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设施技术规程.docx
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SJG79-2020二次供水设施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econdarywatersupplyfacilities2020-09-15发布2020-H-01实施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二次供水设施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ofsecondarywatersupplyfacilities)SJG7920202020深圳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深圳市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深府办函(2018)387号)相关要求,规程编制组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系统设计;5.智能管理系统;6.施工;7.调试与验收;8.运行维护管理。本规程由深圳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管理,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批准发布。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深圳市水务局(地址: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路1098号水源大厦,邮政编码:518036)本规程主编单位: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深圳市利源水务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务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周小莉钟艳萍张德浩张剑蔡倩徐维发赖举伟许拥军冯霞金俊伟邓龙黄壮鹏付斌张炳坤李昂董以广臧就曲祥瑞刘起香李晓如孙静月李维燕吴应成朱稳峰罗志强王健郑军朝鲁彬张建中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张金松赵锂许仕荣王锋朱宝峰冯华张学兵尤晓慧于芳俞露黄晓峰刘东宏本规程业务归口单位主要指导人员:罗宜兵张建安袁忆博杨群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3.1 一般规定33.2 提标改造34系统设计44.1 一般规定44.2 水质、水量、水压44.3 系统选择44.4 泵房64.5 水泵74.6 叠压供水设备84.7 水箱(池)84.8 消毒设备104.9 管路系统及附属设施104.10 控制与保护115智能管理系统145.1 一般规定145.2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145.3 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155.4 运行维护管理系统156施工176.1 一般规定176.2 设备安装176.3 水箱(池)改造186.4 管路系统及附属设施186.5 质量控制187调试与验收207.1 调试207.2 验收208运行维护管理228.1 一般规定228.2 巡检管理228.3 维护保养238.4 运行管理248.5 安全管理26附录A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评估技术路线27附录B居民小区现状二次供水设施评估记录28附录C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申请资料30附录D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移交验收记录表33附录E二次供水设施验收意见表35附录F泵房工程质量保修书(范本)36附录G二次供水设施委托运营协议(范本)38附录H技术档案送审表42附录J技术档案移交书43本规程用词说明44引用标准目录45条文说明47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requirements33.1 Generalrequirements33.2 Upgradingandrenovation34 Systemdesign44.1 Generalrequirements44.2 Waterquality,volumeandpressure44.3 Systemselection44.4 Pumproom64.5 Pump74.6 Pressure-superposedwatersupply84.7 Waterreservoirsandtanks84.8 DisinfectionFacility104.9 Pipesystemandancillaryfacilities104.10 Controlandprotection115 Intelligentmanagementsystem145.1 Generalrequirements145.2 Securitymonitoringsystem145.3 Datacollectionandcontrolsystem155.4 Operationmaintenanceandmanagementsystem156 Construction176.1 Generalrequirements176.2 Facilityinstallation176.3 Modificationofwaterreservoirsandtanks186.4 Pipesystemandancillaryfacilities186.5 Qualitycontrol187 Commissioningtestandacceptanceofsystem207.1 Commissioningtest207.2 Acceptanceofsystem208 Operationmaintenanceandmanagement228.1 Generalrequirements228.2 Patrolinspectionmanagement228.3 Systemmaintenance238.4 Operationmanagement248.5 Safetymanagement26AppendixA Technicalassessmentprocessoftargetsecondarywatersupplyfacility27AppendixB Assessmentformofcurrentresidentialsecondarywatersupplyfacility28AppendixC Applicationformsforrenovationoftheresidentialsecondarywatersupplyfacility30AppendixD Acceptanceandhandoverformoftherenovatedsecondarywatersupplyfacility33AppendixE Acceptanceassessmentformofthesecondarywatersupplyfacility35AppendixF Warrantyandcompletioncertificateofthepumproom(Template)36AppendixG Entrustedoperationcontractofthesecondarywatersupplyfacility(Template)38AppendixH Submissionformforthereviewoftechnicaldocumentation42AppendixJHandoverformoftechnicaldocumentation4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44Listofquotedstandards45Explanationofprovisions471总则1.0.1为保障二次供水安全、稳定、优质和高效运行,加强二次供水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制订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深圳市范围内(含深汕特别合作区)新建、改(扩)建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生活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消防二次供水设施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深圳市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项目改造方案、投资标准的编制和审查遵照本规程执行。1.0.3本规程对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验收、智能管理及运行维护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1.0.4生活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维护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2术语2.0.1二次供水secondarywatersupply集中式供水在入户之前经再度储存、加压和消毒或深度处理,通过管道或容器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2.0.2二次供水设施secondarywatersupplyfacilities为保障二次供水水质、水压和水量而设置的水箱(池)、水泵机组、消毒设备、电控设备等设施设备。2.0.3叠压供水pressuresuperposedwatersupply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压力直接增压,保证供水管网水压不低于设定压力值,保证对市政供水不产生真空抽吸,且水质不发生污染的二次供水方式。2.0.4引入管inletpipe由市政供水管网引入二次供水设施的管段。2.0.5二次供水成套设备wholesetofsecondarywatersupplyequipment为保障二次供水水泵机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由供应商整体设计、装配及调试的成套设备,包含水泵机组进水总管至出水总管之间的设备、附属配件及控制系统等。2.0.6远程监控系统remotemonitoringsystem为实现二次供水远程监控功能建设的信息采集、响应执行、网络通讯和监控调度等软件和硬件的集成系统。2.0.7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int简称HACCP,是指经过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控措施、纠偏措施、验证程序和记录体系,从而达到风险控制目标的管理工具。3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当用户对生活饮用水的水压、水量的要求超过市政管网供水能力时,必须建设二次供水设施。新建二次供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及同时投入使用。3.1.2 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与提标改造应满足“安全充足、节能环保、经济高效、智能管控”的要求。生活二次供水设施与消防二次供水设施应分开设置,单独计量。3.1.3 新建、改(扩)建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方案、改(扩)建二次供水工程的施工方案及临时供水保障方案应书面征求供水企业意见,并达成一致方可实施。3.1.4 二次供水系统的运行不得影响市政供水管网正常供水,禁止在市政供水管网或与其相连接的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3.1.5 二次供水设施应具有防水、防火、防潮、防暴晒、防雷击和可靠供电等运行安全保障措施,并采取有效的防污染措施。3.1.6 二次供水设施中的涉水产品在运输、堆放和搬移过程中采取临时保护措施,避免封堵等设施脱落或损坏。3.1.7 居住建筑二次供水设施应实现远程监控,并与供水企业的应用管理系统对接。3.2 提标改造3.2.1 现状二次供水设施不满足用水需求,或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进行提标改造:1生活供水系统与消防供水系统合用的;2现状二次供水形式采用管道泵直抽,或不满足叠压使用条件而采用了叠压供水方式的;3生活二次供水设施材质不能提供稳定的水质环境,容易带来水质风险的;4二次供水设施老旧,能耗高、故障率高,对居民生活用水造成较大影响的。5二次供水设施未实现远程智能监控管理的。3.2.2 二次供水设施实施提标改造前,应对现状二次供水设施进行评估,包括设备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时间、设备设施使用的材料标准、维修情况、泵房及水池内外环境状况等,评估意见作为工程设计依据之一。评估技术路线详见附录A。评估记录详见附录B。符合改造条件的二次供水设施,纳入提标改造工程,申请提交资料详见附录C。3.2.3 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完成后,应及时组织现场验收,移交供水企业统一管理。4系统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二次供水的设计,应与市政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以及用户的用水需求相匹配。4.1.2 生活供水系统必须与消防供水、工业供水、建筑中水、海水冲厕或再生水等系统分开设置,并单独计量。4.1.3 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和提标改造应符合临时供水安全、环境保护、施工安装、操作管理和维修检测等要求。4.1.4 二次供水应进行优化设计,宜采用成套设备。在泵房用地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提标改造可采取“关、停、并、转”等优化措施,提升泵房整体运行效率。4.1.5 二次供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4.1.6 水质及运行安全的需要;4.1.7 的供水方式;4.1.8 行稳定、节能高效、低噪环保;4.1.9 及品牌、主要设施及配件、电气参数及接口需统一标准,具有可更换性和可维护性;4.1.10 控制与管理。4.1.6二次供水设施中的涉水材料及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规定,并应获得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4.2 水质、水量、水压4.2.1 二次供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规定,并满足深圳市现行地方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B4403/T60的相关要求。4.2.2 二次供水水量应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规模、用水范围、用水器具及设备用水量进行计算确定。用水定额及计算方法,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4.2.3 二次供水系统的供水压力应根据最不利用水点的工作压力确定,各用水点入户管供水压力不宜大于0.20MPao4.3 系统选择4.3.1 二次供水方式的选择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1确保供水安全;2充分考虑市政供水管网管径、压力以及周边用户的供水现状等因素;3综合考虑建筑物规模、类别、高度、使用标准等因素。4.3.2 二供水系统宜采用“低位水箱(池)和变频调速设备联合供水”的供水方式。在市政供水管网条件允许且不影响周边用户安全稳定供水的情况下,并征得供水企业审查同意后,可选用管网叠压供水方式。4.3.3 下列情况下不得采用叠压供水方式:1 市政供水管网管径小于300mm;2用水高峰期市政供水管网压力小于0.28MPa;3市政供水管网管径小于引入管管径的2倍;4启动或切换叠压设备供水时,引入管及市政供水管网压力瞬时变动值大于0.02MPa;5造成市政供水管网的水压低于该地区规定的最低供水服务压力。6同一区域多用户同时使用叠压设备时,市政管网压力瞬时变动值大于0.02MPa。4.3.4 下列用户及区域不得采用叠压供水方式:1对有毒有害物质、药品药剂等危险化学物质进行制造、加工、贮存和使用的工厂、研究单位、医疗机构和仓库等;2供水保障率要求高、需要连续供水、不允许停水、瞬间用水量过大,且未自行设置断水保障措施的用户;3在保障正常供水压力情况下,市政供水管网供水容量无富余的区域;4在保障正常供水压力条件下,未来发展不适合采用叠压供水方式的其他用户和区域。4.3.5 二次供水系统竖向分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规定。4.3.6 现状生活与消防合用的二次供水系统,具备条件时应新增独立的生活二次供水系统,不具备条件时应对生活和消防二次供水系统进行分离改造。4.3.7 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供水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4.3.8 民小区实际水量和水压,综合考虑现状水池和主要设备等的运行状况,确定合理的供水方式;2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专项改造方案。周边二次供水设施具备关闭及整合条件的,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进行技术和经济比较后,选择合理的优化整合方案;3取消屋顶水箱和工频水泵。工频水泵改为变频水泵,并按照本规程4.5相关规定执行。屋顶水箱因系统设置等原因不能取消的,须按照本规程4.7相关规定进行整改。4.3.9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保留并优化“低位水箱(池)、工频供水设备与屋顶水箱联合供水”的方式:1供水保障率要求高的;2经专业评估,原“低位水箱(池)、工频供水设备与屋顶水箱联合供水”方式运行安全稳定的。4.4泵房4.4.1 泵房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毗邻起居室或卧室;2宜与居住建筑主体建筑结构分开设置;3当居住建筑分期建设时,泵房宜按小区终期规模一次性预留空间,设备可分期安装或更换;4泵房及水箱(池)30m以内不得有污染源。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应采取防护措施;5新建泵房应设置在专用的房间内,生活泵房应与消防泵房、其他设备用房分开独立设置,泵房出入口应从公共通道直接进入。改扩建生活二次供水设施宜与消防设施用房分开设置,不能分开的,宜采用物理隔断措施。4.4.2 泵房及水池周边环境卫生较差,容易造成蚊虫滋生影响二次供水水质安全的,还应采取措施进行环境提升改造。4.4.3 泵房内热环境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和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以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外泵房的墙体、顶棚和门窗等应具有隔热措施;2泵房内温度无法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可设置空调;3应设置通风设备,宜设置温度和湿度实时显示和监控装置。4.4.4泵房内卫生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1泵房应安装防火防盗门,其尺寸应满足搬运最大设备需要,泵房入口处应设置不锈钢挡板,材料宜为不低于S30408不锈钢或同等性能级别的其他材料制作,挡板高度宜为0.5m;2 窗户及通风孔应设不锈钢防护格栅式网罩;3 泵房地面宜选用白色或米黄色防滑瓷砖或环氧地坪材料,墙面宜贴白色瓷砖;4当泵房毗邻用户起居室的,泵房室内墙面1.2m以上应采用隔音板、隔音棉进行隔音处理;5泵房应设置保洁功能区,用于存放二次供水设施常用清洁维护用品、用具。4.4.5 泵房内噪声环境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117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泵房地面、墙面、顶板和设备基础应进行减振降噪处理,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2泵房设备、管道应采取柔性减振措施。管道穿过楼板或墙体时,孔洞周边应采取密封隔声措施。4.4.6 泵房内电气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1泵房内的电气控制设备应具备相应的防水、防潮等级,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2泵房建筑结构应具有防雷击和安全接地的保护措施;3泵房电源应满足设备的安全运行,新建泵房宜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方式;4泵房内配电柜和控制柜前面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5m。4.4.7 水泵机组的布置,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规定。当电机额定功率不大于IIkW时,同型号水泵可共用同一基础。4.4.8 泵房应设置独立的排水设施,地面应有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排水设施。4.4.9 泵房内部及进出通道的照明系统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上式泵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并应有防止阳光直射的措施;2 泵房应配置应急备用照明系统,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3 泵房照明应采用防水、防潮和高效节能的灯具,且便于检修和更新。4.4.10设备设施应设置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4.5水泵4.5.1 水泵的选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有关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高效区内运行,水泵额定转速时的工作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端;2应具备有效减小轴向力、延长电机轴承使用寿命并可根据需求变化对泵的性能进行自动调节功能。3水泵过流部件宜选用耐腐蚀性能不低于S30408不锈钢或同等性能级别的其他材料制作。4.5.2 采用变频调速水泵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选用25台主工作泵;2应设置备用泵,备用泵的供水能力不得小于单台最大运行水泵的供水能力;3单台主泵供水能力大于15m3h时,且夜间供水低峰时段的实际供水量低于单台主工作泵供水能力1/3的,应设置辅助泵,辅助泵于供水低峰期辅助主工作泵或者独立工作。4.5.3 电机能效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规定的11级能效标准。4.5.4 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时,水泵额定转速时的工作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端,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供水压力控制波动范围在±0.01MPa之内;2 压力仪表显示精度小于O.OIMPa;3 变频器应设置下限频率。1.1.5 水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离心泵技术条件(I类)GBT16907标准的I类技术条件,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规定标准的能效及节能评价值。1.1.6 水泵噪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JB/T8098规定的B级及以上标准。水泵振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JB/T8097规定的B级及以上标准。1.1.7 水泵改造应复核泵房原供电系统用电负荷。4.6 叠压供水设备4.6.1 成套叠压设备应具备无负压、全密闭稳定补偿、缺水保护、小流量保压、水泵自动切换、休眠与唤醒、远程监控和故障报警等功能。4.6.2 气压罐承压最低等级为1.6MPa,设备在1.5倍设计压力下保压30min应无变形或损坏,在1.1倍设计压力下保压3Omin应无渗漏。4.6.3 稳流补偿器、真空抑制器、倒流防止器、过滤器及连接管段等部件,应采用耐腐蚀性能不低于S30408不锈钢或其他同等级别的材料制作,稳流罐罐体应采用S31603不锈钢材质。4.6.4 成套叠压设备应具备多种支持数据采集、传输、储存的功能。4.6.5 叠压配套用水泵,除满足本条款要求之外,须满足本规程4.5规定要求。4.7 水箱(池)4.7.1 水箱(池)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以及深圳市地方标准优质饮用水技术规程SJGl6的有关规定。4.7.2 新建水箱(池)应采用S31603不锈钢材质,厂家制作、现场组装。4.7.3 水箱(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箱(池)应设置在维护方便、通风良好的房间内;2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3水箱(池)容积大于50m3时,应分为容积基本相等的两格;当水箱(池)容积大于8OOm3时,应分为容积相等的四格,每格均能独立工作;4水箱(池)容积超过100Om3时,应设置不少于两个检修人孔。4.7.4水箱(池)应设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导流板、通风换气装置及人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箱(池)的进、出水管宜分别设置在不同侧,并应采取防止短流的措施。进水管管径应按平均小时流量计算确定;2水箱(池)进水控制设施宜选用具有实现池内水周期循环功能及具有水力控制及电动控制功能的液位控制装置;3溢流管出口应设置耐腐蚀性能不低于S31603材质的不锈钢网,网孔宜为1418目。溢流管不应接入污水井(管);4泄水管应设在水箱(池)底部,管径不应小于DN50,且排空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水箱(池)底部宜有坡度,并坡向泄水管或集水坑。泄水管与排水系统不得直接连接并应有不小于0.2m的空气间隙隔断;5水箱(池)存在死水区时,应设置导流板,导流板的长度应大于水池长度的3/4,导流板的设置应充分考虑水箱(池)的维护管理操作空间的需要;6 水箱(池)位于室外时,通风换气装置的进气管口距水箱(池)顶上表面不应低于0.5m,出气管口距水箱(池)顶上表面不应低于1.5m;进、出气管均应设置呼吸器,呼吸器应采用S31603不锈钢制作,内置卫生级抑菌滤芯。水箱(池)位于室内时,应根据现场空间情况,尽可能提高进气管、出气管管口的高度,并保持通气顺畅。7 水箱(池)须设置人孔,圆型人孔直径不得小于0.7m,方型人孔每边长不得小于0.6m,人孔处应设S31603不锈钢爬梯,人孔保护高度不得小于0.1m,并应设置S31603不锈钢密封孔盖并加锁防护。1.1.5 现状生活和消防合用的水箱(池),应进行提标改造:1生活水箱(池)应独立设置,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池(箱)内的水力流动条件;2具备条件的,应新建不锈钢生活水箱(池);3不具备新建条件的,应对现状水箱(池)进行改造。应在水池内部设置分隔墙,将生活和消防用水分开,并应优先保证消防水箱(池)的有效容积。1.1.6 改(扩)建水箱(池)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状生活水箱(池)材质非S31603不锈钢的,改造应采用设置S31603不锈钢水箱。已建的S30408不锈钢水箱经专业评估合格后,可继续使用;2采用不锈钢水箱(池)的,水箱(池)以及与水箱连接部件、配件应使用S31603材料,应由厂家制作、现场组装;3不具备设置不锈钢水箱(池)条件的,可选用白色食品级瓷砖修复,勾缝剂材料必须满足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要求。1.1.7 取消生活和消防供水合用的屋顶水箱的生活供水功能时,应于水箱进水管处设置倒流防止器,并加装远传水表计量。1.1.8 取消屋顶水箱后,应复核低位水箱(池)进水管管径是否满足最大设计流量要求。在供往用户公共管道的立管最高处设置自动排气阀,现状屋顶水箱生活出水管应与新建生活管道断开并封堵。4.8 消毒设备4.8.1 二次供水设施的水箱(池)应设置消毒设备。4.8.2 消毒设备可选用紫外消毒器和水箱自洁消毒器等,其设计、安装和使用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宜优先采用紫外线消毒器进行消毒。4.8.3 消毒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紫外线消毒器应具备紫外线照射强度在线检测功能,并宜有自动清洗功能;2水箱自洁消毒器宜外置。4.8.4 未设置消毒设备的,宜预留消毒设施接口,并应对二次供水水质进行监测。4.9 管路系统及附属设施4.9.1 室外埋地管网管径大于或等于100mm时,应采用球墨铸铁管;管径小于100mm时,应采用球墨铸铁管或覆塑薄壁不锈钢管。明设管道应采用S31603薄壁不锈钢管。4.9.2 泵房内管道及管件应采用S31603薄壁不锈钢。S31603不锈钢管宜采用法兰连接和沟槽卡箍式连接,不得采取现场焊接方式,厂家制作、现场组装。4.9.3 阀门应选用不锈钢硬密封闸阀、球阀。阀板应采用耐腐蚀性能不低于S30408不锈钢材料制作,阀杆应采用强度及耐腐蚀性能不低于20Crl3或6Crl8Ni9不锈钢材料制作。4.9.4 每个泵房至少设置两条吸水管,吸水总管上靠主工作泵端应设置自动排气阀。4.9.5 每台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装设压力表、防倒流装置和阀门,必要时应设置水锤消除装置。4.9.6 水池进水总管应安装管段式电磁流量计或远传水表。4.9.7 管路系统上应根据需要设置数据采集装置,并符合下列规定:1水泵出水总管上应设置压力变送器、多功能电量监测仪表等数据采集装置;2需设置水质在线仪表的,应在水池出水总管上设置消毒剂余量、PH及浊度等在线数据采集装置;3监测仪表应具有现场显示功能,并可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数据根据实际需求,实时或间隔性传输至二次供水智能管理系统。4.9.8 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应综合考虑二次供水设施周边市政管网状况、所处位置、建设年代、供水规模、管材、流速、进水水质等,并根据“环保经济、科学合理、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置。4.9.9 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的安装宜按照区域内小区数量10%-15%的比例有代表性地布置,水厂供水分界线、管网末梢以及管网水流速偏低区域应提高布置比例。4.9.10 水箱(池)进水总管应安装电动阀门。4.9.11 应采用多功能电量监测仪表,统计泵房内所有设备耗电量。4.9.12 供水管道、阀门、分支应按照系统分区设置明显的区分标识和水流方向标识,标识间隔不宜大于3mo4.9.13 管道支架及螺栓等与管道直接连接的附配件应与管道材质保持一致,避免因材质不一致导致电离反应;当不能做到材质一致的,应设置胶垫、套管等加以隔离。4.10控制与保护4.10.1 控制设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执行。电源防雷器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电子电容器GB/T17702.12,信号防雷器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电子电容器GB/T17702.21的规定。控制设备应兼容水泵电机一体式变频设备。4.10.2 控制设备应符合以下规定:4.10.3 PLC智能控制系统:I)PLC模块信号点须预留20%余量;控制柜内电子元器件布局、进出信号端子排序规则须保持一致;2)泵房所选择PLC控制设备及相关Io模块必须统一,宜选取同一系列型号及品牌;CPU模块必须自带以太网口;开关量采用无源触点信号,模拟量采用420mA电流信号;3)控制程序应有完整的中文注释。控制柜内连接线要有号码管,元器件应有中文标识,线号与标识要与图纸保持一致。4)每个模拟量输入通道须配置信号防雷器,控制柜进线电源须配置电源防雷器;5)设备泵组全自动运行,无人值守,具备停电后复电自动再启动功能,具有远程/就地控制切换功能,可实现设备的远程/就地启停功能;6)泵组自动轮换功能:工作泵与非工作泵应按照设定时间自动轮换运行,做到先启先停;7)自动压力控制功能:第一台水泵变频启动达到额定的频率,但设备出水口压力仍未稳定达到设定值时,按照等待队列启动第二台水泵,以此类推;当压力稳定后,应自动进行能耗判别选择合适的水泵运行台数;8)泵房建设完成后,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应实现对泵房全部数据的监控。2变频器:变频调速水泵宜采用一对一控制,水泵计控/就地、运行、启/停、频率输入/输出采用硬接点控制方式,变频器其他信号采用通讯方式读取至PLC;3工业交换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配置光口、电口数量;4触摸屏:选用9寸、分辨率不低于924*600触摸屏,应支持以太网通讯方式,能够查询显示控制系统相关参数(设定压力,实际压力,电流,电压,频率等),并能对水泵启停、供水压力、水泵频率进行修改设置,同时具有声光报警功能;5应有过载、短路、过压、缺相、欠压、过热、缺水、传感器短线、爆管、干转、失压保护等故障报警及自动保护功能。对可恢复的故障应能自动或手动消除,恢复正常运行;6应具备小流量保压、自动稳压、超压保护、防水锤、相序保护等功能。4.10.4 电控与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源应满足设备的安全运行,宜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方式;2泵房应设置地面积水报警装置并与电气控制系统和排水系统联动;3设备应有可靠的安全接地保护。4.10.5 水箱(池)应实现以下功能:1进水装置应有电气控制功能;2低位水池出现低液位时,能自动停泵和报警;3出现溢流液位时,能自动关闭进水电动阀门和报警。5智能管理系统5.1 一般规定5.1.1 二次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应利用通信网络集成泵房自动化控制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安防视频系统和门禁系统等,通过电脑端及移动端实现数据采集和监控、设备运行维护以及系统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并能够通过数据建模分析优化运行管理流程。5.1.2 通信网络应单独设置,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应采用网络防火墙、病毒防护和VPN等技术手段保证网络安全。5.1.3 应采用设备硬件冗余、数据库系统冗余、应用系统冗余等技术手段保证系统稳定运行。5.1.4 系统应提供标准的PC端及移动端二次开发接口(动态库、WebSevice>Http>HLS视频流等),接口内容包括视频浏览、回放、云台控制、对讲、录制、报警等,接口提供的视频要能在各种主流浏览器(IE、Google>360等)播放,系统应具备单点登录集成及功能界面集成功能。5.2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5.2.1 应采用低照度、可远控以及不低于200万像素的球机摄像头。5.2.2 支持对特定场景(人孔)进行布防,场景因非授权人员进入泵房时,触发入侵报警,并在二次供水管理平台中弹出现场画面。5.2.3 具备声光报警功能,声光报警装置引至泵房外。5.2.4 系统应具有视频追溯功能,正常监控数据须滚动保存1个月。入侵报警发生后,系统应将自报警前30s至报警结束的视频图像自动单独存放在泵房本地存储系统,同时上传至中央监控中心进行保存。5.2.5 视频系统应具备人数统计、行为分析等功能,具备监测水泵运行温度的功能。5.2.6 实现监控中心与各泵房双向对讲通话功能。5.2.7 泵房应设置独立的脸部识别与指纹门禁系统,可记录人员信息和开启门禁时间,进行图像抓拍,并上传至二次供水管理平台中。5.2.8 视频质量诊断服务器应定期对摄像头是否损坏及图像质量等进行诊断,诊断结果能以报表、图表等多种形式呈现并实现同步提醒。5.2.9 泵房现场视频应能清晰显示在二次供水管理平台中。视频安防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4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及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相关条款规定。5.3 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5.3.1 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实时感知的功能;2信息存储的功能,包括水质信息、水压信息及设备信息等;3与视频联动的功能;4以声光、短信息等方式进行报警的功能;5传送报警视频和图片的功能。5.3.2 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应实现二次供水设施运行数据及视频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监控、预警报警、远程控制、存储备份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并应具备数据信息的容错、判错功能。5.3.3 系统自动采集的数据信息应包括水质、环境、设备和其他供水信息,并符合下列规定:1水质信息,包括余氯、浊度、PH值等;2 环境信息,包括温度、湿度、地面积水等;3 设备信息,包括电流、电压、电量、温度等;4 其他供水信息,包括进出水压力、进出水流量、水箱液位等。5.3.4系统应具备水压自动控制、水泵机组自动切换、集水坑自动排水、泵房水淹自动断电保护、压力和液位传感器故障自动识别等功能,并支持远程控制。5.4运行维护管理系统5.4.1 应建立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对二次供水设施日常巡检、维护保养、设备维修、水池清洗等运行维护数据进行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5.4.2 应具备可视化用户界面,集成视频监控、设备维护管理、数据分析和报表统计等功能模块。5.4.3 视频监控终端应具备对各泵房监控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功能并支持远程巡检。5.4.4 应基于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根据水泵、变频器等设备运行时间、运行状态、故障信息等数据,实现设备检修保养等操作信息的自动提醒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