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谷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docx
-
资源ID:1861620
资源大小:16.2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声谷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docx
文件下载皖政办秘202473号.pdf.IPdf文件下载皖政办秘202473.docIWOrd文件下载中国声谷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等决策部署,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中国声谷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部省共建机制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将中国声谷打造成为世界级智能语音先进制造业集群、国际领先的通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高地、全球人工智能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先行区、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引领区,为建设制造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撑。到2027年,以智能语音为先导的优势产业核心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产业体系完备,开源生态体系完整,产业应用全面覆盖,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产业营收达到5000亿元。二、重点任务(一)优化中国声谷发展空间1.拓展中国声谷核心发展区。以合肥高新区为核心载体,整合合肥蜀山区、中安创谷、合肥软件园、中国科大高新校区、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等资源,打造中国声谷产业创新中心。以讯飞小镇为核心,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打造中国声谷产业孵化中心。以合肥高新区小庙托管区等为外延,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引进高科技企业总部,打造中国声谷产业聚集区。推动中国声谷、科大硅谷协同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城。(责任单位:合肥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完善中国声谷空间格局。构建“1+N+1”的空间格局,即建设一个核心承载区,在省内建设一批与中国声谷互联互通的特色产业园区,依托数字技术建设一个虚拟产业集群。(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人民政府)(二)高质量培育产业体系3 .发展软件基础产业。开展消费端新型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研发创新,支持高端装备嵌入式操作系统、车载实时操作系统等重点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应用。突破工业软件内核及核心组件等关键技术,推动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嵌入式软件研发,加快云化工业软件发展,按照“急用先行、由易到难”推进工业软件应用升级。(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合肥等市人民政府)加强虚拟化、分布式资源管理等新兴平台技术攻关。突破共识算法、加密算法等共性技术,推进区块链应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新兴轻量化平台。(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数据资源局,各市人民政府)4 .锻造特色核心产业。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深化智能语音领域软件创新,保持智能语音核心技术世界领先。持续研制基于国产算力的通用认知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率先实现软硬件全链条自主可控。加快研发汽车、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型、专业型大模型,加强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资源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各市人民政府)布局研发存算一体芯片,加快自主可控芯片工艺节点设计和产能建设,引育人工智能芯片设计企业。(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合肥等市人民政府)加快人机交互、多机协同等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和软硬件产品设计研发,提升产品和设备的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合肥等市人民政府)聚焦汽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服务,推动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软件与车规级芯片、网联化智能化技术研发应用。(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合肥等市人民政府)加快智能家电(居)大数据中控平台、互联平台等研发应用,支持个性化定制等模式,加强语音交互和控制、声纹识别等技术与家居建筑系统融合应用。(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合肥等市人民政府)5培育延伸赋能产业。加快量子科技、空天信息、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志性产品培育,推动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创新应用。建立面向重点行业的软件定义解决方案,推动软件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深度融合。(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数据资源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各市人民政府)(三)高质量构建集群发展生态6 .壮大企业群体。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共性技术攻关,支持实施兼并重组,培育全球领军企业。(责任单位:合肥市人民政府、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重点孵化培育具备前沿技术、全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促进向专精特新迈进。定期举办推介活动,力争每年招引510户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落地。(责任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7 .建设创新平台。探索组建声学实验室。建设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模型算力平台、类脑智能开放平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合肥市人民政府)建设省级数据训练基地,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级行业数据库建设和标准研制。(责任单位:省数据资源局,合肥等市人民政府)建设场景实验室、试验场、验证线等,创设试验验证、风险评估、产品迭代等试验条件。(责任单位:合肥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质量标准研究机构,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语音技术)建设。实施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工程。(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人民政府)8 .推广应用场景。建立常态化征求场景需求机制,支持头部企业开放场景,遴选一批安徽特色场景解决方案,打造全国性应用场景新标杆。(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人民政府)健全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机制,建立一体化场景信息汇聚发布平台,鼓励申报“三首”产品,支持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有关招标采购。(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各市人民政府)9 .打造人才高地。支持高校加强关联学科专业建设,创建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鼓励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大力发展职业和非学历软件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健全海内外人才引进机制,办好全球海外云聘会、“双一流”高校招聘等活动,支持企业柔性引才,实施“十万大学生进高新”计划。(责任单位:合肥市人民政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10 .强化金融支持。以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在中国声谷设立科技金融业务专业机构,深入实施“投贷批量联动”、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共同成长计划”,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加大融资担保力度。(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人行安徽省分行,合肥等市人民政府)实施“迎客松行动”计划,支持中国声谷开展规范化市场主体培育试点。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等基金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跟投。(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安徽证监局、省科技厅,合肥等市人民政府)11 .强化信息安全。组建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强化数据和网络安全管理,加大数据和网络安全场景谋划和开放对接力度,形成产业化成果。(责任单位:合肥市人民政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数据资源局)12 .适度超前部署信息基础设施。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东数西算”长三角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拓展园区5G、千兆光网覆盖范围,构建遥感卫星、无人机及地面设备一体化感知系统。(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资源局,合肥、芜湖等市人民政府)13 .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创新人工智能监管机制、伦理治理机制。借鉴科大硅谷改革创新经验,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复制推广“赋权+转化+约定+收益”的中国科大模式,支持安徽省职务赋权改革试点单位科技成果在中国声谷转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合肥市人民政府)(四)高质量推动开放合作14 .构建开源体系。支持开源社区建设,培育一批开源项目,加快开源项目应用推广,打造开源应用示范标杆。(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人民政府)15 .促进资源融合要素汇聚。链接教育、科技、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促进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优化“龙头+配套”“平台+赛道”“基地+基金”等模式,促进更多优质要素资源汇聚。(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各市人民政府)16 .推动对外开放合作。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结合,高水平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1024全球开发者节。探索中外高端产业园区合作模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双向合作。推进人工智能(智能语音)产业长三角质量提升项目和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质量强链工作。指导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各市人民政府)三、保障措施深化部省合作机制,加强部省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责任单位:部省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压实市级主体责任,建设中国声谷智能治理平台,加强中国声谷管理服务。发挥中国声谷运营管理机构作用,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责任单位:合肥等市人民政府)优化完善支持政策,做实产业发展基金,加强中国声谷项目监管服务。(责任单位:合肥市人民政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支持龙头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强化品牌塑造宣传。(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人民政府)本规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中国声谷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和中国声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皖政办秘202171号)同时废止。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声谷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的通知政策解读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声谷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皖政办秘202473号),现解读如下:一、背景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等决策部署,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中国声谷高质量发展,根据工作部署,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成立编制小组,共同编制规划。二、主要考虑一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智能语音是我省最具特色,也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技术。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开展了三轮合作,这是工信部迄今为止唯一与地方政府联合推进的产业发展机制。抓好以智能语音为先导的中国声谷建设是落实国家战略、体现安徽担当的重要举措。二是突出重点和优势。突出重点区域,以合肥高新区为核心区,打造中国声谷产业创新中心、孵化中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城。突出重点产业,以具备技术优势的智能语音为核心产业,发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大模型等国家急需的关键产业,夯实产业基础。三是丰富内涵和外延。在发展定位上,将原有的打造智能语音高地单一定位,拓展为打造世界级智能语音先进制造业集群、国际领先的通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高地等多重定位。在空间格局上,以合肥高新区为1个核心承载区,构建以合肥为中心、带动安徽、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影响全球的发展格局,形成N个联动发展区,建设1个虚拟产业集群。在产业布局上,由原先智能语音单一方向,向多模态通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以及智能芯片、智能终端等方向拓展。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比照科大硅谷改革经验,探索中国声谷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与科大硅谷协同发展的格局。三、主要内容规划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个部分。1 .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精神,充分发挥部省共建机制优势,将中国声谷打造成为世界级智能语音先进制造业集群、国际领先的通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高地、全球人工智能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先行区、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引领区,到2027年,带动相关产业营收达到5000亿元。2 .重点任务。包括优化中国声谷发展空间、高质量培育产业体系、高质量构建集群发展生态、高质量推动开放合作四个方面内容。在优化中国声谷发展空间方面,拓展中国声谷核心发展区、完善中国声谷空间格局。在高质量培育产业体系方面,提出发展软件基础产业、锻造特色核心产业、培育延伸赋能产业。在高质量构建集群生态方面,提出壮大企业群体、建设创新平台、推广应用场景、打造人才高地、优化金融支持、强化信息安全、适度超前部署信息基础设施、创新体制机制等。在高质量推动开放合作方面,提出构建开源体系、促进要素资源汇聚、推动对外开放合作等。3 .保障措施。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强化品牌宣传等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