.xx.xx9xx-9XX年第一轮高潮这一轮高潮的主题是IT上市公司的成立,另外上市也是这一轮高潮的重要内容,但是还未出现转型高潮。(XX)该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GDP连续增长最快的几年,国民经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国内IT业也由此进入发展的第一轮高潮期。国家统计年鉴显示,xx99xx-xx99xx年均GDP增长率达XXXX.xx%,其中,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对解放生产力的作用显而易见。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中国IT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宏观经济环境。因此,从成立曲线来看,IT上市公司的成立进入第一轮高潮。图表XX-XX和XX-XX显示,9xx-9xx年IT上市公司的成立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点。有超过xxxx%的IT上市公司在这XX年时间成立,不仅成立数量为历史最高,而且9xx至9xx年的跳跃式增长十分明显,之后持续递增的态势不减。而9xx至9xx年IT上市公司成立的数量由xxxx家陡降至XX家,下降幅度达到xxxx%,之后逐年递减直至97年。也就是说,9xx、9xx两年公司成立处于低迷的状态。这种高低起伏的增长态势表明9xx-9XX成立高潮期十分明显。(XX)由于IT业第一轮高潮的来临,从转型曲线来看,向IT转型的企业亦开始增多。9xx至9xx年,有XXXX家上市公司开始从事IT相关行业,显示出一定的增长势头。(xx)从上市曲线可以看出,从xx99XX年起,IT上市公司数量开始明显上升,说明自xx98XX年开市后经过XX-XX年,早期的一批高科技公司已经走向成熟。从xx99XX年开始,随着全国范围上市潮的来临,第一轮IT上市高潮亦开始来临。如下表所示:图表XX-XX全国及IT上市公司数量年度分布表数据来源:xx999年国家统计年鉴图表XX-XX显示,自xx99XX年开始,每年全国上市公司和IT上市公司数量均开始成倍猛增,掀起全国范围的第一轮上市潮,IT公司亦随潮而动。9xx年至9xx年全国上市公司数量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xx.xx%Xxxx.7%和xxXx.xx%合占xx9.xx%与此对应,9xx至9xx年IT上市公司数量比例分别为Xx.xx%xxXx.xx和xxxx.xx%合计xxxx.xx%,也就是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IT上市公司这XX年间上市。而且,这一时期IT上市公司占全国上市公司的比例保持在xxxx%以上的较高水平(分别为xxXx.xxxx%、XXXX%和XXXX.XXXX%)。从数字中可以明显看到9xx-9xx年是一个上市高潮期,不仅每年数量增长迅猛,而且递增态势明显。9xx年以后,上市公司数量陡降。但是从图表XX-XX上市曲线可以看到,这一阶段IT公司的上市潮未达到最高点,这是因为相当一部分IT公司尚处于成长阶段而未进入成熟期,没有达到A股上市的要求。(XX)第一轮IT高潮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以上分析说明,xx99xx-xx99xx年IT上市公司的第一轮成立高潮,达到空前的高度,这一阶段对其中的每一个IT公司以及整个IT产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之后整个IT产业基本上处于调整和消化的过程。而同期的第一轮上市高潮也为IT公司的成熟和壮大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亦为IT产业的第二轮高潮做了基础上的准备。我们认为,9xx-9xx年的IT上市公司成立、上市高潮期是中国IT产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众多具有较强实力和后续发展潜力的IT公司,尤其是大量的IT制造类公司相继在这一阶段成立和上市并存续至今,为中国IT产业日后的发展奠定了生产制造的初步基础。IT上市公司的大量成立,使得IT产业的演员阵容得到空前的扩充,IT产业链也在这一时期获得延伸和成熟的机会,为其后产业链的基本成型打下基础。同时,IT公司和IT产业的概念在这场高潮的推动下,开始在中国民众的心中建立逐渐成为“高科技”的代名词,为IT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受IT风潮的渲染而大批成立IT公司,使得这一时期成立的公司难免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加之很多IT公司都是从原来一些国有企业脱胎而来,成立之初就存在大量低素质的国企职工和低水平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些都给中国IT业的未来发展造成隐患。这一点在XXXXXXXX年以来的IT低迷时期体现出来,以后章节对子行业各指标的描述亦有所体现。xx.Xx.xx9xx-99年第二轮高潮这一轮高潮的主题是上市和转型,IT上市公司的成立潮经过第一轮的洗礼已经有所退却,但仍然是一个重要时期。总体上,成立、上市、转型的IT公司成长历程在这一阶段得到全面的演绎。(xx)从图表XX-XX上市曲线看,从xx99XX年开始,IT公司的第二轮上市高潮来临,并达到历史最高点;xx99XX年第一轮高潮时期成立的IT公司,经过XX年左右的时间成长和壮大,逐渐达到成熟期。同时这一时期宏观环境亦发生变化,内地由此掀起新的投资热,这些都有助于IT公司的成熟和壮大,因此一大批IT公司走向上市,在xx99XX年底至xx997年掀起了IT公司上市的第二轮高潮。图表XX-XX显示,经过9xx-9XX第一轮上市高潮后,9xx年上市公司数量降至XX家,为历史最低点之一。低迷状况持续了近XX年时间后,IT公司的上市进程开始明显加速。9xx年公司上市的数量比上年猛增XX倍之多,达到xx7家;97年在此基础上再次大幅增长近XXXX%,达XXXX家,是年上市数量的历史最高水平。之后有所回落,但总体上仍处于较高的水平直至99年左右。IT上市高潮与全国公司上市的高潮在时间上亦趋于一致。图表xx-xx显示,自9xx年以来上市公司数量的快速增长势头,在这一时期又上演新的一轮,而且更为迅猛。9xx年至99年全国上市公司数量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xxxx.9%>Xxxx.7%>xXxx.xx%和xxxx.xx%,合占近7xx%。与此对应,9xx至99年IT上市公司数量比例分别为xx9.xx%、xx8.xx%>xx.7%和9.xx%,合计xxxx.9%,也就是说全国有近三分之二的IT上市公司在这几年间上市。这一阶段显示出一个明显的上市高峰。同时,该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