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中学生视力的影响 论文.docx
体育运动对中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以城区中学生为例摘要:近年来,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视力下降,尤其是在中学阶段。近视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如何控制和改善中学生的视力下降,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着重从体育的角度出发,通过收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分析,试图揭示中学生视力与体育的本质关系,并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为今后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为中学生身体健康和视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借鉴。关键词:近视患病率体育运动一、前言学生的近视的人数,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在2020年,教育部公布了一项调研数据,调查结果显示,与2019年年底相比,中小学生近视率半年增加了11.7%,从增幅结果和增速来看,中小学生视力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急需加强对视力的控制和改善,确保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本研究之前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体育运动能够控制和改善学生视力,但是缺少对存在问题的剖析,因此在整个问题的解决上也会有一定的差距。要想视力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就必须从源头入手,分析存在的多方面原因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揭示体育运动与中学生视力存在的本质联系,再从联系中分析不同体育运动的共同特点,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和改善学生视力。体育运动虽然对我们的视力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但却不能想成一劳永逸,这也是很多人存在的误区,我们若想从根本上降低视力对自身的影响,就必须在思想上提高重视以预防为主,多种方法并用,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和改善中学生的视力,切实为国家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二、研究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城区6所中学作为调查学校,再从这些学校中随机抽取6个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为了提高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广泛的查阅国家发布的有关权威数据,大量的收集各大专业学术报刊平台的论文资料。同时针对学生视力问题主动向医学专家和学者进行交流和探讨。(2)调查问卷法设置问卷内容,对随机调查学校的学生进行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HOO份,0收有效问卷988份,回收率为90%o同时对回收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以保证数据真实可信。(3)数理统计法将问卷数据整理后,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关系。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调查结果规定凡裸眼视力V5.0为近视,其中4.95.0为轻度近视,4.64.8为中度近视,4.5以下为重度近视,若同一个人的眼睛视力不同,根据视力较差的那只眼睛的度数来判断是否近视和近视的程度。为了了解城区中学生近视的患病率,本研究对城区的六所中学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IlOO份,回收有效问卷988份。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学生近视总体患病率为85%,轻度近视率为13.8%,中度近视率为34.8%,重度近视率为51.4%o(1)性别与近视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学生近视发病原因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现对不同性别学生的近视情况进行统计。当前中学生男生的近视率为81.9%,女生的近视率为87.8%,女性近视率明显高于男性,并且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性别女与近视,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o(2)学习时长与近视相比小学,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更加繁重,学生的主动性更强,每个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长有所不同,其学习时长的差异是否与近视有关,现根据中学生学习时长的不同对中学生进行相关情况统计。中学生每日学习时长在6-8h的学生近视率为76.2%;每日学习时长在8-10h的学生近视率为83.5%;每日学习在10-12h的学生近视率为86%;每日学习时长在12h以上的学生近视率为89.8%。随着学习时长的增加,近视率也越高,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学习时长和近视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o(3)不同学段与近视中学阶段可分为初中和高中,不仅学习任务不同,而且两者之间还存在年龄的差异,考虑近视原因,是否与不同学段有关,现对中学生不同学段学生近视情况进行统计。中学生初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为81.5%;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为88.6%o虽高中阶段近视率明显高于初中阶段,但并未呈现0.05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近视和学段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p>0.05)o(4)体育运动与近视为了更好的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学生的近视情况,按运动周次进行分类,5次以上为经常参与体育运动;3-5次为正常参与体育运动;1-3次为很少参与体育运动;0次为不参与体育运动,现对中学生课余节假日活动情况进行统计。中学生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近视率为74.1%;正常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近视率为80.8%,很少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近视率为86.7%;不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近视率为91.9%,参与体育运动次数越多的学生其近视率也越低,并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体育运动和近视之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o(5)运动项目与近视为了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不同项目之间是否与学生近视存在密切的关联,现对市中学生爱好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统计。中学生爱好篮球项目的学生近视率为80%;爱好足球项目的学生近视率为74.4%;爱好排球项目的学生近视率为82.6%;爱好乒乓球项目的学生近视率为73.9%;爱好羽毛球项目的学生近视率为76.1%;,爱好跑步的学生近视率为86.7%;爱好跳绳项目的学生近视率为79.7%,爱好其他项目学生的近视率为87.9%o爱好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项目的学生近视率明显较低,并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近视与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项目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其他项目p值均0.05,因而说明近视和表5中其余项目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2.造成视力下降病理原因的分析近视是指眼球的一种屈光状态,即外界的光线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折射后不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而是提前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近视眼的发病因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部分。内因:(1)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一般近视这一倾向不是很明显,但对于高度近视尤为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度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患者没有家族史,高度近视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发育因素。从婴幼儿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拉长,直至青春期发育正常。如果发育过度,就会形成近视,这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起开始,一般低于600度,至20岁左右停止发展。如在幼儿和青少年时期近视发展速度很快,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度,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生退行性变,视力逐渐减退,佩戴眼睛也不能矫正视力。外因: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的。(1)用眼的距离过近,没得到适当调节,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压升高,眼内组织充血,长期以往容易引起视力下降,产生近视。(2)用眼时间过长,青少年每天看书、写字、做作业和看电视等连续长时间不休息,使眼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没有得到休息,久而久之,视力就会下降。(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光线过强,照在书面等,会引起强烈反射,刺激眼睛,使眼睛不舒服,难以看清字体,反之,光线过弱,书面照明不足,眼睛看不清字体,头部就会靠近书本,长时间没有适当调整,就会引起视力下降。(4)在不适当的场合下看书,尤其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在行走或移动的车厢里看书,因为外部物体在不断的运动,使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差,往往如此就可能引起近视。(5)不正确的身体姿势,在看书写字时,过度低头,脊柱弯曲,胸部受压,导致眼睛调节相对紧张,使眼睛容易发生疲劳,长期如此就会造成近视。(6)电子屏幕辐射的影响。目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尤其是电脑和手机,长时间的使用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眼睛的高度专注和屏幕光线的反射对视觉系统影响很大,很容易产生用视觉疲劳,易发生近视。3 .体育运动与视力相关性的分析根据调查研究反馈的数据,并做了大量相关性的分析,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大部分视力正常,随着运动频率的减少,患有近视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加。根据学生经常性参与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发现对视力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其中经常参与羽毛球、乒乓球项目的近视人数最少。有研究表明乒乓球、羽毛球运动都属于球类运动,在球类运动中,球的运动速度快,运动轨迹变化多端,这就需要参加者注意力高度的集中,并且眼睛总是跟随着球的运动轨迹,以便快速地作出合理的反应。眼睛的这种运动需要时刻调节晶状体屈光度,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尤其是眼部周围的血液循环加快,不仅让眼睛获得到更多的养分同时有助于缓解眼睛的疲劳。眼睛始终追随着变化中的球,使得眼部周围的肌肉群和韧带得到很好的加强和改善,同时也增强了眼内晶状体和睫状肌的收缩力和弹性,从而提高眼部机能的调节能力,使视力得到改善。四、结论与建议L结论(1)当前中学生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而且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随着学习时长的增加,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在上升。(2)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患病率也随之升高,虽高中阶段近视率明显高于初中阶段,但并未呈现显著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中群体在初中阶段已经患有近视,加上实际高中阶段出现的增量,所以总体高中阶段的近视患病率高于初中阶段。(3)体育运动对近视患病率具有很大的影响,经常参与体育运动能够很好地减1少近视的发生,同时对视力也有一定的控制和改善作用。有研究表明,这与视敏度有关,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个体视敏度较好,并且体育运动训练特别是动态信息丰富的球类运动能够促进个体视敏度的改善。(4)不同运动项目的近视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足球、羽毛球、乒乓球项目对视力有很好的控制和改善作用。(5)中学生患有近视的主要因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包括遗传和生育因素,外因包括各种外在的环境因素。近视患病率大部分是由外因作用引起的。2.建议防治中学生近视,这是一个全社会高度关注、也确实严重存在的一个问题,要从改变外在的环境因素着手,不仅需要国家教育部出台相关政策要求,还要发挥人的自我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降低近视患病率,控制和改善视力。(1)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严格落实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将学生视力保护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2)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户外活动。从研究结果来看,体育锻炼能够很好的控制和改善视力的下降,中学生要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确保每天有至少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尤其是球类运动,特别是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对改善视力有很大的作用。(3)增强用眼意识,培养用眼习惯。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和学生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增强用眼意识,培养用眼习惯。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拒绝在移动车厢,光线过强或过弱的环境下用眼;严格控制用眼时间,尽量减少手机和电脑使用;学会控制用眼距离,读书写字注意三个一,即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平时还要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4)注意饮食结构,均衡搭配营养。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的物质,其中蛋白质是视力发育的基础,眼睛的正常功能以及组织的更新离不开蛋白质,如果蛋白质处于缺乏状态,易引起眼睛功能衰退,视力降低,并发生各种眼疾甚至失明。要保护好眼睛,应注意从每日膳食营养入手,合理搭配,均衡营养。(5)增加眼部运动,缓解用眼疲劳。在长时间用眼后,通过做眼保健操和远眺,对眼部肌肉进行适当的按摩放松,减缓眼睛的酸胀。课余时间要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尤其是球类运动,能够加快眼部周围血液循以及环肌肉的收缩,从而进一步缓解用眼的疲劳。(6)定期检查视力,及时了解眼部情况。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习任务繁重,用眼频繁,更应该要提高对视力的重视程度,以预防为主,定期的检查视力,及时了解自身眼部视力情况,根据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切实给予眼部视力的保护和改善。参考文献:新闻月评几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20,(10):96-98.2孙淑娟,丛林.青少年儿童近视成因及防控进展几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89-192.3柴玉,王志强,于宁.防近视,光线最关键J.中医健康养生,2019,5(03):21-23.4江小春.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对视力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2,33(04):170+188.5贾丽娜,张羽萍,金花.体育运动对视敏度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4):11-15.6赵青峰.运动对青少年视力的影响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刀李骁君,费云芸,王斌.户外活动对小学生视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几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05):57-61.8张力君.预防近视纠正不良习惯J.内蒙古统计,2008,(01):30-31.9颜巧灵.7措施纠正青少年近视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0(10):37.10李宏,邱洪斌,李思莹,张剑,任永波,马利峰,赵鹏起.极目远眺法对青少年近视的干预效果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7(04):67-69.11徐建国.青少年近视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0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