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讲好中华传统优秀故事 论文.docx
-
资源ID:1857079
资源大小:15.6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讲好中华传统优秀故事 论文.docx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讲好中华传统优秀故事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需要渗透到学校的道德教育当中,是学校教育的重大任务之一。在道德与法治全国统编教材中可以看到,更新了与核心主义价值观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优质内容,也出现了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故事化内容,因此,运用故事化内容引导学生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项基本的教学目标。在中华传统优秀故事的引导下,让学生树立更为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在各类伟人的影响下,制定更远大的目标,拥有更强劲的动力。通过这些中华优秀的传统故事让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珍视祖国文化瑰宝、认同祖国文化,自主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传统优秀故事;故事教学法引言:在社会高度发展和合作交流的今天,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从人们的视野里淡化,导致部分人士认为一切传统的东西都会阻碍现代化的发展,这种意识和理念极大的破坏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诞生了无数英雄伟人、文学大家、科学匠人,也将一段段历史故事书写进历史长河。我们需要重拾传统文化,讲好中国传统优秀故事,建立起文化自信。富有趣味性的的中华文化传统故事,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材增加了一抹色彩,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儿童中的继承与发扬,同时也给课堂注入了一份精彩,故事的加入让学生更有积极性,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引入故事教学的方式,实现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一、中华传统优秀故事切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连续性的故事教学充分地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体现,可以从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看到,这一个单元的教育子课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开开心心上学去”引领学生走进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随后再进行“拉拉手,交朋友,随着社交活动的广泛化,就有了我认识您了这一课题的出现,最后便是上学路上”。这几个子课题之间都体现着一个主题,便是围绕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的日常生活来开展的,从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细节进行教学的编排,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认识新学校、新朋友和新老师以及新的生活环境的愉快体验,这就使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题更加集中,不仅能有助于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与统一,同时也加快了学生学习和参与道德与法治的步伐。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讲好中华传统优秀故事的必要性1 .从传统文化中吸收丰富滋养以品德教育为核心,旨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品德学科,理应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2017年9月,小学开始使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凸显法治教育的同时,尤为强调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刻意义。面对新教材,如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点,拓展相关的中华传统优秀故事,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学科的育人价值,需要我们精心思考,并在实践中总结提炼经验。2 .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根本目的不在于求得某些知识,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中华文化基因的传承,才能做到立德树人。正因为如此,在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时,要始终保持客观理智的态度,才能够不断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和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和适应,实现和谐共存、协调发展。为此,学校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要辩证地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作用,提炼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与文化基因,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根本,从而才能实现好社会主义核心发展观教育的贯彻与落实。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与周围同伴接触的机会很多,但有些学生在进行社交时没有一个正确的交流态度,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漠不关心。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奉献精神,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中,一些课文都能够对学生进行深刻的仁爱奉献精神教育,例如请帮我一下吧、大家一起来合作、分享真快乐等课文内容,都提及到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互动,教育学生要友爱相处、和平共处、互帮互助。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融入跨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认知,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和认识。除此以外,教师在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相关的故事情节,深化仁爱奉献精神教育的主题,使得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比如古代赞颂仁爱奉献美德的故事: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让学生通过故事进一步地加深理解,互帮互助是一种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是一种仁爱奉献的精神,教师需要教育学生多关心和帮助那些陷于困境的人们,向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将仁爱奉献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得以传承。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讲好中华传统优秀故事的策1 .课堂上的故事要讲的趣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什么是学生喜欢的内容、什么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喜欢的呈现方式是什么样的,什么教育内容才能打动学生的内心,只有充分地考虑到所有可能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地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学习。为此,教师在进行故事的讲述过程中要掌握节奏,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言易入,学生喜欢听故事,特别是携带着人物优秀品质的故事,更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被他们所接受。善心易导,故事中所蕴含的优秀美德如:孝悌仁爱、爱国爱民等能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也能很好地引导他们的行为,朝这些美德靠拢。善行易养,一旦学生做出善行,教师加以表扬和鼓舞,这些良好美德便容易养成。对于儿童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关注到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这一阶段的学生面对一件事物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但是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听故事往往非常的专注。这是因为在儿童的世界当中,很容易将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代入自己的生活,这是一种生命的本能和知觉。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设计故事迁移的教学板块,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以一则故事引入教学课堂:在东汉时期,有两位在洛阳读书的朋友,分别是范式和张劭,在读书的时候他们便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当学业结束时,他们两个人就要各自去不同的地方,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回去看望你的父母和孩子。于是他们便约定了一个日期完成承诺。当约定的日期即将到达的时候,张劭请他的母亲准备一些餐食为了接待范式,然而母亲却说:这一约定都过去了两年了,我们两个家庭隔着几千公里,你觉得他会来吗?"张劭信誓旦旦地说:“范式他一定会来,因为它是一个十分守信用的人。”到了张劭和范式约定的这一天,范式果然来到了张劭的家中看望其父母和孩子。当学生听完故事,让其回顾近期的生活,是否做到了“言行一致”,如果没做到,可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在儿童的认知当中,他们的现实生活和故事本身便是有着紧密的联系,为学生讲述一个经典的传统故事情节,能够作为一个走进他们内心的载体,进而帮助学生找寻正确的方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着重思考如何基于儿童视角,更加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故事的趣味性、实践性,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真正拥有中国心的具有中国气质的新时代小公民。2 .课堂上的故事要讲的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为国家统编教材,教材体现着国家的意志,也呈现出各地文化的兼容,同样对于芜湖本土的优秀传统故事篇幅比较少。由此提出了教材实施过程中班本化的建议与要求,需要挖掘芜湖本土的历史人物故事,如徐勃、汪越、刘拯、卢仲农等。由此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认同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由于小学生很容易被身边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本土的优秀传统故事为学生进行知识文化的拓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优秀传统故事和历史人物故事,更加健康地成长。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北宋大臣徐勃的历史故事:徐匍)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曾在担任地方官时,不畏权势,不惧丢弃乌纱帽,为民请命。他冒着风险为服兵役的百姓说情,免除他们的杖责之苦;他曾亲自率领士兵修筑海坝,保护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他还同皇帝争辩,竭力主张免去苛捐杂税,力图减轻百姓负担。他退休返乡后,热心桑梓教育,还创办了元功书院。徐勃可称得上忠于职守”,这也体现出来了他“无惧无畏,刚直守正”的优良品质。在教学设计中,笔者设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本土的优秀传统故事学习到良好的个人品质,通过徐勃的故事学生能够了解到一个人做到忠于职守、无惧无畏、刚直守正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美德,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随后,教师可以继续为学生讲述清代著名学者汪越的故事:汪越是清代康熙时的学者,家境贫寒,身体孱弱多病,但他笃志于学,潜心攻读经史及诸子百家他一生勤于治学,著述较多。其中读史记十表一向为学者所推崇。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书中十表是全书叙事的精髓,也是太史公作书的精益所在,而历来史学研究者,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探讨。为填补这一史学空白,汪越广泛收集大量资料,折衷是非,公允评断,对十表认真考核、校注,写成读史记十表一书,阐发了史记百三十篇之大义微旨,对史记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学生能够被汪越这种潜心钻研的精神深深感动,这为之后引导学生奋发图强、刻苦钻研的心灵感悟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全新改版的道德与法治统编版教材,更加强调了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同时也融入了更加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要保证教学资源能够得到不断的创新,教师需要将静态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各具风采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因此,关注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及习俗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契机,这不仅能够有助于统编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得到丰富,同时更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四、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讲好中华传统优秀故事,首先要在理论层面建立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故事教育的内在联系,才能有效的将传统故事运用到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尤为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传统优秀故事作为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理应受到重视。因此,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点,拓展相关的中华传统优秀故事,用故事架起学生与道德与法治教材之间的桥梁,让来源于生活的中华传统优秀故事回归生活,引领学生走进最美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让道德与法治的新理念充分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参考文献李录平:感知中华文化,提升德育品质一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有效渗透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11).2侯多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C"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19.3夏啸飞.探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1):240-241.4杜文艳.新教材新旅程一一“道德与法洽”教学新思考一一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J.中小学德育,2017.5陈叶青.“故事+”策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一一基于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00(004):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