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中小学体质健康有效促进策略 论文.docx
区域中小学体质健康有效促进策略摘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中小学实施近二十年,在实施锻炼标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测试落实不到位、数据不真实、学生体质健康不乐观的情况。分析认为存在认识不足、忽视身体锻炼、监测不力和评价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首先要做到规范测试确保数据真实,多项并举促进学生体质,精准施策抓关键环节,重数据分析抓关键群体,扎实有效地推进,是学生体质健康持续提升的有效途径。关键词:体质健康;中小学生;任务驱动引言:2002年7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并在第一条指出了它的目的和意义;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历经了近二十年的实施过程,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尽管有一定改善,但是仍存在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等问题。现以安徽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结合区域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实际,研究和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数据下降的原因,切实贯彻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构建学校体育工作一体化体系,探索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区域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持续提升。一、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是在做一个“上面要数字,下面做数字”数据游戏,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上报工作停留在上传时间和数据的层面,国家平台获取的数据与当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际不符,某种程度掩盖了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现实,在测试环节、数据采集、锻炼活动方面都突出存在着一些问题。L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不到位获取准确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数据是分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测试环节不到位,就无法得到真实、准确的数据,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测试准备不充分,测试场地、器材没有按照测试的规定摆放,学生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与培训;二是测试方式不妥,有些学校把测试工作交给学校体育组来完成,甚至由体育教师随堂测试,造成很大的随意性;三是测试的人员对测试工作不清楚,没有经过认真的培训,很难胜任测试工作,有的体育教师甚至让没有测试经验的学生参与测试工作;四是测试方法不正确,特别是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如果不按照要求去做,结果差异很大。2 .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不真实近几年来安徽省教育厅出台一系列举措,加大青少年体质健康数据抽查力度,直接数据造假情况逐渐减少,但仍然存在数据不真实的情况。产生数据不真实的因素很多,测试方法不正确,造成数据偏差就很大,如引体向上如果下垂时手臂不直,上拉时身体摆动,测试结果大不一样;测试的流程没有把控的措施与方法,没有对测试的环节进行把关,如肺活量的测试工作,很多学校指导不到位,造成数据不真实,误差较大的现象;再就是没有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调整到最佳的测试状态,测试的数据波动大。3 .体质健康状况不乐观人们很长一段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和数据上报的环节上,却忽视了体质健康测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2002年以来,青少年体质健康指标没有根本性的提高,反而多项指标出现下降,小胖墩现象,眼镜班甚至眼镜校也相继出现,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有的学校在10多分钟的升旗仪式上,有多名学生相继晕倒的情况。二、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分析造成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很多,既有教育主管层面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认识问题,又有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执行层面上对国家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同时也存在具体方法与措施不力的问题。1 .对学生体质健康认识不到位国家体质测试的标准是经过长期的监测与实验,形成了较科学的评价体系,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在评价和监管方面都有明确要求,也就是说国家在政策层面上是很充分了。但是这些政策在逐级布置落实的时候,“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则非常明显,在不少教育管理者的眼里,没有把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真正当作一回事,特别是县区、学校执行层面的负责人这种意识更是淡漠,可以说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的下滑症结所在。2 .重测试数据、轻健康锻炼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通过有效的锻炼活动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但到了执行层面一方面要求体质健康的优秀率、及格率标准达标,另一方面要求体质健康测试上报工作规范准确,表面上这些要求没什么不妥的地方,如果就当前的学生体质情况来看,要规范测试就达不了标,要达标的话体质健康数据就不真实。进而忽视了围绕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需要进行长期的、持续的体质健康锻炼活动。这种重测试过程、轻锻炼的现象,是治标不治本的根本表现,缺少体质健康锻炼的测试,是很难达到国家制定的标准。3 .监测工作缺乏有效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数据上报的基础部分是学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测得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通过国家学生体质测试平台上报,然后才是逐级的审核工作。如果学生测试的环节出了问题,那么测试的数据不可能做到真实、准确。造成数据不真实的原因主要是学校测试的组织要求不严格,测试不规范,测试方法不正确。基础数据有问题,此后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复测、抽测工作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且抽测、复测涉及面小,结果发现一些地区数据一致性差异较大时,仅能反映测试工作不扎实,却很难纠正上传国家体质健康数据平台的数据。4 .评价手段执行不到位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安徽省教育厅随后印发了安徽省对应实施的三个文件,构建了学校体育工作目标明确、机制健全和制度配套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可以说从政策层面上解决了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问题,并将体质健康情况纳入评先、评优的一票否决权。到目前为止,评价工作在县(区)校的层面没有真正有效地进行,其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连评价的数据都不准确,凭什么使用一票否决呢?没有真正实施一票否决权,也就很难以评价的手段触动处于执行层面的县区和学校的负责人。三、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近几年来,经开区沿着学生体质健康的主线,从学校体育常规工作入手,加强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严把体质健康测试关,确保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真实准确,全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2020年全区中小学生优秀率为15.11%,比3当年制定8%目标高出7.11个百分点,及格率为96.97%o近五年体质健康数据逐年提高,优秀率每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合格率在96%以上。部分学校体质健康成绩显著,2017年小学体质健康优秀率达到25.52%,2018年小学新年校区优秀率达到29.04%,2020年小学部优秀率达38%。1 .规范测试,保证数据真实性采集准确有效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除了在人员、器材进行必要的准备之外,还要有规范、严谨的测试过程,科学有效的测试方法与措施来保障。采取“立体培训、规范流程、监测同步”办法,有效保证了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集中、网络视频、现场实践等多种培训方式,不但让体育教师掌握正确测试方法,具备对学生体质测试的指导能力,而且让受试者学生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测试要领,通过规范练习体验正确的测试方法。为防止随堂测试,杜绝拍脑袋,优化测试环境,全区统一确定各校测试时间,统一测试操作模式,由学校编排测试秩序册,落实场地、器材与测试人员,按照测试流程进行规范测试。为保证测试数据一次性真实、准确、有效,在学校进行测试的同时,区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聘请校外专家,全程参与学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监督和指导测试过程与方法,并对测试的数据现场签字认可。2 .多措并举,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享受学校体育的乐趣,健全学生的人格,在体育运动中锤炼意志则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学校体育工作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是实实在在惠及学生的体育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仅仅抓体质健康标准的本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显然是治标不治本。区域学校体育环境的营造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程,学生的体质健康的全面提升需要学校体育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将体质健康提升活动作为贯穿学校体育工作的一条主线,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实现学校体育一体化建设,作为区域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1)向体育课要质量,创新体育课程体育课是学生体质健康有效促进的主阵地,也是贯彻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结合区域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注重对常规体育课程的质量提升,改变体育课的评价视点,从学生的获得角度构建与评价体育课,按照“学、练、赛、评”的课堂教学主线,提出乐、动、会课堂教学要求。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创新实践,在提高课的练习密度和合理的运动强度方面作了积极有效的尝试,学生在快乐运动中体质达到有效增强。(2)全面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落实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措施,也是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提出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要让每位学生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的基本要求,收集和研究大课间体育活动推进中的问题,从查找隐形问题、优化活动密度、促进活动质量方面着手,规定学生不少于22分钟的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布局大课间活动项目,增加活动的组数,提出少等多动的大课间活动要求,大课间体育活动我们提出的核心内容就是“快乐运动”,优化大课间的推进机制,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校长的公开课,有效运用竞赛评比活动,让每位校长每年都上一节公开课。(3)体育社团、运动队精彩纷呈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体育社团,击剑、射箭、射击、跆拳道、花样跳绳、棋类应有皆有,社团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深受青少年学生喜爱;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运动队,篮球、足球、田径、手球、乒乓球、田径等运动队常年训练,在省、市竞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每位学生都有体育的一技之长,有通过社团掌握的,也有结合学校特色项目掌握的,终身体育技能在青少年学生中逐步形成。区属22所中小学中有9所中小学被认为市传统项目学校,13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所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中小学特色项目实现小初衔接,建立了一条龙的合理布局。(4)常赛激发阳光运动区级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引擎,每年覆盖全区、贯穿全年、惠及全体学生的综合性中小学生运动会让学校体育充满生机,足球的主客场双轮赛制几乎每周都有比赛,区级每年多达20个项目的竞赛活动实行区赛校办的委托,竞赛活动既活跃了校园气氛,又提高了学校的办赛水平,更把体育的快乐还给学生。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每年有5万人次参加,人均参与项目1.65项,丰富的体育竞赛活动点燃了中小学生的锻炼热情,也增强了学生的体质。(5)内外一体,玩转体育课内活动课外赛,校内活动校外练,体育信息化有效应用,将体育家庭作业前置,让学生课前进行微课的自主学练,学生主动学习活动骤然兴起,围绕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而展开的亲子互动、同伴协作多种形式的活动将练习由学校延伸到家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传统项目学习活动,让家长重拾儿时踢犍子、跳房子、橡皮筋、推铁环的拿手好戏,与孩子同学共练成为最佳的玩伴,丰富的个性化项目,丰富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3、精准施策,抓关键环节学生的体质健康的全面提升需要扎实的体育锻炼,而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及格率的有效提升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查找影响学生体质健康一些问题,发现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中存在着年级差异和项目差异,而每年近3个月的节假日时间,也是学生体质健康锻炼活动的空窗期,针对性地研究体质健康中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1)重视起始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每年都在11月份左右,起始年级入学仅二个多月,如果仅凭二个多月的锻炼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跳绳成绩不理想,肺活量测试及格的少。小学早在7月份报名时,就给每位新学生提出一个入学要求,要求跳绳每分钟达到40个,目标很明确,结果也很喜人,小学有效地破解了一年级新生跳绳项目的难题。学生肺活量成绩不理想,问题则是出在学生的测试方法上,为此,反复演示与练习,让学生学会充分吹,气,让学生的肺活量真实体现,是起始年级测试前演练的重点。(2)强化薄弱项目体质健康测试的项目也有不均衡的情况,有的容易练习成绩提升明显,有的项目则需要长期锻炼、持之以恒。初中男生的引体向上是一项较大的难题,很多学生望而止步,甚至是零分。这个项目难度大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上肢锻炼活动少、力量弱,特别是开始的练习活动,很难看到进步,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科学有效的引导性练习则是突破这个项目的关键所在,因此,降低难度、建立信心是强化学生完成引体向上的重要措施。例如有的学校自制多级橡皮带助力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引体向上动作,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能够较标准地完成多个引体向上动作,逐步减少橡皮带的助力作用,最终让学生独立完成多个引体向上动作。(3)突出假期活动做好做足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学生在学校的有规律的锻炼活动得到有效保障了,但是节假日的锻炼则很容易忽视,特别是寒暑假约80天的时间里的缺少科学有效、持续的锻炼活动,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怎么完成假期的体育作业,则是摆在我们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保证学生能够按照计划有序锻炼?如何让学生主动的锻炼活动?这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假期锻炼活动就形成虚设。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途径,在锻炼目标设置,锻炼内容优化,锻炼过程促进,检验锻炼效果等方面找方法,提出学做一套操、玩转一个游戏、补一个薄弱项目、发挥一项个人特长、每天满一小时、每次出一身汗的六个一的锻炼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任务,针对个人的特点展开个性化的锻炼活动。全区中小学假期体育作业推陈出新、特色鲜明,落实个人任务的假期自主学习任务单应运而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过程管理的锻炼打卡,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学习,网络展示自主学练的视频等,也有的学校开学伊始举办假期体育作业各种汇报展示活动。体育假期作业不但让学生在假期愿练、能练、想练,还让学生乐练、会练,完成了与校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对接与互补。4.重数据分析,抓关键群体有了真实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评价学校体质健康情况创造了前提,使用好体质健康数据,用数据促进体质健康水平。(1)全面分析数据,合理运用数据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一是总体分析学校体育健康各项数据指标,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做到横向与兄弟学校有比照,纵向从发展的角度看成绩变化幅度;二是年级、班级数据分析,查找年级间、班级间差距,为年级、班级分析变化原因提供依据;三是针对项目数据分析,查找影响薄弱项目提升的因素,为研究薄弱项目的强化提升提供参考;四是学生个体数据分析,在体质健康个体研究方面,我们采取抓二头促中间的办法,制定精准指导方案,从提升优秀率和及格率方面着手,科学解决点和面的关系,以点带面最终得到全面提升。抓关键群体,发挥协同作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离不开学校、体育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四个关键群体,哪一方面支持或落实不到位,势必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用好“一票否决权”,体质健康的优秀率、及格率直接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评价,学校真正把学生体质健康重视起来是关键;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直接与体育教师、班主任的评先、评优、晋升挂勾,体育教师、班主任形成合力;多种手段激励学生主动锻炼活动,锻炼共同体内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锻炼之星、进步小达人”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享受成功、超越自我。学校每项体育活动都是身体锻炼活动,都是增强体质健康的手段,学校常规体育工作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风向标,如果做得实、做得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就会得到增强,注重学校体育常规工作的质量,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前提;此外,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工作中在重视测试过程的管理,确保测试数据的真实有效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研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规律,探索科学有效的促进机制,创新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方法,也是保证区域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持续增强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沈明海.芜湖市中小学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现状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5.2张菁华.核心力量训练对高一女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6.3张纪胜.安徽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专辑-4探索目标引领下的体育大课间自主活动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02):80-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