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如何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以”学练赛“教学模式为例 论文.docx
-
资源ID:1851871
资源大小:14.1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双减政策下如何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以”学练赛“教学模式为例 论文.docx
“双减政策下,如何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以学练赛"教学模式为例摘要:“双减”政策下,“学、练、赛”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对学校体育-工作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对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体育课堂教学、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课余体育锻炼,课余竞赛活动以及体育家庭作业的开展,将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关键词:双减,学练赛,学校体育工作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实施双减后,学生的课后作业减少了,课外辅导班减少了,可支配的时间增加了,这就需要学校引导学生合理支配课内外甚至校内外余暇时间,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学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加强对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和课后体育锻炼的指导。无独有偶,近日教育部制发布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促进中小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作出体育学科的贡献。笔者有十几年的一线体育教育工作经历,根据目前的体育教育现状,认为可以开展学练赛模式的全校体育工作。学即学健康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专项的运动技能。基本的运动技能有: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平衡、协调等。此外还应该掌握专项的运动技能,在竞赛中去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才能养成终身受益的运动习惯,享受运动的乐趣。练是指在体育课堂进行多样化练习,在练习方法上多下功夫,在勤练中掌握运动技能。要想增强体质,应该每天锻炼达到一小时,除了体育课堂外,更要在课外反复地练。赛,就是除了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比赛之外,学校还要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以赛代练”比赛中熟练掌握专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所以,注重课内外甚至校内外体育活动非常关键。课内外、校内外做好有机结合,建立学、练、赛教学模式,用体育大课程观、体育课程一体化建立内外联合的体育活动开展机制,不同水平段建立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方案,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的作用和价值。双减政策下,学、练、赛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对学校体育工作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对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体育课堂教学、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课余体育锻炼,课余竞赛活动以及体育家庭作业的开展,将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一、“学练赛一体化模式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是“学练赛”教学模式实行的基础,基础打牢了,才能为勤练和常赛的顺利开展铺好路。我们首先从改进体育课堂教学入手。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师进行技能教学、发展体能,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学生学了几年还是没掌握一两项技能,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开展脱节。陈旧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新时期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高,学校体育课堂应改变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尝试学练赛模式课堂教学,把“学、练、赛”落实到体育课堂之上,进而推动“学、练、赛”在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全面实现,带动整个学校的运动氛围,为双减下的学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结合学校传统特色项目和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每个学期选择一到两个项目开展,层层递进实施教学计划,并根据各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制定大单元教学计划。根据“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练习手段,比赛形式和评价体系,合理安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把体育课堂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和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拓展到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课余体育锻炼,课余竞赛活动以及课外体育家庭作业中去,构建体育大课程模式,就是指把单一的体育课堂教学拓展到大课间活动、课余训练及锻炼、各类体育竞赛的中,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把学练赛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科学的、完整的体育教学过程。二、“玩中练的课间活动笔者记忆中,学生时代最快乐的校园生活之一是在课间10分钟,我们可以在校园奔跑,在操场踢球,在乒乓球桌上大干一场可从何时起如今的学校课间变得越来越安静,有媒体调查结果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而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比例达到77.2%,高于初中的比例69.8%。今年6月,由教育部颁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学校按照不同年级体育课程内容,安排适宜的课间练习和比赛。如:一二年级的篮球运球,三四年级的篮球传球接力,五六年级的投篮比多。下课铃一响,学生们带着自己的运动器材来到指定的场地开始有秩序的练习和比赛,两三个一组,四五个一伙,玩得不亦乐乎。广阔的室外空间,丰富的课间安排,不仅为课堂教学练的部分做了补充,更缓解了学生的疲劳,对降低中小学近视率有很大的帮助。三、"练中赛的大课间活动早在2007年中央就提出:“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经过十几年的开展,大课间活动普遍存在内容选择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形式上也过于单一,很多学校大课间活动只是跑跑步或做做操就结束,与体育课上所学内容毫无关联。学生参与兴趣不高,动作不到位,运动量达不到要求,还有部分老师占用大课间时间,所以锻炼效果差强人意。双减政策下明确规定教师不得占用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时间,为了保证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学生体能,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将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在大课间活动时间补充或强化练习,做到学与练的课内外内容上的高度统一,为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的目标打好更好地基础。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制定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首先集体练习以各种球类模仿操为主。其次,针对课堂学习的内容安排一两项技能的身体素质练习。最后按年级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特色项目练习。四、“以练为主的课余体育锻炼文件规定各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小时,可是除去有体育课的当天,体育活动时间达不到一个小时,课余体育锻炼就是很好的补充。学校可以利用课后延迟服务开展课余体育锻炼。锻炼内容可以进行兴趣爱好的练习活动;可以是其体育社团活动,还可以是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操、集体舞和集体技能展示练习。五、''以赛促练的比赛活动以往的比赛都是少数学生的比赛,大部分同学只能观战加油助威,但是其实每个孩子内心都是喜欢比赛、喜欢展示自我的。因此在组织比赛活动时,应该扩大参与的面,改进比赛方式,争取全员参与。制定全校从上到下全员参与的一体化比赛。以篮球为例,按水平段分,水平一开展:原地运球比赛、直线运球比赛、地滚球比赛等。水平二开展:行进间运球比赛、双手胸前投篮比赛、传球比赛、三人制篮球赛等。水平三可以开展:运球绕杆比赛、行进间胸前传接球比赛、三步上篮比赛、/五人制篮球赛。按人数可以分:三人制篮球赛、五人制篮球赛。按行政班分:班内男生分组循环、女生分组循环赛。按年级分:班级循环赛、班级淘汰赛。按时间分:周赛、月赛、季赛等。按季节分:春季运动会、秋季运动会。按体质测试要求:班级体测模拟赛、年级体测模拟赛、全校体测运动会等。按市区级比赛:区运会、市运会等。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场竞赛的机会,能感受运动带来的魅力,通过常赛,不仅巩固了课堂教学的成果,提升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同时让学生在各类型比赛中通过参与者、组织者、裁判员、啦啦队、后勤保障的角色扮演,体验和评价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比赛。通过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团队合作、尊重对手、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体育核心素养。六、"练赛相互促进的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意见提出,“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们的休息日、寒暑假、法定节假日都将有大把空闲时间,甚至平时周一至周五家庭作业的减少,也为孩子腾出了不少时间。指导学生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何为“适宜的体育锻炼”呢?首先可以和课堂教学结合。体育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对课堂教学中一个完整技术动作中一至两个技术动作进行量的布置,学生反复练习达到掌握技术动作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课堂教授投掷时,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跪卧撑、俯卧撑等项目若干组,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与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其次可以与赛事结合。按照学校近期即将举行的赛事,练习基本动作。例如:篮球运球、篮球投篮等。最后还可以和亲子活动结合。例如:亲子篮球赛、亲子跳绳比赛等。在纲要引领和“双减”政策规范下学校体育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学校体育工作中学、练、赛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因此,我们应在学、练、赛一体化模式下,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相互配合、课堂内外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确保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优化开展。参考文献斗于素梅.论一体化课程建设对学校体育发展的促进.体育学刊,.蒋新成.基于课程一体化视域下实施“学一练一赛一评”的策略.浙江体育科学,VO1.42,NO.6.2020年11月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4 .黄凤.“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