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心得体会2024年第十五届中国航展落幕心得体会.docx
-
资源ID:1844311
资源大小:12.5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心得体会2024年第十五届中国航展落幕心得体会.docx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心得体会第十五届中国航展落幕心得体会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心得体会11月12日至17日,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在珠海举办,展馆面积和展品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从首次亮相的AEF1200发动机,到大炫特技的歼-20编队,从聚焦世人眼球的翼龙-X反潜型无人机,到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上演空中大片一次次惊呼声、一阵阵快门声,让人热血沸腾更觉自豪之情奔涌而出。广大党员干部当主动对话航站“前沿”,从科技创新、时代发展洞见奋斗精神,真正从中国航展汲取逐梦前行“精神力量”,奋力书写新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满分答卷。对话事业“发展前沿”,一次次铭刻“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过往,汲取“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奋进力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新中国开国大典上飞机不够而“飞两遍”的辛酸,仿佛成为“一根刺”扎在了无数华夏儿女的心中,正如“龙芯之母”黄令仪所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正是凭借着这份韧劲与信念,一代代科研巨匠、奋斗先锋攻坚克难,不仅铸就了民族精神的闪耀丰碑,也拼出了盛世景象。广大党员干部当在对话事业“发展前沿”时,仍能一次次铭刻“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过往,永远明白无论是技术攻关、科研创新,还是事业腾飞、百业俱兴,其背后都需要付诸巨大的努力、倾注全部的心血,只有抱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向前,方能熔铸非凡意志和无畏胆魄,真正汲取“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奋进力量。对话时代“浪潮前沿”,一次次回望“愿拼热血卫吾华”的风雨岁月,汲取“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忠诚力量。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面对缺技术、缺资源、缺设备的极端困境,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顽强抗争,不仅书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也激荡了许党报国的昂扬志气、不屈骨气。有人在中国航展泪目,说道,“若是革命先烈看到如今的歼击机,该有多自豪、该有多激动啊。”正所谓“承先辈之精神,创吾辈之未来”,广大党员干部当主动对话时代“浪潮前沿”,在一次次回望“愿拼热血卫吾华”的风雨岁月中,始终明白如今的和平与美好来之不易,是无数英烈用鲜血染红的锦绣画卷,我们当始终站稳政治立场、辨明正确航向,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于党的信念与追求,真正汲取“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忠诚力量。对话科研“创新前沿”,一次次拥抱“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惊艳变化,汲取“追风赶月莫停留”的逐梦力量。“驾长风逐日月,搏九天揽风云。”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的75周年,七十五载风雨兼程,人民空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捍卫着祖国领空、保卫着国家主权,也撑起了全国人民逐梦未来的坚实底气。从踮起脚尖参观航母的刘华清将军,到如今让世界各国惊艳不已的中国航展,从歼-35A、无人作战艇“虎鲸号”、运-20、直-8G等高光集锦,到祖国处处奔腾的发展浪涛,几十载沧桑巨变,我们深知发展事业、科研创新就是一场“马拉松”,拼的是闯劲、比的是韧劲、靠的是干劲。广大党员干部当对话科研“创新前沿”,一次次拥抱“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惊艳变化,进一步补足技术短板、做好创新孵化,真正以满格状态建功立业,汲取“追风赶月莫停留”的逐梦力量。第十五届中国航展落幕心得体会第十五届中国航展日前在珠海落幕。数据显示,本届航展共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家企业亮相,交易额达2856亿元,成交各种型号飞机1195架。作为全球五大航展之一,中国航展是各国展示新装备、新技术的“硬核橱窗”,也搭建起国际贸易洽谈的宝贵平台。本届航展境外展商数量较上届翻倍,现场签单氛围火热一一C909客机与C919大飞机同框亮相,航展首日就“接单到手软”;航展第二天,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订单超百亿元;首设低空经济馆,多款产品现场首发,有企业一天签下10亿元意向单从军用装备到民用设备,从低空经济到绿色技术,这场蓝天盛会“明星”云集,再次刷新了我国航空市场的高度。从创办之初的“小字辈”,到跻身国际航展“第一军团”,28年一路走来,中国航展正是我国航天工业腾飞的缩影。1996年首届航展上,共有96架中外军民用飞机参展,而彼时我国的“明星产品”还是以俄战机为原型改造的歼8-HM,全然无法摆脱“外国飞机当主角、国产飞机敲边鼓”的窘境。作为航空航天工业的“后发国家”,我们虽起步晚,但有自力更生、奋起直追的精气神,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向前。2008年,我国空军首次全面参展,轰油-6、歼-10等“国字号”一飞冲天,国产战机自此成为航展主角。而本届航展,随着歼-35A亮相,我国已是全球第二个“双隐国家”。航空工业被称为“现代工业之花”,我国航空工业蜕变逆袭,也拉动了航空经济蓬勃起飞。今天,新型装备订单不断,产业链优势愈发显现,国际社会的“用脚投票”恰恰证明中国产品经受住了市场检验。以低空经济为例,本届航展上,40余家低空经济企业比价格、拼赛道、看服务,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及产品已走在全球前列。据预测,中国将在未来20年超过欧洲和北美等,成为全球最大航空服务市场。当然,中国航空产业要想飞得更高,尤需苦练内功。比如,国产大飞机产能虽稳步提升,但相比于激增的订单仍显不足;再如,大飞机技术难度大、产业链条长,后续运营维护的市场同样有很大挖掘空间。航空产业的“万里长征”走出第一步,还需向着规模化、系统化方向继续发力。大国之翼,动于九天之上。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世界将在蓝天之上看到更多中国力量。最近十年,在国家大力扶持下,科研战线奋力拼搏,航空工业克服许多“卡脖子”工程,尤其在新型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创新体系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我们所见,歼-XX是十足的重型战机,可机动性不亚于轻型机,一大特色是广泛采用复合材料制造,有效减轻自身空重,增加了有效载荷和载油量,从而能携带更多的高价值电子战装备,留空时间更长。再看空军“千里眼”空警-XX预警机,得益于网络化、多元化技术创新思路,成为现代空战的“司令塔”,能使纳入网络的所有作战单元共享“统一战场图像”,从而更快反应、更快指挥、更快行动。国人关切的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国在高温合金攻关与批量生产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用中国自己铸造的高温空心涡扇叶片成就了“太行”系列发动机的威名,奠定国产战机“一飞冲天”的基础。这些成果反映的,是经济高速成长的中国坚持“修炼内功”,走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如俄罗斯专家周刊记者绍尔马梅季亚罗夫所赞叹的:“(中国)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探索,就像避免货币贬值的增值一样,让这个国家获得跃升。”更可贵的是,近几届航展上,许多参观者呈现出“专家范”,不只问战机多厉害,还想了解它如何作战、需要哪些技术保障,甚至有小航空迷直截了当地说:“没有天上卫星导航定位和通信,哪怕隐身飞机也要损失50%的战斗力。”一位雷达专家告诉我,20多年的航展犹如一面镜子,不仅映照出中国经济和科技的成长,更反映了人的素质提高,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生产文化,业已形成社会共识。他回忆,过去国内造电子元件很简单,有点像手工作坊,你在工艺上严格要求,有时还得不到工人师傅的理解,”今天雷达元器件装配工是穿密闭服工作,微型中央处理器包含数十万个零件,如果那里有灰尘,就像大象跑进瓷器店,会毁了整个处理器”,大家都懂得“工艺就是法律,质量就是生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随着我国国防实力进步和民用航空事业飞速发展,中国航展正以愈加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世界,而“中国翅膀”也将在云端之上飞出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