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习作评价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论文.docx
做好习作评价,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摘要:习作评价对于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好习作评价,将会大大提升习作教学的效率。本文以写人类习作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利用习作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引导学生内化习作要求,调动学生的习作内在动力,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得以提升。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评价,习作能力引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要求,而习作对于实现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所有语文教师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一直把习作教学当作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心之一,视为难点之一。每节习作课前,都是如临大敌,从素材到好词好句,从写法到例文,各种习作要素能准备的都备好了。课堂上,教师十八般武艺耍了一通,回头却发现学生还是原来的学生。习作评价时,教师下了许多功夫,旁批和总评一样不少。发下去后,学生也只是翻了翻看个分数就塞进书包。高消耗、低产能是大部分习作课的症结。一、存在的问题1 .对习作评价的理解有偏差教学中,老师们经常将习作评价简单地理解为习作评改。事实上,习作评价还应该包含对习作动机的评价、对习作过程的评价,它存在于习作训练的每一个环节中。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渊教授:“学习的评价要被当作镶嵌于教学过程之中的一个成分,与教学、学习一起构成三位一体的整体。教师应关注内部评价,尤其是课堂层面的评价,注重学生参与评价,规范评价结果的适当运用。”所以,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纳入评价体系,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评价行为尝试,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使学生更为积极地进行习作尝试。2 .学生参与度不够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的一般做法是在习作课上让学生参与选材讨论、思路分享是、习作产出的结果也会让学生去评价,但是这些都停留在浅层,这些参与的有效性较低。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的写人习作:那些有特点的人。教材有几个要求:1.结合人物特点取标题;2.结合事例来写这个人,所选事例要切合标题中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说出身边人的特点,也可以按要求选择标题,甚至分享了较好的思路,但是在利用事例展现人物特点的叙述中出现了叙述不完整、切入角度不恰当和素材提现力度不够学生需要在习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评价去内化习作训练要求、分析素材运用、了解和反思不足。对于小学生来说,自己切实思考过的、经历过的才是有效的。教师的点评于他们来说是“隔物观花"。所以,要引导学生深入到习作的要求中去参与习作各个环节的评价。二、几点尝试:1 .以评价为导向,引导学生内化习作要求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围绕想象、写事、写景、写物、写人、围绕中心意思写、表达真情实感等习作关键要素共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每一个训练要素都是跨越几册教材,以不同的能力层级突出不同的训练要点。以写人类为例,一共训练8次,每一次的训练要素都是不同的:从用几句话或者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三上),到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三下),到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四上),到学习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四下),到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五上),再到尝试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五下),到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五下),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六上)。能力训练由低到高,从动笔写到要求方法,再到融入个人情感和评价,层次分级还是比较清楚的。这样的分层次训练勾连关系甚至存在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以三年级上册第一篇习作训练为例:这篇习作主题是“猜猜他是谁”这是承接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话训练而来的。在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从“他是谁?长得什么样子?我们经常一起做什么?"三个角度来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而三年级的地一篇习作训练中,通过举例子的方式,从外貌、性格、爱好以及品格等方面介绍自己身边的人。为了更好地用评价来引导学生思考,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读完文章后,你知道了这个朋友的哪些情况?作为作者,你想介绍的是朋友的什么情况?我们能从文中找到小作者想要介绍的信息吗?通过学生交流感想,小作者自己介绍设想,在比较中明确习作要求。师:同学们刚刚发现了,这一次的习作要求从外貌、性格、爱好以及品格等方面介绍自己身边的人。我们来看看这个片段写得怎么样?你读完后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最令我难忘的是去年暑假我们一起参加国际学校的夏令营去了泰国。我们每天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特别开心。在这个夏令营里我们交了许多小伙伴,收获了很多。生1:我知道她们去夏令营了。师:你能发现哪些关于她的朋友的信息?生1:我不知道,里面没写她朋友的外貌,也没写性格,只知道她们一起参加了夏令营。师:按照这一次的要求,夏令营这件事能不能写?生2:能写。师:你觉得应该怎么写?生2:写一写夏令营里她的朋友干了什么。生3:写她的朋友帮助别人的事。生4:可以写她的朋友离开妈妈20多天,她有没有想妈妈?她是怎么坚持下去的。通过课堂的讨论,学生内化了习作要求:介绍身边的人;可以从外貌、性格、爱好和品行四个方面来介绍;介绍时举的例子要能体现习作对象的性格、爱好或品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理解,师生在讨论中共同提炼的习作评价标准,这样习作的要求才会被内化为学生脑海中的经验,才会在习作时成为他们习作时的牵引绳。2 .用评价来诊断,优化素材的选择习作时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关注:学生选择的素材符合表达需要,但是因为力度不够,不能体现他想传达的内涵。这时候,我们仍然是从评价入手,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去辨析。以学生互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带着批判的目光去审视自己选择的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我想写的是什么?我选择的这个材料是不是最能表达出我的意思?我是不是写清楚了?以展现同学“助人为乐”的品质为例,有位学生这样写:她是个助人为乐的人,有一次,我的铅笔忘带了,她借给我铅笔。共同讨论后认为:这件事的确是助人为乐的行为,但是作为读者读了无法明确感知同学“助人为乐”的品质。为什么呢?因为力度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地写借一次铅笔,读者不了解这种行为是经常性的还是偶然的,读者不能从人物的言行上体察他帮助别人是否是主动的,读者不能明了帮助的意义,所以,这个例子是不成功的。讨论后,这名同学修改为:她是个助人为乐的人。只要发现我有困难,她就会帮助我。我的铅笔忘带了,她就借给我铅笔。我的橡皮不见了,她会主动递过来。有一次,我的数学没发挥好,只考了89分。看着试卷,我难过极了,上面有好几处是简单的题目,我却粗心地写错了,我觉得数学太难了,真不想学了。她就在旁边不断地安慰我、鼓励我,使我能够对数学再次燃起希望,让我更勇气面对自己的难题。写人这个题材,学生并不缺乏生活体验的空间,只不过他们不能很好地辨析手中的。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让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去评价同学的作品,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训练要求在习作中的体现,为他们学会自己修改提供了范例,也促使他们尝试从读者(评价者)的角度去思考,有利于优化素材的选择和运用。3 .以评价为激励,点燃学生习作内驱力(1)直观的符号赞赏赏光点一节习作课后,学生的产出是值得尊重的,这是他们劳动的结晶。但是面对传统的书面评价,学生看不懂也没兴趣,他们最想看到的是直观的表扬。每次作文本发下去后,学生的兴趣都集中在分数和一眼就能发现的表扬。这就启发我们,小学的习作书面评价要以以习作训练要素为出发点,用简单的符号表示赞赏,才能充分发挥激励作用,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渐建立信心,慢慢由外在驱动转为内在驱动,主动表达自我。有些学生的习作看上去十分平淡甚至错误百出,如果按照习作标准,整体性评价的话,这样的作品是不合格的,长期下去,学生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甚至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这时,我们可以会采用局部评价,比如如果发现有不少词语使用的非常精准,就可以给他一颗星星或者一条波浪线作为赞赏。一位学生的作文我的朋友"胖三"有这样描述:为什么叫他胖三呢?因为他整个人看上去圆滚滚的,圆滚滚的肚子,圆滚滚的头,就算直挺挺地站在那里,也是个圆滚滚的胖子,又在家中排行第三,所以大家都叫他胖三。我给这句画上了代表好句的波浪线。还特意在课堂上点评:写人的外貌,不一定要仔细地描述眼睛多大、嘴巴什么样,只要抓住朋友最大的特点,写得就会非常精彩,这位同学就是成功的例子。这样的评价激励了这名学生,从那以后,他的习作认真了很多,经常会出现一些很有个性的表达,对习作慢慢没有了抗拒之心。其他学生看到了这样的表扬,内心也有收获,知道了努力的方向。(2)佳作集体分享,学生互评学生的习作中,有不少佳作,值得在班级内分享。分享时,可以引导学生去评价,在评价中,互相习得好方法。还是以猜猜,他是谁这次习作为例,有学生利用动作描写来展现同学的性格:她是个爱撒娇的人,一旦惹到她,她就会扬起小拳头,在空气里锤个不停。然后,嘴一撅,说句:“不理你了”。除非你去道歉,要不然,她就会一直朝你哼哼。这样的尝试是值得表扬的,我将其中的动词圈画出来,在班级中分享,集体分析:师:你们猜猜看,这写的是谁?生(异口同声):小梁。师:你怎么知道的?生1:她假装生气时就喜欢这样。先举拳头吓人,然后嘴巴翘起来装生气。师:的确是她。这段写的都是小梁的动作,一个人的动作是能体现他的情感、性格的,我们写人的时候,可以多观察一下,抓住他习惯性动作来写也是非常成功的。你们可以回忆一下,身边的同学还有哪些习惯动作、口头禅或者标志性表情,试着写下来。教师说再多,不如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思考得来的才是最牢固的。在后续的编写童话习作中,有学生就很好地利用动作来表示主角的性格。并在试着自己进行修改。三、总结在习作教学中,贯穿评价意识。教师课前备好习作训练要点,利用评价引导学生参与,内化习作要求;教学中,突出习作训练要素,让学生在评价中思考素材的选择;批改时要从儿童视角出发,选择直观的方式激励学生,让学生在互评中深度内化评价标准,互相学习,让习作评价变成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参考文献1孟谦:巧用习作评价提升习作能力j.教学理论和教育研究,2020,(9):38-40.2吴丽霞: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J.福州教育学院报,2019,(5):86-88.王金郎:让评价成为作文的推化剂J.求知导刊,2018,(26):48.6