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260.docx
-
资源ID:1858422
资源大小:26.0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260.docx
2019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260(总分:1.00,做题时间:120分钟)申论1.一、注意事项1 .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2 .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二、给定资料1 .2015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连续两年,“全民阅读”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还专门就读书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据2014年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中国有悠久的读书传统,素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及“耕读传家”之说。传统中国人无论是为官、经商,还是农耕,都把读书看得很重。在传统中国人心目中,读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只要条件允许,谁都愿意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即便没条件读书,也把读书作为仰望的人生愿景。正因有这种绵远悠长的读书传统,才有我们中华文明的葱茏、繁茂。然而,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今天,精神生活的缺乏却变得更加突出。当我们填饱了饥渴的胃囊,更深切感受到心脑的空洞。精神、文化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创新发展的结构性短板。要补齐国人的精神生活短板,读书显然是必修的课业。诚如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言,阅读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而创新不足、道德滑坡,恰恰是我们当下中国最纠结的难题。“全民阅读”是一项基础工程,需要长线作业。让“全民阅读”从国家政治议程层面落地,进而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国民的日常生活,显然不是靠运动式突击可以完成的。这需要我们上下齐心,坚持不懈,让每一盏灯都亮起来。我们期待,假以时日,“中国人不读书”之讥,将成为过去时。“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读书问题正式进入国家政治议程。这一看似点缀的政策书写,是政府政策议程的一大结构性的突破。“全民阅读”属于另一种形式的民生问题,准确地说,乃是民生的升级版。2 .在潜江,一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全民阅读活动,让不少离开书本多时的群众又重新捧起书。“书,就是我的眼睛,带我看到很多风景。”潜江市盲协主席A由衷地说,市盲人协会300多名盲人会员,长期参加阅读的有100多人。在市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图书馆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盲人之家”。2016年4月22日,一场以“用你的声音做我的眼睛”为主题的演讲交流活动举行。15名盲人朋友将他们的阅读心得与体会、收获与启发,向大家介绍、推荐、交流。50岁的B,早年曾学过盲文,读过盲文书,后来长时间没接触就渐渐忘了。演讲中,他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社会上的明眼人朋友能够每月为盲人朋友读一次书,大家的声音就是我们的眼睛。”前两天,市财政局来了一位“客人”,让广大干部职工十分欢喜,这位“客人”就是流动图书车。“有什么新书推荐吗?”几个人涌进图书车里,小小的空间里摆放着800余本图书,30余本杂志,还有一大摞近期的报纸。”这本每天进步一点点不错,在书店里热销。”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大伙儿都挑选到了自己喜爱的图书,还有人现场办理了借阅卡。“现在大家都看手机,感觉读书离我们慢慢远了。”该局职工小黄如是说。2015年10月,该市图书馆筹措资金15万元,购买流动图书车,专门用于送书进城、下乡。活跃在城乡的流动阅读车,眼下备受追捧。一间20多平方米的书屋,5个书柜、一个期刊架、一个报架,政治、经济、科技、生活、少儿五类1700余册图书,20种报刊,一台录像放映设备和两张书桌及长椅,这是该市393个农家书屋的标准配置。该市竹根滩镇李垸村农民潘永军以前在外打工,眼见别人养鱼养鸡养鸭发了财,不懂技术的潘永军只能“干瞪眼”。今年,市农技部门在农家书屋举办养鸭技术讲座,并为书屋赠送了最实用的养殖技术手册,有互动、有交流,这一下子激发了潘永军的读书热情。此后,他边学边实践,如今办起了有5000只蛋鸭的养殖场,年获利都在8万元以上。3 .站在“互联网+”时代,不可否认,人们的阅读方式变得越来越碎片化,这些由微信、微博、智能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介编织起来的立体网络,把我们带进信息知识丰富海洋的同时,也渐渐拉远了人们与纸质图书的距离。记者通过调查发现,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阅读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式、易查询等优势,广受读者青睐,同时也使阅读越来越呈现浅尝辄止的“碎片化”趋势。人们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接收:各种各样的公众号推送内容要点开,朋友圈文章要读,新闻客户端要浏览。某媒体工作者朱先生喜欢读书,但现在也很少能够静下心来捧本书看。“碎片化阅读能够带给我们大量的信息、知识和娱乐等内容,但似乎与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相去甚远。”他说,“别看我们天天在微博微信上看各种心灵鸡汤,但让自己写点什么,还真不知道从何下笔。”都说“阅读点亮人生”,可不少受访者告诉记者,现在基本很少读纸质书,自认为读书较多的人也越来越少。“现在读的书越来越少,感觉停下来静心阅读是一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市民C表示。拥有2000多册藏书,自称是半个“读书人”的S觉得,对读书人来说,买书追求的是一种愉悦感和占有欲。“买书和读书其实是两回事。”他旁征博引,“这就是为什么古代有藏书家,同时也有学问家。这是两拨人,偶有重合。”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种现象,一方面是图书销量上升,另一方面是阅读量下降,有关数字证明,很多人买了没读。“买书时总有一种囤积的热情,阅读时却总没时间、没心情、没机会、没耐心。”刚刚升级为母亲的Y这样调侃。自从有了娃,Y家书房的风格就变了样:原来是整整齐齐码着书,现在堆满了婴儿车、玩具、纸尿裤。“上班忙事,下班忙娃,那些好书真的需要静下来才能读。”Y说,“没娃之前,我还喜欢给老公念书,现在天天不是'消防员山姆'就是'不一样的卡梅拉'。”尽管买的时候总想着“什么时候要读这本书”,但通常的结局是,读书的进度永远赶不上买书的速度,旧的还没读完,新的又搬了回来。这时,孟凡勇就安慰自己,这本书好美,摆在书架上看着也好。采访中记者发现,当下更多的人则是持有“没时间读书”“现在谁还看纸质书啊”“有手机和电脑就够了”等观点。生活压力的重重考验、信息爆炸的选择困难,现在的读者似乎已经很难静下心来慢慢品读一本书了。如何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为迷茫的心灵找到安身之所?答案,也许就在书中。市民D告诉记者,自己会去图书馆借书读。在“要还”的压力下,自己会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精力读一本书。如果看完之后还念念不忘,就在购书网站打折的时候集中买上一批。D说,“这也避免了有的书名看上去不错,买回来却发现文不对题。”他认为,有规划、成系统,会让读书变得更有效率。在零星的随性阅读之外,开始系统地读一些自己专注方面的图书,还先后参加了“雷蒙读书会”等一些线上线下的活动,鞭策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计划。近年来,N市一直在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建立长效机制、开展阅读活动、实施公益助读等方面进行整体推进,比如进一步推动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开展读书月活动等,以便给大众创造更好的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4 .2016年11月21日,Z市公交车上开展“读书奋斗在上班路上,传递文明在路上”丢书大作战活动,前期先在82路的23辆公交车上投入了600本图书,将每本图书放置到座位上以方便乘客阅读。他们希望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让人们能够回归阅读的本质,努力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l三JO此次图书种类涵盖文学、艺术、政治、历史、健康、励志类等。同时,Z市公交公司要求乘客阅读时不要将图书损坏,阅读后不要把书带走,从而使更多的乘客阅读,让文明传递下去。据Z市公交公司政工科Y介绍说:“本次丢书大作战活动除了在82路公交车进行外,还将在82路调度室设立图书免费借阅点,打造'书香公交站','书香公交站'面向全体市民提供免费借阅服务。同时,我们也向市民、乘客发出倡议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捐献出来,可以向任意一辆82路公交车进行捐赠。”此次活动是Z市“书香公交阅读在路上”系列活动,“丢书大作战”是一项图书分享活动,起源于英国伦敦。而让这个图书分享活动火爆的真正原因是哈利波特中扮演女神学霸赫敏的英国女演员艾玛沃特森(EmmaWatson)o她在伦敦地铁丢了100本书,这些书被藏在伦敦地铁的各个角落,她号召粉丝们寻找并阅读。和当年的“冰桶挑战”一样,此举迅速被引入国内,包括一些明星都积极加入。每位明星都在自己“丢”出的书上手写推荐理由,而可能出现他们身影的“丢书现场”一城市地铁里,也不乏粉丝们寻觅的目光。但被“丢”到地铁里的书籍,能否完成从明星到百姓的阅读价值传输,其效果恐怕难称乐观。产生这种判断最直接的依据是中英两国对于书籍本身的价值认定。赫敏“丢”的英国是一个重版权的国家,非常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一本新书基本需要20英镑至40英镑,用国人的话说,买书和“剁手”无异。因此,爱书的英国人常常在书店纠结很久。这种背景下,在伦敦地铁上拾到被“丢”的书籍,那真是惊喜。而在中国,买书从来就不是件奢侈的事情,在生活中支出比例可谓微不足道。这里,不仅有盗版书的“神助攻”,还有电子书和网络阅读的低门槛、电商的价格战。加之人们在成年后对于知识涉猎的热情普遍不高,因此,一本崭新的书籍突兀地出现在地铁的某个座位上时,所能够引起的兴趣恐怕寥寥。甚至,在社会敏感度较高的环境下,人们会对“嗟来之书”存有卫生、被恶作剧等顾虑。在这种情况下,“丢书大作战”可能真的就成了丢书大作战了一一它们下一站很可能是进入到垃圾箱。5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而在80年前,胡适就对“为什么要读书”这一问题相当重视,也是将其视作读书的首要问题来看待。纵观胡适一生,从“为什么要读书”开始的读书经验之探讨,再精确到治学方法的探求,他都毫无保留地将其读书经验与治学感受与青年读者们分享。从宏观上去看,“因为书是代表人类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知识遗产,我们接受了这遗产,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更在这基础之上,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知识。人类之所以与别的动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语言文字,可以把知识传给别人,又传至后人,再加之印刷术的发明,许多书报便印了出来。”现代人读书似乎总是要以“学以致用”为最高目的,“为读书而读书”总有点“读死书”之嫌。对此,胡适是这样解释的,他说:“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读书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好比戴了眼镜,小的可以放大,模糊的可以看得清楚,远的可以变近,所以读书要戴眼镜。不读书,学问不能进去,读书没有门径,学问也不能进去。”“思想可分作五步,第一步思想的起源是大的疑问。吃饭拉屎不用想,但逢着三岔路口、十字街头那样的环境,就发生困难了。走东或是走西,这样做或是那样做,困难很多。病有各样的病,发烧、头痛,多得很。第二步要把问题弄清,困难弄清。第三步才想到如何解决。读书就是出主意、暗示,但主意很多,于是又逢着困难。主意多少要看学问多少,都采用也不行。第四步就是要选择一个假定的解决方法。要想到这个方法能不能解决,若不能,那么,就换一个,若能就行了。这好比开锁,这一个钥匙开不出就换一个,假定是可以开的,那么,问题就解决了。第五步就是试验。凡是有条理的思想都要经过这五步,或是逃不了这五个阶段。”胡适的“五步走”读书经验,给出了读书通向实用的可能路径,把“死读书”变成了“活读书”,也把读书人的思路从学海书山中拉了出来,让他们头脑清醒地面对现实与生活。胡适得出结论说:“所以,读书可以解决问题,就是军事、政治、财政、思想等问题,也都可以解决,这就是读书的用处。”6 .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以前,人们的阅读场景比较明确,比如报纸杂志在办公室里阅读,书籍在家里的书房或者图书馆阅读,时间紧凑的上班族也可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阅读,等等。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阅读任何内容。以往在时间和空间上对阅读的限制,已经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全都解除。阅读场景的变化,引发了一场知识领域的大变革:传统的知识载体一一书籍上的图钉被网络撬开了,知识信息漂浮了起来,成为碎片化的存在。网络放大了这些信息碎片,进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心态。换句话说,面对海量信息,人们的信息焦虑症也更严重,时间不够用了,注意力也不够用了,读过的信息像手中的沙子一样,记不住、留不下。海量信息缺乏装订工具和装订方式,正是被很多人称为“阅读危机”的根本所在。传统的阅读在这方面显然是有优势的,但电子阅读也并非无可作为,可以通过构建虚拟的阅读空间,为人们提供崭新的阅读体验。比如,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就是典型的虚拟阅读空间,通过微信好友这一“装订方式”,把人群聚集起来,形成信息交互的空间,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信息世界,最早承担“装订知识”使命的是搜索引擎,它让每一个词语、每一种思想,都能从驳杂的网络信息中迅速进入其坐标位。每一个信息都可以被迅速带入需求者的阅读场景中供其推敲。如今,一些付费阅读APP的成功也启示我们,网络升级了阅读场景之后,获取知识和装订知识的方式也在进化,人工装订知识大有用武之处。比如,一些阅读APP倡导“把书读薄”,通过后台加工,用更加精短的内容吸引受众关注,既让一些经典书籍获得了更多的读者,也为移动阅读增加了文化厚度。评论员L认为,读书活动中,政府利用完善的法律体系,充分调动一切资源,扮演协调角色,彰显了政府的力量,有效推动了读书活动。对此,她列举了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读书文化振兴法;俄罗斯颁布民族阅读大纲等。最典型的就是日本的做法,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日本中小学读书活动”时,首先是提供立法保障,确立关于推进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法律,然后广泛宣传其重要意义,建立家庭、地域和学校一体化的读书环境,调动家庭、图书馆、民间团体和学校的力量共同推行。我们要像抓全民健身条例落实一样,尤其是要在全民性、常态化和终身学习等方面下功夫。加强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社区书屋及各类图书馆的使用;通过设立阅读节,开办读书活动、积极推介好书、表彰读书益智先进典型等形式多样的助推载体,让阅读变得容易。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时下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不仅无端耗费了人们寻书读书的宝贵时间,更会因垃圾书籍的误导而扭曲价值取向。消除阅读危机,不仅要提升国人的阅读数量,更要确保国人阅读到优质读品。这需要靠阅读者自觉摒弃低俗、劣质和垃圾书籍,只有清除了垃圾读品,“开卷有益”的读书功能才会回归本源。三、作答要求(分数:LOO)(1) .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全民阅读活动的主要经验。要求:(1)概括准确,语言简洁;字数150字左右。(分数:0.20)正确答案:(答案提示1 .开办盲人阅览室:扶持盲人读书,并开展主题演讲交流活动,丰富文化活动,使盲人重拾阅读乐趣。2 .投入流动图书车:拉近大众与书的距离,使图书真正发挥价值,让城乡读者享受品读之乐。3 .操办农家课堂:农家书屋不仅是阅览室,还是课堂,开展农技讲座、现场培训,让农民学习技能。)解析:(2) .“给定资料3”中提到存在“阅读方式变得越来越碎片化”现象,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要求:(1)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分数:0.20)正确答案:(答案提示“阅读方式变得越来越碎片化”现象是:不少人沉迷微博、微信等简短的新形态阅读产品,同时阅读也变得“浅尝辄止”,不能静心阅读。原因是:1.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社会心态浮躁。阅读时间、兴趣萎缩。2.相对于传统图书,微博、微信等阅读产品形式内容更简短便捷,便于利用碎片化时间。3.网络发展,电子图书迅速崛起,纸质书受冲击,读者选择多,反而难以静心品读经典。因此,要提高阅读质量,让阅读变“悦”读,一要靠政府通过各级阅读平台,培养民众的阅读意识,推动形成书香社会;二要靠民众,改变阅读方式,养成优良的阅读习惯。)解析:(3) .”给定资料4”介绍了Z市公交车上开展“读书奋斗在上班路上,传递文明在路上”丢书大作战活动,意在打造“书香公交站”,面向全体市民提供免费借阅服务。请你以公交公司宣传人员的名义给市民、乘客写一份倡议书,倡导大家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捐献出来。要求:(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语言生动,有感染力;(3)字数不超过500字。(分数:0.20)正确答案:(答案提示倡议书尊敬的市民、乘客: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2016年,Z市公交公司响应建设书香社会的号召,开展“读书奋斗在上班路上,传递文明在路上”丢书大作战活动,并联合发起“一本书一份爱”捐赠书的倡议,意在营造市民乘客热爱阅读的氛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捐出的一本书,或许微不足道,但一定能感召身边的人,也像您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本本书可以筑成一座知识的堡垒,一颗颗爱心可以汇成一片爱的海洋。只要您家中有闲置的书籍,只要您的书籍积极向上(教辅除外),八成新以上,都可以将书捐出来,让大家共享阅读的快乐。最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您的慷慨捐赠将为我市“书香城市”建设撑起一片知识的晴空!请大家踊跃加入到捐赠书籍活动中来,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让您的书籍发挥更大的价值。让我们携起手来,热心捐赠,共同推动书香社会建设,为建设“活力城市、文化城市、幸福城市”多做贡献!温馨提示:该活动可免费领取“丢书工具包”,所有图书黏贴统一标识捐书地点:Z市任意一辆82路公交车联系人:XXX联系电话:××××××××Z市公交公司宣传部××XX年XX月XX日)解析:(4) .当下,阅读成为社会问题,请根据“给定资料56”,就如何推动全民阅读提出具体建议。要求:(1)措施、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00字左右。(分数:0.20)正确答案:(答案提示1 .个人:掌握读书方法,专注慢品,读品选优弃劣;端正目的,不仅学以致用,也承继人类知识。2 .技术:创新网络信息技术,打造全新知识装订方式,以适应新阅读场景。3 .政府:调控图书市场,提高图书质量,消除阅读危机;阅读立法,保障阅读活动、阅读普及有效贯彻。4 .社会:大力宣传阅读,打造一体化读书环境,调动家庭、学校等多方力量,利用各种场馆、举办多种阅读活动。)解析:(5) .阅读给定资料,结合实际,围绕你认为“全民阅读”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3)字数控制在10001200字。(分数:0.20)正确答案:(范文多措并举推进全民阅读“读书改变命运”,这是一句鼓励年轻人开拓自己未来的劝读名言。但实际上,读书可以改变的,又岂止是个体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同样可能因为其全体成员的热爱读书而有所改变。这是因为,古往今来,书籍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主要载体,读书能够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达到令人羡慕的文明高度。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学习风气淡薄乃至缺失,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民族创造力和发展潜力就难以保障。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是科技与文化的竞争、国民素质的竞争,我们必须增强阅读的危机感。为此,我们必须多方合力引导全社会形成阅读氛围,实现全民阅读的良好风尚。加强宣传,提供服务,建设人人读书的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全民阅读的关键。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认识到,身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而相比于网络、电视等,书籍仍然是人类智慧、文明最主要的载体,是人们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因此读书是不可代替的。在此基础上,要在全社会建设学习型团队、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学校等,形成浓郁的读书学习的氛围;要加大公共服务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西部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一大批“看得懂、用得上”的优秀出版物;要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等,引导公众“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出版社提高图书质量、降低书价是实现全民阅读的基础。近年来,少数出版社在利益面前,放弃了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出版了一些庸俗浅薄的书籍,败坏了读者的胃口。而且,往往是文字不够插图来凑,使得平平常常的一本书,卖到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极大地影响了读者的购买热情。对于这种状况,国家应该加强引导,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出版市场的成熟和发展,让那些质次价高的图书没有市场。从教育入手、培养青少年的读书习惯为实现全民阅读打牢基石。一个人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主要来自童年的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形成读书学习的习惯至关重要。但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青少年能够接触到的图书只有课本和教辅。幼小心灵的阅读范围受到限制,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孩子怎么会有读书的主动性?又怎么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必须转变观念,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要知道,在未来的学习型社会里,这会让他们受益无穷。生活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没有书籍,就好像乌儿没有翅膀。在漫漫的人生路上,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能馈赠的最好、最优秀的礼物。全民阅读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多措并举,才能不断提高全民阅读量,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