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
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关于深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公共交通一体化专项规划,坚持以人为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综合服务水平,更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围绕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设要求,以满足群众对高品质多样化出行需要为目的,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数字化、绿色化、多元化建设,高质量打造群众满意、高效衔接、快捷舒适、绿色安全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为群众提供均等化、多元化、高品质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为更好服务群众出行提供强有力支撑。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保障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公共交通高效引领城市集约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主城区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超过70%,绿色出行比例超过80%,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到95%以上,城市公共交通成为居民出行首选。早晚高峰时段城市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达到25公里/小时以上,发车正点率不低于95%,来车信息实时预报覆盖率达到100%。三、重点任务(一)改善基础条件1 .强化规划引领。按照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模式,结合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同步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公共交通等专项规划,优先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将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服务设施纳入城市改造计划,统一规划、同步实施,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高度协调。大力构建各种出行方式无缝衔接的公共交通体系,提升一体化出行品质,引导群众采取“步行+公共交通+步行”的绿色出行方式。2 .完善场站设施。结合城市公共交通停保、道路交通安全通行条件和高峰期公交客运量,围绕机场、高铁站、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旅游集散、高速公路入口等交通节点,优先在城市主干道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加快补齐城区公交换乘站、公交首末站。各区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对城市公交专用车道使用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公交优先权,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与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之间有效衔接。3 .畅通道路路网。依托城区交通路网,配套完善城市道路路网建设,按照城市规划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干路和次支路级配合理、适宜出行的城市道路路网,提升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结合城市更新改造需求,有序推进城区次干道路建设。4 .保障优先通行。科学设置城市公交专用车道,同步结合实际条件实施公交专用或优先信号系统工程,完善沿线交通技术监控设施设备,查处占用专用道行为,逐步形成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5 .优化线网结构。立足城市空间规划、城镇化建设规划等,采取大数据分析措施,开展公交线网优化评估,按照“快线、普线、微线、支线”结合原则,调整重复率较高的公交线路,持续优化线路班次、站点布局,在具备条件的道路设置停靠站。(二)提升服务品质1 .打造旅游公交。打造一批最美乡村旅游和特色旅游公交线路,推进公共交通和重点景区融合,助力城市建设;打造旅游城市旅游公交专线,利用站点及公交车宣传旅游产品。2 .打造便捷公交。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发展一批快速公交、社区公交,拓展优质出行服务供给。推进具备条件的公交线路向周边乡村延伸,支持农村客运班线参照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模式实施“公交化”改造优化城乡公交、农村客运线路和服务模式,支持公交枢纽及首末站拓展邮政快递、货运物流等服务功能。3 .打造智慧公交。完善信息服务功能,推进公交站台显示屏建设,为群众提供公交信息、实时车辆到站情况等服务,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实施现有系统升级改造,加快城市公交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运营调度计划的生产、执行。4 .打造绿色公交。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全面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在现有充电站和充电车位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绿色低碳发展。5 .打造平安公交。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安全投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演练,提高安全驾驶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定期检查检测车辆安全技术性能和充电设施等。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在公交车内安装装置和驾驶区域安全防护隔离设施,密切监测车辆营运过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及时排查、消除,保障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安全。(三)强化政策支持1 .规范运营补偿。完善以成本规制为核心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机制,按照科学核算原则,合理界定公共补偿范围,并纳入预算,及时足额拨付。鼓励参照出台相关政策及机制,提升管理决策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落实乘车政策基础上,坚持量力而行,合理确定城市公共交通乘车方式及群体范围。2 .加强综合开发。推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建设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首末站、停保场和车辆基地等,并支持在优先保障场站交通服务基本功能前提下进行综合开发。对于存量城市公共交通场站,支持利用场站内部分闲置设施开展社会化商业服务。对于新增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应配套一定比例的附属商业设施,将配套要求纳入空间详细规划,并相应纳入土地供应规划条件。3 .支持企业转型发展。支持公共交通企业充分利用优质资产,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和鼓励社会参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提高企业生存能力。鼓励公共交通企业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盘活存量资产,拓展车辆驾驶、停保维修、驾驶培训等多元化经营业务,主副结合拓宽经营渠道,拓展业务所得弥补主业亏损,促进公共交通企业可持续发展。(四)加强权益维护L保障从业人员权益。深入贯彻执行相关法规,保障职工权益,落实应有劳动待遇,保持城市公共交通职工队伍稳定。建立健全公共交通企业职工人均收入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职工收入。将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纳入公共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入学、低保等保障范围。不断改善从业人员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推进职工休息室、驿站等建设,妥善解决驾驶员就餐、休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4 .关心关爱从业人员。鼓励辖区公交企业通过定期对从业人员开展体检及心理健康辅导、设立健身及休息场所等措施,保障从业人员身心健康。组织开展推选宣传活动,大力弘扬模范精神,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归属感,营造关心关爱从业人员的良好氛围。三、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保障。要按照部门职能职责,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指导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统筹领导和行业协调,统一领导下,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议,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二)强化氛围营造。加强宣传引导,统筹媒体,组织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公交出行宣传周、城市无车日、公共交通开放体验日等多样化、群众广泛参与的宣传活动;强化公共交通行业典型事迹宣传,按规定开展行业先进典型选树,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增强群众群众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接受度和认同感,营造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