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2024-2035)》(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1866440
资源大小:203.67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门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2024-2035)》(征求意见稿).docx
江门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2024-2035)(征求意见稿)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2024.X第一章规划背景-1-第一节重要意义-1-第二节发展形势-2-第三节发展基础-3-1、发展现状-3-2、发展优势-5-3、面临挑战-7-第二章总体要求-9-第一节指导思想-9-第二节基本原则-9-第三节发展战略-10-第四节发展定位-11-第五节发展目标-12-1、 近期(2027年):夯实基础-12-2、 中期(2030年):培育壮大-12-3、远期(2035年):区域引领-13-第三章发展格局-15-第一节三区-16-1、文旅载人应用区-16-2、水域创新应用区-16-3、行业服务应用区-16-第二节三核-16-1、 “机场+”融合发展核-16-2、低空整机智造测试核-17-3、低空先行应用展示核-17-第三节一走廊-17-第四节多节点-18-第四章发展路径-20-第一节拓展应用场景-20-1、发展低空文体旅游-20-2、扩大政务服务应用-22-3、拓展低空行业应用-24-4、发展低空物流服务-27-5、发展空中交通服务-28-6、打造特色飞行营地-29-7、打造无人体系应用示范-30-第二节完善基础设施-31-1、加快台山通用机场建设-31-2、加快大型垂直起降设施布局-33-3、完善无人机机库和机巢布局-35-4、推动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35-5、推动无人机反制设施建设-37-6、打造低空管理平台-37-第三节盘活空域资源-39-1、推进空域资源划设-39-2、建立协调管理机制-41-第四节推动制造研发-42-1、推动整机制造发展-42-2、推动原材料制造发展-43-3、推动低空分系统环节发展-44-4、推动无人机通信与安防技术发展-46-5、推动标准制定-46-第五节建设产业平台-47-1、推动产业聚集-47-2、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47-3、建设测试空间-49-4、建设展销体验中心-49-5、打造创新载体-50-第六节构建生态体系-50-1、塑造区域低空品牌-50-2、提升低空“投、建、营”能力-51-3、加强招商引资工作-52-4、开展低空培训-53-5、强化低空人才供给-53-第五章保障措施-55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55-第二节强化政策支撑-55-第三节优化要素保障-55-第四节做好宣贯引导-56-第五节坚守安全底线-56-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重要意义当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广泛体现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业态多元化和总体带动性强的特点。面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有助于江门市构建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能级,推动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引入和构建,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低空经济包含了技术、业态模式、管理和制度等层面的创新,涵盖了飞行应用、低空制造、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低空保障、综合服务等多个领域。在低空飞行方面,涉及商用、民用、政用、军用全方位场景,与文旅、物流、交通、安防等行业高度相关;在低空制造方面,包含eVTOL、消费级无人机、工业无人机等各类低空航空器及对应零部件和配件,与制造产业链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高度相关;低空基建方面,将推动新型起降设施、通信设备和智慧管理系统等硬软件设施的研发和建设。当前,低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业分工、业态布局等格局尚未固化,全国各地、各城市均有机会探索打造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正是江门市紧抓战略机遇和低空经济产业风的关键时期。第二节发展形势顶层政策支持。2021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中。此后又连续发布“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低空经济相关政策。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同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2024年5月,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推动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政策端的支持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空域改革驱动。2020年以来,中央空管委牵头推进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为我国空域管理改革进程注入强劲动力。2023年,民航局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对我国空域划设和管理使用进行规范,依据航空器飞行规则和性能要求、空域环境、空管服务内容等要素,对我国空域资源进行规范划设,为充分利用和管理使用国家空域资源奠定基础。市场潜力巨大。2025年,低空经济将在全球形成万亿级市场,远期将达到数万亿乃至数十万亿市场规模I比肩传统1根据摩根斯坦利预测。航空工业,极具战略价值。其中,eVTOL相较传统直升机,具有高效率、低排放、低噪音、低成本的明显优势,在空中观光、城市及城际出行等领域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广阔空间,已被FAA、EASA等欧美民航主管部门视为城市空中交通革命性解决方案。工业级无人机被视为赋能各领域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已在多个工业领域开展大量应用。随着未来空域资源进一步释放、飞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飞行运营成本持续降低,整机制造、分系统、任务荷载等环节的市场规模还将大幅提升,并在载人交通、物流运输、工农业生产和公共治理各环节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第三节发展基础1、发展现状(1)应用场景现状全市低空应用在个人航拍、农保领域、电力领域、城市管理领域和文旅消费领域均有涉及,2022年无人机飞行共计107万架次,8.6万小时。农林植保领域应用较为成熟,当前全市保有农林植保无人机830余架,2023年农业作业共388万亩次,已覆盖全市60%农田,重点开展统防统治方面作业。电力领域巡检常态化作业,全市现有电力相关工业级无人机926架、操作手416名,2023年开展无人机作业任务37526次,平均每天飞行任务I(X)余次,重点开展线路巡视巡检作业。城市管理领域逐步探索,市公安局共有警用无人机50余架,用于案情侦查、交通执法和宣传;其余各部门各拥有少量无人机,用于巡飞巡检、火情监测、灾情侦察、航测建模等。文旅消费领域初成试点,市域范围内,恩平市开通了低空载人飞行体验航线,并在泉林黄金小镇推出了通用航空科普、无人机试飞和直升机观光的低空研学旅游,2023年共接待学习和旅游人群9万余人。鹤山市古劳水乡景区推出直升机空中游水乡活动,2024年春节期间接待空中观光游客约1000人次。(2)基础设施现状起降设施方面,全市已建成7个可供低空旅游体验、无人机测试试飞、应急救援、无人机表演的起降点,同时已建成“百千万工程”使用的无人机机库35个,供政府侧的使用和调度。测试场地方面,现有恩平东城无人机测试场一个,以测试多旋翼无人机为主,市内正谋划建设具备800米长跑道的低空测试场。通用机场方面,台山通用机场选址已批复,军地协议已签订,立项工作正加快推进,预计今年动工建设。江门新通用机场、恩平冯如通用机场被列入广东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0-2035年),已完成预选址研究初步成果。信息基础设施方面,2023年全市累计5G基站突破万个。(3)空域布局现状全市域净空条件良好,空域内航线最低飞行高度均在1300米以上。全市适飞空域面积约2838平方千米,其中对应的陆域面积1419平方千米,划设在银湖湾、广海湾等南部区域,占全市陆域面积比例14.9%。其余大部分区域均位于ZG(R)149飞行限制区内,区域内获准使用有6个临时空域,分布在恩平市(4个)、鹤山市古劳水乡和蓬江区人才岛。(4)低空产业现状全市拥有低空经济企业9家,其中低空制造类企业6家,低空综合服务类企业3家。2023年,江门市成功引进鼎峰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项目,实现无人机产业招商“破题”。2024年,江门市完成14个项目签约,覆盖智库研究、金融服务、低空制造和低空运营等多个环节。2、发展优势(1)应用场景潜力巨大自然资源丰富。全市陆地面积953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5%,海域面积488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总长409公里,全市共有海岛352个,适飞空域覆盖的陆域面积和海域面积位于大湾区前三。耕地166.35亩,耕地面积排名全省前列,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广东省粮食主产区之一。渔业养殖面积90.53万亩,占广东省12.7%,其中淡水养殖面积62.31万亩。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空中交通、农业应用、渔业应用、海洋应用、物流运输、巡检测绘和应急救援等低空应用场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文旅资源独特。江门市自然景观壮丽,文化遗产独具特色,开平碉楼和村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拥有上下川岛、赤坎古镇、古劳水乡、浪琴湾、圭峰山、孔雀湖等一批独具侨乡文化特色的省内旅游景点。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近228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50亿元。独特的景观和庞大的游客基础,为发展低空载人观光、载人飞行、低空运动和低空表演提供了坚实的支撑。(2)产业要素基础扎实江门市工业门类齐全,涵盖工业41个大类中的35个、207个种类中的142个、666个小类中的34个。产业载体发展空间广阔,正加快建设全省规划面积(1395平方公里)最大的大型产业聚集区,工业用地价格较大湾区大部分城市具有比较优势。拥有2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产业基地,可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研发测试和生产制造的广阔空间。工业多样性和成本优势,为低空经济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造基础和成本效益。工业土地均价(万元/亩)图1江门市土地价格比较优势(3)湾区资源加速整合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5年来,大湾区科创产业加速发展,软硬联通不断拓展,协同融合纵深发展。随着深中通道建成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通车,江门市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作为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江门土地开发强度仅为11.48%,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合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通过加强与深圳和广州等地的合作,江门有望成为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分工协作的重要一环。(4)航空品牌底蕴深厚江门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故里,冯如文化根植民心,航空基因传承百年,走出了张瑞芬、梁汉一、潘天佑、黄泮洋、冯培德等一大批航空航天领域世界级专业人才,为江门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基础。以“冯如故里”为品牌,江门市自2022年以来已连续三年举办通航和低空相关大型活动,为江门市在低空领域的拓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期间邀请了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家进行主题报告、圆桌会议交流,并开展了无人机灯光秀表演、航模表演展、飞行展和主题旅游线路等多元活动,为低空文旅、产业推广等方面扩大影响力,打造了独特的城市名片。3、面临挑战一是应用场景仍待拓展。全市现状低空应用场景中,主要以农林植保和电力巡检为主,低空文旅、教育培训等商业化应用场景规模较小,政务端应用仍在起步,尚未形成对低空经济市场主体的牵引效应。二是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全市垂直起降点的数量较少,在市域中心和关键商业区域缺乏布局,限制了低空交通服务发展。低空监视和反制设备未成体系,缺乏有效的低空监控和管理平台,飞行合规化和飞行安全难以保障。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当前的基础设施难以满足低空经济的市场需求。三是产业发展亟需破题。江门高技术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配套企业偏少且多处于供应链上游非核心环节,高技术、高价值环节布局较少。科研机构较少,企业难以满足高薪资要求,存在研发人才紧缺、人才招聘困难、工程技术人员经验不足等问题。同时,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缺乏聚合带动效应强的“链主”龙头企业,且面临龙头企业招引困难的问题。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1310”工作部署以及市十四次党代会工作安排,抢抓低空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加快推动江门市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化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战略布局,结合江门特色整体推进低空经济发展。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活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市场需求带动低空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发展跃升,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坚持场景驱动、制造为本。以低空文旅、公共服务、农业应用、城市空中交通为低空飞行场景重点,协同推进低空飞行服务发展,实现低空飞行总量逐年稳步提升。聚焦低空产业强链补链,以eVTOL和大中型无人机研发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和机身原材料制造为低空制造业重点,大力推动产业规模整体壮大。坚持突出重点、有序发展。结合江门市经济发展特征和需求研判,明确优先发展方向,推动通航制造和飞行测试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注重区域特色和优势的发挥,科学制定行动计划,推进应用场景、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专项研究,避免盲目投入,确保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同步提升。坚持防范风险、安全飞行。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低空安全的相关政策,严格遵循低空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要求。坚持低空经济和低空安全同步建设、统筹发展。以系统化、整体化安全观构建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综合防御和积极防范的低空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第三节发展战略立足江门基础资源和发展优势,结合全球、全国行业发展趋势,以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江门低空应用场景、空域资源和江门本地优势资源为抓手,实施“夯实基础、培育壮大、区域引领"三步走战略,按照“拓展应用场景、完善基础设施、盘活空域资源、推动制造研发、建设产业平台、构建生态体系”六大发展路径,加速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高效衔接与深度融合,推动江门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造江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江门市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三个摞手由用场量空域,蓼.江n特色广案借低空制造展地三个定位珠西低空嫁合交通枢纽:!大湾区低空全场累应用示范城市!三个阶段近期2027年中期2030年运期2035年夯实基础期培育壮大期区域引领期近、中、远期目标低空经济规模达低空经济规模达低空候济规模达六大发展路径拓展应用场景完善基础设施盘活空域资源推动制造研发建设产业平台构建生态体系五个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撑优化要素保障做好宣贯引导坚守安全底线图2江门市低空经济发展战略第四节发展定位构建以市场化应用培育产业、以行业型服务牵引产业的双向循环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链条上下游延伸,吸引产业核心向江门聚集,打造广东省低空制造展销基地、珠西低空综合交通枢纽、大湾区低空全场景应用示范城市。广东省低空制造展销基地。聚焦整机制造和原材料制造,积极推动产业创新、产业能级提升和产业链体系完善,全面服务大湾区的低空经济制造需求。以低空航空器综合测试基地和各类检测中心为核心,支持大湾区中、大型低空航空器的试飞测试需求。建设集展示、体验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低空航空器展销平台,以体验驱动销售,推动低空航空器市场的拓展,打造成为广东省低空航空器展销和服务的重要窗口。珠西低空综合交通枢纽。聚焦通用航空和eVTOL等新型航空器带动的空中载人交通市场,发挥台山通用机场的低空枢纽作用,建设分级低空起降设施,布局载人空中交通商业化运营企业,服务低空空中旅游观光、应急医疗转运、城际空中交通的飞行需求,承接未来以通航飞机和eVTOL为主的港澳跨境、城际飞行、商务出行、空中通勤等低空飞行服务,打造大湾区西翼低空交通综合枢纽城市。大湾区低空全场景应用示范城市。聚焦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架构,以低空文旅消费、农林植保、物流运输、海洋领域创新应用等场景为突破,打造低空载人、载物、城市管理和行业应用体系,形成一批标杆性场景应用,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产业。第五节发展目标1、近期(2027年):夯实基础低空应用场景形成规模、示范效应显著,低空基础设施逐步构建,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低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具有全国标识度的低空经济文化品牌,全市低空经济规模达到XX亿元,成为江门市经济发展新增长点。2、中期(2030年):培育壮大细分领域的场景应用规模位于省内前列,低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显著提升,产业协同和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生态圈基本建成,保障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安全底线牢固可靠,全市低空经济规模达到XX亿元。3、远期(2035年):区域引领形成一批区域领先的研发制造、运营服务龙头企业,低空经济产值规模和低空飞行规模进入大湾区前列。实现广域的城市空中交通,确立粤西低空交通枢纽。各类低空飞行应用形成灵活高效的网络化布局,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成为新常态。全市低空经济规模达到XX亿元,成为大湾区西翼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引领区域发展。表1江门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类别指标名称单位现状值2027目标值2030目标值2035目标值指标类型说明产低空经济产值规模亿元业指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个标省级及以上创新载个低空飞行总规模万架次低空观光飞行架次万架次应用低空公共治理与生产服务飞行架次万架次指低空载物航线数量条标低空物流飞行架次万架次低空载人航线数量条低空交通载客飞行架次万架次类别指标名称单位现状值2027目标值2030目标值2035目标值指标类型说明设施指标低空交通枢纽数量个低空载人垂直起降点数量个无人机机巢/机库数量个测试场数量个飞行营地数量个结合全市的区位条件、“三区三核一走廊多节点”第三章发展格局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着力构建的低空经济发展格局。开季碉稽ImKI他空文Ir试点文旅载人应用区方水做生文试点图3“三区三核一走廊多节点发展格局第一节三区1、文旅载人应用区重点围绕低空观光,低空运动等低空载人飞行活动,在赤坎古镇、开平碉楼、赤水起降场、圭峰山和台山通用机场等地先行试点载人文旅应用。促进侨乡文化与航空文化的深度融合,先行打造一批文旅休闲和航空运动为核心的飞行营地。建设低空交通枢纽,依托文旅应用的载人运营经验,发展和完善互联的市内低空交通骨干网络,推动江门交通模式的创新与升级。2、水域创新应用区依托人才岛、崖门水道、岸线资源和海岛资源,紧密联动银湖湾滨海新区和大广湾经济区的国家级产业平台,积极推动低空技术在跨海物流、水域巡查、生态监测、渔业养殖、海上执法和科研作业等水域领域的关键应用。3、行业服务应用区在全市范围内,围绕城市管理、农林植保和能源巡检,打造无人机服务全域覆盖场景,全面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打造自动化的无人机服务网络,构建低空政务服务平台、低空能源巡检平台和低空农业服务平台,实现行业服务应用的智能化和高效作业。第二节三核1、“机场+”融合发展核以台山通用机场为核心,利用机场的跑道空间、空域资源和航空技术平台,采用航空器起降区、生产区和服务区融合发展的模式,建设通航运营、维修保障、研发设计、展销体验和飞行培训一体的低空经济综合产业集群。优化机场起降平台的使用,进一步拓展文旅载人应用,同时为水域创新应用提供关键的起降节点和维护保障。2、低空整机智造测试核聚焦大湾区通航和低空经济制造行业的核心需求,构建多功能、多场景的低空测试场。积极引入检测中心、审定服务中心,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汇聚低空航空器整机研发和制造的关键力量,引领低空制造发展走廊上游和中游企业的集聚。3、低空先行应用展示核在江门市中心城区试点低空交通服务和低空物流服务的先行应用,形成广泛的传播和示范效应。在人才岛打造eVTOL展销和体验中心,提升新型航空器的市场接受度,推进商业化进程。启动“水-陆-空”无人体系建设,打造全国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示范区,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智能化运营网络,同步推动低空飞行的智能化发展。第三节一走廊以中阳高速公路为主轴,以国道G325为辅,依托交通干线,布局形成大湾区西翼低空装备先进制造产业走廊。东联深莞惠都市圈,北接广佛肇都市圈,充分发挥江门在生产制造领域的优势,打造跨区域产业平台,发展飞地经济,与深圳和广州构建“总部+基地”和“研发+制造”等合作模式,促进大湾区低空经济的产业协同和合作发展。内部串联翠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会智造产业园、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低空制造测试产业园,辐射周边重点产业园区。整合整机制造,金属制品、碳纤维与高分子材料等原材料制造,电机、电池等动力系统制造,以及其他分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推动江门市低空制造产业链上中游协同,增强区域竞争力。第四节多节点多节点即多产业节点发展格局,利用好全市产业平台和产业园区,鼓励各企业积极开展低空相关的技术研发与供应。通过多点布局、协同发展,形成具有催化效应的一体化、高标准产业发展新格局。专栏6多点发展格局蓬江区。依托蓬江产业园、蓬江区智能家电产业园和潮连镇卢边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低空相关原材料、零配件、电池和电子设备制造和研发,积极探索控制芯片和控制系统在低空领域的应用。依托人才岛发展低空运营,积极探索低空平台技术,如智慧城市、数字李生和人工智能等。江海区。依托国家高新区(全区)、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重点发展低空相关碳纤维材料和复合材料、电机、电池、电子元器件制造和研发,积极探索应急救援的无人机整机和载荷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新会区。依托新会智造产业园、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聚集区、新能源汽车双碳产业园、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重点发展低空相关的复合材料、金属材料、电机、电池和载荷装备制造和研发,积极探索新型电机和电池的研发和应用。台山市。依托台山通用机场、台山工业新城、广海湾能源“双碳”产业园和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斗山园区),重点发展大型航空器整机制造,以及低空相关的金属材料和零配件制造和研发。依托台山通用机场发展低空运营、低空展销、售后保障以及通用航空培训。开平市。依托翠山湖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发展低空相关的金属材料、金属结构件、碳纤维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制造和研发。依托赤坎古镇和开平碉楼积极探索低空运营。鹤山市。依托鹤山工业城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和中欧新材料创新基地,发展金属原材料、复合材料和电子元器件制造和研发。依托古劳水乡积极探索低空运营。恩平市。依托冯如低空产业园、恩平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大槐智能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低空航空器整机制造,积极完善试飞、检测、展销等产业服务。第四章发展路径第一节拓展应用场景1、发展低空文体旅游推动低空文旅场景应用。文旅观光重点聚焦于促进文旅消费、培育低空载人服务市场,使用eVTOL,直升机、无人机提供空中游览、航拍航摄、编队表演等服务,不断丰富“低空+旅游”项目供给,满足新型旅游消费需求。专栏1”低空+文旅”特色项目在赤坎古镇、古劳水乡、开平碉楼、川岛等景区景点,以及有条件的景点和区域,开展“低空+文旅”新业态。1赤坎古镇一开平碉楼:开展侨乡特色低空观光,在赤坎古镇开展无人机主题商演,促进旅客停留过夜。2大雁山一古劳水乡:以大雁山为起降点,打造低空游览环线。3人才岛:开展低空观光,发展科普研学。4川岛:利用岸线资源优势,在海边旅游景区开展低空观光、跳伞和三角翼等业态。5泉林黄金小镇:依托现有设施和空域,开展研学旅游、低空运动、航空展览、低空比赛等业态。冯如故居:擦亮“冯如故里”品牌,开展航空展览、研学旅游、无人机演出等业态。孔雀湖、圭峰山、浪琴湾等自然旅游资源:选址开展空中游览。)台山通用机场:打造航空主题小镇,建设主题展览、主题酒店,开展低空观光、热气球、三角翼飞行等特色文旅项目,力争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形成江门文旅新亮点。古劳水女大雁山也4:人才岛孔瞿"W圭峰a开平碉楼冯如故%赤坎镇WNV«卜/古兜温泉泉林黄金小镇W-台山通用机场浪琴湾1I僵1E川易L,一,q三>Q袋4vL-图4低空文旅布局开展低空体育运动。支持低空运动和飞行体验等公众参与度高和传播效应好的低空活动的开展,营造低空文化氛围。围绕轻型运动飞机、三角翼、滑翔伞,以及eVTOL和飞行汽车等新型航空器,大力支持在台山通用机场、赤水起降场组织开展低空体育活动,推动有条件和有特色的场地向低空户外活动开放。聚焦无人机、滑翔伞和航空模型等重点方向,积极举办创新赛和竞技赛等区域级、全国级赛事。发展低空研学。推动航空小镇、飞行营地和科技馆等场所开展和推广低空研学旅游。鼓励中小学、高校和各类社会组织定期开展以低空科技和通航为主题的游学活动。推动在人才岛、泉林黄金小镇和通用机场打造服务粤西和大湾区的省级研学基地。2、扩大政务服务应用发挥无人机成本低、灵活性强、视角广阔、可远程控制等优点,支持扩大巡检巡查巡飞、航拍测绘、预警、信息采集、勘探等政务领域应用,促进公共治理降本增效。鼓励各部门整合低空飞行应用需求,统筹全市政务服务需求和无人机资源,打造低空飞行治理需求申报单一政务窗口和“综合飞一次”政务服务平台,提高无人机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低空政务数据资源多部门共享,帮助政务服务降本增效。利用大型载人和载物低空航空器,建设低空应急救援队伍、医疗救援队伍和消防队伍,为城市提供安全保障。专栏5城市管理应用1、推动城市管理无人机应用巡检和巡查应用无人机进行山林巡查、工程巡检、违建巡查、文保单位巡查、公路巡查、水域巡查等,依托高清摄像头和机器学习算法,基于航拍图像自动识别和报告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环境检测依托气体探测器和光学化学传感器,应用无人机进行空气质量的检测和分析。国土测绘依托搭载高分辨率相机和激光雷达系统,利用无人机快速、高效地收集地表数据,生成精确的地形图和三维地形模型,提升测绘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实时更新地理数据,监测城市用地和土地使用变化,支持城市规划、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基础设施检查依托高分辨率、立体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构建桥梁和建筑物等设施的详细视图,协助工程师发现并处理结构问题。消防应用利用无人机增强消防的响应能力和灭火效率,依托高分辨率热成像相机迅速定位火源和热点区域,利用高清摄像头拍摄并实时传回火场视频至消防指挥中心,协助指挥中心快速制定灭火战略。利用无人机携带的灭火弹和灭火粉等小型灭火装备,控制火情发展和协助人员救援行动。警用场景发挥无人机警用平台的应用,依托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传感器、语音播报器等挂载设备,高效完成违规人员劝阻、侦查办案、治安管控、维稳安保、治安管控、重大项目巡飞和重大活动保障多种飞行应用。2、统筹无人机资源调度分批接入各级政府存量及社会面无人机资源,通过平台对接、安装插件、离线录入等方式,对无人机资源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结合政府侧业务需要统筹飞行,协调各部门实现高清航拍和雷达扫描等飞行数据的复用。建设“综合飞一次”飞行管理平台,对接入平台的数据成果进行存储和分类管理,建立低空数据共享与回流机制,实现服务成果数据按需共享。3、推动大载重航空器赋能应急领域推动使用大载重无人机、直升机、eVTOL为应急安防救援赋能,利用低空技术提升应急安防能力。提升在地震、洪水或其他自然灾害情况下快速响应能力,利用无人航空器携带食物、水、药品、帐篷等生存必需品快速运送救援物资到灾区,使用eVTOL和直升机快速转移灾区人群。提升山林、灾区、火场等场景救援能力,在广阔或难以接近的地区,利用大载重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如热成像仪),进行搜索和救援任务,迅速在大面积区域内搜索失踪或受困的人员,提供实时视频回传,指导地面救援队有效进行救援。提升火情监控与扑救能力,在森林火灾或大型建筑火灾中,利用大载重无人机携带水和灭火剂直接投放到火源。3、拓展低空行业应用农林牧渔领域应用。基于现有农林植保领域较好的应用基础,持续扩大现有的农林植保无人机覆盖范围。支持农林植保服务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整合农林植保服务需求,以鼓励农户订购服务等模式推动农林植保无人机在统防统治的全面应用。推动无人机在森林资源调查、植被健康状况评估、物种多样性调查、环境监测和碳汇监测等方面的林业应用。支持无人机在农业、林业、渔业各细分领域的创新应用,切实提升农林牧渔领域的生产效率。引入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试验团队,依托江门市柑橘种植、渔业养殖的市场,进行无人机新应用的创新研发应用和市场推广。持续深耕粤西和大湾区市场,扩大“低空+农业”和“低空+渔业”服务范围至全省、全国。专栏6农业、渔业无人机重点拓展方向依托本地水产养殖和果树种植基础,深度挖掘聚焦果树打药、果蔬采摘、渔业投饲的无人农机使用需求,支持细分领域头部企业进行创新试验和市场应用。现状发展良好应用未来重点发展应用产品成熟度高播种农田统防统治追肥:单亩需无人机比求量大的化肥校优势弱果树打药无人机比一e'校优势强渔业投饲施肥基肥果蔬采摘产品成熟度低能源领域应用。运用无人机技术革新传统巡线方式,促进更安全和高效的能源设施维护模式。利用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热成像等模块,对电力线路及其周边环境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扫描,用精确的地图和数据分析评估线路健康状态。建立多无人机自动化和网络化巡检模式,提升巡检作业的覆盖面和效率。发挥无人机优势,推动应用无人机进行电力设备、风力涡轮机、太阳能板的常规检查和维护,增强对能源领域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控和维护能力。海洋领域应用。深入挖掘低空技术在海洋经济中的潜力,围绕海上设施运维管理、海上科研项目、海洋监控与生态保护,以及海上巡查和执法等关键领域,大力推动无人机的应用,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多光谱扫描仪和其他传感器,提升海洋经济的智能化作业和管理水平。积极推动部署载人航空器和物流无人机跨海航线,打造高效的海洋低空运输服务。其他领域应用。鼓励低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新技术应用,在各行业不断探索可能的应用模式。面向地形复杂、区域进入困难、风险高的作业环境,围绕高时效、高数据量分析的需求,拓展无人机智能目标识别与跟踪、图像识别与分析、数据融合与处理对各行业领域的赋能。专栏7无人机其他领域应用遥感测绘。无人机能够快速、精准地采集大范围地形数据。依托搭载的高精度相机和激光雷达,生成高分辨率的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DEM)、正射影像图等。相比传统测绘方式。推动无人机遥感应用于环境监测、资源勘测、农业管理等领域,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智慧工地。推动无人机赋能工地生产。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协助项目管理者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进展情况;监控工地的安全状况、材料堆放、人员流动等,提升管理效率;对工地进行全天候的监控,快速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减少安全隐患;进行土方量计算、工地进度记录和施工质量检查。高楼巡检。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等设备,无人机能够高效、安全地完成高层建筑的外墙、窗户、天台和排水系统的检查任务。推动无人机在高楼巡检的应用,助力物业管理和维护工作的优化。BlM建模。通过无人机航拍收集建筑物的全景数据,结合3D建模软件,快速生成高精度的BIM模型。推动无人机辅助BIM技术在项目竣工后改造和维护周期的数据支持运用。积极跟进无人机技术更新迭代,充分挖掘无人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潜力,推动低空飞行成为各行业降本增效和变革的重要力量。4、发展低空物流服务干支线物流运输。面向重要文件、医疗科研物资、高价值农产品、冷链货物、电子零配件等时间敏感、价值高的物流货物,支持开展无人机干支线运输服务。推动在台山通用机场建设干、支线区域物流枢纽,利用长航程、大载重的物流无人机构建市内、市际中远距离低空物流航线,填补高时效物流服务的空缺。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开通无人机转送小时达服务,建立连接珠三角枢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港澳机场和大湾区各港口及产业园区的物流网络,逐步扩展服务至全国各省市。在物流枢纽建设有效的转运设施,实现枢纽内大型无人机与中、小型无人机之间的顺畅转运。在各县(市、区)市域中心、重要产业园区建设低空物流站点,与城际物流枢纽高效衔接,完成支线物流到末端配送高效分配。即时配送和末端物流服务。推动“无人机+户外”即时配送发展,重点聚焦延伸消费覆盖范围,在各县(市、区)主要商圈建设即时配送节点,服务周边景区景点、公园和学校的需求,提供比肩核心商圈的多元化消费选择,打造低空新零售场景。发展末端物流运输,开展低空”最后一公里”配送到家服务,满足更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需求,与即时配送结合,推动无人机和机柜的共享共用。发展医疗物资配送,围绕市内三甲医院和各重点医院的医疗平台能力,建设重点医院至各医疗服务站的低空载物航线,进行血液样本、检验样本,以及蛇毒血清、稀缺药物等紧急医疗物资的快速运输。专栏4低空物流运输发展路径积极引入已开始探索低空物流应用的主要物流企业在江门开展低空物流应用,构建参与者更加多元、机型及技术解决方案更加丰富的低空物流业态。逐步发展从区域内末端配送到长距离和大运距的支线和干线物流运输。由点对点的零散货物配送试点,发展成网络化的固定运营物流航线,并推动多式联运的物流运输一体化建设。5、发展空中交通服务市内空中交通服务。规划布局市域内空中交通航线网络“干支线”衔接。围绕市域面积大,县(市、区)距离较远,景区景点分散的特点,重点围绕eVTOL等新型航空器,着力培育旅客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空中出行服务市场,开展载人空中交通商业化运营,构建区县互连、镇镇通达的空中交通服务。城际空中交通服务。面向商务出行、快捷城际出游、机场接驳等多样化出行需求,依托起降枢纽开通江门市至广州、深圳、港澳等大湾区城市中心区、景点和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