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解读.docx
-
资源ID:1860396
资源大小:10.3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解读.docx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解读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1年12月21日印发T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期对未来我院新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及静脉用药调配提供指导。一、术语1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进行适宜性审核干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品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的过程。2高警示药品:是指一旦使用不当发生用药错误,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会危及生命的药品。3危险药品:是指能产生职业暴露危险或者危害的药品,即具有遗传毒性、致癌性、致畸性,或对生育有损害作用以及在低剂量下可产生严重的器官或其他方面毒性的药品。4成品输液:按照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适宜性审核,并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无菌操作技术将一种或数种静脉用药品进行混合调配,可供临床直接用于患者静脉输注的药液。二、建设基本条件1、医疗机构对静脉用药进行集中调配和供应的,应当按照本指南设置静配中心。肠外营养液和危害药品静脉用药应当实行集中调配与供应。2、选址应当远离污染源,不宜设置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宜设于人员流动较少的安静区域,且便于成品输液的运送。3、功能区主要包括洁净区、非洁净控制区和辅助工作区。应当合理划分各功能区,在不同区域之间形成合理的缓冲区域,各功能区应当有适宜空间。4、应当建立信息系统,纳入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按照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的要求,实现与HIS系统信息以及医师、护士工作站信息交互传递与合理处置。三、人员1、应当按照规定,配备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一般可按照每人每日平均调配7090袋(瓶)成品输液的工作量配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2、负责用药医嘱审核的人员应当具有药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3年及以上门急诊或病区处方调剂工作经验,接受过处方审核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3、负责摆药贴签核对、加药混合调配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有药士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负责成品输液核查的人员,应当具有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不得由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此项工作。4、从事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相关的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四、设施与设备1、静配中心建设、装修施工完毕后,医疗机构应当进行现场验收,符合规定后方可投入使用。2、符合消防要求,预留消防通道,配备消防设施设备、应急灯等,制订消防应急预案,确保洁净区消防安全。3、应当根据调配药品的性质分别建立不同的送风口、排/回风系统。洁净区内的气流循环模式、送风口和排/回风口数量和位置应当符合要求。4、各功能区应当按要求设置水池和上下水管道、不设置地漏。淋浴室和卫生间属于污染源区域,应设置于静配中心外附近区域,并应严格管控。5、应当配置水平层流洁净台、生物安全柜、医用冷藏柜等相应设备。其中生物安全柜应当选用11级A2型号。6、配备的自动化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技术规范或行业标准,以免对成品输液质量造成影响。五、质量管理1、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落实。2、应当严格落实处方审核有关规定,为药师开展处方审核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3、应当与临床科室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各临床科室静脉用药特点、总结临床典型案例;调研、掌握临床静脉用药状况;收集临床科室有关成品输液质量等反馈信息。4、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做好清场、清洁和消毒工作,并严格控制洁净区和非洁净控制区人员的进出。5、应当加强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管理。通过培训,提高对设施设备和洁净环境的管理水平。6、应当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实行危害药品等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做到分别包装放置、逐日清理,交由本医疗机构有关部门统一处理。7、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诊疗需求,采购适宜包装、规格的药品,提高静配中心服务水平,减少剩余药液的产生,并建立相应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对剩余药液进行处理。8、应当建立应急预案管理制度与处置措施,包括危害药品溢出,水、电、信息系统与洁净设备等故障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